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穴论坛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查看: 1555|回复: 19

[原创] 禅语四祖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6-18 12:20: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中文注册

x
禅语四祖寺

在佛家的意境中,禅即虚灵淡定,摒弃外物,静观内心,回归精神。面对喧嚣浮躁的红尘世界,欲入禅境谈何容易!我辈凡夫俗子,既无炼心之术,亦无修行之资,只想做一个快乐的人,一个洒脱的人,一个自在的人,这是否沾染了些许“禅味”呢?以出世的精神过入世的生活,回归本真,以平常心对待功名利禄、进退得失,我想这便是参透人生,便是禅语吧。


四祖寺,古称幽居寺,原名正觉寺,又名双峰寺,位于鄂东蕲春黄梅武穴三地交界的双峰山中。双峰山乃大别山脉余绪,海拔高度四百六十余米。武穴原名广济,寓含“广施佛法、普济众生”之意,历史上素有“小西天”之称。据史料记载,四祖寺为唐初禅宗四祖司马道信的道场而得名,创建于唐武德七年,距今已有1385年的历史。四祖寺原建筑规模很大,惜几次毁于兵火,从保存的清代木刻版图——《四祖名山正觉禅寺胜境全图》上,仍然可以看到古寺昔日的辉煌盛景。现存有唐代毗卢塔、鲁班亭、元代的灵润桥和清代重修的四祖殿、慈云阁等建筑,还有授法洞、卓锡泉、洗笔池、石鱼矾、钓鱼台、瀑布溅飞等名胜古迹,及历代许多名人咏诗题词刻石。远远望去,双峰山形似圈椅,有灵气与飘逸流贯其间,比起泰山、武当山、九华山等名山古刹,山势高耸雄伟、寺庙险峻超拔,四祖寺就显得十分寒碜了。诗云:“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看似极其普通的山岭与寺庙,却是曾经风靡中华、名扬海外、影响至今的禅宗祖庭之所在。

走近四祖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廊桥,黑瓦木柱,古色古香,名曰“灵润桥”,又名“花桥”,始建于元代,桥两端马头墙面上题写有古诗,呈显浓郁的传统文化气息。柳宗元手书“碧玉流”三字笔力遒劲,据说清泉石上流之时,可见字在水中游。进得山门,上三十八级石阶入天王殿,抬头有联云:“笑口相逢到此都忘恩怨,肚皮偌大个中尽纳乾坤。”复登二十四级石阶入大雄宝殿,亦有联云:“证果皆妙谛农禅并重开道场,觉悟般若一行三昧立宗门。”诠释了四祖“一行三昧”的禅义。所谓“一行三昧”即念佛心禅, “三昧”是指做定、正定、等持,通俗解释为专注于一件事而修正定,即念一佛就是念一切佛,修一法就是修无量法,生极乐净土就是生诸佛净土。大殿左侧排列着地藏殿、祖师殿,祖师殿上建有鼓楼;大殿右侧排列着观音殿、伽蓝殿,伽蓝殿上建有钟楼。

漫步古径,犹以两座佛塔给人以独特的感受。一曰衣钵塔,一曰毗卢塔。衣钵塔为三层,高3.8米,基座宽2.2米,塔为麻石砌筑而成。相传,四祖道信晚年在此将衣钵传给了他的得意弟子五祖弘忍。毗卢塔占地面积约1200多平方米,单层重檐亭式,塔身为青砖仿古结构,高11米,塔基面阔10米,塔座上置有高大双层束腰须弥座,四周刻着各种花鸟,以及线条清晰流畅的莲花瓣和忍冬花图案。这两座佛塔不是以高大雄伟、精美剔透取胜,而是以简朴浑厚、卓然独立于世见长。它诉说的是另一种语言,透出的是禅的信息。前者诠释禅与浮华权贵绝缘,无论贵贱,平等自由,只要虔诚地追求,人人皆能成为大师。后者透析生活的诗意,于平凡之处见精神,以单纯自然彻悟真理。

寺庙中生长的三棵古柏树令人浮想联翩。千年古柏,枝盛叶茂,挺拔俊秀,是否是禅师的灵魂化身?土地之下,禅师的骨灰与舍利滋润着头顶生命的绿荫,法门的生死轮回与禅的境界化为一体,庇佑着后世的子孙生生不息。



