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穴论坛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查看: 7815|回复: 16

[转贴] 多地推出新农村农房设计方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5-11 10:33: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中文注册

x
建农房 20种设计方案供你选               

时间:2010-03-27 08:53:59
421  

来源:南充日报  欧维佳

                        




  3月26日,记者从市规划和建设局获悉,为打破农房“火柴盒”格局,提高民居设计修建水平,我市出台了《南充市新农村住宅设计方案图集》,共有20种新农村住宅设计方案图入选,为村民建房提供多种设计户型。
  
  入选的设计方案图适用于建3层以下、300平方米以内住宅,集中体现汉风蜀韵的川北民居特色,重点对外墙立面、门窗、檐口、屋顶、屋脊等建筑细部进行相对统一,单体建筑的造型、色彩搭配、色调选择都有风貌特色定位,全面美化农户居住区域的环境。
  
  新农村住宅设计方案图实施后,将打破“火柴盒”的单一格局,一改农村的传统面貌。据了解,我市将在重点镇、中心镇规划区,推行组团式块状建设,引导居民向居住小区集中,重点彰显特有的民俗风情。在一般建制镇和集镇,要把综合开发建设和联户建房结合起来,因地制宜,选择适合的设计方案图,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在国道、省道和重要县道沿线规划和新建集镇,应选址在公路一侧进行,形成别具一格的新农村居住地带。对分散、零落的村庄要按照有利生产、方便生活、群众自愿的原则,结合拆旧建新工作进行迁并,引导群众向居民点集中,提升农房形象,突出特色风貌。(记者欧维佳  实习生唐浩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5-11 10:37:30 | 显示全部楼层
农房改建免费设计 18种方案供农户选择  2010年03月05日 10:36:03来源:苍南新闻网

           
  温州网讯 公寓式、联排式、独立式……这些漂亮的房子不是城市内新建社区,也不是高档别墅群,而将出现在我市农村。在农村住房改建过程中,我市规划部门设计了18种方案,供建房者选择。建房者选中房子外观后,规划部门还将免费提供更详细的结构设计图。
  市委、市政府提出,我市今年要完成3.5万户农村住房改建,将改善10万多人口居住条件。到2012年,我市计划改造建设农村住房21.8万户。为此,市民用建筑规划设计院受市城乡住房工作协调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和市规划局委托,几易其稿,设计出了适合农村建房的这18种实施方案。
  过去,农村建新房大多是各家建各家的,要么建成简单的块状房屋,要么建成通天房,不利于节约土地,也不利于农村住房的协调和美观。而新农房在造型上,彰显民居建筑风格,体现节地、节水、节材和环保的理念,满足农房抗台、防洪、抗震、防火等标准。另外,由于具体项目的建设规模、周边条件、地基条件和设计要求不同,建房过程中,设计人员会帮助进行调整和复核。
  今年完成3.5万户的农房改建,基本通过旧村改造、土地置换、村庄整治、下山移民、地质灾害点迁移、危旧房改造、古村保护安置等方式进行,鼓励由村牵头,农户实行联合建设。市辖三区列入旧村改造建设项目的安置房和农村个人建房建筑面积小于60平方米的农户,免收基础设施配套费,可为农户节省几千元。
  昨天,市规划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两周后,需要建房的农户,市区的可到当地规划所查阅调取详细资料,各县(市)到当地规划建设局查阅。黄小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5-11 10:40:52 | 显示全部楼层

