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穴论坛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查看: 1797|回复: 15

[原创] 御用才子陈琳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2-24 15:17: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中文注册

x

《三国演义》中可以看出,罗贯中是将陈琳作为小人物来写,不过,他虽用简略的笔墨加以平实的陈述,却能够让陈琳三次出场,都能大大吸引观众的眼球,一代文人名士形象呼之欲出。



第一次出场,是在灵帝驾崩之后,时朝纲废坏,宦官专权,外有黄巾军猖獗,渔阳张举称帝,而把持朝政的十常侍,却不顾汉室安危,依然打击忠良,提携奸佞,朝政愈坏,群臣嗟怨。时有大将军何进,屠户出身,因其妹入宫为贵人,生得皇子,立为皇后,他也因此而权高位重。然而,何进虽重兵在手,却少谋无断,拿不出对付十常侍的计策,听信袁绍“召集天下诸侯到京城诛杀宦官”的荒诞建议。

此时,陈琳低调出场。陈琳虽位在主薄之职,却表现出了一位政治家敏锐洞察事物的能力和远见。面对何进要向各地发诣,召大军进京,陈琳极力劝阻,说,大将军万万不可。俗说话得好,遮住眼睛去捉燕雀,是自欺欺人。这种微小的物事都不可自欺而得到,何况国家大事呢?今天,大将军仗皇威,握重兵,龙骧虎步,进退随心,想诛杀几个宦官,就像用火炉去烧毛发这么简单容易呀。只要你当机立断,一声令下,则天下共应,大事可成,何必外召大臣,临犯京师。到时候,天下英雄集会,群臣名怀异心,问题就复杂了呀。就像倒握刀剑,反而授人以柄,大事无成,反而天下大乱。请大将军三思。

没想到,何进根本就没有听进陈琳的话,反而嘲笑他说,你这是懦夫之见呀!

作为大将军主薄,主子既然说自己是短视的懦夫,心中就是有一万个委屈,也只能放在心里,不好辩驳。

而站立一旁的典军校尉曹操,却很赞同陈琳的观点,为陈琳抱不平,故抚掌大笑说,对付几个宦官易于反掌,何必讨论来讨论去的。宦官之乱,古今皆有,假如天子不宠爱他们,他们那能这么嚣张,要惩处他们,宜擒贼擒王,除去元凶。元凶一除,其他人自然收敛。完成这样的事,只须派一名狱警去将元凶抓来就可以了,有什么必要纷纷扰扰召天下之兵进驻京师。你想杀光所以宦官,却引来天下大乱,不是得不偿失吗?

何进听不进曹操的金玉良言,反而恼羞成怒,喝道,曹操,你难道也怀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目的吗?

面对大将军的训斥,作为小小典军校尉的曹操只好悻悻退出。具为高度政治远见的他,此时不由仰天长叹,乱天下的人,必定是何进无疑呀!也许就是此时,对朝廷的彻底失望,让曹操产生了立志自己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新的朝廷。

由此可见,何进虽权高位重,却并无将帅之才,最终导致宦官未灭,反召杀身之祸,也在情理之中。后来天子被挟,皇权旁落,群雄并起,天下大乱,也因此而起。


第二次出场,是在何进死后,陈琳避祸冀州,出任袁绍掌典文事的书记,建安五年,他因一篇《为袁绍檄豫州文》,历数曹操罪状,诋斥及其父祖,极富煽动力,而名闻天下。  

那一年,袁绍向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宣战。时有谋士郭图对袁绍说,将军以天下大义而讨伐曹操,必须将曹操的恶行搜集归纳,然后以文书的形式发往全国各地,让他的坏名声天下皆知,那时,曹操就像过街老鼠人人喊打,讨伐大业也就名正而且言顺了。

袁绍觉得很有道理。马上命令书记陈琳起草檄文。

陈琳就是陈琳,建安七子之一呀。他得到命令,笔不停缀,文不加点,洋洋洒洒,一挥而就。其文势如破竹,其义振聋发聩,其辞灿若光华,让一旁观看的群臣赞叹不已,让讨伐心切的袁绍欣喜若狂。

檄文开篇就是:盖闻明主图危以制变,忠臣虑难以立权。是以有非常之人,然后有非常之事;有非常之事,然后立非常之功……先声夺人,一言大臣诛夷逆暴,立非常之功,史有前例,为袁绍出师有名立基;二讨曹操出身不正,肆行妄为,杀害忠良,而袁绍有恩於曹操;三责曹操挟主专权,发丘摸金,为政苛酷,帝民怨嗟。四美袁军军力强盛,曹营以乌合之众,联军出兵,必土崩瓦解。五约幽并青冀四州并进,举师击曹,以匡社稷,立非常之功。檄文开合自如,慷慨激昂,特别是骂曹一节,将曹操祖宗八代骂了个遍。以致后来的刘勰评此檄文,虽肯定“壮有骨鲠”,但,也批评“诬过其虐”。

檄文传到许都时,曹操患头风病,正头痛欲裂,卧床不起。当看到文中:“司空曹操,祖父中常侍腾,与左棺、徐璜并作妖孽,饕餮放横,伤化虐民;父嵩,乞匄携养,因赃假位,舆金辇璧,输货权门,窃盗鼎司,倾覆重器。操赘阉遗丑,本无懿德,犭票狡锋协,好乱乐祸。”等句,顿感毛骨悚然,出了一声冷汗,不觉头痛豁然而止。从病床一跃而起,厉声问身边的曹洪:这篇檄文是哪个鸟人写的?

