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穴论坛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查看: 677|回复: 1

[转贴] 加藤嘉一:日中危机中的“信息不对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9-24 20:22: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中文注册

x
在中国各地发生的“反日游行”,无疑是日中两国在四十年前实现邦交正常化以后规模最大的一次。

记得2005年4月9日,我在北大读本科的时候,也曾亲眼目睹一次反日游行。那天早晨八点半,我来到位于中关村的海龙大厦。不一会儿,在组织者的带领下,高举“反对日本篡改历史”、“钓鱼岛是中国的”横幅的抗议人群就开始一起大喊抗议日本的口号。

记得当时,让20岁的我感到好奇的是,那些大喊“抵制日货“的人们却兴高采烈地用日本数码相机拍照。这样古怪的现象让我心生很多疑问,那一次也是我认真思考“中日关系问题”的开始。

这一次,我没能前往游行现场,没到现场就没什么发言权。但我每天与在华日本记者、到游行现场观察的大学生联系,尽量了解情况,也在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的图书馆,密切观察美国媒体是如何看待目前中国的反日浪潮的。

从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到华尔街日报,美国媒体每天都在报道中国正在发生什么,造成现状的背景是什么,以及美国领导人是如何调停日中冲突的。但刚刚访问了日本和中国的美国国防部长利昂•帕内塔(Leon Panetta)顶多也就是呼吁“两国应该冷静下来,对话解决纷争”,对于两国危机如进一步升级后的情况,则没有表明立场。美国媒体也顶多是观望(wait and see),美国民众,包括哈佛大学的学生,也几乎根本不关心这件有可能影响亚太地区和平与稳定的事件。

这一切代表的,恐怕就是超级大国美国的“国家利益”。

此刻,我既不在游学了9年的中国,也不在出生长大的日本,而在中日两国谋求国家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中绕不过的美国。既然如此,我就从第三眼的视角审视一下当前的危机,试着探究一下问题产生的根源和背景,以及接下来争执双方该做的和不该做的。

我认为,沟通不畅,是造成这次危机的第一个原因。

今年4月16日,东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表明希望由东京都来购买尖阁诸岛(中方称钓鱼岛),这是后来迫使日本中央政府购买该岛的直接成因。基本可以断定,倘若没有石原讲话,野田佳彦也不会决定此刻购岛。

“国有化”三个字激怒了中国政府与人民。相信绝大多数中国人无法接受,也没真正弄明白什么叫“国有化”。说“无法接受”,是因为在绝大多数中国人看来,这一举措简直是对中国领土的公开挑战,甚至是侵略。而说“没弄明白”,是因为这其实是日本国内所走的一个程序。

日本政府的判断是,与其由东京都来购买,不如由国家来管理,把岛国有化以后,其实什么也不会做,维持现状,这样有利于该岛的和平与稳定。如果岛由东京都买下,有关人士可能会对岛采取这样或那样的措施,而不顾日中关系大局,对一向重视日中战略互惠关系的民主党政权来说,这会触碰国家利益的底线。因此,中央政府决定自己来买。

现在回过头来看,我想,野田首相的“国有化”三个字,用得有些不恰当。既然购岛“为的是使得尖阁诸岛海域继续保持平稳”,其初衷是出于对日中关系、中国方面利益的重视,那么不如告诉外界:“由我们中央政府来好好面对,管理相关海域,并与中方保持紧密沟通,使得它成为和平、友好、合作之海”。这才是2008年5月胡锦涛总书记访日时,与日本首相福田康夫达成的原则性共识的核心精神。

倘若野田首相表达得更加到位、巧妙、客观,而不是简单把日本国内措辞用于外交,我想,也不会造成绝大多数中国人民(政府对此其实很清楚)无法接受,也没弄明白的局面。

“信息不对称”是造成当前危机的第二个原因。

1978年8月,在日中两国签订和平友好条约前夕,时任中国副总理的邓小平与日本外相园田直会谈。那是一场两国领导人最深入探讨如何处理尖阁诸岛/钓鱼岛问题的会谈。1972年,两国实现邦交正常化时,为了顺利进行建交谈判,双方有意没触碰这个问题,采取了实际上的“搁置”政策。而6年后的那一次,邓小平也沿袭了周恩来的做法,对园田外相说,“搁置吧,20年、30年......反正是日本实际控制的,先搁置再说。”

围绕尖阁诸岛/钓鱼岛,两国为了推进其他方方面面的关系,采取了搁置政策,这是事实,也是双方达成“战略默契”的结果。而就像邓小平先生34年前站在政府首脑立场提及的,该岛是由日本实际控制的,这也是事实。

打个比方。日俄之间存在纠纷的北方四岛,和日韩之间存在纠纷的竹岛/独岛,分别由俄罗斯和韩国实际控制,日本人也知道这一点。所以,即使俄、韩两国总统分别“登岛”,日本人民虽然表示抗议,却也无可奈何。

那么在中国,到底有多少爱国者知道尖阁诸岛/钓鱼岛是由日本来实际控制这一连中国领导人都承认的事实?倘若中国普通百姓也明白这一点,是否也会更加理性一些?

