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穴论坛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查看: 738|回复: 4

[转贴] 全国各地生物技术产业投资相关报道汇编 [精华]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2-4 13:47: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中文注册

x
http://news.dxy.cn/bbs/topic/15053404?onlyHost=1&ppg=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2-4 13:59:46 | 显示全部楼层
光谷生物城许下千亿产业愿 挑战全球研发航母

来源:楚天都市报

比尔·盖茨说:生物科技,将像电脑软件一样改变这个世界。
在武汉,生物科技正在改变着这里的产业格局。

今天,光谷生物城迎来3周岁生日。短短三年,这里已吸引302家企业入驻,其中世界500强企业有4家,引进和新增上市企业10家,生物产业总收入将突破300亿元。

眼下,光谷生物城有150多个研发项目、几百个产品在孵化。武汉,正跃升为全球生物产业的重要聚集地之一。

在不久的将来,继光电子产业之后,一个新的千亿产业将在光谷诞生。

药企世界霸主,在汉刮起“蝴蝶效应”

全球生物十强,7家已经或意向入驻

提起光谷生物城的企业,不能不提起辉瑞。2010年10月8日,辉瑞(武汉)研发中心大楼在这里奠基。

辉瑞以生产“伟哥”闻名。其实,辉瑞最闪亮的名头是全球最大的制药企业,在世界500强生物医药企业排名第一。

光谷生物城从开建之日起,招商就瞄准了世界旗舰性的企业。

辉瑞(武汉)研发中心正在打造中国中西部药物研发的高地,为全球临床试验提供研究设计、数据管理及生物统计分析支持。

辉瑞在武汉虽不直接生产“伟哥”,但它的到来极大地提高了光谷生物城的知名度,引发了“蝴蝶效应”,国内外行业知名企业和机构纷纷跟进,全球、全国生物产业“大脑”密集布局光谷。

在生物城的建筑物上,一个个响亮的名字撞入眼帘:辉瑞、拜耳、柏林化学、药明康德、华大基因……全球排名前十的生物巨头中,7家已经或意向入驻。

生物企业扎堆效应更加明显,促进了企业的发展。

“去年,我们公司在留学生创业园里,研发人员只有20多人,今年搬过来后,企业知名度上升,企业发展进入加速度,研发人员已增至80多人。”中美华世通生物医药科技(武汉)公司总裁办主任廖云霞说起与辉瑞做邻居的好处时透露,“不排除将来有直接合作”。

不是来谈投资的,就是来谈合作的

风投资金,追着入驻企业跑

记者走进康圣达大楼,正好碰到台湾日祥医事公司总经理张绮芳女士来访。“这样的接待几乎每天都有,刚送走一批加拿大客人,”康圣达行政总监吴作友说,“不是来谈投资,就是来谈合作。”

今年6月27日,康圣达完成2100万美元融资。这轮融资更大的价值在于还获得了梅奥中心提供的尖端技术服务支持。

康圣达主攻医学特检,可提供包括血液、肿瘤、遗传、感染性疾病以及心血管疾病相关的高端医学专科检测服务,提供的检测结果能够帮助临床医生更准确地诊断各类疾病。每天,有2万单各项检测从各地送到这里。

境内外投资机构十分看好康圣达这种深入的诊断测试。据吴作友透露,下个月,又有一笔8000万美元的融资在美国等着去签约。

康圣达这样大手笔的融资,令人生羡。不过,其它小企业也不用为融资发愁。

到目前为止,生物城成立的创投基金已经为中小生物企业投资近5亿元,34家风险投资公司和银行则提供了100多亿元的支持。

武汉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建设管理办公室主任但长春说,生物技术研发具有长期性,政府资金有限,就引进社会上的资金公司,如从上海引进的博润公司一个月在生物城投了6个企业。

张启发院士领衔,50亿元资金支持

一粒武汉种子,挑战全球“研发航母”

