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穴论坛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查看: 523|回复: 0

[转贴] 联合国贸发组织发布《2010年世界投资报告:投资低碳经济》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4-15 20:26: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中文注册

x

2010年07月25日10:50  来源:人民网

  人民网北京7月25日 (记者王南)联合国贸易和发展组织(联合国贸发组织)日前在此间发布《2010年世界投资报告:投资低碳经济》。报告的主要撰稿人、联合国贸发组织投资和企业司司长 詹晓宁 博士通过视频连线,向中方媒体解读了这份关于全球投资趋势专题的年度报告。这次发布会是联合国贸发组织委托商务部投资促进事务局、中国国际投资促进会、南开大学跨国公司研究中心和国际经济合作杂志社共同承办的。以下是这份报告的主要内容。

  一、关于全球FDI趋势

  詹晓宁首先介绍了报告中关于全球外资流动趋势的研究成果。报告指出: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流量在2009年下半年跌至谷底,在2010年上半年出现了缓慢复苏,这意味着在短期内FDI的前景比较光明。联合国贸发组织估计,2010年全球FDI流入量有望升至1.2万亿美元以上,2011年进一步增长至1.3万亿至1.5万亿美元,2012年则上升至1.6万亿至2万亿美元。然而,考虑到以下因素:FDI流量在2009年急剧下跌之后,尚处于恢复阶段。去年,全球FDI流入量进一步下降了37%。不仅如此,2010年至2012年较为光明的FDI前景中仍然伴随有风险和不确定因素,尤其是全球经济复苏还比较脆弱的现实。

  报告认为,2008年以来,全球FDI流量的格局出现了重大变化。中短期之内这些变化预计还将继续。首先,2009年全球FDI有一半流入了发展中国家和转型经济体,全球FDI流出量中有1/4来自发展中国家和转型经济体。作为FDI的目的地和来源地,发展中国家和转型经济体的相对作用还会进一步增强,因为全球FDI是在这些经济体的带领下复苏的。其次,服务业和第一产业吸收的FDI所占的比例不断增加, 制造业比重不断下降。第三,尽管此次危机造成了跨国公司的销售额和附加值下降,但是FDI存量和资产却仍在不断增加。

  全球跨国并购市场的日益疲软是造成2009年FDI流量下滑的主要原因。总体而言,跨国并购的金额比2008年下降了近65%。绿地投资在危机期间表现出一定的抗跌能力,但是反弹的速度比不上跨国并购。

  2009年,世界各地的FDI流入量均出现下滑;2010年初,流入大部分地区的FDI开始恢复。FDI的演变特征和作用不尽相同,各个地区均有自身的鲜明特点。例如:

  从地理分布来看,流入非洲的FDI又有了新的来源地,尤其是来自发展中亚洲的FDI。由于初级产品价格复苏,预计2010年流入非洲的FDI会缓慢增长。 全球金融和经济危机对南亚、东南亚和东亚地区的FDI影响相对较小,而且这一地区率先止跌回升。在亚洲,借助FDI开展产业升级的趋势正向更多的行业和国家扩展。2010年,西亚各国政府大规模开发基础设施的努力有助于FDI流入量的复苏。2009年,拉丁美洲地区的跨国并购大幅下挫,因为许多外国子公司被当地公司收购,从而导致FDI流入量的减少。今年流入拉美地区的FDI有望恢复增长,而FDI流出量的反弹势头非常迅猛。当地跨国公司经过多年的地区导向型发展,目前开始向全球市场扩张。对于流入转型经济体(东南欧和独联体)的FDI来说,初级产品价格的迅猛上涨、新一轮私有化进程以及经济复苏有助于该地区2010年的FDI反弹。外国银行在东南欧发挥了稳定作用,但是它们的大规模进入也引发了人们的隐忧。流入发达国家的FDI在连续两年下滑之后,有望在2010年止跌回升。发达国家的高失业率引发了人们对外向投资影响国内就业的担忧。

  二、政策导向的新挑战

  詹晓宁介绍了报告中关于国家和国际投资政策的趋势,报告指出:在继续推动投资自由化的大趋势下,在特定方面对FDI进行监管的倾向越来越明显。其中包含以下四个主要特点:

  首先,各国一方面继续推动外国投资的自由化和促进外国投资,另一方面又通过各种政策目标来巩固其投资监管框架,政策导向存在二元性。

  其次,政府设法重新调整国家与投资者之间权利和义务的平衡。联合国贸发组织发现,2009年对外国投资产生影响的政策措施中有近1/3属于更严格的监管,这也是自1992年此类措施占比最高的一年。

  庞大的经济刺激方案以及许多政府采取的国家援助并未导致投资保护主义。6月底在多伦多举办的二十国集团峰会授权联合国贸发组织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继续监控东道国的投资政策。

  第三,从国际投资协定的层面来看,各国继续签署新的协定(大约每周签订四项);因此国际投资协定网络不断扩大。国际投资协定体制还在以下几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如(1)新近出现的整合趋势——尤其是在区域层面;(2)系统性的改革,如标准双边投资协定的重新审评,或者国际投资协定的终止和重新谈判;以及(3)对国际投资协定内容的创新。

  最后,投资者—国家纠纷调解(ISDS)体系也发生了一些变化。这些变化共同创造了一个机遇,使得国际投资协定体制有望变得更有效、更协调、更平衡,而最重要的是,更加有利于发展。

