武穴论坛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查看: 5903|回复: 3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禅宗文化] 论考余玠故里(挑战百度)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8-11 21:50:3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中文注册

x
   论考余玠故里
余玠,(1198--1253年) ,南宋时我国著名的战略家\军亊家\抗蒙名将。他的出生藉贯问题, 浙、赣、鄂三省却有不同说法, ,甚至为之争执不休,现就三地之说略作归纳分析,以还一代伟人真实籍贯。余玠故里在湖北省(淮南西路)黄冈市(蕲州蕲春郡)武穴市(广济县)余川镇(安乐乡)青蒿村(青蒿铺)余凹佐证如下:
一、浙人观点,余玠开化人,其证据<<开化县志>>说余玠” 祖籍蕲水,渡江后,住开化县之金水乡”;浙人余炳松的<<余玠籍贯考辨>>称,其子余如孙在<<玠公墓志>>的碑文里写有” 先公讳玠,字义夫,号樵隐,世居衢州开化芳山” 。说什么玠的“ 居住地址和出生籍贯好比铁板钉钉,具再也明白不过了,怎么会出现这样那样的歧议呢” ?甚至大有推翻<<宋史. 余玠传>>之势……
二、赣人<<江西通志>>称余玠:“分宁人(今修水),侨寓蕲州”。
三、湖北人《广济县志》1994年版载:(余玠)“字义夫,生年不祥。出生于橫岗吴大村余家垸”。(撰写此志时, 武穴还没有清<<广济县志>>, 后向故宫博物院借回的現清代<<广济县志>>。)
四、余玠幕僚阳枋《余大使祠堂记》载“蕲州人”。
五、余氏家谱载:“余玠(?--1253年),南宋将领。字义夫,号樵隐,蕲州广济人”。
以上为浙、赣、鄂三地志载、谱载,阳枋《记》载及余炳松《考辨》,五者说法各不相同。再看我国史载:《宋史.余玠传》载: 余玠, 字义夫, 蕲州人”。 《中国历史大辞典·宋史卷》(1994年版):“分宁人,侨寓蕲州。”  《辞海》(1988年版):“余玠(?—1253),南宋大臣。蕲州(治今湖北蕲春南)人,字义夫。出身寒士。”  蔡东藩著<<宋史.通俗演义>>第九十三回载:"淳祐三年,宋廷又命余玠为四川制置使,兼知重庆府。玠系蕲州人氏......"
    至于浙人两种说法(志载、考辨)自相矛盾,前者“祖籍蕲水,渡江后,住开化县之金水乡”; 后者“世居衢州开化芳山”, 不能自圆其说。更何况“世居衢州开化芳山” 的地名的说法有些不妥,凡属志载、谱载及前人在载名人出身地时,都没有这种载法,要么衢州开化、要么衢州芳山、或开化芳山,故此碑文可能有增字的可能,应不足为据。综合以上十种之说,余玠为蕲州人占有八说(国史、赣人、湖北人、祠记、谱载),并且国史都定为(湖北)蕲春人。“国以史为据”, 余玠的藉贯大前提为蕲州人无可非议。
再看余玠的具体籍贯,南宋时广济属淮南西路蕲州蕲春郡,北宋熙宁五年(1071年)分淮南路为东西两路,淮南西路辖10州计36县,其中蕲州辖蕲春县(州直县)、蕲水县(今浠水县)、广济县(今武穴市) 、黄梅县、罗田县。蕲州所辖5县之中,惟有余玠属武穴市余川镇青蒿村人的证据最有说服力。其佐证如下:
(一)、清<<广济县志>>康熙丁未六年(1667年)版卷之九<<人物>>中载:“余玠,字义夫,安乐乡①人,家贫落魄无行,喜功名,好大言。少读书青著寺②,后为白鹿洞……”“玠闻命不自安一夕暴卒。蜀人莫不悲慕,如失父母焉,为祠祀之。卒归栖县东青蒿里” 。
(二)清《广济县志》同治版载:“青著寺在层峰面山,为余玠渎书处,寺左有塔圮”。
(三)、《修水八贤》人物简介中也载:“ 余玠年幼启蒙于层峰山青著寺,长成后曾入白鹿书院深造”。
(四)、《余氏谱谍》留给后人的信息有:“余玠原配夫人为邻村苏氏之女。苏余二姓,村相邻,共坟山。余玠还有一位继配夫人,为黄氏,人称“黄婆”。黄婆是乡里的传奇式人物,口碑相传有许多民间故事,是余玠身后唯一勇担善后重任者”。
(五)丶镇内蚂蚁河村永丰寺,为余玠继配夫人黄婆避难寺。寺内供有黄婆塑像丶黄婆墓石碑及黄婆灵位,黄婆塑像是当地乡亲为纪念她在此避难守寺而立。
(六)从以上《广济县志》资料和《修水八贤》人物简介资料可以看出,余玠故里为广济县(今武穴市)安乐乡(余川镇)人;再看《余氏谱谍》中载:“苏余二姓,村相邻,共坟山(苏姓祖坟葬在余公山西,余玠墓在余公山东头中)”。此山原名“蜈蚣山”, 就在余玠出生地余凹对面,更何况有志载:“卒归栖县东青蒿里”, 如果余玠 不是青蒿人,那有“归栖” 之词。
    (七)丶余玠籍贯为武穴市余川镇青蒿村人氏不是孤立存在,有其一定的历史背景和遗址。1丶青蒿村余凹,是余玠生长的地方;2丶青蒿村邻山--层峰山上青著寺,是余玠读书的地方;3丶青蒿村余公山余公墓,是余玠安息的地方;4丶余川镇内蚂蚁河村永丰寺,是余玠继配夫人黄婆避难的地方,寺内并供有黄婆塑像;5丶余玠继配夫人黄婆墓在蚂蚁河岸(现已毁),其墓碑仍藏于黄婆寨永丰寺;6丶<<清.广济县志>>从康熙丁未刻印本(1667年)丶"故宫博物院藏书"--乾隆辛未刻印本(1794年)到现代<<广济县志>>均载有余玠传,乡贤余玠祠,清代诗人为余玠的读书处丶余玠墓赋有诗词。
综上所述,余玠故里,十说之中八说为蕲春人也;其具体籍贯,有七项佐证为余川镇青蒿人。从囯史到县志,从文载到遗址,抗金名将余玠南宋时系:淮南西路蕲州蕲春郡广济县安乐乡青蒿铺余凹人 ,即今湖北省武穴市余川镇青蒿村余凹人,这是怎么也改变不了的事实。难怪  姚从吾《余玠评传》:同意广济人说。他的观点是:余玠可能家在蕲、广两县的边界处,古属蕲春,今入广济。  陈世松《余玠传》认为:作者阳枋是余玠知重庆后的第一批入幕的幕宾,又与余玠关系十分密切。阳枋写余玠为“蕲春人“,无异于余玠亲口说是“蕲春人”。因之他坚持余玠为蕲春人说。
_百度百科” 载:“余玠(?~1253)字义夫,分宁(今江西修水)人,侨居蕲州(治今湖北蕲春东北),南宋名将”。应改为:”余玠(1198-1253)字义夫, 南宋名将。南宋时蕲州蕲春郡广济人,( 即今湖北省武穴市余川镇青蒿村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6#
发表于 2012-9-2 22:41:10 | 只看该作者
干仕钓叟 发表于 2012-8-25 20:27
我姓干,余玠是家乡余川的骄傲,应该让全世界知道余玠的贡献.