中科院院士张启发怀揣着“孟山都”的梦想已经有十几年了。今年7月8日,随着中国种子生命科学技术中心在光谷生物城开工,张启发的梦想再次起航。“孟山都”是全球种子技术研发航母,位于美国。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作为华中农业大学教授的张启发就向国家农业部门提出要建设中国的“孟山都”,将中国种业产学研结合起来,走商业化育种研发经营之路。当时有企业发现短期无法获利,就转身而去。

进入新世纪后,“先锋”、“孟山都”等国外种业航母通过参股、合作等方式,进军中国建立研发中心,不断蚕食中国种业市场。国内8000余家注册种子公司,合在一起的规模还不足国外一家大公司。建设中国自己的种业研发基地和种业经营航母,成为各界共识。

中国种子生命科学技术中心由中国种子集团投资50.6亿元兴建,是我国迄今为止在种子自主研发和人才创新基地建设方面的最大一笔投资,中心建成后将大幅提升我国种业的国际竞争力。

如今,中国种子集团光谷实验中心已经先期在光谷生物城建成,研发队伍已启动水稻、玉米种业的研究,未来的研发产品对象将覆盖更多农作物。

担任该中心主任的张启发院士说,到2020年,中心要形成2000人的研发队伍,创造研发规模、技术水平“中国第一、世界一流”。

打一针就会长出新血管

生物基因药让神奇技术产业化

叶利钦、克林顿等欧美前政要都曾做过心脏搭桥手术,承受着巨大的手术痛苦。“有了生物基因药,一针打下去,长出连接心脏的新血管,就不会出现心肌梗塞。”武汉人福医药副总裁杜文涛说,“这在21世纪不是梦想,生物基因药是人福医药主攻的方向”。

基因,一个神秘的词语。

发展基因产业,***生命密码,考验着人们的想象力。这已经成为光谷生物城的一大亮点。

去年,总部位于深圳的华大基因投资100亿元的基因产业园正式落户光谷生物城,建立生物产业基地,孵化医学健康、现代农业等一批具有良好市场前景的产业项目。

华大基因研发出的一项技术,能通过母体血液来检测胎儿是否患有“唐氏综合症”,成功率达到99%以上,大大超过目前医院普遍采用的“唐筛”抽血技术的准确率,比起羊水穿刺技术,又更加安全。这项技术已经推广到省妇幼保健院和武汉市妇女儿童医疗保健中心,为孕妇提供最安全的检测。

基因检测结果,能够帮助医生对症下药,及时治愈疾病,甚至可以在遗传风险、营养健康、药物反应等方面,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医疗服务。目前,这些技术正进入推广期。

基因技术的神奇远不止于此,生物产业的前景则不可估量。

新华08网武汉11月17日电(记者周梦榕 俞俭)武汉光谷生物城11月18日迎来开工建设3周年。目前已完成基本建设投资140亿元,近300家企业签约、130多家企业入驻或投产。在光谷生物城带动下,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今年生物产业总收入预计突破300亿元,产业规模呈井喷式增长,发展势头强劲。

短短3年时间,从荒郊野地上迅速崛起一座国内一流的生物产业新城,武汉光谷生物城快速崛起经验颇具参考借鉴意义。

——一流的规划建设 营造一流的发展环境

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副主任夏亚民分析介绍,武汉光谷生物城规划立足高起点。坚持以一流的视野、一流的规划、一流的建设、营造一流的发展环境。湖北省、武汉市提出把光谷生物城建设成为“全国领先、国际知名”的生物产业基地,确保基地的总体规划与功能设施100年内不落后,使之真正成为武汉国家生物产业基地的展示窗口。

规划发展规模力求高标准。从东湖高新区已完成大面积扩区的实际出发,结合国内外生物产业集聚发展的趋势,武汉光谷生物城由最初的16平方公里扩展到28平方公里,在生物创新园、生物医药园、生物农业园、医疗器械园四大园区竞相发展格局的基础上,2011年启动建设生物能源园和与新加坡合作建设的中新(武汉)生物科技园,基地规模处在全国同行前列,成为光谷生物城引进项目的重要基础。