  决策者越来越多地面临着让投资政策与其他政策相互融合的挑战,而且还要让它们相互协调、相互支持。这包括投资政策与其他政策(与农业、金融和与气候变化有关的政策)间的相互衔接。一项由粮农组织、世界银行、联合国贸发组织和国际农业发展基金会共同起草的国际倡议已经启动,并获得了2010年6月G8峰会的支持,其目的是为负责任的农业投资制定国际规则,这是个积极的信号。尽管金融领域的改革正在逐步推进,但是仍需小心谨慎,因为其结果要与国家在国际投资协定下所承担的义务相适应。

  三、促进低碳经济投资

  詹晓宁着重介绍了今年报告的主题——投资低碳经济报告指出:目前,关于解决气候变化问题的全球政策讨论已经不再局限于是否采取行动的层面。现在的问题是应该采取哪些行动,采取多大力度的行动,以及由谁来执行。发展中国家在向低碳经济转型的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其中的机遇和风险,同时还要迎接两大挑战:首先,确保融资畅通并且在适当的领域开展投资;其次,创造或获取相关技术。在这方面,跨国公司既是主要的碳排放来源,也是低碳投资和低碳技术的供应方。因此可以肯定的是,它们既是导致气候变化问题的原因之一,也是这个问题的解决之道。

  实际上,跨国公司已经开始在全球积极开展低碳投资。联合国贸发组织估计,2009年仅流入三个主要低碳行业(可再生能源领域、循环再利用领域以及与环保技术有关的产品制造领域)的低碳FDI就达到了900亿美元。跨国低碳投资已经形成了相当的规模,随着世界经济向低碳经济转变,其潜力将不可限量。

  尽管许多发展中国家并不是主要的温室气体排放国,但吸引低碳外国投资和技术仍能为它们提供机遇。其中的利益包括扩大生产能力,提高出口竞争力,缓和全球气候变化,并且加快向低碳经济转型;从长期角度来看,后者是大势所趋。

  决策者必须把收益最大化,同时把低碳外国投资的风险降至最低,但是这并不能一蹴而就,因为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在这方面毫无经验。此外,促进低碳外国投资以及相关技术转让的国家战略必须与国际层面的气候变化和投资政策相互协调。不过,许多发展中国家缺乏金融资源以及有效完成这一任务的制度能力。有鉴于此,建立国际支持框架至关重要。

  联合国贸发组织充分认识到气候变化的诸多挑战,以及在迎接挑战的过程中利用跨国公司实现发展的机遇。我们建议推动全球合作伙伴关系,让投资与气候变化政策相得益彰,从而促进低碳国投资。这种合作伙伴关系主要包括以下因素:

  · 建立清洁投资促进战略。应将低碳外国投资的潜在作用纳入发展中国家适合本国的行动方案,建立扶持性政策框架。

  · 实现清洁技术的普及。发展中国家在制定相关政策方面需要考虑的主要问题包括瞄准相关技术,建立技术跨界流动框架,促进通过国内公司和外国子公司的联系传播技术,以及增强国内企业的吸收能力。

  · 确保国际投资协定有助于缓解气候变化。有许多政策办法,包括加强国际投资协定中促进低碳外国投资的规定,并重新拟定和阐明其中可能导致与气候变化相关政策措施之间冲突的规定。

  · 协调公司温室气体排放的信息披露。要实行统一的公司温室气体报告标准,应加强为制定全球气候披露标准所作的努力。

  · 成立国际低碳技术援助中心。此类中心可支持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最不发达国家)制定并实施国家气候变化缓解战略和行动计划。

  四、中国FDI的趋势和特点

  在介绍了本年度世界投资报告主要内容之后,詹晓宁还特别分析了中国FDI的最新趋势和突出特点。他指出:

  首先,FDI流入流出基本情况。根据贸发组织的估计,中国2009年FDI流入量达到约950亿美元,世界排名第二,仅次于美国;FDI流出量达到约480亿美元,世界排名第六。截止2009年底,中国内向FDI存量估计约为4700亿美元,外向FDI存量约为3000亿美元。

  其次,中国对外投资的潜力。对中国而言,继续加大对外投资力度(特别是制造业领域的海外投资)已成为其经济持续发展、再上台阶的必然要求。按照邓宁的“投资发展路径”假说,中国经济总体上已经到了海外投资大规模增长的阶段,目前海外投资和吸引外资1:2的比重可望在不远的将来升至1:1。

  第三,中国对外投资的作用。近年来,亚洲地区由外国直接投资和国际贸易驱动的产业升级过程出现了一些新特征:首先,区域内外国直接投资对于产业调整和升级的贡献不断增大;其次,更多的国家和地区参与到了区域产业调整和升级的过程中;再次,更多的产业和更高技术的产品加入到区域内“雁阵”式产业转移的过程中。在亚洲新的一轮产业调整和升级过程中,中国正日益显示出成为领头羊的巨大潜力。例如,中国在东盟的直接投资2009年估计达到近30亿美元。与此同时,中国也已经成为其他发展中区域(特别是非洲)重要的外资来源。中国对非投资在2006年到2008年达到年均26亿美元,在发展中国家中仅次于南非。

  第四,FDI与产业结构调整。在产业调整和升级的战略中,引导外资内迁是一个重要环节,特别是对那些具有一定技术含量、资源和环境约束较小、且劳动密集的产业而言。对中资企业而言,在政策引导上则应更多地着眼于推动其走出去。将制造业产业链向海外延伸,以低收入邻国为生产基地和出口平台建立以中国为主导的亚洲生产体系,将帮助中国企业突破产业升级中面临的一些瓶颈。

(责任编辑:封欢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武穴信息网 ( 鄂ICP备2021017331号-1 )

鄂公网安备 42118202000100号

GMT+8, 2024-9-28 20:17 , Processed in 0.047160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