曹洪说,听说是陈琳那小子写的。

听说此文出自陈琳之手,曹操好像没有那么生气了,反而哈哈大笑起来,对身边的人说,有文韬,还必须要有武略相倚衬,只可惜陈琳文事虽好,但,怎奈何袁绍武略不足呀! 果然,建安五年十月,曹操于官渡大败袁绍,成为中国历史上极其罕见的以少胜多的战争范例。  

历史总是如此的纠结。当初何进召兵进京,是袁绍的主意,曹操和陈琳都是反对的。陈琳不应该与曹操为敌呀;袁绍既然招致董卓之乱,又无力平复,是曹操几番争斗,终于剪除董卓,稳定汉室,袁绍应惭愧感恩才是呀;道不同则不相为谋,陈琳既然与袁绍政见不一,不应该走到一起呀。然而,历史就是历史,没有假设,也没有推理。



第三次出场,陈琳显得有些落魄,有些幽默,也有些雅度。

时曹操官渡大败袁绍,夺取冀州,诛杀了许多袁氏部将。也许是陈琳命不该绝。曹操正要进城的时候,突然看到几个刀斧手押着一个人从面前经过。曹操一看,认得是陈琳。

冤家路窄,应该是仇人相见,分外眼红。不知为什么,曹操对陈琳好像没有什么脾气,你只是停下脚步,指着陈琳问说,你这个家伙,原来为袁绍作檄文,太过分了吧?你骂我本人也就罢了,怎么能够连我祖宗三代都骂了呢?

陈琳虽身为阶下之囚,临死之前也不忘幽默一下,此时,他对曹操说了一句话,一不小心,这句话却成了千古名言。他说: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呀!

也许是看到陈琳的实诚,也许是感受到了陈琳的幽默,也许是感染了陈琳临危不乱的雅量,也许更是看中了陈琳的满腹才华,最终,曹操没有听从部下杀掉陈琳的建议,反而,赦免其罪,还给了个官他当。此后,他与曹氏父子,文墨相契,过往甚密,事业上虽没有大的建树,流传后世的千古文章却写了不少。

这是《三国演义》中难得一见最具戏剧性的一幕,而这一幕的两个主角,一个曹操,一个陈琳,也只有这样的两个人,才能演绎出如此精彩的人生大戏。

2011年1月7日星期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2-24 16:20:38 | 显示全部楼层
向江版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2-24 21:43:21 | 显示全部楼层
没太注意这个人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9-18 07:58:45 | 显示全部楼层
战火纷争年代,文采不顶多大用,多被捏来捏去,还是要有大智慧:陈宫愚忠,跟错了主;许攸狂傲,最终身首异处;诸葛亮太过关注细节,不重视人才培养,把自己累死;大智慧,还是司马懿,忍而不发,能屈能伸,一招致命,最终成就大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9-18 10:50:23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9-18 12:31:15 | 显示全部楼层
江版文章不赖!而逝水年华的点评更是一针见血呀!
江版说:“
当初何进召兵进京,是袁绍的主意,曹操和陈琳都是反对的。陈琳不应该与曹操为敌呀;。。。。,袁绍应惭愧感恩才是呀;道不同则不相为谋,陈琳既然与袁绍政见不一,不应该走到一起呀。然而,历史就是历史,没有假设,也没有推理。。。。。。
     我想做一个补充:“人与人、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分与合、亲与疏,用“利益”两个字来解释,不知道是否更有说服力一点!我试着解释一下,看会不会更合理一点。。。
    1. 陈琳当初与曹操同朝为官,当朝的稳定才能保证他们共同的利益!这个时候,他们的利益是一致的!而后陈琳在袁绍阵营,他的利益也在袁的这边,与曹操的利益就是敌对的了,利益的立场已经发生了变化,应该不应该与曹操为敌?陈琳被抓时一句“剑在弦上,不得不发”就很好的解释了。。。。
     2.陈琳与袁绍政见不同,为什么还走在一起?我先不回答这个问题,只问当下政坛,大家的政见难道都是一致的么?走在一起当然有这样或者那样的理由!没有自始自终绝对一致的政见是吧?当我们的利益是一致的时候,我们就是朋友!当你的利益已经严重侵犯到我的利益,危及到我的生存,我们就是敌人!陈琳和袁绍政见不同,还走在一起是因为,互相之间的利益还没有到到敌人的地步!
   当然,世界上所有的事情,不可能都用“利益”来解释!只是,我们还没有更好的解释而已!
   见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9-18 20: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是曹操几番争斗,终于剪除董卓,稳定汉室,           请问一下,董卓是什么时候被曹操剪除的???原本是王允用美人计和反间计,利用吕布杀了董卓的。后来董卓部将又攻入长安杀了王允,吕布败走,郭李二将又互相残杀,大臣们才拥着献帝出走洛阳的,这时曹操手下的谋士才建议挟天子以令诸侯,曹操出兵救了汉献帝。此时董卓都死了好几年了。个人所知,如有不妥之处,望见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9-19 09:38:1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村长小麦 的帖子

谢谢村长大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9-19 09:42:2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piongq 的帖子

嗯,现在注意就好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9-19 09:43:45 | 显示全部楼层
逝水年华 发表于 2011-9-18 07:58
战火纷争年代,文采不顶多大用,多被捏来捏去,还是要有大智慧:陈宫愚忠,跟错了主;许攸狂傲,最终身首异处; ...

逝水年华点评极是,欣赏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武穴信息网 ( 鄂ICP备2021017331号-1 )

鄂公网安备 42118202000100号

GMT+8, 2025-5-23 23:15 , Processed in 0.067261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