产业发展取向高端化。武汉国家生物产业基地的定位是“中部地区重要的生物产业研发、制造和出口基地”。重点围绕生物医药、生物农业、医疗器械、生物能源、生物服务及生物信息六大产业,前瞻部署生物经济未来发展,抢占生物产业发展制高点。光谷生物城的核心区是生物创新园,面积约2平方公里,主要引进研发型、创新型、总部型项目入驻,目前这里引进研发类项目150余个,占光谷生物城引进项目的一半。

目前,多家国际国内知名企业、研究机构入驻光谷生物城。美国辉瑞落户光谷生物城建立辉瑞(武汉)研发中心,全球第一基因组研究机构华大基因有100多人入驻办公;中国科学院邓子新院士的微生物领域项目、中国工程院陆道培院士干细胞库等10多名国内外院士项目入驻光谷生物城。国内最大的医药工业综合科研院所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在光谷生物城设立湖北分院,现已成功重组武汉中联制药,在光谷生物城打造中国医药集团华中生产基地。国内第一的生物农业育种企业中国种子集团在此投资50多亿元,建设的光谷实验中心已正式运营,中国种子生命科学技术中心已开工建设。国内第一的医药物流企业国药控股集团湖北物流中心已投产运营。亚洲第一的临床前新药研发外包商、全球第一的小分子化合物新药研发企业——药明康德已开工建设。另外英国葛兰素史克、德国拜耳制药、美国安进公司、德国柏林化学、日本田边三菱制药等一批世界制药行业知名企业正在与光谷生物城洽谈合作事宜。

——建立“六大平台” 夯实支持产业发展的基础

武汉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建设管理办公室主任但长春介绍,武汉光谷生物城通过建立技术、服务、创业、信息、融资、人才“六大平台”,为产业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技术支撑平台。按照“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产学研结合”和“开放、竞争、联合、共享”的运行机制,组建武汉生物技术研究院。聘请微生物学家、中科院院士邓子新为院长,聘请陈焕春、田波、周宏灏、朱英国、卓仁禧5位院士和新西兰皇家科学院院士彼得•罗比为领军人物,发动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农业大学,武汉地区生物领域的10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和9个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及企业界研发机构的科技人员加盟,目前共计吸引海内外46个研发团队入驻。

公共服务平台。国家GLP药物安全评价中心、湖北省食品药品安全评价中心、省医疗器械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省生物制品检定所、省新药评审中心、省检测检疫平台等一批权威机构,模式动物中心、基因检测与蛋白质分析等一批专业平台,在园区内构筑起技术研发和评价的公共服务体系,向全体企业提供共享服务。

创业孵化平台。发挥武汉中国光谷创业孵化器的品牌优势,着力打造6个专业孵化器,加快生物产业集聚发展。其中,光谷新药孵化平台率先投入运行,已引进新药创制企业37家,引进新药创制项目76项,其中16项进入国家专项,共获国家资金支持3547万元。国家“十二五”重大新药创制“新药孵化(武汉)基地”专项日前已获得立项支持,国家支持金额3000万元。

信息共享平台。以中科院图书馆武汉分馆为载体,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全面、专业、高效的特点,构建科技文献、科研成果、项目投融资等强大信息共享网络,为科研院所、企业和投融资机构的研究开发、产业策划、产品营销、电子商务等提供“千里眼”“顺风耳”。

产业融资平台。设立生物产业专项资金,累计为生物高科技项目提供配套资金9600万元;成立了生物产业创投基金,累计为初创期、成长期中小生物企业投资近5亿元;设立光谷生物城投资金融超市,引进国内外的风险投资公司及银行34家。这些措施增强了光谷生物产业的造血机能。目前,这些融资平台为光谷生物城在产业发展和配套建设上获得各类银行共计约100亿元的授信。