据考证,禅宗四祖司马道信祖籍河南沁阳,生于蕲州永宁县(今武穴市梅川镇)。十二岁拜三祖僧璨为师,见面寻求解脱之法。三祖反问“谁缚汝”?”道信答“无有”。三祖说,那你还寻求解脱什么呢?道信顿悟,追随其出家五峰山苦修九年,深得大师赏识。得到三祖衣钵后,于隋仁寿三年(公元603年)去江西吉安参禅说法,后应邀到庐山大林寺讲经说法。唐武德七年(公元624年),在双峰山大宏佛法,广开禅门。提倡定居传法,改变了自达摩祖师以来的游化乞食为生的传统戒行方式,开创了农禅并重的禅风。其倡导的戒修和禅修相结合,楞枷经和般若经相解,渐修与顿悟相连,坐禅与劳作相并的禅法,将禅宗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道信大师的传人弘忍宏禅五祖寺,创立“东山法门”,使五祖寺成为中国禅宗的又一发源地。唐太宗李世民曾四下诏书道信大师进京供养,封为国师。唐代宗李豫追封其为“大医禅师”。宋真宗敕赐“天下祖庭”。宋神宗敕赐“天下名山”。寺庙自唐到清香火不断,先后出了一百多名高僧,每年朝山的香客数以万计。
禅宗作为佛教的一个支派自达摩西土东来,经慧可、僧璨、道信,传至弘忍,使之中国化,始得畅行于世。四祖道信是禅宗承上启下的关键人物,禅宗经他手发展创造,教化大盛,在中华广袤肥沃的大地上开花结果。具体而言,道信大师对禅宗的改造主要在于以下三点:
(一)定居传法与农禅并重。道信以前的几代禅师,在传法方式上均以“游化为务”。他们随缘而住,“不恒其所”,“行无轨迹”,“诲以禅教”。道信采取定居传法的方式,定居双峰山后,门徒多达五百余人。为保障徒众的禅修,道信在双峰山开创了农禅并重的禅风,通过自己的生产劳动,解决饥寒问题。农禅并重、自食其力,这在禅宗史上是一大创举。这一创举,不仅解决了徒众的吃饭问题,为徒众的稳定和发展奠定了先决条件,而且有助于养成僧侣的劳动习惯,弱化对社会的依赖意识,减轻百姓的经济负担,因而在整个佛教史上都具有积极意义。
(二)心净即佛与佛即是心。心净即佛,佛即是心,为道信禅之纲要。基于无念之心即是佛的思想,道信提出“离心无别有佛”,“念佛即是念心,求心即是求佛”的论断。与此相关连,道信强调自己的清净本心就是佛国净土。这样一来,一切禅修便归结为对自我本心的体悟,于是人佛、心佛、心性之辨成为禅宗的中心论题,禅宗成为名副其实的“心宗”。禅宗所谓的“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宗旨,其肇始者首推道信。
(三)解行相扶与守一不移。 “解行相扶”、“守一不移”是道信禅法的重要特色,即在修禅过程中,必须做到对“心”与“理”的明确认识和修持实践的紧密结合,相辅相成,才能达到禅修的成功。不单是禅宗,任何一项事业,又何尝不是这样呢?¨守一不移者,以此空净眼,注意看一物,无问昼夜时,专精常不动,其心欲驰散,急手还摄来,如绳系鸟足,欲飞还掣取。终日看不已,泯然心自定。

中国禅宗是印度佛教汉地化的典型。它在东土演化的历史,有过汲纳扬弃,曲折变迁,方由涓涓细流发展成为浩浩汤汤。其中“东山法门”的开创,就是一个转折点,一个里程碑,标志禅宗自此真正意义的成立。其后南顿北渐,各擅风光,神秀和慧能及其弟子先后得到朝廷的封典,领袖群伦,不仅荣耀於当代,其馀荫也垂及后世。而“东山法门”的建立,是由四祖道信开风气於其先,继后五祖弘忍发扬光大之。没有道信的双峰山广辟门庭,锐意革新,禅宗就不可能在全国造成如许深广的影响,由达摩传来的心灯,也不一定就历史地传到弘忍的手中。