我认为,在这一点上,中国政府恐怕负有责任,就是始终没有把全部事实告诉给本国百姓。出于保护自己合法性的利益考虑,中国政府只是反复强调“钓鱼岛‘自古以来’是中国领土”,从一定程度上让民族主义情绪烧得更旺,在关键时刻,当然就没有退路了。打砸抢烧的老百姓中,很多可能对当年邓小平的决策一无所知,高举的反而是毛泽东画像。没有负好说明责任的政府,对愤怒的百姓说“要理性、依法表达爱国情绪”,显然缺乏说服力。

中日综合国力十分接近,导致权力结构的变化,是造成这次危机的第三个原因。

目前日本与中国的综合国力,在现代史上前所未有的接近,东亚进入“两强”时代。基于民族主义、民粹主义、甚至国粹主义,一国国民对对方进行进攻性的权利诉求,采取扩张性的态势,在某种意义上说几乎无法避免。在历史、领土、商业、贸易、知识产权、食品安全等各种领域,两国的利益不停碰撞,矛盾不时激化在所难免。我们需要耐心。

最后,两国国内执政能力下降,是危机的第四个,也是最主要原因。

我把这次危机90%以上的原因归结于内政。虽然日本与中国的政治体制截然不同,但两国领导层的执政水准和权力基础在下降,却是高度一致的。

在石原慎太郎做出“购岛”宣言时,野田首相为何没能说服他“别买”,而不得不以“国有化”方式才能抑制他的购岛欲望呢?如果首相的权力连地方首长都不如,又怎么搞外交呢?

在中国100多个城市发生人数上十万的反日游行,并出现打砸抢烧、自己人打自己人、义和团式的暴力场面,中国政府为什么没能好好控制局面、以威信和说服力疏导民众情绪呢?

上面四个原因,第三个是历史大趋势,不可逆转。第四个是两国内政问题,只好期待两国领导人的勇气和民间智慧。而第一、第二个原因更多是技术层面的问题,因此可以有所缓和和改进。

因此,我的建议是,两国政府都应当对国民做更通透、全面的事实交代,让民众基于事实做出自己的理性判断,给外交斡旋创造空间。

一方面,始终坚持“领土问题不存在”说法的日本政府,必须向本国国民传达一个事实,即“对日本来说,领土问题不存在,但在外交上,与中国的分歧切实存在,政府正基于和平解决的精神与中方保持紧密沟通。”日本是个岛国,老百姓很内向,对国际问题不怎么关心,也不注重国际社会又是如何看待日本的。渡边淳一撰写的《钝感力》值得欣赏,在日本也成为了畅销书,但在全球化浪潮一步步深化的今天,要让日本国民明白自己在国际社会的位置,抱有全球意识,政府必须告知本国国民与中国领土争端的来龙去脉。

另一方面,始终没有把“全部事实”告诉给本国人民的中国政府,也必须向中国人民传达一个事实,即“钓鱼岛目前的确是由日本实际控制,这不可否认,但我们坚持主张钓鱼岛是我国不可分割的领土,政府将以和平解决的精神与日方保持紧密沟通。”

只有两国政府都能对自己的公民做出明确交代,其外交谈判才能有退路。如果毫无退路,政府能够妥协的余地就变得越来越少,各方只好强硬,强硬与强硬之间不断碰撞,甚至有可能发生武力冲突。这是谁都不愿意看到的。

这段时间以来,可以说,日中双方政府与国民的各自判断,是基于不对称的信息做出的,传播是在不考虑对方体制和国情的前提下展开的。假如两国之间的沟通畅通一些,信息又是对称的,危机是可以避免的,即使难以根本性地避免,也可以控制为局部矛盾,而不至于爆发全面冲突。

                                                 本文刊登于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第三眼”2012年9月20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9-24 20:35:53 | 显示全部楼层
致中国:离开之前想说的心里话


