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穴论坛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楼主: 草民通讯社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贴] 转基因主粮—不知能否醒来的民族噩梦

[复制链接]
21#
发表于 2010-1-29 22:20:25 | 只看该作者
15 楼糖糖大侠】 于 2010-1-29 11:02:52 评论说
在我的周围已经有20几位同胞因癌症过早的死去,最小的32岁最大的67岁。在你们的周围有多少同胞因癌症死去?下一个是谁?是你还是我?不知道什么时候起,癌症成了常见病。而患不孕不育病的人大量存在。这一切是什么原因?这和我们长期食用转基因大豆油和转基因蔬菜有什么关系?孟山都公司在中国兜售了那些转基因种子,占多大市场份额?下面摘录一段,《张宏良给“问责官员重返官场,三聚氰胺卷土重来”加的按语》中的描述:“由于在三聚氰胺事件中遭受处分的官员纷纷重返官场甚至获得升迁,含有剧毒三聚氰胺的婴儿奶粉再次出现在全国一些省市,连震惊全国的三聚氰胺婴儿奶粉都会在不到一年时间里再次出现,其他食品所包含的有毒物质也就可想而知了。在非典事件中蜚声海内外的著名医学家钟南山警告说:“食品安全日趋严重,50年后广东的大多数人将丧失生育能力”。目前,仅仅是外部环境造成的食品有毒物质,就会造成大多数中国人丧失生育能力,如果再从今年开始全国大规模食用转基因主粮,恐怕结果就不仅仅是大多数中国人丧失生育能力,而有可能将是全体中国人丧失生育能力!时至今日,中国人才明白了“祖宗不足法,天变不足畏,人言不足恤”的真实含义,”大头娃娃是谁谋杀的?难道这一切都是汉奸卖国贼伙同西方种族灭绝主义者对中华民族进行的种族灭绝的战争?
16 楼金融海啸】 于 2010-1-29 11:06:50 评论说
这些年国内不育症和一些怪病发病增加,病因很多,或许可从这些转基因食物中找到部分答案。
张启发等精英的子孙们可否愿意长期食用转基因食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
发表于 2010-1-29 22:25:45 | 只看该作者
2 楼【壬申】 于 2010-1-29 9:33:14 评论说
如此残害百姓,真阴损!

3 楼【长征】 于 2010-1-29 9:54:55 评论说
愤怒!

4 楼【sunboy】 于 2010-1-29 9:55:47 评论说
坚决抵制转基因食品!

5 楼【一万年不退休】 于 2010-1-29 9:57:46 评论说
卖国贼宁可把几万亿美元存在美国银行,也不拿出一点点来扶持自己的民族企业,

6 楼【农耕牛】 于 2010-1-29 10:01:05 评论说
中国人不怕死,但也不能这样死啊!!!

7 楼【龙头老大】 于 2010-1-29 10:10:08 评论说
人民没有任何行动!在沉默中灭亡吧!

8 楼【tulipchi】 于 2010-1-29 10:20:27 评论说
我想知道美国人是不是也吃这种汽油浸泡过的转基因大豆油???

9 楼【南美洲】 于 2010-1-29 10:26:28 评论说
有多少网友意识到这样一个问题?

1. 食品生产/种植阶段垄断,制造具慢性毒性的食品。
2. 再垄断销售阶段。
3. 最后在医疗/药物还是落入他们手中。

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链条。



10 楼【永不忘记】 于 2010-1-29 10:29:02 评论说
揭露的好!看明白了,我们上面有汉奸,配合美国行动的。
把这狗日的汉奸揪出来!汉奸不除,国无宁日!

11 楼【happyzl227】 于 2010-1-29 10:29:06 评论说
他们诅咒文革,就是在阻断他们活的希望!人民雄起的时候,就是他们断头的时刻!

12 楼【永不忘记】 于 2010-1-29 10:33:24 评论说
关于前面国家条法司的巡视员  郭京毅 邓湛等7人因为收受外资贿赂被双规,并且制定出来的涉及到外资的种种法规条文都是倾向于外资的。为什么他们被双规了,那些条文不作废呢?依然按照原来的路子走呢?
难道还有比他们更大的被外资收买的  内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
发表于 2010-1-30 07:59:53 | 只看该作者
不再吃金龙鱼大豆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
发表于 2010-1-31 00:48:28 | 只看该作者
怪不得台湾人在大陆不吃饭,只吃肯德基呀,一般他们只吃好少的饭,或者是面食,多吃青菜,大陆产的东西他们基本不吃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
发表于 2010-1-31 08:51:50 | 只看该作者
谁说转基因不能吃的?
无知的文盲在造什么谣言?