“干”姓老师认得好几个呢!我小学老师中就有“干”姓的。但是“钓叟”的年龄应该比他们大吧。我不敢乱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
发表于 2012-9-1 21:19:48 | 只看该作者
干先生,最近干什么?没新内容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
发表于 2012-8-31 14:46:07 | 只看该作者
武穴人要扬武穴文化,为武穴呐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3#
发表于 2012-8-25 20:44:15 | 只看该作者
首先让全体武穴人知道就不错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
 楼主| 发表于 2012-8-25 20:27:27 | 只看该作者
桂渔美 发表于 2012-8-22 21:23
原来钓叟是余玠后人,我还以为您姓“干”呢。余姓老师,我真的不认识呢。问好老师!

我姓干,余玠是家乡余川的骄傲,应该让全世界知道余玠的贡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
发表于 2012-8-22 23:24:55 | 只看该作者
感谢江版关注  见笑了  {:soso_e11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
发表于 2012-8-22 21:23:34 | 只看该作者
原来钓叟是余玠后人,我还以为您姓“干”呢。余姓老师,我真的不认识呢。问好老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9#
发表于 2012-8-21 14:14:15 | 只看该作者
精彩的对白,向广济小虫和长江浪人致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
发表于 2012-8-21 13:17:52 | 只看该作者
长江浪人 发表于 2012-8-20 15:01
22楼  小虫的点评不知所云
大家可以看看

站在第三者的角度评价广济的客人,客人说的话可能不全是真话,也可能不一定是假话。
站在第三者的角度评价广济的主人,主人的用心可能真的有些良苦,或者主人真的有些缺少见识。

......

多少有些感慨,多少有些无奈。
广济人民养的鸡都到别人家生蛋去了,因为家里鸡窠箩可能没有搞好...
广济人民养的鸡很会生蛋,但那或许是往日的故事...

广济达人与仁人志士们需要加倍努力,这个故乡才有可能像新闻联播那样越来越好。

语无伦次或矛盾百出中或许透露着更深层次的清晰话语,就连佛陀某一天布道了一大通之后也居然说“我什么都没有说..." ——所以弘扬广济县的文化,有时候来一点胡话和醉话,或许比那逻辑分明的长篇大论更有益于展示对这一方土地的深情......

点评

嗯!  发表于 2012-8-21 14:1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武穴信息网 ( 鄂ICP备2021017331号-1 )

鄂公网安备 42118202000100号

GMT+8, 2024-6-17 12:56 , Processed in 0.050134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