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穴论坛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查看: 717|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街谈巷议] 深度剖析谣言是怎么诞生(科普帖)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3-18 19:27:0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中文注册

x
       下面我将用几个例子来详细分解谣言的诞生和扩散。


       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和认知语言学将是本文所述分析的理论依据,为了科普,我将不涉及其中深奥的专业知识,开门见山。
       相信大家都玩过传话一类的游戏,总之,一句话从开头传到最后,往往会变得极为离谱。许多综艺节目也有设计传话或者传动作的游戏来娱乐。谣言,就是在特定社会背景下产生的一种话语变异。
       例子:动画片《聪明的一休》中有这么一个故事,一天,一休在路上走,迎面跑来一头发狂的公牛,他急中生智,倒立起来,使公牛以为看到怪异的景象而停了下来,继而被赶来的农民降伏。对于这样一件事情,那个年代的村民们开始了口耳相传,起初的版本是:一休和尚用倒立的办法吓住了一头疯牛。然后:一休和尚一个人想办法吓住了一头疯牛——一休和尚一个人吓住了一头疯牛——一休和尚一个人制服了一头疯牛——一休和尚以一人之力制服了一头疯牛。
        接下来故事变得神乎其神,各种民间艺人对这个故事进行艺术加工,出现了不同的版本,但都十分吓人。其中一个版本是:别看一休和尚是个文弱的小孩子,其实他天生神力且一直在修炼一种很厉害的功夫,那天在路上遇到了发狂的公牛,眼看就要撞过去将他顶翻了,只见一休和尚气定神闲,使出神力,勇斗公牛,一下子就把公牛掀了过来!
      最终的版本虽然很好看,但是与原初的真实事件相差十万八千里。这就是话语在传递过程中的嬗变。道听途说这个成语也就是这样来了。在非全神投入言语活动的时候,进入大脑的语言信息往往是不完整的,为了使其完整,语言信息就会被重新编辑,变得脱离实际,最终转化为以讹传讹。
       我们可以把一句话看作是一副素描,在这句话被传递的过程当中,每个身负传递信息任务的个体都会试图在这幅素描中留下一些自己的印记。这一过程一般是:先删除自己大脑在接收这个信息时不感兴趣的部分,然后添加自己对这个信息本身的理解,运用自己的个体思维语言将这一信息重新进行逻辑组合并发送至下一位接收者。每一个信息在传递过程中都会在传递的个体头脑中经过一番加工。除非是限定的书面信息或者语言结构极为简单的信息或者是信息整体都包含了传递者感兴趣的内容,否则,一条信息即使是经过三四个不相关的传递者之间的传递,都会或多或少地变形。
一条信息通过言语活动传播时,在不同的传递者脑中它本身包含的各个语法成分都有着不同的侧重。对于自己能够理解并引起共鸣的语法成分,传递者不会改变其内容,对于自己不能够理解且无法引起共鸣的语法成分,传递者在传递过程中往往会删去这部分内容,如果删除后信息变得不完整了,他们会主动添加自己能产生共鸣的语法内容进去。
       解释完信息传递、道听途说和共鸣点的概念后,让我们以这次抢盐的谣言扩散为例,再深入科普一下防谣知识:
       首先据说是绍兴电视台一档方言类节目在评论核辐射问题时说了句不轻不重的玩笑话,由于视频资料缺失,根据网友反馈,大致意思是:“核辐射来了,那么海水也要被辐射咯?那海边的盐场也要受影响了,不过这是不可能的,这么大的海洋咯,要污染也还早。”(欢迎更正!)
       这是原初的版本,第二个版本开始,这个信息就马上开始变样了:“核辐射来了,海水被污染了,海边的盐场受影响了。”断章取义,将玩笑当了真!
在核恐慌的大背景下,绍兴市民被吓到了!他们开始疯狂地抢购食用盐以及替代食用盐的酱油、味精等,同时,在超市购物的其他市民也感觉似乎不对头,一问,急着抢盐的市民肯定会直接拣这一信息中最KB、最重要的成分表达:“核辐射来了,盐晒不出来了,多买点,以备不时之需。”于是大家开始围绕这一信息的第三个版本开始更进一步恐慌,在抢盐同时迅速通知各位亲朋好友加入抢盐队伍。我们知道,现在每个城市都居住着大量外来人员或者与外地人员有密切联系,加之通讯手段的快捷便利,马上这条信息的第三个版本被疯传至杭州、宁波、嘉兴、台州、温州等周边尤其是沿海各地。在如此紧张的时刻,人们只会在传递过程中刻意强调信息中最值得感兴趣、最能有效使接收者一起行动的语言部分。从众比忙、忙必乱。于是从这第三个版本出发,瞬间在各地衍生出截然不同的版本,每个版本都经过传递者的自我加工。
       版本一:不囤盐,以后就没盐吃了,都被污染了!(这是最忠于原著的版本。一般是那些没有文化,盲目从众的人所传递的。)
       版本二:盐里含碘,碘能防辐射,多吃盐能防辐射!(这是经过某些看了点新闻又似懂非懂的人加工了的。首先,他们更改了信息中关于海水受核污染、海边盐场晒不出盐的部分,因为新闻说海水还没有受污染,且生活经验告诉他们,我们吃的盐不是海盐。另外新闻说吃碘能防辐射。综合这些断章取义的经验想法,他们把原始信息组成了新的变异信息,但总体目的没变:尽快囤盐!)
       版本三:用盐擦身,可以防辐射!(这是最不靠谱的说法,流行于江西、安徽等内陆地区。内陆地区远离海岸,对盐晒不出来和碘盐防辐射说法在大脑中无法形成共鸣,所以大脑将这些部分过滤。但看到囤盐的事实,于是设法寻找其它原因来解释这一现象。由于当地在过去多用盐来清洁身体,且盐确实有这方面的功效(至今很多老人刷牙时都用盐代替牙膏),所以产生这一离奇的说法。这属于心理学中的同化现象。当一外来新事物闯入人的生活中时,他首先想到的就是用自己已有的,类似这方面的经验去解释它。核辐射、核污染,在他们看来就像是粘在身上的灰尘一样,需要用什么东西帮助洗去。然后得知囤盐的消息,他心理上就对此信息进行了加工,更改了以上版本中于己关系不大的部分,加之能够引起各方共鸣的部分,使谣言在这一群体中继续散播)
       还有其它各种各样的版本,这里不加列举。大家应该能看到,这个谣言的共鸣点在于:核辐射、盐要没了两处,且大背景是性命攸关的大事。所以谣言被不断以不同版本传播。
       一个谣言首先是起于蓄意编造或者误读,然后它制造出一种可见的现象,在这一现象引导下,它开始在各个群体中散播开去,有些群体不相信它,它便就此终结;有些群体非常相信,它便不作修饰地大肆传播;还有些群体关注了它并将它改编成他们能够接受的语义集合,它便能继续以不同的姿态大面积扩散出去。
       谣言止于智者!切莫道听途说!正确对待入耳的信息,科学判断信息的正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11-3-18 19:58:36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1-3-18 20:00:52 | 只看该作者
盐托!盐商炒盐。
在江浙和两广一带,盐业公司已非国有了,很多私营经济实体已涉足制盐行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武穴信息网 ( 鄂ICP备2021017331号-1 )

鄂公网安备 42118202000100号

GMT+8, 2024-5-4 19:02 , Processed in 0.058854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