基因技术是满足人类肚皮的唯一办法,
是继计算机技术互联网科技之后的又一大成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
发表于 2010-1-31 08:53:11 | 只看该作者
◇◇新语丝(www.xys.org)(xys4.dxiong.com)(www.xinyusi.info)(xys2.dropin.org)◇◇

  蒋高明对转基因的质疑可以休矣

  作者:正果哥

  最近,农业部颁发了转基因水稻和玉米生物安全证书。这本来是农业部依据
相关法规程序进行的行政审批,不少人却搞得神经紧张,个别非转基因研究领域
的专家也公开表示质疑。笔者最近在网上看到了中科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蒋高明
博士写的一些质疑转基因作物的文章。作为一名多年从事转基因植物研究的专业
人员,笔者感到蒋博士的质疑没有什么证据支持,根本不值一驳。但由于蒋博士
的“宏论”居然被多家媒体刊用,这对不知情的公众来讲,难免会有误导。因此,
笔者觉得很有必要针对蒋博士的所谓“四点质疑”和蒋博士讲讲道理,澄清一些
事实。笔者针对的文章是蒋高明发表在南方农村报的《转基因作物商业化种植其
利在“商”》。

  质疑1 :转基因作物商业化信息为什么不透明?

  首先必须澄清一个事实,即转基因作物获得了安全证书并不代表商品化。以
水稻为例,拿到安全证书仅仅代表安全性获得了通过,如果要商业化种植必须要
需要获得品种审定、种子生产和经营许可证等。比较乐观的估计,转基因水稻应
该还需要3-5年才有可能实现商品化。因此,并不是这个安全证书一颁发,转基
因水稻马上就可以种,可以吃了,这中间还有一段比较长的时间。很显然,从蒋
博士的第一个质疑来看,蒋博士对我国农业转基因生物转基因的法律法规其实并
不了解,对于颁发安全证书和商业化是混为一谈的。

  其次,我不明白蒋博士所谓信息不透明是什么意思。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
书发放的名单光明正大放在农业部的中国生物安全网上,是任何人都可以找得到
的,不存在透不透明的问题。在这之前中国有多种转基因作物商品化,比如转基
因番茄、甜椒、木瓜、矮牵牛和欧洲黑杨等,也没见蒋博士出来质疑“不透明”,
唯独发放转基因水稻和玉米的安全证书,他要出来质疑“不透明”。当然,可能
是农业部没有事先向蒋博士“禀报”,或者征求蒋博士的意见,这让蒋博士感到
“信息不透明”。

  其实,转基因作物从申请、立项、研究、试验、申报安全证书、安全评估等
所有环节都是公开的,很多人说不知情,只是因为自己平常没在意,或者因为这
些事情都是在特定行业和领域里进行的,毕竟科研工作不像超级女声,需要大肆
宣扬,发动公众人人参与。蒋博士自己并不从事转基因研究,所以,人家农业部
没聘请蒋博士来参与有关工作,没把转基因作物安全评估的一切事宜“禀报”蒋
博士,这也是情理之中的事。这就像蒋博士也没把自己的研究工作向公众告知,
道理是一样的。

  质疑2:转基因作物安全性没有得到根本保障。

  一谈转基因作物的安全性,总有人危言耸听,翻来覆去拿几个已有定论的
“事件”来说事。比如蒋博士举的“Pusztai事件”的例子,其实早已是陈谷子
烂芝麻的往事。事件真相是这样的:英国Rowett研究所有位Pusztai博士1998年
秋天在英国电视台发表讲话,声称大鼠食用了转雪花莲凝集素基因的土豆后,
“体重和器官重量减轻,免疫系统受到了破坏”。英国皇家学会对此十分重视,
组织了专门的同行评议,并于1999年5月公布报告,指出Pusztai的试验有6方面
的错误:①不能确定转基因和非转基因马铃薯的化学成分有差异;②对食用转基
因土豆的大鼠未补充蛋白质以防止饥饿;③供试验用的动物数量少,饲喂了几种
不同的食物,且都不是大鼠的标准食物,很少统计学意义;④试验设计差,未作
双盲测定;⑤统计方法不当;⑥试验结果无一致性。换句话说,由于Pusztai的
实验工作差错百出,其结论是不可信的。随后,Rowett研究所宣布劝退Pusztai,
并声明不再对其言论负责。这个10年前已有定论的事件,现在还被蒋博士和其他
一些人拿来炒作,显然是很不严肃、很不负责的,有“忽悠”公众之嫌。

