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
读《三国》时,读到李儒毒杀少帝这一节,真是恨李儒恨得牙齿痛。
时少帝被废,与何太后、唐妃困于永安宫,衣服饮食,渐渐少缺,少帝心中忧愤,整日以泪洗面。
有一天,偶见两只燕子飞入庭中,遂吟诗一首:嫩草绿凝烟,袅袅双飞燕。洛水一条青,陌上人称羡。远望碧云深,是吾旧宫殿。何人仗忠义,泄我心中怨!
董卓得到此诗说:怨恨而作诗,如今杀之,就师出有名了。
于是命令李儒带武士十人,入宫弑帝。当时少帝正与太后和王妃在楼上聊天,突然,宫女报告说李儒来了。少帝大惊。
李儒将毒酒敬给少帝,要他饮下。少帝问:为什么要敬我酒。
李儒说:春和日丽,董相国特向弘农王敬上寿酒。
太后说:你既说是寿酒,就请先生先饮。
听太后如此说,李儒大怒说:你真的不肯饮吗?于是,叫手下兵勇拿来短刀和白练,掷于少帝跟前说:寿酒不饮,就领此二物!
唐妃闻言,哭倒在地,说:我代少帝饮了此酒,愿先生留下少帝母子的性命。
李儒喝叱道:你算什么东西,怎么能替代王死呢?于是举酒向何太后说:太后可先饮此酒。
事已致此,何太后却大骂何进无谋,引贼入京,以致有今日之祸。
李儒并不罢休,再次逼少帝饮鸠酒。少帝说:先生莫逼,且容我与太后作别!少帝放声大哭而作歌,其歌曰:天地易兮日月翻,弃万乘兮退守藩。为臣逼兮命不久,大势去兮空泪潸!
唐妃亦作歌曰:皇天将崩兮后土颓,身为帝姬兮命不随。生死异路兮从此毕,奈何茕速兮心中悲!歌罢,相抱而哭。
李儒见状,怒叱道:董相国还要等我马上回去复命,你们一拖再拖,是不是妄想会有人来救你们呀?
太后大骂道:董贼逼我母子,皇天不佑!你这小人为虎作伥,必遭灭族之报!
李儒闻言大怒,双手扯住太后,将太后摔死楼下,命武士用白练绞死唐妃、用鸠酒灌杀少帝。
“一将功成万骨枯。”我深知,每一位成功帝王将相双手都沾满了鲜血。许多时候,他们面对是对手,面对是强者;许多时候,他们只是战略的决策者,而很少是战术的执行者。让人特不能接受的是,这个叫做李儒的文人,这个叫做李儒的谋士,面对的是他的君主,面对的是几位可怜之人,他不但做决策者,还要做执行者,这种为人不齿的双面人,让人啼笑皆非,让人哭笑不得。作为一个文人,作为一个谋士,作为一个臣子,亲自动手结束自己君王的性命,真的不知道,这是武士的悲哀,还是文人的无奈。
七
董卓废帝立帝之后,皇家政权牢牢掌握在手中,更加肆无忌惮,每夜入宫,奸淫宫女,夜宿龙床。并引军出城,围杀百姓,掠夺妇女和财物,装载在战车上,将捕杀的千余人头悬在车下,还都之时,扬言杀敌大胜而归。
董卓所为,天怒人怨,民愤滔天,天下之人,都欲诛之而后快。
时司徒王允,收到袁绍密信,想借机剿灭董卓。王允以生日之名,召集旧部于宴,突然,放声大哭起来。众人十分惊诧,忙问其故。王允说:今天并非我的寿辰,只是想与大家一聚,又恐董卓见疑。董贼欺主弄权,社稷旦夕不保,想高祖诛秦灭楚,方有当今之天下,谁能想到,传至今日,却丧于董贼之手,想到此处,怎能忍住不痛心一哭。众官闻听此言,无不掩面而泣。
突然,坐中一人抚掌大笑起来。这人不是别人,乃骁骑校尉曹操。曹操说:我不是笑别的事情,只是笑大家只顾哭泣,却无一计诛杀董卓。久闻司徒大人有七星宝刀一口,愿能借我曹某刺杀董贼,虽死无恨。