人才引进平台。充分发挥武汉地区14位生物领域两院院士在业界威望高的优势,利用光谷“人才特区”的优惠政策,着力引进海内外生物产业高层次人才。通过东湖高新区“3551人才计划”,三年已四批次共引进115个生物人才团队和10个院士项目,提供资助资金达1.15亿元,4人入选国家“千人计划”。“专家院士+项目+团队”的引进模式已形成“磁吸效应”,剑桥、哈佛、斯坦福、麻省理工学院等世界名校的高端研究人才团队纷纷加盟光谷生物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2-4 14:01:30 | 显示全部楼层
——全方位的政策扶持 激发创新创业的强大活力

国务院批准东湖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后,更加激发了武汉光谷生物城的勃勃生机。生物城先后出台《关于鼓励生物产业发展的若干实施意见》《东湖开发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暂行办法》《东湖开发区3551人才计划的暂行办法》等优惠政策,激发了光谷生物城的强大活力。

财政政策吸引创新主体。在财政政策上,对入驻的重点企业和项目最高给予一次性奖励2000万元,并在研发抵扣、政府采购、市场准入等领域给予特殊优惠,企业同时还可享受财税奖、资产投资奖等奖励。对引进和设立各类科研机构给予最高500万元的研发补贴和最高400万元的科研成果一次性奖励。对于组建或参加产学研战略合作联盟的,在申报国家项目上予以大力支持。

科技奖励释放创新潜力。为解决科技经济“两张皮”、成果转化动力不足的问题,东湖高新区专门设立了5000万元的科技成果转化资金,对具有发展潜力、又有较大投资风险的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给予最高300万元的贴息或无偿资助。同时,积极实施股权激励和科技成果转化试点,激励范围进一步扩大,激励对象更加明确,激励方式更加多元,科技产业化动力得到深度激活。

科技金***解创新难题。为解决融资难题,东湖高新区积极推进科技金融创新,从降低融资成本和投资风险两端入手,先后出台了《信用体系建设实施意见》《融资补贴风险补偿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鼓励担保机构从事融资性担保业务实施办法》《鼓励创业投资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政策,在完善信用体系、鼓励股权投资、鼓励融资担保、推动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试点等方面,打***破解融资难题的政策“组合拳”,为各路资金尤其是大量的民间资本拓展了投资渠道。

招才纳贤培育创新团队。光谷“人才特区”以“3551人才计划”和“黄鹤英才”计划为实施措施,对能引领产业发展、能带来重大经济和社会效益的世界一流创新团队,最高给予1亿元的资金支持,同时在住房、落户、子女教育等方面实行政策照顾,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大量高端人才纷纷落户光谷生物城,踏上创新创业之旅。

管理服务“一条龙”。园区坚持把“产业功能”和“城市功能”相结合,主动将管理和服务靠前,实现管理和服务对接,增强园区承载能力。推进网上申报和网上审批,着力为入园企业提供更加开放、便捷和高效的政务服务。光谷生物城提供行政服务零收费、24小时全天候服务,还搭建了服务企业的便捷通道,及时跟踪、妥善解决投资者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让企业以最低的成本、最快的速度落户光谷生物城,并在这里得到持续快速发展。针对生物企业都涉及健康与安全、对政策和法规的依存度很强的特点,着力引进湖北省药监局、武汉口岸药品检验所、湖北省出入境检测检疫中心等机构入园,为企业提供就近便捷的服务,实现了新药检验、检测和申报业务不出园区,大大缩短了企业办事周期、节约了办事成本、提高了办事效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2-4 14:07:15 | 显示全部楼层
海归成为北京市生物医药创新驱动力

人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创新驱动产业——生物医药对高端人才的需求更为强烈。近两年,国家相继实施了“千人计划”、“海聚工程”、“高聚工程”等一系列人才激励政策,北京市生物医药产业引进人才数目也大量增加,数字显示,2009年北京引进179名高端人才,其中“千人计划”5名、“海聚工程”11名、“高聚工程”12名。目前,这些高端人才已成为北京生物医药领域的学术带头人和企业领军人物,以及北京生物医药产业跨越发展可以依赖的骨干力量。