  其实,我们国家对转基因作物安全的评价是非常严格的,严格到了苛刻的程
度。就拿刚刚获得安全证书的转基因Bt水稻来说,就笔者所知,其食用安全评价
中有一项就是Bt蛋白的“急毒试验”。什么叫“急毒试验”呢?就是直接拿Bt纯
蛋白给小白鼠灌胃,剂量是每公斤小白鼠灌5克Bt纯蛋白,结果表明小鼠无中毒
表现。每公斤小白鼠灌5克Bt纯蛋白是什么概念?目前获得安全证书的Bt水稻的
胚乳(就是我们吃的大米),其中的Bt毒蛋白含量大约是每克大米含
0.000002.5克。一个成人体重按60公斤计算,如果要达到小鼠“急毒试验”剂量,
需要一次吃进去120吨大米。也就是说,即使一个人一次吃下能120吨转基因大米,
也不会有中毒反应。当然食用安全的检测远远不止这一项。

  我们讨论问题,特别是讨论科学问题,一定要讲道理。但我发现蒋博士似乎
很不屑讲道理。他说:“关于抗虫转基因作物对人体的影响,不能拿人来做实验,
只有拿实验动物如小白鼠做试验,但即使老鼠吃了没事,也不能说明人吃了也没
事。”这就是典型的不讲道理。不能拿人做实验,只有拿小白鼠做实验;但老鼠
吃了没事,不等于人吃了没事,我想请教蒋博士:照这个逻辑,怎样才能证明转
基因水稻对人体无害或有害呢?您能证明吗?

  质疑转基因抗虫水稻安全性的人有一个流传甚广的经典说法:抗虫水稻“虫
都不吃,人还能吃?”蒋博士也深以为然,他说:“昆虫都无法下口的水稻,对
人体就没害处?”一个小学生这样说我还能理解,一个研究员也这样说,就实在
令人匪夷所思了。转基因抗虫水稻抗的是二化螟、三化螟、稻纵卷叶螟等鳞翅目
害虫,不是要抗大米的蛀虫。虫吃的是水稻的叶和茎,人吃的是水稻的胚乳。在
水稻的生长期,二化螟、三化螟、稻纵卷叶螟等鳞翅目害虫吃水稻的叶和茎,造
成水稻减产甚至绝收,过去只能靠大量施用农药来杀除,科学家转入抗虫基因后,
水稻的叶和茎里有了抗虫基因,这些害虫就不能再吃了,但人吃的水稻胚乳里却
几乎没有这种抗虫基因的表达。此外,蒋博士可能有所不知,转基因水稻中的Bt
蛋白是一种高度专一的杀虫蛋白,它能够与鳞翅目害虫肠道上皮细胞的特异性受
体结合,引起害虫肠麻痹,造成害虫死亡。人类肠道上皮细胞没有这种特异性受
体,因此杀虫蛋白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再说,食品的安全性本来就不是一个绝对的概念。比如笔者本人对乳糖过敏,
一喝牛奶就腹泻,所以牛奶对我来说就是不安全的。中国人对乳糖过敏的很多,
但是没有谁会把牛奶归为不安全食物。再比如海鲜,很多人都不能吃,一吃就过
敏,但是也没谁认为海鲜不安全。在美国有150万人对花生过敏,每年有100多人
因为花生过敏而死亡,但是也没有谁提出要禁止生产花生。

  我们日常吃的食物中,暂且不提什么三聚氰胺、二恶英、苏丹红、瘦肉精、
农药残留、禽流感、疯牛病什么的,不安全甚至有毒的比比皆是,比如说泡菜、
腌菜、烧烤、熏制食品、油炸食品、隔夜食品、加了保鲜剂和防腐剂的食品等等,
实验证明是有害的食物,但大家照吃不误,为什么科学实验已经证明是安全的转
基因大米却要引起蒋博士如何强烈的“过敏反应”呢?究竟是因为无知,还是别
有用心,我不得而知。