王允闻言,忙取出七星宝刀交给曹操,并亲自酌酒敬奉曹操。曹操也沥酒盟誓,立断董卓之头,悬之东门,以谢天下。
第二天,曹操怀揣宝刀,来到相府,见董卓倒身向内而卧,急抽宝刀欲刺,不想董卓仰面于衣镜中照见曹操在背后拔刀,连忙回身问道:“孟德你要干什么?”此时恰巧吕布已到阁外。
于是,曹操急中生智,双手举刀跪下说:曹操有宝刀一口,献给恩相。
曹操走后。吕布对董卓说:刚才我看见曹操好像有行刺义父的迹象,被你翻身喝破,故推献刀。董卓说:我也有这样的怀疑,只是一直以来,他对我忠心耿耿,一时难以确定。
正说话间,正巧李儒进来了,董卓将这件事告诉李儒,问他有什么主意。李儒说:曹操没有妻小在京城,只是一人独居寓所。假如现在派人前往召见,如果他爽快的来了,则真的是献刀,如果推托不来,则必是行刺。
董卓信李儒之言,派人前去召见曹操。曹操早已吓得屁滚尿流,逃出了城外。由此可见,李儒确有洞若观火,明察秋毫的本领。
八
曹操几经周折,逃回老家陈留,发布假诏书,招集兵勇,准备起兵清剿董卓。袁绍听说皇帝有清除董卓的圣诣,连忙带领三万人马离开渤海前来与曹操会盟。
接着,曹操又作檄文传到各州郡,檄文这样写道:操等谨以大义布告天下:董卓欺天罔地,灭国弑君;秽乱宫禁,残害生灵;狼戾不仁,罪恶充积!今奉天子密诏,大集义兵,誓欲扫清华夏,剿戮群凶。望兴义师,共泄公愤;扶持王室,拯救黎民。檄文到日,可速奉行!
檄文一出,各镇诸侯皆起兵响应。一时间,便集聚后将军南阳太守袁术、冀州刺史韩馥、豫州刺史孔伷、兖州刺史刘岱、河内郡太守王匡、陈留太守张邈、东郡太守乔瑁。、山阳太守袁遗、济北相鲍信、北海太守孔融、广陵太守张超、徐州刺史陶谦、西凉太守马腾、北平太守公孙瓒、上党太守张杨、乌程侯长沙太守孙坚、祁乡侯渤海太守袁绍、平原令刘备等十八路盟军。
盟军一致推举袁绍为盟主。盟军在袁绍的率领下,与董卓几番交战,各有胜负。华雄斩鲍忠、诛祖茂,吕布刺穆顺、断安国,所挡无敌;而刘关张三英战吕布,也让常胜将军吕布尝到了失败的苦头。
军事战争处于胶着状态之时,董卓派人到盟军孙坚处和亲,谁知孙坚根本就不卖账,反而对使者怒骂:董卓逆天无道,荡覆王室,我恨不得夷其九族,以谢天下,又怎么肯与这样的逆贼结亲呢!
董卓虽然怒不可遏,但,也无计可施,只好再次问计于李儒。李儒献计说:吕布新败,兵无战心。不如引兵回洛阳,然后迁帝都于长安。以应童谣。近日街市童谣唱道:“西头一个汉,东头一个汉。鹿走入长安,方可无斯难。’臣思此言,‘西头一个汉”,乃应高祖旺于西都长安,传一十二帝;‘东头一个汉’,乃应关武旺于东都洛阳,今亦传一十二帝。天运合回。丞相若迁都长安,方可无虞。
李儒深知,此时的洛阳已是一个十足的是非之地,社会力量,各种势力,错综复杂,盘根错节,想协调和谐出一个清明盛世已是不可能的事情,不如,就此离去,到一个新的地方,开辟一个新的天地,成就一翻新的宏图伟业。
事实证明,李儒此举是十分正确的,移都长安对巩固董氏政权起到了坚实的作用。若非董卓不听李儒之言,既爱江山,又爱美人,舍不得将美女貂蝉赐与吕布,大汉基业完全有可能归于董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