属于你,而属于人类
---- 读《给陆珊的信》
文/俏俏
我在心里反复念着这句话,属于你,而属于人类,爱情的力量穿透我,神经末梢泛着疼痛与幸福感,这篇不属于这个时代背景的小说,这篇深深冲击我内心的小说,人们在讨论,剧中的男主人翁为何选择自宫,如此抿灭人性的举动,是作者强加想像,还是当时环境下造成的扭曲?一些不确定因素,一些让人忍不住去探索的细节,在脑海里回旋.
《给陆珊的信》,文中信,九篇,诗样的语言,梦里,梦外,幻想与现实,交织重叠,“你穿着藏青色的旗袍,戴着洁白的珍珠项链,挽着穿着西服,戴着礼帽的我,”一阵寒风便吹醒了美好的梦,郭梦照,我想像他在一尖山上,冲进寒风里呼唤爱人的名字,不停说爱,说想,曲调简单,却敌不过寒风凛冽。作者赋予他刚强的意志,即使是一个梦,也让他无比幸福,让他不断战胜生活的磨难,在思念中,在幻想中,保持着内心纯净,保持着唯一爱念,于是,当组织上安排一个大字不识一个的村妇,要对他进行前世无缘的肉体改造,他深感恐惧,却不恐惧身体的残缺,那样的夜晚,愉快的幻想之后,拿刀挥向自己,需要多大的勇气,又需要多么坚贞的爱情信念。陆珊,你是个幸福的女子。
我没有经历那个时代,从长一辈的人口中,知晓一些事情,记忆是模糊而没有概念的,然而在这样诗性的文字里,迸发出一种震憾,仿佛寻觅了许久,仿佛在昨天,有人询问,你相信爱情吗?是的,我相信爱情,"空气中充满了血腥和仇恨,我欣慰,已经残废了的我能在救济的米粒中苟且偷生,而能用你我喜欢的英文给你写信,这于我是生命中无上的慰箱."多么温暖的思想,身体上残废不代表灵魂的残缺,心与身,身与意,充满着血性,执着的情感支撑着他在苦痛中安慰地活着,尽管在旁人看来,他是怪物,是异类,他与他们格格不入,他无法放下自己的追求,去迎合世人的思想,你看,他孤独着,幻想着,作者的字里行间,勾画出了一个性格刚毅,思想超越,坚持理想的男人形象,他用自己薄弱的力量去抗争,他用自己厚重的情感去期待,某一天,心爱的人,穿着梦中的旗袍,在一尖山,在香港,紧紧相拥,亲吻,让爱幸福的奔涌.
想去看看一尖山,更想去看看一尖山的银杏,是否能在一棵树下,挖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小说的开篇就介绍了银杏,简单平实,不像有的小说开篇就吸引眼球,但依我看来,这似乎在放一场老电影,开场后一望无际的山林,夜沉星淡,然后,一个瘦高的背影,站在山尖,吱呀一声,故事便开始了,时代背景跃于眼前,象征爱情的银杏,自始自终贯穿其中,银杏,活化石,几亿年来幸存的树,中国的国宝,郭梦照喜欢上它,也许是希望自己的生命像银杏般的旺盛,可惜,不停地批斗,折磨,摧毁了他的身体,他想做一名好老师,却没有学生,革命口号革命思想最重要,没有人需要他,没有人认可他,他的满腹才情只剩满身凄惨,在第九封信里,他想到了离开,生命在衰竭,意志在绝望,"我的胃部明显不行,消化食物相当困难,我的肝功能在退化,但这里缺医少药,我更不在需要保障的行列,象一株稗草,自生自灭."所以,他想到结束生命,他相信死后的灵魂一定会从一尖山一直飘到陆珊的香港.如此浓烈的情感,生时无限期盼,死时更是无比渴望,这是一种力量,缘于爱情,缘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是世人的愚昧无知吗?还是政治下的冷酷无情?他不在保障的行列,好像一形如枯槁的人,在寒风中,在银杏下,颤颤微微,只差一场洁净的雪,或是梦想中爱的召唤,他便可以幸福的微笑,然而,死亡有时比现实温暖.
看完一封又一封的信,好像在目睹一个生命在苦难中慢慢走向死亡,而灵魂支柱------陆珊,她又是怎样的生活方式?这些疑问在文中找到了答案,同样的时间,郭梦照与陆珊各自的人生轨道,1948年分离,1959年陆珊结婚,梦照偷偷写信,1964年陆珊开公司生子,梦照自残,1966年陆珊事业发展,梦照自杀,1994年陆珊儿子接替公司.一步一步的场景布置,刻画出不同的人生方式,一边苦难,一边美好,表达出世人传统的情感模式,有悲有喜,让我的情感由最初的疼痛转化为幸福,郭梦照最终等来了陆珊,陆珊并没有忘掉他们曾经的爱情,所以,郭梦照的第三个墓葬地,应该安息了,因为,这一次,他在陆珊女士的身边.虽然,陆珊捐款的500万元,仅仅圈了一块地,春天终究会来,银杏必然会带来绿色的希望,我喜欢这样的结局,在绝望中看到一丝希望,或许有人认为一悲到底,更能抨击人的情感,但在我的内心世界,我喜欢苦难过后有晴天,这是人性向善的美好愿望,也应该是作者创作的初衷,而爱,有无比强大的力量,如同银杏,几亿来的存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