  质疑3:关于转基因作物减少农药用量的结论是不是为时尚早。

  笔者真是不明白为什么总有人对转基因技术所有优点都持怀疑态度,而且对
它提出十全十美的要求,既要它绝对安全,还要它一劳永逸。事实上,世界上绝
对不存在这种完美无瑕的科学技术。稍有常识的人都知道,杀虫剂大规模用几年,
害虫就会产生抗药性;抗虫品种大规模用几年,抗虫性也会退化。目前没有、将
来也不会有一劳永逸解决虫害的完美办法。但这其实不用蒋博士太过操心,因为
科学家已经想到了这些问题,一些后续的技术也在研究之中。就目前实验室研究
的结果来看,尚未发现害虫可以对转基因水稻产生抗性。即使将来生产应用后出
现了害虫的抗性,科学家也有办法来解决,而且解决之道绝对不会是加大施用农
药。这就是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质疑4:转基因作物真的能够保证粮食安全吗?

  蒋博士举了阿根廷的例子,我读着觉得挺有趣的。蒋博士说转基因大豆不好,
证据是阿根廷转基因大豆的种植面积从到2000年的超过1000万公顷上升到了
2004年的1400万公顷以上。为了扩大转基因大豆种植面积,阿根廷还大量砍伐森
林,并且放弃了种植传统的谷物、小扁豆、豌豆和绿豆。笔者就纳闷了,既然转
基因大豆不好,阿根廷为什么还拼命扩大种植面积呢?难道阿根廷人民都脑残了?
我刚刚在网上查了一下,阿根廷2008-2009年度转基因大豆的种植面积已经到了
1770万公顷,比2004年又有了大幅的提高。这只能说明转基因大豆很好,很受人
民欢迎。蒋博士说“阿根廷整个国家的粮食主权拱手交给了转基因巨头”,不知
这个结论是怎样得来的。如果说因为转基因大豆很好,阿根廷人民要种就只能向
外国转基因巨头买种子,这是因为阿根廷没有转基因大豆的自主知识产权,只能
仰人鼻息。我们国家是不种转基因大豆的,大家都知道,目前我们国家80%的大
豆靠进口,市面绝大部分的大豆油是用进口转基因大豆炼制的,每块豆腐有三分
之二是用进口转基因大豆生产的。我们国家的大豆产业才真正被国外生物技术大
公司的转基因大豆给打垮了。

  关于知识产权的问题,蒋博士居然把境外组织“绿色和平”的蛊惑当成了真
理。蒋博士说:“绿色和平组织披露的消息称,中国正在研发的8个转基因水稻
品系涉及多项国外专利”。绿色和平组织并不是世界上的专利法权威,而估计蒋
博士对我国《专利法》的了解也比较模糊。一项发明能否在我国受到专利保护,
要看这项发明是否在我国申请专利并获得授权。如果转基因水稻用了“国外专
利”,我们国家的法律是不会保护的。此外,以华中农业大学研发的华恢1号为
例,华恢1号研发所用受体品种“明恢63”是我国已推广多年的优良恢复系,抗
虫基因cry1Ab/Ac为中国农科院科学家自己修饰并取得专利的融合基因,华恢1号
转基因方法已在我国申请了专利保护。所有的核心技术全部是中国人自己的。
“绿色和平”的说法完全站不住脚,蒋博士的质疑也纯属杞人忧天。

  最后,蒋博士抱怨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成员中有三分之二是搞转
基因的科学家。他认为这不正常。我倒想问问,如果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的成
员中有三分之二不是搞转基因研究的,这难道才正常?如果这个委员会都由蒋博
士这样的不搞转基因的人组成,评审的结果还能有科学性、可信性?

