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穴论坛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查看: 753|回复: 0

[转贴] 王阳明的理学与佛学的比较与融通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3-16 18:11: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中文注册

x

                        一、王阳明先生的生平
    王守仁(1472----1528),字伯安,浙江余姚人,因在故乡阳明洞筑室讲学而得名阳明先生。在哲学方面,王阳明主张“心外无物”、“心外无理”说,否认心外有理。认为事物的道理或规律离不开心;他还认为,离开人天赋的良知,就无所谓万物,人的良知是自然界万物存在的依据。由于其在理学上的卓著贡献,得到了后世的尊重。阳明先生早年无所不学,儒、释、道、兵法都有着深刻的研究,王阳明先生是心学的集大成者,一生学名昭昭,武功赫赫,在朱学衰颓之际,倡导心学,把儒家的内圣之道发展到了极致,其思想价值是很高的,对后人的启迪也是深远的。
二、王阳明所提倡的理学与佛学的比较
(一)、认为每个人都有圣性
    在其著作《传习录》中曾有“人人胸中各有个圣人,只自信不及,都埋倒了。”在禅宗中,临济宗的开山祖师临济禅师就曾说过:“赤肉团上有一无位真人”,也是强调每个人实际就是现成佛,首肯自性。阳明先生认为,倡导”致良知”,认为良知现成,若能直下悟此“良知”,便可成圣成贤。而佛教禅宗亦是认为佛性现成,若能开悟,便可“见性成佛”。尝云:“圣人之道吾性具足”,谓”《五经》皆吾心中之物。与六祖坛坛经中慧能大师所云的“三世诸佛,十二部经,在人性中本自具有”。意趣一致。都是在强调现成,当下悟道,当下成佛,而且原本是佛。
(二) 阳明学使用了通过静坐而悟心体的方法,不仅是为了静坐而坐,也是为了能够
澄虑静心,返求诸己,更好地在日常生活中明理。禅宗教旨也强调,坐禅的重心是禅,而不是“坐”,“坐”仅是禅家的一种手段而已,并不是根本,用禅家的话来说是“圣末边事”,其真正目的是在于使禅者于坐中返照自心,从而达到悟的终极目标。
(三)   在心学方面,王阳明主张“心外无物”、“心外无理”说,否认心外有理。认
为事物的道理或规律离不开心;他还认为,离开人天赋的良知,就无所谓万物,人的良知是自然界万物存在的依据。这与禅宗所倡导的注重自性,所谓“心外无佛”十分之类似,不要作心外的驰求,据禅宗的《五灯会元》记载,灵训禅师曾问归宗和尚:”如何是佛?”宗云:“我今向汝道,恐汝不信!”训云:“和尚诚言,某焉敢不信!”宗云:“即汝便是!”应该说,阳明先生是在禅理中已有所悟入,方能成就其一代心学大师的风范的。这些理论反映出阳明先生由于其在佛学上的造诣,已经完全地与自性沟通,并能够融会于儒学之中,从而最终以大气魄开创了明代的”心学“。
(四)  王阳明宣扬“知行合一”说,所谓“知行合一”就是把知与行合而为一,知
是行的先导,行是知的体现,知是行的开端,行又是知的完成,知中含行,行中含知。而佛教中也有“行解相应”的说法,是指行者在修行过程中虽然已经悟了佛理,这说是解但仍需要通过修行而去证悟,这说是行。行解相应也就是指修行和证悟是完全致的。行者在这一阶段已进入了较高的修行境界。
(五) 阳明学的四句教与佛法的比较
    与以临济宗为代表的五宗七家的禅宗一样,阳明学也是立有宗旨的。阳明四句教是“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佛教认为佛性也是无善不善的,这一点与阳明四句教的第一句几乎可说是吻合。有善有恶意之动则是指有善与恶的差别完全是心的作用,这又与佛教观点中的因为妄想执著而使人分别善恶的看法一致,如果心无分别,那么就没有善恶之分了。而知善知恶是良知,则是指能够分别善恶的之个东西就是良知,而佛教中的说法则是正见,有了正见就会善于分别善恶;为善去恶是格物,其实也就是说在生活中要行善事,不做恶事,之又与佛教中“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十分之类似。纵观其四句教,基本上与佛教中行大乘的意趣相仿,我们不得不佩服于阳明先生在当时提出这四句教的智慧和远虑。这句教后来成为许多文人三省自身的座右铭和前进动力。
(六) 王阳明本人的修为
之所以提起这样一个话题,是因为很多人不理解,学佛的人为何要提一个理学家,用意何在?其实,本人无非是想证明一点,理学中的思想很多都是从佛教中吸取过来的,王阳明早年曾经习天台止观,并曾于定中得相似神通;又三度求道于道人蔡蓬头。而王阳明本人确实是一位大修行者。在《传习录》中曾记载了他的”龙场悟道“。由于其用的功夫深,所以其悟道后,一切思想都变成文字而流传下来,成为其精神的写照,而且与佛理十分之接近。这位心学大师微笑着说出的最后一句话,就是 “此心光明,亦复何言”!可想而知,其临终境界决非一般修行者可比也。这位”匹夫而为百世师“的大宗师,认为心学功夫在于既不动心又随机应变,从无定之中找出定来,在无一中建立一,不能因一成不变而僵化,也不能因善变而有始无终。与佛学中所说的华严“理事无碍”何其相似乃尔!其“凡人也能学圣雄”的大气魄不也是反映了禅宗的超越思想吗?
三、阳明理学的影响
   之所以提出这样一个话题,乃是因为阳明理学已成为影响近代国学的重要理念。一些近代的学者甚至认为,近代对整个中国思想文化界影响最大的人物是王阳明。王阳明自幼学习佛、道、对佛、道之理有深刻的领会。后来他一生为官所到之处,都是遍寻佛刹,遍访禅师。所以,在其学术思想中,也就处处体现了禅宗的教义,王阳明甚至在他的哲学著作中直接用“禅语”,从而更体现“禅义”。 王阳明把“致良知”称作“圣教的正法眼藏”,“学者的究竟话头”,这一理念深入了许多儒者心中,成为他们的坐右铭而付诸实践,影响深远。王阳明在继承了正统孔子学传统的前提下,对儒学进行了自我式的发挥,其在学术上的勇于创新、强调实践有着巨大的作用和现实的意义,是我国
哲学史上一个里程碑。阳明哲学远播海内外,不仅在我国,而且在日本、朝鲜及东南亚各国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四、结论
    总而言之,通过以论述,我觉得在现时的社会背景下,对于儒佛两家的文化道脉,有着作进步研究之必要,我们只有通过文化的理念角度去求同存异,才能将中华之经典文化得以渊源流长并发扬光大!


补充内容 (2012-3-18 18:45):
一些近代的学者甚至认为,近代对整个中国思想文化界影响最大的人物是王阳明。王阳明自幼学习佛、道、对佛、道之理有深刻的领会。后来他一生为官所到之处,都是遍寻佛刹,遍访禅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武穴信息网 ( 鄂ICP备2021017331号-1 )

鄂公网安备 42118202000100号

GMT+8, 2024-11-17 04:40 , Processed in 0.035882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