渝北新农房:“开放门户”的别样风景            
2011年06月03日 10:00:24   来源:  渝北网  

     
    ●完成巴渝新居建设236户,完成农村危旧房改造2601户,各项指标超额完成量位居全市前列。
    ●结合“宜居渝北”建设,在大力实施城区环境整治的同时,以农民新村、巴渝新居建设和农村危旧房改造为抓手,促进城乡形象整体提升,打造“对外开放第一门户”。
    ●将“全国文明城区”建设融入到农村危旧房改造、巴渝新居建设中,农房改造推进到哪里,精神文明建设就追随到哪里。     
    新农房成果:打造新农房建设典范
    “过了邻水收费站,便进入重庆境内,高速公路两边,视野所及的范围,清一色的白墙青瓦,典型的川东民居,别墅一样的气派!好一幅美好的山水画卷……”
    这是一名网友在博客上留下的文字,而让他沉醉的迷人风景,正是渝北区的巴渝新居。
    “实施农房建设改造既是改善农民居住条件、改变农村面貌、提升城乡整体形象、加快推进‘宜居渝北’建设的强力措施,也是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由之路。”渝北区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区将农村危旧房改造和巴渝新居建设列为全区“十大民生工程”之一,通过高起点规划、高规格建设,使巴渝新居成为渝北“对外开放门户”的一道别样风景。
    按照“拆除一批、改造一批、新建一批”的方式,渝北区以“1445”为重点,对全区农房实施风貌改造。“1”即一区:农业园区拓展区;第一个“4”即四线:渝邻高速、渝宜高速、外环高速、新草统路沿线;第二个“4”即四村:统景镇中和村、大湾镇水口村、古路镇草坪村、兴隆镇发扬村;“5”即五点:大湾镇水口村老龙堡、茨竹镇茨竹村马家院子、古路镇草坪村苦竹大田、兴隆镇发扬村石院子、龙兴镇下坝村。
    通过这4个重点的引领示范,渝北区农村危旧房改造和“巴渝新居”建设取得了良好成效,“宜居渝北”的宜居、便捷,也因此从城区走到了乡村。
    2009年以来,渝北区在市城乡建委的指导下共完成巴渝新居建设899户,完成农村危旧房改造3109户。古路镇草坪村等地的巴渝新居工程,还成为重庆新农房建设的典范,吸引四川、湖北、湖南、贵州等地前来考察。
    据介绍,今年渝北将投入3000多万元,建设统景印盒村、玉峰山中兴村、茨竹秦家村等5个农民新村;在新村内大力推广巴渝新居通用图集,修建巴渝新居400户;以210沿线、新草统路沿线、张白路沿线“三线”沿线为重点,改造农村危旧房300户。     
    新农房形象:装扮“门户”,城乡形象整体提升
    一进入古路镇草坪村,道路两旁的巴渝新居就让人眼前一亮。青砖勾缝,白墙灰瓦,具有浓郁巴渝传统民居风格的农家小屋,在绿树的映衬下,格外美丽。
    “喜欢!厕所、环境这些全部都搞好了,居住起来相当满意。”村民赵丽说。
    在渝北古路,巴渝新居带来的不仅是漂亮的“面子”,还有齐全的“里子”,以及周边小区式的配套。煮饭用气、洗澡淋浴、出门就有车等令人羡慕的城市生活,因此走进了古路人的身边。
    据了解,改造后的巴渝新居除了外表变得好看了,村民房前屋后的路面也进行了硬化,同时,巴渝新居周围还配套建设了体育、绿化等设施。不仅如此,草坪村的巴渝新居建设还引入环保概念,村里的路灯都是太阳能的。村里还修建了人工湿地,利用菖蒲等植物,对全村的生活用水进行生态处理。
    按照政府出资80%,农户自筹20%的原则,两年多来,古路镇共完成渝邻路沿线农房风貌整治875户、草坪新村农房风貌整治及环境打造128户、新草统路农房风貌整治210户、危旧房改造228户、草坪村新田湾居民聚居点主体基本完工。
    而在渝北的另一个秀美古镇洛碛,农房改造同样让其焕发了蓬勃生机。2010年,该镇集中力量对渝宜高速路沿线箭沱、太洪场、桂湾、高桥、新石、经开6个村530户农村房屋进行了风貌整治,打造了一批独具特色的巴渝新居。
    古路镇、洛碛镇的巴渝新居建设,只是渝北区农房建设改造的缩影。作为重庆“对外开放第一门户”,渝北区在大力实施城区环境整治的同时,将农村环境的改造也作为了提升门户形象的重要内容。
    该区以农民新村、巴渝新居建设和农村危旧房改造为抓手,着力改善农民居住条件,改变农村环境风貌,促进城乡形象整体提升。
    按照“政府补一点、群众投一点、社会各界捐一点”的办法,渝北由区政府统筹,整合除森林工程、农业产业化项目、偿还债务资金以外的各类涉农资金集中打捆使用。截至目前,已完成专项投资1.43亿元,确保了农房建设改造的保质保量。     
    新农房文明:文明新农村,幸福新生活