  至于蒋博士以自己的想象和诉求质疑转基因作物其利在“商”,这让我说什
么好呢?在蒋博士看来,科学家研发转基因作物是为了自己的利益,他说:“仅
就转基因研发而言,2008年,中国政府就启动了名为“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
的科技重大专项,这是与大飞机研制并列的重大项目,研究资金高达200多亿
元。”言外之意是科学家是冲着这200多亿研究资金去的。这个逻辑、这个判断,
不仅是对研究转基因科学家的侮辱,也是对承担包括大型飞机、高端通用芯片及
基础软件、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大型油气田及煤层气开发、大型先进压水
堆及高温气冷堆核电站、载人航天与探月工程、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防治等在内
的其他15 个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研究的科学家的侮辱。

(XYS2010010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发表于 2010-1-31 08:56:43 | 只看该作者
◇◇新语丝(www.xys.org)(xys4.dxiong.com)(www.xinyusi.info)(xys2.dropin.org)◇◇

系列报道:放闸转基因

《科学新闻》2009年第22期 封面)

  随着投入达240亿元人民币的“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科技重大专项”审议
通过,以及转基因作物植酸酶玉米即将面世的消息传出,中国转基因粮食作物的
商业化生产已经近在咫尺。

  而事实上,转基因棉花在中国的商业化生产已经有了11年历史;从国际视野
看,截止 2008年,全球已累计种植转基因作物8亿公顷;在转基因技术领域处于
领头羊位置的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确定的转基因已有43种,60%以上的加工
食品含有转基因成分,90%以上的大豆、50%以上的玉米、小麦属于转基因产品。

  “转基因技术是未来发展趋势,不会因为公众和媒体对它有安全上的担心,
转基因技术的步伐就会放慢。”事实上,人类已经进入了转基因时代。


  “转基因”和自然育种在本质上是一样的。现在的非转基因农产品,也是通
过常规的自然选种,经过选育、变异得来
  一切都是“转基因”

  ■记者 徐治国 孙滔

  河北省高碑店52岁的农民祖茂堂对十几年前开始在自己的农田引种转基因棉
花时的情景记忆犹新。

  “我种植转基因作物也是因为长期以来被棉铃虫折磨得没有办法。这些小虫
对农药的抗性太强了,成虫居然能在杀虫剂溶液中游泳。曾出现含甲胺磷的高毒
农药没有把棉铃虫打死,反而令一农民中毒的情况。”曾经担任乡技术员的祖茂
堂回忆道。

  被棉铃虫逼上绝路的老祖多次前往中国农科院求教,经人介绍认识了中国转
基因棉花产业化开发的第一人郭三堆。两人一拍即合,郭三堆将那个时候还处于
国家秘密的转基因棉花从温室中搬到了祖茂堂的院子中隐蔽进行培植,而后者也
成了中国第一个种植转基因棉花的农民。

  现在,老百姓已意识到,只有种植转基因抗虫棉才会有收成,如果不是抗虫
棉,老百姓是不会去种植的。

  “总之,抗虫棉给人们带来了好处,一是棉花的抗虫性能增强了,保证了收
成;二是农药用量也明显减少,同时也降低了环境污染。”祖茂堂告诉本刊记者。

  像祖茂堂这样的农民,今后可能会更多地从转基因技术中获益。

  显而易见的好处

  在近20年的生产发展中,世界各地都纷纷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对转
基因及相关技术进行研究。迄今为止,中国已经批准了转基因棉花、番茄、甜椒、
矮牵牛花、杨树和木瓜,但尚未批准任何主粮转基因作物。

  中国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研究员黄大昉此前一再强调,转基因作物的商业
化不只是技术问题,它背后是国家与国家的政治、经济、贸易、社会伦理之争。

  随着转基因植酸酶玉米和抗虫水稻上市的风声传出,转基因利弊之辩的钟摆
似乎向支持一方倾斜。

  转基因作物的益处比较明显。黄大昉指出,转基因技术可以提高作物的抗虫、
抗病、抗除草剂等性能,从而减少了农药的使用,对环境也是一种保护。尽管目
前还没有表达高产基因的转基因作物投入产业化,但是提高抗虫性能,也意味着
人们能“虫口夺食”。

  中科院农业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黄季焜更是以多年的量化研究表明,大田试验
中的抗虫转基因水稻由于大大减轻虫害,比对照组能提高6%~9%的产量[1]。

  未来,也可以通过基因工程改良食品的品质,如增加大米的维生素含量、改
变油料作物、改变淀粉组成及含量、增加土豆中氨基酸含量等等。目前除了增加
大米维生素含量的金稻外,这类研究还没有成为转基因育种界的主流。

  在11月9日举行的北京生命科学论坛“转基因农作物技术应用于安全管理学
术研讨会”上,黄大昉指出,高植酸酶玉米和抗虫水稻,能大大提高饲料玉米的
营养价值和水稻的抗虫性,不仅促进农民增产增收,创造巨大的经济社会效益,
而且能发挥显著的生态环境效益。

  直到今天,公众对转基因是否会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的危害”仍然存在争
议。记者接触的若干位公众人士均表示,他们还是有顾虑和误解的。吃了转基因
食品,动植物的基因是否会转移到人体中?是否会产生新的有害物质?是否破坏
更多的生态?