生物医药领域海外人才分布集中、从业跨度较小、职位相对平稳。北京生物技术和新医药产业促进中心的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北京引进的生物医药领域高端人才70%来自于美国,绝大部分具有博士以上学历和博士后工作经历,主要在国外院校、制药企业和生物技术公司从事基础研究或药物研发及生产工作,多数人员年龄在35~45岁,正处于事业发展上升阶段。

从用人单位来看,高校和基础型研究院所主要吸纳国外博士后及助教等基础研究型人才;研发型企业主要吸纳具有企业研发经验的实践型研究人才;制药公司主要通过人才带项目的形式,实现创新和跨越。

如何吸引海外生物医药产业高端人才在北京发展?如何为他们提供服务?北京生物技术和新医药产业促进中心针对生物医药领域的产业特点,开展对海外人才的动态追踪与调研,对生物医药领域海外人才进行专题分析与调研,掌握人才的分布特点、从业方向、职位特点、年龄跨度等一手的信息,以便有针对性地为不同类型海外人才提供专业服务。

据悉,目前北京生物技术和新医药产业促进中心的海外人才网络系统已涵盖包括留学生在内的国际生物医药相关领域人才700余人,涉及基础研发、科研管理、知识产权、生产制造等各方面。同时,北京生物技术和新医药产业促进中心与一些海外华人专业组织建立了合作关系,为及时掌握国际医药产业动态,与海外人员保持密切联系提供了保障。

此外,该中心还拥有“海外人才信息”发送系统,对国内最新发展信息通过网络渠道及时输送给海外同行,扩大中国生物医药领域信息视角。中心也通过此渠道结识了更多国外同行,并对其相关信息需求提供及时准确的一对一服务。

在北京生物技术和新医药产业促进中心的积极推动下,爱普益公司周骋博士、奥源合力公司李秉珅博士等纷纷成功在京创业;由朱亚峰博士代表的日本DANVEC研究所、由王保平博士代表的丹麦诺和诺德公司等一批国外企业在京设立了分支机构;同时吸引了一批国际著名科学家回国创立了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

据了解,目前北京已成为海外留学生归国工作和创业的主要目的地,每年到京的归国留学生逾8万人。这些留学生团队带来的专有技术和国际化视野为北京生物医药产业跨越发展和创新能力提升起到重要支撑作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2-4 14:13:55 | 显示全部楼层
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作为一个经济欠发作的县级市武穴市,要想建立“医药科技”产业城,面对人才和资金的短缺,我想,我们武穴人非得要有创新性思维才行,否则,凭我们目前的人居或创业环境,我们如何能够吸引掌握现代基因科技的高技术人才前来武穴工作,我们又如何能够吸引足够大的“资金航母”前来武穴投资呢?

当然一切都是事在人为,浙江有个小小的义乌,和我们武穴是一个层次的城市,人家能够建成世界级的小商品集散中心,我想我们武穴人为什么没有志气打造享誉世界的“现代化生物医药港”呢?

大志既立,接下来的问题是我们该如何来做呢?尤为迫切的是,我们该如何来规划呢?我们首先要迈出哪些切实可行的步伐呢?建立“现代化生物医药港”的号角如果已经吹响,那么我们是不是首先应该了解什么是现代生物医药科技呢?在这个领域每天都有哪些动态和进展呢?如果我们连这个基本的问题都不知道,那么我们又怎么能够建设我们的“医药科技”产业城呢?


......

智者仁心,武穴市各行各业的精英人士,你们来说一说,我们该如何来建立我们的“医药科技”产业城呢?我们该如何在这块美丽的土地上书写我们伟大的城市历史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武穴信息网 ( 鄂ICP备2021017331号-1 )

鄂公网安备 42118202000100号

GMT+8, 2024-11-17 03:09 , Processed in 0.049959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