    “激情红五月,和谐大湾镇”———5月,一场以红歌为主旋律的歌唱比赛,在渝北大湾镇激情上演。
    该镇党政机关、中小学校以及社区、村级代表队,用一首首红歌,唱响了大湾镇的新生活,彰显出大湾人的精气神。
    作为全市文明镇,包括“唱读讲传”在内的文化活动在大湾蓬勃开展。目前,该镇已组建了管乐队、腰鼓队、民乐队、合唱团、舞蹈队,以及10人的“唱读讲传”文艺小分队。环境优美的农家院坝、设施齐备的村社广场,都成为了大湾人的舞台。
    水口村的巴渝新居集聚点,除了小青瓦、白墙面、青墙裙、大出檐的川东风格民居,还设有农家书屋和小广场,在广场锻炼身体和在农家书屋看书的农民多达数十人。村民王勇说,在建起这些文体设施前,村民更多的活动是看电视、打牌、摆“龙门阵”……“现在业余文化活动丰富了,大家过得充实起来。”
    “将全国文明城区建设融入到农村危旧房改造、巴渝新居建设中,农房改造推进到哪里,精神文明建设就追随到哪里!”渝北区相关负责人称。
    作为全国文明城区,渝北区的“农房革命”被赋予了其特殊使命,他们将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与农房改造结合在一起,齐抓共管,着力打造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并驾齐驱,整洁村容与文明乡风相得益彰的“文明新农村”。
    “这是一个城市的欢乐,是一个乡镇的喜悦。我用心倾听,用眼凝视,与文明一起畅游。四周不再是一些粗俗的恶语,回荡耳际的是文明的语言;不再是打架斗殴,映入眼帘的是友好的微笑;不再是臭气熏天,扑鼻而来的是怡人的清香……”大湾中学吴林青的一篇征文,正是全国文明城区渝北建设“文明新农村”的生动写照。     
    新农房增收:产业强、农民富、农村美
    “春赏梨花竞放,夏可纳凉避暑,秋摘生态美果,冬观纷纷瑞雪。”华蓥山麓,树木环绕、幽篁满目的茨竹镇恰似一个纯生态的大景区,旖旎的自然风光和怡人的气候条件,使这里每年都吸引着10万人次以上的游客前来观光避暑休闲。
    在茨竹的如画景致中,一栋栋“青砖白灰”的巴渝新居,以仿古与现代交相融合的建筑符号,点缀成这幅美丽图景中的动人图案。
    那些躬耕了一辈子田土的农民笑得咧开了嘴,他们说这些新房子不仅是大家的“安乐窝”,也是他们的“聚宝盆”。
    金银村村民李朝东这些天正忙着装修新房。天气渐热,避暑胜地茨竹即将步入旅游旺季,李朝东的农家乐得赶着早日亮相。“在家门口就能挣钱,我们两口子不用再出去打工了,真好!”李朝东说。
    将巴渝新居建设与休闲避暑服务业有机契合,让清幽的农家庭院变成美丽的乡村公园和城市居民休闲度假的第二家园———茨竹的“农房革命”改变的不仅仅是环境,也助推了当地都市生态旅游业的发展,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有利途径。
    据介绍,2011年茨竹拟将农房风貌改造向产业基地倾斜,在已有产业区域实施农房风貌改造,以此与茨竹的梨花节、采果节等活动相配套,切实推动农村产业转型,促进当地居民致富增收。
    今年内,该镇将投资100余万元,在金银村已改造的农房区域内,重点打造一至两个院落,使之成为茨竹“休闲避暑”的名片。并在此示范带动下,引导各村、各聚居点群众“富而思洁、富而思美”,促进房屋美化、洁化,充分展示新村庄的“古朴典雅、小康庭院”风貌。
    通过整合改造农房并依托山、水、林、果等乡村资源优势,茨竹将大力发展星级农家乐20家,接待游客12万人次,实现乡村旅游收入800万元。
    文/吴黎 王萃   
    专家点评》
    建房更要造富、造福
    重庆市经济信息中心主任、重庆市综合经济研究院院长 易小光
    市城乡建委在推进农房建设过程中,指导各个区县有意识地与打造生态旅游产业、增加农民收入相结合,不仅改善了农民的居住环境,助推了当地生态旅游业的发展,更给农民带来了富民增收的新希望。
    以渝北茨竹镇的农房建设为例,该镇抓住农房改新、扩建工程为契机,发展星级农家乐20家,改善乡村基础设施,实现2010年接待游客12万人次,完成乡村旅游收入800万元。
    渝北的发展正是我市改变城乡面貌,加快“宜居重庆”建设写下的幸福注脚,也是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由之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5-11 10:47:1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县设计9套农居重建户型供受灾户选择(图)
【2008-7-1 18:25:47】责任编辑:杨德凡】



