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穴论坛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楼主: 士心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梅川杂志] 《梅川》2012年笫3期目录

  [复制链接]
51#
 楼主| 发表于 2012-6-26 10:30:29 | 只看该作者
碧海星天 发表于 2012-6-26 08:21
刚才认真仔细抱着学习的态度看了尾瓜的文章。邵老师叙述清晰,文笔老练,把一个小兽医的故事讲述得惊天地泣 ...


     先生评帖说 《尾瓜》“故事太过简单浅薄,平面,极其俗套猥琐”“将这样一篇僵直呆板的小小说作为样板文章置贴,以这篇小文作为梅川杂志的风骨,对此,我仿佛连哀伤也不会”

    先生是不是也对《小小说大世界》《2011年中国年度微型小说》《芳草•潮》也感到悲哀呢?因为《尾瓜》首发《小小说大世界》,继而入选《2011年中国年度微型小说》一书,今年又被《芳草•潮》杂志转载。

    看来是整个文学界悲哀了
    大刊编辑眼都有些瞎
    只有几个明眼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2#
发表于 2012-6-26 11:11:59 | 只看该作者
这个故事讲得非常精彩,告诉了人们,一个人只要学会了骟割牛卵,就有权利去随便割人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3#
发表于 2012-6-26 11:15:46 | 只看该作者
这个故事很好,告诉了人们,基层的兽医工作者的境遇是多么悲惨,哪怕他心地善良,技术娴熟,他衣食无忧,他还是娶不上正常的媳妇,不能享受正常的家庭生活,跟他的女人只能是寡妇,遗孀,老女人之类的。

点评

克隆牛或克隆羊技术需要很多尾瓜帮忙...整天臭轰轰的...兽医学博士大约都只能娶寡妇... 刘醒龙还知道一点儿" 感恩",希望邵老师也知道一点感恩,仁爱不敢谈...但我知道这两位基层教育工作者很爱学生...  发表于 2012-6-26 18:2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
发表于 2012-6-26 11:22:03 | 只看该作者
这个故事很动人。告诉了人们,基层兽医工作者蛮神经质的,很容易爆发精神癫狂症,只要他人对自己有些侵犯,他二话不说,捋起袖子,拔出刀子,痛下杀手。不考虑采取其他的方式解决问题,是的,村长是个畜生坏人,但是村长不是牛,说不出话,他也是人,他有权保留自己的人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5#
发表于 2012-6-26 11:32:22 | 只看该作者
这个故事很富有诗意,作者安排人物的动作行为切换自如,游刃有余,深刻的表达了基层兽医工作者的一种主动或自觉寻找迷失的过程,就像本雅明说的“巴黎教会了我迷失。”  当长年累月的骟牛卵教会了尾瓜迷失,当尾瓜的动作充满了激情膨胀的暴力,当迷失成为一种本领,成为一种心醉神迷的东西,毫无疑问也伴随着某种美丽虚无的危险,于是读者们也虚无得心醉神迷,不由自主地高喊雅俗共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6#
发表于 2012-6-26 15:46:50 | 只看该作者
范老师,我喜欢冷静、客观、公正地探讨问题,包括站在读者、编者、作者、小说中小人物(个案的或普遍意义上的)以及法制中国意义上的有关人物(包括村、镇、县、市、省等层次)的立场上,系统、全面地思索有关问题。我相信,稍微花点时间,您也会从不同的角度去重新思索出一些问题。但过多的纠结,我认为,的确没有太大必要。理由如下:

1. 您生产的是一种文化产品。这种产品有相应的国家质量规范和行业标准或准则,有相关的国家管理法规。另外,在中国的人文历史中,也有其相应的评估体系。从这两个角度看,我们虽然有很多可深入探讨的话题,但完全可以肯定,我们大可不必纠结于个别读者的价值判断,而且我们也没有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纠缠它们。

2. 从更宏大的角度看,对少数文艺作品的现实的或真实的社会作用或影响,以及其特定生产者价值的客观评估,并不像判断救助中国红十会目标受益群体的社会伦理学意义那样简单明了,轻易下结论,将很可能引起对文学和人类灵魂的最大亵渎。我想,它更不属于我们争论的范畴,也非我们的能力所及。

