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穴论坛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查看: 2139|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视频] 成语“不越雷池一步”中的雷池所在地在哪里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5-18 21:31:5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中文注册

x
中国历史地理概论:
更新世晚期,长江武穴(今湖北广济县)与望江之间的主泓道南移到今长江河道上,江北残存的河段,全新世以来因处于扬子准地槽新构造掀斜下陷带,逐渐扩展成湖,并与长江水面相连接,这便是进入历史时期的古彭蠡泽......
可见古彭蠡泽为江水所汇,其范围约当今长江北岸鄂东的源湖,皖西的龙感湖、大官湖及泊湖等滨江诸湖区。
“古彭蠡泽为六朝时期的雷池、雷水等所取代。以后又逐渐演变而成为今天的龙感湖、大官湖等滨江诸湖。”

可见,古雷池范围很大,从武穴以下,黄梅、宿松、望江等地的沿江湖泊都是古雷池、雷水的遗迹,这样看来,黄梅固然可以宣称雷池在那里,宿松、望江同样有充分的理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楼主| 发表于 2010-5-18 21:35:09 | 只看该作者
另据《水经》“江水又东,左得青林口”。注曰:“水又西(东)南历寻阳(即今黄梅县),分为二水,一东流,通大雷,一西南流,注于江”。 《湖北省建制沿革·水道辑要·长江流域》按:青林口即武穴镇。青林湖疑即太白湖。大雷即安徽望江县雷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10-5-18 21:37:42 | 只看该作者
雷池

雷池是古代的水名,在今安徽省望江县境内。千百年来,雷池几经龙虎风云,刀光剑影,伴随着成语“不越雷池一步”的流传和历代文学家和诗人的优秀诗篇,雷池这个地名已经四海驰名。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中央领导人胡耀邦,深知雷池重地,曾打算来雷池考察,后因国事繁忙,惜未能成行。

说起雷池还得从雷水说起。雷水的前身是古彭蠡,古彭蠡指今望江、宿松、和湖北黄梅县沿江一带湖泊地区。根据史料记载,宿松以上水域叫青林水,雷水自宿松西北起,仿佛一条游龙,经过龙湖、泊湖、至望江县城南入杨溪河(现在的华阳河)东行三十里,由大雷口、小雷口入江,形成一条全长二百余里的雷水水系。雷水的命名,传说是“昔有蛟龙,乘雷雨起而河渠成”。这种说法,雷水是根据古彭蠡特有的地理位置和所处长江中下游雨季多有雷雨,雨水流经之地孕育而成。另一种说法,是据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江水》等资料记载:江水流过九江后,向西南流入一个低洼地带积水为湖,湖的西面有座青林山,所以称此湖为青林湖。湖水西流称为青林水,青林水从湖北广济流到寻阳(今湖北黄梅县)一分为二,一部分向西南流入长江,一部分向东流经安徽宿松通向大雷(今望江县)。这通大雷之水称为古雷水。  

雷水流至望江县城东南十五里的地方,适逢一大片低洼地带,因而横向扩展,积而成池,所以取名雷池,这片水域所指范围在雷水的杨溪河(今华阳河)下游,距雷港以上十五里,至以下若干里的水面。

雷港是雷水的出口,据传说雷水向南经过大雷戍后,由大雷口和小雷口入江,第一个入江处叫作大雷口(今雷港乡),而另一个入江处小雷口,指雷港口东去三华里的金家墩。该处原有一条通江河,因河边原有座忠王庙,古称庙河。据史料记载:雷池的入江处自汉、晋始在雷港,古称雷江口,亦称大雷江,亦有雷沙、雷岸之名。到宋代改道从华阳入江。