  受5.12汶川大地震严重波及,我县房屋不同程度受到损害,部分农房倒塌或成为严重危房。为快速推进灾后农房重建工作,使受灾群众尽快实现有房可住和恢复基本生产生活,按照县委,县政府的统一安排,县规划和建设局组织工程技术人员,深入农村受灾现场,仔细查看灾情,近距离与受灾群众交流,倾听他们对重建农房的想法,详实的掌握到第一手资料,并按照“统筹安排、合理规划、科学避灾”的原则,分新建一层和两层两种情况,为受灾群众设计了多套切实可行的重建房屋方案,符合不同家庭收入类型的农民需要,同时在风格风貌上注重与近几年编制的新农村建设民居图的协调统一,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方案一
方案二
方案三
方案四
方案五
方案六
方案七
方案八
方案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5-11 10:49:22 | 显示全部楼层
平昌新农村农房建设设计推广图集锦
【2010-8-9 9:28:47】【来源:巴中*综合】

  方案一
  一、概述
  1、二层,建筑面积252.96平方米,占地面积123.52平方米。2、砖混结构,L形平面布置。3、适宜6-8人家庭,估价16万元。4、本方案运用于农村单家独幢修建,亦可用于城郊独栋建设,其平面几何尺寸依具体地形地貌等情况可调整。
  二、农房适用理念
  1、一层满足对外联系的生产、停车、待客需要,6—8轴综合功能空间为客厅,必要时作堂屋。2、二层为生活用房,主卧室外设露台。3、坡屋面下阁楼作储藏室和安置生活用水处理设备。
  三、风貌理念
  传统的坡屋面和露台、阳台、檐廊元素的结合,时尚现代,体现居民由传统川北民居与时俱进过渡到现代新民居。
  方案二
  一、概述
  1、二层,住宅建筑面积164.81平方米,占地面积101.13平方米。2、砖混结构,矩形平面布置。3、适宜4—6人家庭,估价9万元。4、本方案运用于农村单家独幢修建,亦可用于城郊独栋建设,其平面几何尺寸依具体地形地貌等情况可调整。
  二、农房适用理念
  1、一层满足对外联系的生产、停车、待客需要。2、二层为生活用房,主卧室外设露台。3、坡屋面下阁楼作储藏室和安置生活用水处理设备。
  三、风貌理念
  传统的坡屋面和露台、阳台、檐廊元素的结合,时尚现代,体现居民由传统川北民居与时俱进过渡到现代新民居。
  方案三
  一、概述
  1、二层,住宅建筑面积255.5平方米,占地面积143.5平方米。2、砖混结构,矩形平面布置。3、适宜4—6人家庭,估价13万元。4、本方案运用于农村单家独幢修建,亦可用于城郊独栋建设,其平面几何尺寸依具体地形地貌等情况可调整。
  二、农房适用理念
  1、一层满足对外联系的生产、停车、待客需要,1—2轴综合功能空间为车库或商业用房,必要时作堂屋。2、二层为生活用房,主卧室外设露台。3、坡屋面下阁楼作储藏室和安置生活用水处理设备。
  三、风貌理念
  传统的坡屋面和露台、阳台、檐廊元素的结合,时尚现代,体现居民由传统川北民居与时俱进过渡到现代新民居。
  方案四
  一、概述
  1、二层,住宅建筑面积233.58平方米,占地面积123.33平方米。2、砖混结构,矩形平面布置。3、适宜5-8人家庭,估价15万元。4、本方案运用于农村单家独幢修建,亦可用于城郊独栋建设,其平面几何尺寸依具体地形地貌等情况可调整。
  二、农房适用理念
  1、一层满足对外联系的生产、停车、待客需要,1—3轴综合功能空间为车库或商业用房,必要时作堂屋。2、二层为生活用房,主卧室外设露台。3、坡屋面下阁楼作储藏室和安置生活用水处理设备。
  三、风貌理念
  传统的坡屋面和露台、阳台、檐廊元素的结合,时尚现代,体现居民由传统川北民居与时俱进过渡到现代新民居。
  方案五
  一、概述
  1、二层,每户建筑面积288.43平方米,占地面积137.46平方米,适应两户联建。2、砖混结构, 三合院平面布置。3、适宜6-8人家庭,估价17万元。4、本方案既适用于城郊也适用于农村;既可散居建设,也可聚居建设。
  二、农房适用理念
  1、一层满足对外联系的生产、停车、待客、农具储藏的需求。2、二层为生活用房,外设阳台。3、坡屋面下阁楼作储藏室和安置生活用水处理设备。
  三、风貌理念
  传统的坡屋面和露台、阳台、檐廊元素的结合,时尚现代,体现居民由传统川北民居与时俱进过渡到现代新民居。
  方案六
  一、概述
  1、三层,每户建筑面积228.53平方米,占地面积101.13平方米,适应两户联建。2、砖混结构,矩形平面布置。3、适宜8-10人家庭,估价14万元。4、本方案既适用于城郊也适用于农村;既可散居建设,也可聚居建设。
  二、农房适用理念
  1、一层满足对外联系的生产、停车、待客、农具储藏的需求,1—2轴综合功能空间为车库或商业用房,必要时作堂屋。2、二层为生活用房,设露台,露台可以利用晒台。3、三层为生活用房,外设观景台,可以用作种植屋面或观赏水池。4、坡屋面下阁楼作储藏室和安置生活用水处理设备。
  三、风貌理念
  传统的坡屋面和露台、阳台、檐廊元素的结合,时尚现代,体现居民由传统川北民居与时俱进过渡到现代新民居。
  方案七
  一、概述
  1、二层,每户建筑面积216.95平方米,占地面积123.52平方米。2、砖混结构,T形平面布置。3、适宜6-8人家庭,估价13万元。4、本方案既适用于城郊也适用于农村;既可散居建设,也可聚居建设。
  二、农房适用理念
  1、一层满足对外联系的生产、停车、待客、农具储藏的需求,1—2轴综合功能空间为车库或商业用房,必要时作堂屋。2、二层为生活用房,设露台,露台可以利用晒台。3、坡屋面下阁楼作储藏室和安置生活用水处理设备。
  三、风貌理念
  传统的坡屋面和露台、阳台、檐廊元素的结合,时尚现代,体现居民由传统川北民居与时俱进过渡到现代新民居。
  方案八
  一、概述
  1、二层,住宅建筑面积187.4平方米,占地面积130.0平方米。2、砖混结构,矩形平面布置。3、适宜4—6人家庭,估价11万元。4、本方案运用于农村单家独幢修建,亦可用于城郊独栋建设 .其平面几何尺寸依具体地形地貌等情况可调整。
  二、农房适用理念
  1、一层满足对外联系的生产、停车、待客需要。2、二层为生活用房,主卧室外设露台。3、坡屋面下阁楼作储藏室和安置生活用水处理设备。
  三、风貌理念
  传统的坡屋面和露台、阳台、檐廊元素的结合,时尚现代,体现居民由传统川北民居与时俱进过渡到现代新民居。 (据巴中日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5-11 10:55:09 | 显示全部楼层
创新体制机制 拓展发展空间———浙江省嘉兴市实施农房改造建设纪实
本报记者 黄 平 实习生 陈逸宁

