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中文注册
x
武穴旧商业的本帮
(上)
武穴素有八大客帮之称,加上本籍商人,实则是九大商帮。虽然本籍商人没有另立会馆,但武穴的主要经济命脉还是掌握在本帮商人手上。
码头和趸船:武穴是水码头,如果有了客轮停泊而无码头和趸船,靠小木划子到江中间接客上下,是不具备商埠条件的。1911年以本帮人郭鼎城首设趸船于第三码头为始,相继设立了多条趸船和开辟了几个码头,这样一来,既方便了旅客上下,又招收码头工人120人以上,代客囤货、堆码、过档、报关、送达,便利了货物进出,实为武穴旧商市的繁荣创造了基础。
光明电厂:1923年本籍人陈云山由武汉归来,决心兴办实业报效家乡。经过考察,集资7万银元购回蒸汽机、发电机和开关线路设备,任命余盛甫为经理,彭晴初为会计,聘请佘纪生为大车,兴办光明电厂。开始,由于管理不善,用户欠电费习以为常,1928年曾停办一段时间。1929年复与解继禹、阮质甫等合资,将蒸汽机改为内燃机,成立董事会,改独资为股份公司,仍只能维持运行。1938年日寇陷武穴后停办。
淮盐统销:自1913年于武穴设立盐务稽核所后,先后建有公和、和记、恒记三大盐仓,与武汉、宜昌并列为湖北三大食盐转运站之一。盐务虽属官方专卖,如同今之烟草公司,实则食盐还是商品,年经武穴经销的食盐达4000吨,不说食盐本身的价值,即使只是搬进搬出,也有“过路不虚”之利可图。
机制米业:穴本是鱼米之乡,本县以及蕲春、黄梅边界的稻米,除小部份经由田镇、龙坪出口外,大部份经由武穴出口,武穴稻米年出口量约7.5万吨。但制米业在1923年以前非常原始,仍用人工砻子破壳,而用土碓舂米,工效极低。1923年光明电厂附加了机制米设备,开设和丰米厂,工效高质量好,但加工价钱较贵,加上电厂白天不发电,专为加工大米开机更不合算。1924年武穴广成米店、协成米店、大成米店三家老板郭仞秋、陈典彝、吴禹卿三人约好部份同业集资到上海购回德国25马力柴油机,选址在女儿街水巷口佃房开了首家“致中和米厂”。机器买回后,当时机械技术人员极艰贵,只好请光明电厂佘纪生大车兼管机务。因为加工米厂每石米只收4升米的加工费,厂店双方都有利可图,业务蒸蒸日上,于是接连开设了公和、公大、瑞丰、同和、长丰、德和,连同光明电厂加工厂,至1936年,机器米厂发展至8家之多。德和米店的老板刘舫笙,是1937年日寇侵陷武穴前的最后一届商会会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