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穴论坛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查看: 773|回复: 8

[原创] 品三国之系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9-19 16:31: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中文注册

x
注:以下为个人一家之言:
诸葛亮一生几大败笔
一.不应该让关羽镇守荆州
   关羽在温酒斩华雄、斩颜良诛文丑、过五关斩六将后,已经狂傲没边了,眼里只有大哥刘备,这是所有人都明了的事,骄兵必败的道理,诸葛亮岂能不知?刘备入川,谁能留守荆州,从刘备角度,关羽是可信,但诸葛亮应知不一定可靠,最后却只留下一个说不服关羽的张良来协从之。在刘备拿下汉中、成都后,本来可以“大哥想念二弟”为由,将关羽调至成都,换赵云或黄忠镇守,即便是魏延,也比“视天下英雄为草芥”的关羽强。有人说,这是诸葛亮故意为之,原意只想让东吴杀杀关羽的锐气,却不想最终丢了性命。当然,那只是臆测,关羽不服诸葛亮,诸葛亮想杀杀关羽锐气也可以理解。但关键是,荆州一失,致使蜀国失了屏障,拉开了由盛至衰的席幕,并随之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当然,有人说,用关羽镇守荆州是刘备的主意,但在刘备尚未称帝前,他还是谦卑的,是听诸葛亮的,既便刘备不听,他可以随刘备出征西川,把关羽也捎上,让庞统、翼德、赵云留下,也不至于此。
二.街亭之失
街亭失守,截断了蜀军粮道,大军只得无功而返,其责任全归摞到马谡头上,其实有失公允。街亭如此重要咽喉要道,诸葛亮只给了马谡两万兵马,一个武功平平的王平为副将,在街亭那无险可守的平阔地面上,马谡选择了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小山坡驻军,马谡为什么这样做,是因为他考虑到,如果仅凭丞相给他的两万人马依水而建,敌军过来派几支劲旅穿插,蜀军必乱,所以才不得以选择小山坡驻军。诸葛亮只知街亭重要,而没有亲自勘查地形,且只派了两万人马给马谡,是失守主因,后人评估过街亭地势,非两座寨营遥相呼应、五万人马、悍将数员方能保住。
三.刘备兵败东吴
关、张死后,刘备誓死为二弟报仇,此时的已称帝的刘备,他最害怕的对手曹操已归天,就自认为天下老子第一,诸葛亮的话已很难听得进去,虽然阻止不了刘备东征,但应该随行,让现实来随时提醒刘备。结果刘备轻视了初出茅庐的陆逊,火烧连营七百里,蜀国基业从此一撅不振,日见衰落。此次东征,若留孙乾、法正、李应、赵云一应文武镇守蜀地,诸葛亮随刘备出征,审时度势,虽不能大败东吴,但至少可以保持实力,全身而退,不至折了雄兵六、七十万。
四.猜疑魏延
魏延是三国时期悲情人物,从一开始,便被诸葛亮贴上了“反骨”的标签,致其最终才不得用,志不得伸。其勇,不下曹操五虎上将之张颌,即使与关、张、赵、马、黄也有得一拼;其谋,胜过姜维,在三出祁山时,建议诸葛亮兵分两路,一路出斜谷,一路劲骑抄小路直奔洛阳,可惜未被采纳,后司马懿听说直冒冷汗,言:果真如此,大魏危矣。在魏延军旅生涯中,基本未见败绩;其政,在担任汉中太守期间,政绩斐然,民声卓著。可见,魏延有大才,只是一直被诸葛亮冷藏着、压制着。如果诸葛亮给予足够的支持与栽培,在后蜀时期,完全可以给他分担更多的责任。
五.六出祁山
刘备死后,诸葛亮十多年间六出祁山,远途跋涉,以疲惫之师伐魏,最终杀挧而归,致使蜀国国库空虚,民资耗尽,被蜀中老臣李应批成穷兵黩武,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其实诸葛亮也明白这个道理,为了隆中对、出师表的承诺,不惜举国之力,基本每两年一次对外用兵。虽然践行了他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诺言,却也因为连年征战,政怠民乏,加速了蜀国的败落,成为最早被灭掉的一个国家。如果秣兵厉马,着重人才、将才培养,养精蓄税,以逸待劳,伺机而动,相信蜀国命运又是另一番光景.
六.不注重人才培养
诸葛亮一直寄希在自己手上完成统一大业,这是他六出祁山最好解释。其实自关羽失了荆州、刘备东征失败,蜀国国力、地盘已完全处于弱势。而且蜀中已基本没有登得上大雅之堂的大将,一句“蜀中无大将,廖化做先锋”,可见一斑。诸葛亮不注重人才培养,导致蜀业后继无人,而且自己事必躬亲,加速了生命的衰竭和蜀国的灭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9-19 16:58:05 | 显示全部楼层
可见,能人的能耐终究是有限的,再牛总有熄火的一天。有思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9-19 18:42:19 | 显示全部楼层
历史已成风烟,然而,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
很欣赏这种分析历史的态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9-19 19:16:01 | 显示全部楼层
你是看的三国演义得出的结论吧?那只是小说。请看史书《三国志》后再作评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9-19 19:40:35 | 显示全部楼层
诸葛亮在牛逼遇上的是扶不起的阿斗也是没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9-19 20:08:0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逝水年华 的帖子