                                                                                                            



  近日,浙江省农村住房改造建设经验交流会在嘉兴举行。浙江省委书记赵洪祝与会并进行实地考察。他强调,加快农村住房改造建设,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是浙江面对国际金融危机,拉动农村消费而作出的一项重要决策,也是浙江实施“标本兼治、保稳促调”工作方针的重大举措。
  会上,加快建设现代新市镇和城乡一体新社区、推进农房改造集聚的“嘉兴样本”,引起了与会的浙江各县市党政领导的关注,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嘉兴市委书记陈德荣说,在农村住房改造过程中,嘉兴坚持尊重农民意愿,创新体制机制,加强政策引导,运用多种方式积极有序地推进农村住房改造建设,已逐步形成了一整套机制,嘉兴正着力打造成为现代新市镇和城乡一体新社区的先行地。
创新思路 破解难题
  一边是整齐的欧式小洋楼,一边是破旧漏风的黄泥砖瓦房,镇东进村农民徐志民决定要把家安到镇上来。嘉兴市政府采取“两分两换”进行农房改造集聚的政策,让他终于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
  嘉兴地处平原水网地带,长期以来农村房屋沿河、沿路、沿田而建,居住散乱,全市60多万农户,现分布于13111个自然村。尽管全市农业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已降至5%,80%以上的农村劳动力已经实现非农就业,但在220万农村人口中,仍有90%的农村人口生活在“希望的田野上”,造成公共服务配套难、环境治理难、资源利用效率低。
  今年7月,浙江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农村住房改造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从今年起至2012年要让百万农民住进新房。因为没有城市化就没有农民生活方式的根本转变,没有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发展,没有经济与社会的同步转型,更没有现代化目标的实现。
  然而,推进农村住房改造,加快建设现代化市镇和城乡一体化新社区,地从哪里来?钱从哪里筹?如何更好地走出一条保增长、保民生、扩内需、拓空间的新路子?一直是一个难题。作为浙江全省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地市,嘉兴创造性地提出“两分两换”的办法,难题由此破解。
  何为“两分两换”?陈德荣说,就是将宅基地与承包地分开,搬迁与土地流转分开,以承包地经营权换股、换租、换保障,推进集约经营,转换生产方式;以宅基地使用权换钱、换房、换地方,推进集中居住,转换生活方式,成为嘉兴快速、大规模推进农房改造集聚的有力制度保障。
  村民徐志民给记者细算了一笔账:他家里有5亩多承包田和一幢上世纪80年代建的楼房,按照“两分两换”的政策,他可以有三种选择:一是在镇上拿总面积相同的公寓房;二是只拿一套或两套房子,余下面积拿镇里统一建造的标准厂房;三是可以选择货币安置。“经过与家人商量,我选择了第二种方案,一下就增值了50万元。”徐志民说。而徐志民家的老房拆除后,宅基地将被复垦为耕地,家里承包的农田则被流转给镇里的一家农业开发公司,每年能收到租金4000多元。如果流转期限超过10年,徐志民和家人还可按照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中城镇居民的缴费标准和待遇参保。
  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通过“两分两换”,嘉兴市13个试点镇(街道)农村建设用地节地率均超50%,年均可节地1万多亩;按公寓房安置测算,通过宅基地置换,每个农户平均资产将由15万元增加到60万元。浙江省委书记赵洪祝说,嘉兴以“两分两换”推进农房改造建设,使土地集约节约有增量,农民安居乐业有保障,值得浙江其他地区借鉴。
多方共赢的有益尝试
  嘉兴市委书记陈德荣对农房改造作出了这样的判断和评价:“农房改造集聚决不是简单的拆旧房建新房,而是推进嘉兴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基础性工程。‘两分两换’破解了城乡之间在住房权属上的二元制度,实现了村庄布局科学化、村民居住社区化、农房产权合法化、农业生产规模化、土地利用集约化,加速了城镇化、工业化进程。”