3. 更为重要的是,我很不愿意将潜在的上不了台面的情绪化暴露在这个公共平台上。因为你我的言语或情绪直接或间接地反映了具有丰厚文化底蕴的家乡对一方人民的文化哺育和熏陶。

4. 我希望以实际行动衷心地感谢您能够宽容地理解一个读者对家乡文艺、文艺工作者以及其产品的最真实而热情的爱护和支持。

5. 当文化和文明发展到了要大规模地讨论或感恩或容忍割鞭、割卵的时候,说明我们的文化和文明在某些方面出现了巨大的危机(至少失去了千万年以来的人类慈悲心与羞耻感),它极大地超出了你我所能承受的公民能力范围与人格尊极限,所以我想保留不积极参与的权利。

冒犯之处,请多原谅!

再一次祝《梅川》越办越好!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7#
发表于 2012-6-26 15:56:56 | 只看该作者
玉猴 发表于 2012-6-25 15:33
作家的思想深度与作协的思想深度应该能够容纳得住一个读者的一点点看法。

"这样的文章也只有在我们《梅川》杂志登一下罢了.."

《梅川》杂志的年发行量还没有《收获》的12万份吧?

我的着眼点主要是受众范围。

这句话就好比牛的尾巴或脚蹄子,抓着不放就不放吧,我要狂奔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8#
发表于 2012-6-26 16:09:04 | 只看该作者
没有什么情绪上不了台面,刚才有个算了吧,还在这里发表想要去死的情绪宣言,我觉得他很真实,很可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9#
发表于 2012-6-26 16:22:18 | 只看该作者
多少人停留在文字表面琢磨下功夫,貌似深刻,其实造作、肤浅。多少人读文章也只读那些表面的繁花锦簇,深藏在文字背后的那些恶毒的心肠,无聊的审丑心理,不管三七二十一,先苦大仇深一个猛子扎进去,那一池子波光潋滟的表面,湖水底下是冰凉刺骨。那一副居高临下的有色眼镜,有谁去较个真呢?

点评

你要骂遍全球啊。  发表于 2012-6-26 17:2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0#
发表于 2012-6-26 16:32:26 | 只看该作者
黄季刚,湖北蕲春人,名侃,以其字行。早年在日本早稻田大学读书。据说,当时章太炎也在那里读书,和黄侃住在同一幢楼,黄在上层,章在下层。黄和章都是苦读书的人,每天晚上要到转钟甚至鸡鸣时分才睡觉。有一天黄在宿舍读书到深夜,内急又懒得下楼,便推开窗户挂了一条瀑布,下面章感觉蹊跷,合了书往外望,天上满天星斗,怎么忽有雨声,又闻到一股骚臭,醒悟过来是有人在搞恶作剧,就可口大骂。大家都知道章的国骂水平,尽拣难听的憋屈人的话骂,也算是棋逢敌手了,黄侃不敢恃(这字是大名人余秋雨在千年一叹中用过的,晕死!)弱,当然就当仁不让地对骂起来,两个人先前并不相识,就算是章国骂水平环顾宇内无有出其右者,那黄的鄂骂岂有输他之理!两个人就这样尽情挥洒,双方都暗自服膺了对方。第二天黄侃才知道,他楼下住的是大名鼎鼎的国学大师章炳麟,遂亲自上门赔不是,而执弟子之礼。
当时的国内章大炎是国学大师,而在经学方面最为有名的是刘师培,刘和章是好朋友,经常在一起切磋经学,而黄是章的学生,也就有机会侍侧。但黄发现每次自己在场的时候,章先生说起经学来滔滔不绝,而刘师培则一言不发。久之,黄侃终于悟出来了,刘是不愿意把自己的学问让黄知道。黄自觉自己的经学不如刘,就专门提了牛肉干去拜刘为师,哪料刘收徒相当苛刻,尤其是遇到了像黄这样聪明绝顶的人就更设门槛了。刘坚持要黄行跪拜礼。黄因为要学本领,就真的扑通一声跪了下去,从此与刘成了师生之谊。就黄的性格而言,是断然不能人前下跪的,湖北人就是这德性,你把我杀了剐了,也不能让我弯腰,像韩信那么受胯下之辱的事湖北人绝对做不出来。但黄认为做人和学问是两件事,为了学问,黄还是能折节的,其灵活运用如此。其实,刘师培就大黄侃3岁的样子,只不过刘学有专攻,于经学上很有心得。后来湖南学者杨树达要侄子杨伯峻去拜黄侃为师,嘱咐他拜师时得行跪拜之礼,伯峻不干,杨树达就百般说服,最后伯峻就去黄侃面前跪下了,黄上前扶起他说,其实,我的学问也是跪拜来的,你不要难以为情。

