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穴论坛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查看: 1484|回复: 2

[分享] 广济竹艺---毛竹的栽培技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5-26 10:25: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中文注册

x
毛竹是主要的经济栽培竹种之一,按照培育目的的不同,一般可分为材用林、笋用林和笋材两用林等3种,其营造技术主要是把握好以下4个环节。

  一、造林地的选择

  选择适宜的造林地是培育优质、高产毛竹林的基础之一。①交通便利,便于竹林地的水肥投入、笋期看管和产品运销。②地形适宜,立地良好。宜选择海拔800米以下的山谷台地,坡度在25°以下的山麓缓坡和丘陵岗地,背风向阳为好。最好选土层深厚(在50厘米以上)、质地疏松、肥沃湿润(富含有机质和丰富的矿质营养)的酸性或微酸性沙壤土或红壤(如乌沙、香灰土),并有良好的水肥保持和通透性能。干旱贫瘠和风口地带不宜作造林地。

  二、造林季节

  不同造林方式适宜的造林季节有差异。对于移竹造林来说,一年中除大寒大冻和高温干燥季节外,其他季节均可进行造林。从立春到雨水这段时间为最佳造林季节,此时毛竹正处于休眠状态,且竹株中积累的营养最多,移栽易活,发笋力强。移鞭造林则在竹笋出土前15~30天为宜,即2月下旬到3月中下旬,此时竹鞭中积累了一定的养分,且笋芽已有一定程度的膨大,栽后经一段时间环境适应即可发笋生长。

  三、造林整地

  整地工作完成的好坏,不仅关系到造林成活率和成林满园的快慢,而且对今后的竹笋产量也有一定的影响。整地应在造林前1个月完成。

  丘岗地要求全垦整地,15°~25°坡地可水平带状整地,25°以上坡地采取块状整地。砍灌后清理林地,再垦地挖宕。垦挖深度在30厘米以上,去除树根、柴蔸和大石块,结合平整地面,每公顷普施10~14吨猪牛栏粪或塘泥等。然后,按造林设计的栽植密度布点控栽植穴,各种造林方式的栽植穴大小不同,一般移竹造林穴长1.2米左右,宽0.5~0.6米,深0.4~0.5米;实生苗造林穴长0.8~1.0米,宽0.4~0.5米,深0.4米;移鞭造林也可开水平沟栽植。

  四、造林方法

  毛竹主要用移竹方式造林,也可采用实生苗或移鞭方式造林。

  1.移竹造林

  ①母竹的选择。毛竹以1~3年生竹发鞭能力最强,因此应当选择分枝低,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1~3年生竹株作母竹。为方便运输和栽植,母竹的粗度通常为3~6厘米胸径,但如果就近挖取母竹,最好选胸径8~10厘米的母竹,以利造林后发壮笋成大竹,提早成林满园。②母竹的挖掘与运输。首先判断母竹竹鞭走向,通常母竹第一级枝或竹梢的指出多为去鞭方向,若两者指向一致则必为去鞭方向,然后沿竹鞭走向,在距母竹40~60厘米处起挖,留来鞭20厘米左右,去鞭40~50匣米,挖掘时注意保护笋芽和“螺丝钉”,截去竹梢,留枝5~7盘(干旱天气远距离运输可留枝3~5盘)。母竹尽量多带宿土(10~20千克)。母竹运输的关键在于保护笋芽与“螺丝钉”不受操作以及母竹不失水。应尽量选择阴雨天或夜间运输,并缩短母竹起挖与栽植间隔时间,最好用草绳或麻布包扎母竹竹蔸和宿土。③栽植和栽后管理。毛竹笋用林移竹造林的栽植密度一般为600株/公顷左右(4×4米),若就近取母且母竹来源充足,可加大栽植密度至900株/公顷(3×3.5米),以促进早日成林满园。如果资金或母竹来源不足,也可栽500株/公顷左右(4×5米)。栽前将腐熟猪牛栏粪或饼肥加适量复合肥拌土填入栽植穴内,再回表土踩实,放入母竹,使母竹宿土团略低于地面为宜。注意保持竹鞭入土平展,深度均匀,来鞭靠壁,去鞭先端留有余地,以利鞭芽发展。竹杆可顺其自然,不必直立。“栽松不松,栽竹不实”,壅实土壤,不可在鞭上方踩踏,防止损伤笋芽。母竹宿土上方覆土5~10厘米厚即可,使竹基周围略高出地面浇透定根水,竹基盖草。粗大或歪斜母竹要扎架支撑,防风刮摇动,伤害“螺丝钉”。栽后久旱不雨要定期浇水。栽值2~3年内,每年松土除草2次(5~6月,9~10月)或间种农作物(以豆类为好),实行以耕代抚,护笋养竹,禁止挖笋和猪、牛等牲畜进入林地,适当施肥(在新竹周围沟施或穴施)。