  将农村住房改造与新型城市化和新农村建设紧密结合,促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是嘉兴市农房改造的重要做法。为推进农房改造集聚,加快建设现代新市镇和城乡一体新社区,嘉兴市坚持规划先行,编制“1+X”村镇布局规划,即一个新市镇镇区加上不超过镇所属行政村数的城乡一体新社区,全力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加快农村住房改造建设,能有效改变农户的人居环境,实现住有所居、居有所安。”在嘉善县姚庄镇一个规划面积达0.98平方公里的城乡一体新社区内,嘉兴市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委员会有关人员告诉记者,近年来嘉兴通过拆迁、搬迁、中心村建设等形式,共建成各类农民居住小区245个,改造农房近10万户,8.5万农村居民转变为城市居民;到今年7月底,13个试点镇已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4.82万亩,约占全市流转总数的10.9%;累计成立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477家,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经营水平不断提高。
  在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农房改造是拉动农村消费、扩大农村内需、推进投资、推动增长的有力、有效举措。在当前经济形势下,扩大内需、投资和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关键,而农房改造的用工用料等大多取自当地,对地方经济增长有事半功倍之效。据了解,嘉兴农房改造集聚一期总投资约84.24亿元,预计今年完成50亿元,占嘉兴全年固定资产投资的4.5%。未来十年,按照完成嘉兴全市农房改造集聚的70%至80%(40万至50万户)测算,平均每户投资25万元、带动消费10万元,每年可拉动投资约200亿元,带动消费近80亿元。
  此外,13111个农民居住点被规划缩减集聚到48个新市镇和372个新社区,农村整体布局全面优化,农居布点大幅减少,使嘉兴市节省了一大笔道路建设、电网和通信网络的铺设及日常维护等公共服务建设资金,“两分两换”还成为了推动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催化剂”。  
农房改造“以人为本”
  7月30日,21个城乡一体社区规划方案、70多种新民居户型设计图,摞成厚厚一叠摆在嘉兴市建委主任陶金根眼前。这些有着坡顶屋、小青瓦、粉墙院落等浓郁江南特色的设计效果图,在经过评选后,可供嘉兴农民免费使用。这些设计图,不但展现了嘉兴市城乡一体新社区的美好蓝图,也是该市农房改造过程中“以人为本”的直接体现。
  农民群众是推进农房改造集聚的直接参与者和最大受益者,在农房改造过程中,嘉兴市既注重强化政府主导,更突出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将农房改造工程打造成民心工程。
  进城了,地没了,收入从哪里来?“两分两换”政策加快了产权制度改革,有利于将农村宅基地、承包地转化为农民的现实资产和创业创新的资本。农户搬迁集聚后,每户平均资产有望由15万元增加到60万元甚至百万元以上,加上住房出租、入股参与产业和商业用房开发、土地流转金、社保补贴等,农民将获得长期稳定的收入。
  考虑到农民进城后的就业问题,嘉兴市紧急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促进城乡平等充分就业的实施意见》,将“两分两换”中自愿全部放弃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人员纳入享受就业政策对象,13个试点镇也因地制宜给出了不同的农民就业承诺:在余新镇,60周岁以上的老人每月发200元补贴,镇里负责推荐40至50周岁农民每年每人到农业项目做工100天至150天;七星镇则规定按照16周岁以上的每人补助12000元、16周岁以下的每人补助4000元的标准进行参保补助。
  看病、养老怎么解决?嘉兴市进一步扩大全民社保的覆盖面、提高保障水平,力争到2010年实现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全覆盖,新型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与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实现并轨。
  嘉兴市各部门也积极参与到这项民心工程中来。市交通局按照早规划、早实施、早见效的要求,积极谋划新市镇、新社区公路的配套建设,改造600公里的农村公路,正在编制的《嘉兴市新市镇、新社区公路建设规划》,将以新社区聚集居民户数为参考标准,配备不同等级的公路,新社区至少配套三级及以上的公路通达,有条件的兼顾城市道路功能,进行亮化、美化。金融部门也给予大力支持,嘉善县姚庄镇的新社区建设总投资达4.88亿元,除1064户购新房的村民每户预交了5万元现金外,当地金融部门提供了2.5亿元授信支持,并且为389户拆迁购房户提供3500万元专项建房贷款。
  嘉兴的实践表明,农房改造工程正在给农村带来彻底的改变,不仅推进了新农村建设和促进了生态文明建设,同时一定程度地解决了农民建房难题,改善了农民的居住条件,扩大了农村内需,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民增收,拓展了发展空间。
上图: 嘉兴市通过农房改造建设转变了农民生活方式。
下图: 嘉兴市实施农房改造后建起新社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5-11 10:58:17 | 显示全部楼层
半月谈特稿:聚焦农房改造“跑偏”怪象