好久没有写中国字了。


这段时间,我有意与中文写作拉开了点距离。不为什么,只是直觉。

最困难的时候,我很信任的一位中国老师劝我,“嘉一,你暂时什么也别做,从公众眼里消失一段时间,这对你来说是有必要的。忍耐一下,你会成为更有力量的人。”

我欣然接受了她的劝告,就像无条件听妈妈的话似的。

于是,我决定集中做好两件事:跑步与等待。

现在,我看着一面镜子,我变黑了,皱纹多了,头发也少了,感觉很陌生。

现在,我写这些文字,不知该写什么,怎么写,从哪写,写到何去。

我在心里对自己说:嘉一,你要振作起来,这是你离开中国之前的最后一篇文章,这对你很重要。与你的第二个故乡——中国之间,要找到情感上的联系。无论如何,你是要写下去的,挫折使你成长,但不能停止,千万不要。因为,停止意味着结束。

中国我明白了“我是

现在回想起9年前的自己。

那时的我,什么也不会,什么也不是。选择来到中国是偶然的,对自己的期待与不安并存,毫无战略。来到中国后相逢的、面对的、遭遇的,99.9%以上都是出乎意料的。我唯一始终清楚的两件事是:一,我是加藤嘉一,加藤是我的姓,嘉一则是父母给我的名字;二,我来到的地方叫中国,庞大的、复杂的、神奇的。

我后来写了一些关于中国的文字,运用中文这门外语,写给中国的朋友们。我始终对中国这片土地,以及在这里生活的、可爱的、热情的主人翁们充满激情,是因为他们鼓舞着我;还有感恩,是因为这段经历救了我。

若说伊豆是我人生的起点,那么,北京是我成长的起点。

若说日本是我身份的归宿,那么,中国是我命运的源头。

我来到中国,在写作的过程中,终于解开了从我很小的时候一直困扰我的、最大的谜:我是谁?

现在,我可以很自信地回答说,“我是日本人”,并说明一句,“我生于日本,将葬于日本。对于我是日本人的事实,我充满自豪。”

是中国以及在这块土地生活的那些人使我清楚地看到我是谁,找到我的位置在哪里,灵魂在哪里。

我发表一个言论,往往导致误解比理解多的局面。但我从不觉得,这种局面对我来说意味着被动。

误解与误解之间的碰撞,才是我塑造自我认同的接点。

日本,我也中国

这些年,回头想,我的工作时常被中国人误解。很多的时候,我说什么都没用,因为我是日本人。在中国,日本人永远不属于“外国人”,它是独立的、无法与他者分享的存在。我似乎没有什么解释的资格,只好退一步,“旁观”自己被质疑、否认、攻击的场景。

我从来没有回应过,我也有情绪,有时真的想反驳一下,但一直没有让自己任性。因为,“日本人”在中国的国土上,有特殊的内涵。控制自己比改变他者容易很多。所以,我要忍耐,忍耐,再忍耐......

只有一次除外,我对“加藤嘉一否认南京大屠杀”的大众舆论发表了一次声明,那是因为考虑到日中关系,我不能因我被误解而影响两国间关系的大局。

在中国奋斗了9年,这个时间其实不短。我有过青春吗?不知道,也没想过。但我也似乎明白了一些道理。

一个人,只有出国,才能爱国。

我爱日本与爱世界,甚至爱自己是不矛盾的。突然想到毛主席曾说过的一句格言,“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相结合”。毛泽东始终是我最想采访的中国人,至少之一。

我一直有个深层次的误会,以为,爱是绝对的。后来,我才明白一个哲理,“爱是相对的”,并把此话献给那位我很信任的老师。她笑了,说,“你还是不懂。”

不少中国朋友曾经对我说,“你是一个没有感情的人”。很遗憾,我不具备推翻这句话的武器,确实也无法用自己的嘴巴解释什么叫爱。请给我一点时间,我会慢慢去体验,并追求。

可是,正因为如此,我想大声告诉大家,我爱日本,同时,我也爱中国。请你们相信我这句话。

所以,我会坚持下去。

日本的复兴,中国的崛起,日本人的幸福,中国人的平安,对我来说,都很重要。如果日本人和中国人能够实现相互信任与尊重,携手撰写历史,正视现实,共创未来,而这其中有我微小的奉献,那么我会感到幸福。

相互理解是一种态度。

相互尊重是一种责任。

相互学习是一种高度。

这三句话,可以概括我这些年保持着一定距离观察日中关系感受到的一切。

我也想对两国政府与公民说:交流才是生产力。

别怕交流。目前日中关系常常遭遇麻烦与困境,是因为交流多了。交流增多造成摩擦的深化,但解决摩擦还是只有靠交流。需要的是耐心。我们只有一种选择,以交流报答交流。

我会跑下去,直到让这个世界能够相信我的存在。

希望中国能走自己的道路。

这是我一直以来的想法,从未动摇过,以后也不变。

中国模式、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文化体制改革、北京精神、稳定压倒一切、发展是硬道理、新闻联播、人民日报、大学扩招、核心利益…...