  2.实生苗造林    由于毛竹种子难得,生产中很少采用这种造林方法。通常取2~3年实生苗上山造林,在起苗时,剪去一半顶梢和枝叶以减少竹苗蒸腾,要求竹苗带一定长度竹鞭和适当宿土。毛竹实生苗常采用丛状栽植,4~6株苗/丛,栽植密度为600丛/公顷(4×4米~3×3.5米)。栽植方法同移竹造林。

  3.移鞭造林

  此法常在母竹不足或资金缺乏的情况下采用。在生长正常的毛竹林中,挖取2~4年生,生长健壮,鞭芽饱满(最好带有冬笋)的黄色竹鞭,截成0.8~1.0米长鞭段,起鞭时注意不要撕裂和损伤鞭芽,保留3~5个健壮饱满芽。运输中注意保持竹鞭潮湿。栽植密度900~1050穴/公顷(3×3.5米~3×3米),栽植时每穴或沟内施入腐熟农家肥和复合肥,并与土拌匀,置放竹鞭,保持鞭身平卧和笋芽芽尖朝上,覆土壅实,鞭上盖土厚保持在10厘米左右,适量浇水,覆盖稻草,穴周围和沟两侧开排水沟,防止雨季积水烂鞭。栽后注意定期适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5-26 10:46:28 | 显示全部楼层
毛竹丰产栽培技术要点
     一、毛竹林的营造
        1、选地:毛竹造林地应选择土层深厚、肥沃、疏松、透气性能良好、保水能力强、不积水、酸碱度适中(PH值为45-7.0)、背风向阳的山坡中下部或平缓的山谷地带。
        2、整地:包括清山、劈杂,翻土。一般在栽植前一年的秋冬季进行全面开垦,挖地深度20-30cm,亩栽20-30株,穴规格:120 X60X50cm。
        3、母竹选择与挖掘:母竹应选择生长健壮、枝叶繁茂、竹节正常、鞭芽饱满、无病虫危害,胸径4-6cm的1-2年生新竹。母竹挖掘前,先判断竹鞭走向,再沿母竹的来鞭和去鞭方向开挖,要求保留来鞭25-35cm,去鞭40-60cm,用快刀或锋利山锄截断竹鞭,截面要整齐,注意保护好笋芽,起鞭时切勿摇晃,以免伤鞭根、鞭芽,并留4-5盘枝,其余用利刀劈断,切口要倾斜、整齐,竹蔸及鞭根要多带宿土。对较远距离运输的母竹、竹蔸还要用稻草或草袋进行包托,最好做到随挖随运,及时栽植。
        4、栽植:毛竹种植一般选择11月至翌年2月期间雨后阴天进行。种植之前,需在穴内施入基肥,每穴可施放有效肥10-20kg,或复合肥0.5-1.0kg,基肥施入后要复盖一层表土拌匀。种植时将母竹放入穴中,母竹鞭根与穴长方向平行放置,使根舒展,深度以竹蔸根盘表面低于穴面3-5cm左右为宜,先复盖表土,后填心土,分层填土、踏实,使鞭根与土壤紧密结合,踩踏时后注意不要太用力,以免损伤鞭根。栽后天睛应浇定根水,再覆盖松土至高出地面5- 10cm,表面盖上茅草,然后用支架支撑固定母竹秆,防止风吹摇动,影响成活。
                                                                    二、毛竹的幼林抚育管理
        1、幼竹的养护:新种毛竹第一次萌发新竹株,可能萌发数量较多的小竹笋,此时应及时除去细小竹笋,每株留下2-3个粗壮竹笋形成新竹株,同时要及时防治病虫害,竹林内严禁放牧。
        2、除草松土:新造竹林每年安排锄草、松土2次,5月和9月各一次,以增加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有利竹林生长。
        3、水肥管理:新竹种植后久旱不雨要浇水,保持土壤湿度,对低洼山谷地,还要注意防止积水,避免烂鞭、烂笋,影响成活。施肥一般在锄草、松土后施用土杂肥或化肥,第一次在5-6月,每株施尿素100-200g,可采取环沟施或用水冲施;第二次在9-10月,这时可施有机肥或化肥,每株可施放有机肥3-5kg或化肥200-300g。
        4、林地套种:坡度平缓的林地内,可直接套种巴西豇豆、饭豆科杂一号、二号等固氮作物,以增加短期收入,改善土壤肥力。
                                                                   三、毛竹成林的抚育管理
        1、调整竹林结构:材用竹林合理的立竹密度为3000-3600株/公倾,毛竹林合理的竹龄结构由一、二、三、四度竹组成,其比例应为3:3:3:1;同时建立毛竹与其它树种特别是阔叶树组成的混交林,有利于抵御自然灾害,防治病虫害,促进竹林生长。
        2、科学的经营管理
    (1)劈杂垦复:一般选择在11月至翌年1月休眠期,先劈草、劈杂,后由下坡向上坡进行全面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0-1 18:56:15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意向培训一下我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武穴信息网 ( 鄂ICP备2021017331号-1 )

鄂公网安备 42118202000100号

GMT+8, 2025-7-18 07:38 , Processed in 0.048844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