雷池自东晋开始屯兵筑营,大雷戍因而得名。到安帝义熙年间,开始设立县治,取名新冶县,南北朝(陈)时,将县升为郡,改称大雷郡。到隋朝开皇十一年废郡,改县名为义乡县,到隋朝开皇十八年正式改县名为望江县,以后一直沿用到现在。望江县名的由来与古彭蠡有着密切的联系,古时大量江水在今九江市折向东北注入古彭蠡时,受江水的顶托,所挟带的泥沙就在长江北侧的脊线上沉积下来,经过不断加积并和九江汊道带来的泥沙相汇合,最后出露水面形成自然堤,就把古彭蠡南缘的长江主航道和古彭蠡分离开来。以后,每年汛期长江泛滥,在带入的泥沙在自然堤外继续沉积,从而促使古彭蠡水域进一步萎缩,最后只剩下若干不大的陂池和水流通道。这条水流通道一直分流长江的水流,直到明朝中叶江北大堤建成后,古江道与长江的联系才最后割断。这条古江道,在望江境内叫杨溪河,流经吉水北折至望江县城的支流(今名宝塔河),进入雷池,望江取名是古江流经县城举目可望之意。现在长江远离县城十余里,已名不符实了。  

雷池位于长江北岸,是九江、武汉通向安庆、南京的长江必经之地,同时又扼守蕲春、黄梅、太湖、宿松内河的咽喉要道,成为江防要隘,军事重地,历代曾设戍、司、驿、汛,是兵家必夺争之地。三国时,东吴为防魏、蜀进犯,在此设“雷池监”,因“滨水之民,业渔以为生,国家设职吏以课之,”并在附近的西圩屯田,为军队提供粮草。在望江县城东一里处,相传是周瑜和何无忌立过功的地方,所以这座山称周何山。并建有周瑜庙,称周瑜为大雷神。在望江至今还留有“芦花荡”、“周家寨”、“兵马河”地名,可见三国时,此处陂池湖泽,芦蒿丛生,是兵家出没争战之地。东晋时,因兵防需要,为加强这一带军事部署,在此屯兵筑营垒,设“大雷戍”。东晋咸和二年庾亮报温峤书“足下无过雷池一步也”,亦是指此地。东晋义熙年间,北府兵将领刘裕 驻军雷港,阻截起义军卢循、徐道复从长江中游进攻建康,晋军占住有利地形,在雷水的西岸暗伏火具,迫使义军战船靠向西岸,义军战船遭到埋伏而被焚烧,挫败后的义军便转战江西境内。梁武帝末年降将侯景发动叛乱,梁将陈霸先、王僧辩为平息侯景叛乱,也屯兵大雷,在交战中大败侯景。南梁太平二年,陈霸先灭梁称帝后,称国号为陈,因军事需要,将大雷戍升为大雷郡,以重兵把守。南朝(陈)永定二年,梁的丞相王琳屯兵寻阳,准备攻打陈,陈得知这一军情,立即派兵驻守大雷,抗拒梁的进犯,后来王琳率兵进攻大雷,屡攻不克,终至挫败。元朝末年,雷港曾几度为红巾军陈友谅所占据。明正德七年刘六、刘七、齐彦明等领导的农民起义军驰骋大江上下,曾经三过雷港,转战于九江、金陵之间。明末张献忠、罗汝才领导起义军,多次围攻望江。清咸丰三年太平军五十万人,自武昌过雷港,水陆兼程,直捣南京。清朝时在雷港及其上下游,设有八个防守点,建有“敌楼烟墩,驻兵防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12-5-30 12:25:59 | 只看该作者
雷池范围很大,从武穴以下,黄梅、宿松、望江等地的沿江湖泊都是古雷池、雷水的遗迹,这样看来,黄梅固然可以宣称雷池在那里,武穴、宿松、望江同样有充分的理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2-5-30 14:38:24 | 只看该作者
听村长这样一说,
向外吹牛的时候,说起“不越雷池一步”中的雷池
我就直接说是武穴!{:soso_e14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2-5-30 15:19:21 | 只看该作者
古雷池范围很大,从武穴以下,黄梅、宿松、望江等地的沿江湖泊都是古雷池、雷水的遗迹,这样看来,黄梅固然可以宣称雷池在那里,宿松、望江同样有充分的理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2-5-30 20:50:01 | 只看该作者
跟武穴能扯上点关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武穴信息网 ( 鄂ICP备2021017331号-1 )

鄂公网安备 42118202000100号

GMT+8, 2024-5-22 04:45 , Processed in 0.046540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