楼主分析得很有道理,然而有几点,区区在下有点意见,属个人意见,如有不妥,望见谅。
第一刘备兵败夷陵。
此时的刘备不是在当阳长坂坡逃跑的刘备了,一介织席之徒,做了皇帝了,心中的想法随之改变,刘备说是为了弟弟报仇,其实是想乘机扩大地盘,甚至吞并东吴,诸葛亮无能为力的,刘备认为自己已是天下无敌了,曹操不是牛吗?我把他的汉中都拿下了,所以,此时谁的意见都听不下去的。
第二六出祁山
诸葛亮一生只有两次出过祁山,第二次是所谓的六出祁山,是在二月出师,秋八月就病死在眉县的五丈原,诸葛亮要用主动出击,攻打魏国,在他的后出师表里说得很清楚,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如其坐以待毙,不如主动进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9-20 21:03:38 | 显示全部楼层
很欣赏荆楚风月的点评!
客观独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9-21 11:05:55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刘备、孙坚、曹操是如何教育下一代
    刘备中年得子,爱子之心,人皆体之。长坂坡一战,险些丢了赵云性命,虽然刘备演了段掷子显爱将秀,但看他后期对儿子的关爱、溺爱无以复加。自长坂坡之战后,刘备也经历了荆襄、汉中、成都、东征等大小数十战,自己前方浴血,儿子圈养深宫,不能经历战争的洗礼和现实的磨励,凡事没有自己的主脑,都要问计于人,这样昏庸的主,致使朝中奸臣当道,国事不正。即使有能臣帮他夺得天下,他又岂能坐得稳。刘备的雄图大志响彻寰宇,教个儿子无德无能,却也贻笑万年。
    孙坚,一手奠定江东基业,历经波折,经历大小阵仗无数,可他每次出征都带上儿子驰骋沙场,在血与火的战争中,两个儿子孙策、孙权得到了很好的磨练。孙策部在兵败后改投袁术旗下,终得淡看玉玺,以之换得四位旧臣老将自由,重开江东基业;孙权十岁便能只身赴刘表大营,成功带回亡父尸身,而且具有慧眼识人的能力,每在临难之时,总能把合适的人放至合适的位置,从而斗扭乾坤。
   曹操,一生波澜壮阔,志兼天下,笑傲群雄。对孩子教育,也不曾松懈,一众儿郎中,文武兼备。曹冲,智傲天下,成了神童的楷模;曹植文才横溢,天纵奇才,千古流芳;曹彰,武力过人,善骑善射,有万夫不挡之勇;曹丕,其诡、其赖、其诈,不亚其父,也是个十足权弄之人。曹操、曹丕、曹植,历史合称“三曹”,与宋苏洵、苏轼、辙父子“三苏”相应,其成就与影响度一点不输入“三苏”父子。曹操的成功,不只在自己建立了丰功伟业,更在于对孩子教育的成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9-22 09:25:49 | 显示全部楼层
历史,总是令人回味无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武穴信息网 ( 鄂ICP备2021017331号-1 )

鄂公网安备 42118202000100号

GMT+8, 2025-5-23 23:21 , Processed in 0.055782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