有一回在南京老师太炎先生的府上,陈独秀去拜访太炎先生,黄当时还不认识陈,就回避了一下,和几个同学退到了里间。不知怎的,陈在和太炎先生说到学问的时候,话题转到了湖北的学术境况,陈说,明清以来,湖北没有出什么人才,可叹啊!不知道是不是故意说给一墙之隔的黄听的。陈指的是江苏安徽出了不少学问大家,像段戴王氏父子都是江苏安徽人。这话对太炎来说没有不耐听的,章是江苏人嘛,可是这些话被只有一纸之隔的黄侃听到了就不好受了,他不顾旁边其他人劝阻,冲了出来,对着陈独秀说:固然湖北无学者,但这儿尚有区区;固然安徽多学者,但这儿未必足下。这两句话一出,弄得陈很不好意思。太炎先生也只好笑笑,太炎先生心里明白,陈的学问的确不如黄侃。还有一事,黄在北大教书的时候,照例一段时间参加一次教授会,大家学术自由,包容并蓄,进行学问切磋,消除门户之见,这是当时蔡元培校长的办校理念。胡适以哲学专家在会上大谈墨子的兼爱非攻,黄听着听着不耐烦了,忽地站了起来插话:今日言墨子者都是他妈的混账王八!全场愕然,胡适通红着脸,忍着继续往下说非攻,黄又跟进一句:即使是胡适的尊翁也是混账王八!这回胡适再也不干了,正要发作。不料黄侃笑着说,你这么不让人家冒犯你的父亲,还在这儿谈什么墨家?墨家主张的兼爱是无父的。顿时全场哗然。胡适也无话可说。即使是当时的校长,黄侃也敢批逆鳞,他把一些喜欢去校长处讨好的教授们叫着曲学阿世,后来这话在北大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此话一出,去拍校长马屁的人的确少了,偶有去的,就被人指戳着说又去阿世了,校长蔡元培也因此有了个代号叫做世。

黄先生的幽默是出了名的,这缘于他活泼的思维和博学。那时北大开设了戏剧方面的专业,算是新思维的具体表现,要知道过去把戏曲小说看作是歪门邪道有伤风化的。黄先生喜欢京戏,尤其是对戏剧中的一些象征性表现很感兴趣,觉得那些骑马的扬根马鞭子,过河的摆弄个木桨,很能传神,可是当时的胡适不这么看,胡从美国留学回来,一身的洋习气,喜欢艺术的现实主义教法,很瞧不起中国传统舞台的表现艺术,就说,骑马划桨都应该是真的道具,扬根马鞭就代表骑马太假了。黄先生就反问胡适:哪你去演武松打虎吧!一句话把胡适噎得没有话说。也真是一对冤家了,黄先生主张文言,胡适则倡导语体,两人互有攻讦,一次黄先生给学生讲文言的好处,说文言很简洁。譬如要打个电报,语体就很罗索:胡适,你的太太死了,你快点回来吧!文言就四个字:妻丧速归。有一次黄和胡在文白主张方面狭路相逢,胡适大谈口语的好处,黄侃就走近问胡:其实,你也不是真的提倡白话。胡适不解,就说:何以见得?黄侃就说:如果你真提倡白话,你的名字就不该是胡适,应该是“到哪儿去了?”弄得胡适一时哑然。

点评

很多大师们都有孩子气。童心未泯。  发表于 2012-6-27 09:23
一个地方要出大文豪,必须先要大治50-100年小学。中文科班的可能不用治,那些其他专业转行搞文的非治不可,越早越好。  发表于 2012-6-26 17:2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武穴信息网 ( 鄂ICP备2021017331号-1 )

鄂公网安备 42118202000100号

GMT+8, 2024-4-25 10:22 , Processed in 0.073871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