发布时间:2009-06-09 17:01:14  来源/作者:新华网 

资料图片:2008年起,吉林省乾安县把“泥草房改造安居工程”作为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惠民工程来抓,让广大农民大大改善了居住条件,提高了生活质量。目前,乾安县已完成5900户的改造任务,并计划到2011年底,将3.4万户农户的泥草房全部改造完成。新华社记者 王昊飞 摄

    编者按:

新农村建设、村庄整治、集中居住、农村危房改造试点……近几年,在中央的大力支持下,惠农利民的好举措接连出台,许多农民因此得到实惠,住进了新房,改善了居住环境。然而从半月谈编辑部接到的来信、来电,以及半月谈记者的调查采访情况来看,这些惠农政策跑偏走样的也绝非个别,其主要症结在于,一些地方上马的工程、项目,偏离了中央政策惠农利民的初衷,违背了农民自愿自主的原则,变成了政绩工程、形象工程,甚至捞钱工程,最终的结果,非但未能惠农,反而坑农不浅。为此,特推出专题报道,揭示农房拆迁改造中暴露的问题,以期引起各界关注,把中央的惠农好政策落实好。

一方面,城市化进程加快,另一方面,新农村建设不断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工程加速开展,越来越多的村庄面临整治、开发,农房得到改造或遭遇拆迁。这一过程,是经济发展、社会转型的必然,也使许多村庄旧貌换新颜,农民居住条件大为改善。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农房拆迁改造中存在着种种跑偏现象。记者根据调查采访,将这些跑偏怪状归纳如下:

怪状一:圈地卖钱,中饱私囊

怪状二:形象工程,劳民伤财

怪状三:高价建房,加重负担

怪状四:暴力开道,强制拆迁

怪状五:自愿不自愿,农民说了不算

怪状六:补偿有多少,标准不统一

怪状七:政策执行,因人而异

怪状八:互相不信任,拆迁何其难

记者采访了解到,自去年初以来,惠农区层层下指标、定任务,强力推行农村土坯房改造。

记者手中的一份惠农区“塞上农民新居”建设进度表显示:截至2008年7月10日,红果子镇共拆土房474户2435间,尾闸镇共拆土房369户2151间,庙台乡共拆土房542户2595间,燕子墩乡共拆土房308户930间,礼和乡共拆土房646户1974间……

今年2月,惠农区又推出了《农民住房改造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要求各乡镇将辖区内2601户农村土坯危房全部拆除,其中:尾闸镇497户,庙台乡502户,礼和乡453户,燕子墩乡757户,红果子镇392户。

如此大规模的拆迁改造,当地官员和老百姓是如何评价的呢?惠农区委常委、办公室主任贾赞信说,此举是为了彻底改善农民居住条件,整体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村民们却反映,“这是瞎折腾”。

近年来,国家对农村住房建设一直非常重视,不断加大政策性投入,改善农村住房条件。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又将“搞好农村危房改造试点”作为改善农村民生的实事之一。应当说,在全球积极应对金融危机的形势下,适时启动以危房改造为重点的农村住房建设,对于扩内需、保增长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但我们在调查中也发现,在落实中央有关农房建设政策的过程中,一些地方不能很好地从实际出发,一味强调“成方连片规模开发”,大搞“迁村并点”、“上楼工程”,出现了“一刀切”、“急推冒进”的倾向。

就此,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所社会问题研究中心主任于建嵘说:农房改造的初衷,是改善农民的居住条件,如果说为了拉动内需去搞农房改造,那是本末倒置。当然,鼓励农房改造,政府给予一定的补贴,可能会使部分有建房打算的农民提前建房,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拉动消费,这很好,但前提必须是农民自愿,政府绝不能强迫,农房拆迁改造中的好多问题都是强迫出来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5-11 11:03:09 | 显示全部楼层
农房改造集聚一场51万农民的幸福革命
www.txnews.com.cn     2010年05月03日 21:18