我觉得,这些都挺好的,多尝试一下,在不断的折腾中,中国这一古老文明是会找到自己的位置的。即使现在这个过渡阶段难以让人民,甚至政府看到其位置在哪里,搞不清该忙什么,不该忙什么。

不过,时间总会替你判决。我只是想说,你不要被时间打败。

我想对中国,尤其对统治阶层说,请不要怕改革,更不要怕民主。改革不是万能药,但若不改,您宝贵的财产和幸福总会被历史拿走的。民主嘛,只是使得生活的点点滴滴变得公正一些、透明一些、人性化一些,仅此而已。

我不确定改革一定能促使中国走得更远,我也不认为民主一定能让中国人变得更幸福。我只是认为,值得尝试一下,折腾的过程使得整个世界更加丰富而有趣。

以邓小平先生提倡并推动的改革开放,可以说从上个世纪末到这个世纪初中国对世界的巨大贡献。这些年以来,中国的领导人也始终落实邓小平的思路,这是没错的。

接下来,世界对中国的期待无疑是政治上的改革。在这里,我想特别说明一下,它不一定是西方意义上的所谓民主化进程。我曾也提及过,“后主义”时代已经来到。我们已经不能简单、盲目地从“资本主义 vs 社会主义”、“自由主义 vs 专制主义”等二元对立的角度评判体制的优劣程度与实质。

深信,读到这里,体制内的既得利益者们一定会表示高兴与欣慰。中国的领导人当然希望别人认为“中国不是异类”、“体制的属性不重要”,这样才能够证明当前中国体制的合理性。我要说明的,不是中国可以停留在目前所谓的“体制优势”上(我认为,最近所谓“国家资本主义”的位置被抬高,不是因为它本身的优秀,只是近年以来,西方自由民主世界的现实表现实在太差,未来前景实在太糟),而是说,在整个国际社会都正在重新寻找“什么样的制度是适合当前的人类去发展的”,抑或“什么样的价值观是适合当前的人类去幸福的”的大环境下,中国必须拥有自己的声音,积极地参与重新制定规则的时代。

至于中国的政府做得怎么样,中国的人民说得怎么样,这其实不是中国人自己判断的。外国人也好,国际社会也好,会自然而然判断那些声音的正当性。

该留下的一定留下,该被淘汰的一定被淘汰。

这难道不是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律吗?

相信,对此,中国人是最清楚的。

因为,它才是历史重演的前锋。

作为一个在中国生活了9年的日本人,我由衷希望见证中国的存在与折腾使得这个时代更加有趣,这个世界更加丰富,而我自己得以参与其中。这才是我目前找到的,我与中国之间的情感联系。

我要以自己的行动去证明的还是那句话:无论如何,我与中国是绝配的。

我将离开中国,前往下一个目的地——美国。

我不是为了抛弃中国而奔赴美国,而是为了深化我与中国之间的情感联系,更加客观、冷静地观察中国,解释中国,参与中国。为此,我务必暂时拉开一点距离,从太平洋对岸瞭望中国,远距离观察中国走向何方。我始终认为,在我的事业生涯当中,自己对中国的观察与解释能否准确、客观,将取决于距离感。我要保持有距离的关怀。

我接下来要做到的是,延续我在中国9年的奋斗,向国际社会,尤其向西方主流社会传播真实的中国和勇敢的中国人的形象。

因为,我是日本人,而不是“外国人”。我对中国的过去与未来,始终抱着当事者的意识去关心、思考、以及表达。

时代赋予我的使命,我抱着应有的自觉。

但愿,我们下一次见面的时候,大家能够看到不一样的、更加温柔而坚定的加藤嘉一。

来日方长,后会有期。

再会。

                                                             2012年7月24日 写于上海复旦大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武穴信息网 ( 鄂ICP备2021017331号-1 )

鄂公网安备 42118202000100号

GMT+8, 2024-11-29 04:31 , Processed in 0.037325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