禅到底是什么?有人言,禅之大意在于悟心成佛。又有人说,禅就是大开悟眼以认识真理。笔者认为,佛禅博大精深,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不能依靠他悟得之,只有凭借独特的个体生命去感受、去体验、去领悟,才能深得其中三昧。禅,应该是生命之禅、思想之禅、生活之禅,它给人以宁静、纯朴、深邃,与浮躁、虚妄、肤浅形成一种鲜明的对照。在禅境中,人与自然融为一体,人生在凝神静观中超越有限的生命束缚,体悟宇宙万物奥秘、自然天道规律,物我时空,融而为一。这是多么美妙的人生之境!作为有信仰的人,修禅所要达到的目标,就是生命的自在解脱。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一面清净无染的镜子,只因忙碌、困惑、憔悴的灰尘布满了镜面。禅就是拂去尘垢的器物,让你重见、认识自己生命本来面目的镜子,也是统一情智、集中精神意志的钥匙,一旦获得,一生享用不尽。禅并非高不可攀的神秘之境,亦并非佛教所独有,每个人的一生都可以用禅来语悟。有诗为证:“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都说明了一个浅显的道理:道在日常生活里,禅寓人生百态中。若能达到理想的人生境界,俯视功名,淡观得失,在有限中体验无限,在瞬间体验永恒,在此岸感受彼岸,那才是真正有意义的人生。



点评

许多人都忘了那一面清净无染的镜子!  发表于 2012-6-18 22:4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6-18 12:39:08 | 显示全部楼层
世界上敢于谈“禅”字的人太少了,佩服楼主的勇气!

“改变了自达摩祖师以来的游化乞食为生...”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似乎还是有些公案,就像曹洞宗、临济禅的弟子们在国际上不理广济甚至黄梅的茬一样...

都是四祖不立文字害的,其实还是六祖不认识字儿害的...搞到后来,都立文字了,谁的文字立得好,别人就理谁的茬,日本的文字立得最好,所以军国主义现在在世界上大谈 Zen 而不是 Ch'an。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6-18 12:46:54 | 显示全部楼层
笔者认为,佛禅博大精深,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不能依靠他悟得之,只有凭借独特的个体生命去感受、去体验、去领悟,才能深得其中三昧。禅,应该是生命之禅、思想之禅、生活之禅,它给人以宁静、纯朴、深邃,与浮躁、虚妄、肤浅形成一种鲜明的对照。在禅境中,人与自然融为一体,人生在凝神静观中超越有限的生命束缚,体悟宇宙万物奥秘、自然天道规律,物我时空,融而为一

一直认为禅是神秘的,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6-18 12:53:20 | 显示全部楼层
瑜伽、如来禅、中国禅、日本禅...有一个演化过程,就像从猿到人一样,但人是有人种差异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6-18 13:09:06 | 显示全部楼层
“守一”还有得守,守到空大约就达到去执着化而产生质的飞跃了...

说来说去,还有" 禅"字可说,我们俗家最后可能也只能用一来释空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6-18 13:18:34 | 显示全部楼层
禅,应该是生命之禅、思想之禅、生活之禅,它给人以宁静、纯朴、深邃,与浮躁、虚妄、肤浅形成一种鲜明的对照。在禅境中,人与自然融为一体,人生在凝神静观中超越有限的生命束缚,体悟宇宙万物奥秘、自然天道规律,物我时空,融而为一

欣赏!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6-18 13:36:2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理解的禅,就是不专注任何东西,不要被什么东西轻易地抓住,抓牢。不留神被抓住的人,哎,没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6-18 16:28:13 | 显示全部楼层
碧海星天 发表于 2012-6-18 13:36
我理解的禅,就是不专注任何东西,不要被什么东西轻易地抓住,抓牢。不留神被抓住的人,哎,没戏!

专注自己的内心世界,我选择,我喜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6-18 16:29:22 | 显示全部楼层
张远浩 发表于 2012-6-18 13:18
禅,应该是生命之禅、思想之禅、生活之禅,它给人以宁静、纯朴、深邃,与浮躁、虚妄、肤浅形成一种鲜明的对 ...

老朋友,多提宝贵意见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6-18 16:31:53 | 显示全部楼层
玉猴 发表于 2012-6-18 12:39
世界上敢于谈“禅”字的人太少了,佩服楼主的勇气!

“改变了自达摩祖师以来的游化乞食为生...”与 "南朝 ...

斗胆弄斧,请方家指正!

点评

每一个为武穴文化发展付出努力的人,都值得全体武穴人致敬!  发表于 2012-6-18 19:49
方家也谈不上..向你学习....有质疑,文化才有振兴和发展...全信书不如无书,包括四祖和毛主席等老人家的...  发表于 2012-6-18 19:4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武穴信息网 ( 鄂ICP备2021017331号-1 )

鄂公网安备 42118202000100号

GMT+8, 2025-5-23 20:30 , Processed in 0.041413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