  ● 以镇、村为单元,多模式探索农房改造和农民居住集聚建设,打造一批具有当地特色的典型。

  ● 将农房改造集聚与各镇、村的产业特色、经济条件和生态环境紧密结合,突出因地制宜。

  ● 提升农房升值空间,为所有搬迁集聚到“1+X”布点新社区并符合国家建设标准的农房,在农户提出申请并缴纳相关费用后,颁发房产证和相应的土地使用证,方便农民上市交易。

  ● 加快城乡一体新社区公共服务管理体制改革,开展一批“政府花钱买服务”的城乡一体新社区基本公共服务试点。

  ● 今年完成农房改造集聚10600户,33个示范性城乡一体新社区有20%以上的示范点在年内能初具形象。新增土地流转面积2万亩,建设用地复垦3000亩。

  “房在田中,田在屋下”,面对前几年凌乱、分散的农村住宅布局,近年来桐乡市一直致力于村庄集聚。2008年,该市率先启动了新一轮的村庄规划编制工作,去年更创新体制、机制,加强政策引导,以深化完善“两分两换”试点为抓手,加快推进全市“两新”工程建设。

  犹如一股强大的向心力,去年,桐乡市完成农房改造集聚6185户,农户建房正在向中心城区、新市镇、城乡一体新社区快速集聚,今年集聚农户将超过1万户。

  桐乡市是如何实现村庄改造集聚“加速度”的?农村新社区有什么魅力,能让农民放弃居住了几十年甚至几代人的村庄,欣然迁入?作为惠及51.57万名桐乡农民的浩瀚工程,桐乡市委、市政府是如何引导、推进的?对桐乡而言,农房改造集聚又将给农村带来何种影响?

http://txnews.zjol.com.cn/txnews/system/2010/05/03/012081579.shtm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5-11 11:06:06 | 显示全部楼层
         
          江南水乡城乡一体新社区规划初探        

        
        
          【摘要】:正城乡一体新社区是借鉴城市社区建设和管理理念进行规划建设的新型农村居民集中居住区。加强城乡一体新社区规划建设有利于改善农村住房条件和人居环境,优化土地资源要素配置,促进经济和建设可持续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

        
          【作者单位】:   浙江省平湖市规划与建设局;平湖市规划管理处;
           PDF全文下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5-11 11:08:52 | 显示全部楼层
平湖:成立首个城乡一体新社区管委会

  www.txnews.com.cn      2010年07月07日 09:58

  随着 “两新”工程的强势推进,农民在向市民身份转变的过程中,诉求结构也悄然发生着变化。近日,平湖市第一个城乡一体新社区党支部、社区管委会在新仓镇成立,意味着集聚农户有了新的“娘家”。

  根据新仓镇新市镇“1+X”布局规划,其中“1”为镇区社区,规划户数6140户,占全镇总户数的69.3%。“1”中的芦川花苑为启动“两分两换”试点的中心区域,规划集聚户数4060户,分五期实施。目前一、二、三期均已启动,其中一期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完成,二期基础设施正在建设中。按该镇政策,除了公寓房外,联排房均为农民根据规划统一建设。

  在芦川花苑一期建设工地,部分房屋已经装修完毕,其他房屋正在进行外立面的处理和室内装修。75岁的李金明原是该镇秦沙村村民,今年2月在对新小区里这套占地110平方米的联排房进行简单装修后就迫不及待搬了进来。生活了几个月后,他对新社区赞不绝口,因为这里环境好,生活方便,而且在镇里上班的儿子、儿媳再也不用在村和镇之间来回奔波。不过他说也有一些小麻烦,比如有些问题还是要回到村里解决。

  李金明遇到的麻烦并非他一家独有。新仓镇党委书记邱志根表示,农民变市民并非简单意义上的身份转变,在转型过程中难免会碰到生产、生活、思想等方面的问题,这就需要政府做好跟踪服务。然而,目前已经入住的居民在小区里遇到的问题村里解决不了,甚至有时找不到对口的单位来解决。农民在诉求上的不对称,急需有组织来解决,成立社区党支部和管委会是必然选择。

  作为过渡性组织,社区管委会在农民从行政村向城市社区转移中将发挥重要作用。目前,新社区里服务集聚农户的窗口都已完善,党支部和管委会班子成员也已走马上任。作为新仓镇第一任城乡一体新社区党支部书记,宋照观坦言,责任重大,压力很大。目前社区已经入住农户140多户,来自全镇16个村,人员不熟是他上任后面临的最大问题。此外,卫生问题、社区暂时完全开放带来的安全隐患、农民传统的生活观念等都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武穴信息网 ( 鄂ICP备2021017331号-1 )

鄂公网安备 42118202000100号

GMT+8, 2024-11-25 17:43 , Processed in 0.048479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