  “如果你是学生物的话,则很容易消除这个心理。”中国农科院黄大昉研究
员说,在推进转基因产业化的同时,需要多做科学普及工作。“经过多年严格的
生物安全性评价,未发现对健康与环境有不良影响。”

  转基因即从某种生物中提取所需要的基因转入另一种生物中,使之重组,从
而产生特定的具有优良遗传形状的物种。与杂交育种不同的是,利用人工技术,
基因可以在同一物种内转移,也可以跨物种转移。

  转基因食品在体内不积累,基因(DNA,即脱氧核糖核酸片段)进入人体后,
都会被酶分解破坏成小分子,这样,就不可能将该基因信息整合到人体基因组。

  包括中国科学院遗传发育所朱祯研究员在内的一批转基因技术专家均认为,
自从人类耕种作物以来,人类的祖先就从未停止过对作物的遗传改良。中国农科
院范云六院士也认为,消费者愿意接受的自然育种和转基因在本质上是一样的,
现在的非转基因农产品,也是通过常规的自然选种,经过选育、变异得来。同时,
转基因是用某一个特定的基因研究透彻后进行,因而更加准确[2]。

  “天然的和人工物种,不能一锤定音哪个更好,而是取决于人的认识水平和
安全运用的水平。”转基因棉花专家、中国农科院郭三堆研究员认为,社会上许
多环保主义者所持有的“天然物种更好”的观点是站不住脚的。

  他举例西红柿,最早的西红柿是很小的,酸且涩,而现在不论大小的西红柿
品种,均味道可口。郭三堆认为,这个是人工物种比自然物种优良的一个证据。

  朱祯以历史的数据反驳了环保主义者“敬畏自然”的立场。现在的大农业确
实给大部分人类提供了充足的粮食资源,这是人类历史上所没有的。在采集社会,
地球只能养活300万人;原始农业社会,这个数据变成了几亿人;工业化社会可
以养活几十亿人;在未来的信息化和生物技术社会,地球能够养活的人口数还会
增加。朱祯语气强烈:“目前极端的环保主义者的思潮是偏激的,他们到底想要
什么样的自然,是山顶洞人的,还是半坡人的?”

  基因漂移与害虫进化

  与所谓“转基因污染”联系在一起的,就是基因漂移,也就是被转入的基因
可能在授粉过程中飘移到其他物种中。

  反对者认为,随着转基因植物环境释放种类增多,规模增大,如抗除草剂基
因等抗性基因可能漂流到杂草中,使其成为“超级杂草”,无药可除。同时,转
基因植物侵入新的生态领域,有可能破坏了生态平衡,影响生物多样性。

  另外,转基因植物除了会对靶标害虫产生毒素外,也会逼迫害虫产生更大的
耐受性,存活时间更长,变成所谓“超级害虫”。从事生物安全研究的科学家还
担心,抗虫基因还会影响到非目标害虫及目标害虫的天敌,让之也能产生抗性。

  2008年2月,美国亚利桑那大学科学家Bruce Tabashnik及其同事在《自然-
生物技术》上发表论文,指出在美国观测到对转基因抗虫棉具有抗性的棉铃虫。
但是这组科学家也指出,这一发现并不令人吃惊,因为昆虫抗性的实际出现日期
已经大大晚于理论上的预计时间[3]。

  无论如何,看起来,基因漂移和昆虫抗性在理论上的可能性要远甚于转基因
的健康风险。

  在美国,为了防止目标昆虫产生抗性,政府规定了避难所,即在转基因作物
之间种植一些非转基因作物作为隔离带,防止目标昆虫产生出抗性。中国转基因
抗虫棉大规模产业化以来,并没有采用避难所的政策。科学家们指出,因为棉农
们自然地进行多样化种植,包括非转基因的粮食作物,这大约解释了中国为什么
迄今还没有观测到明显的昆虫抗性问题。

  然而,水稻的情况可能有异,每个水稻种植农户经常仅种植水稻,这就带来
了如果转基因水稻产业化,可能带来目标昆虫迅速进化出抗性的问题。稻农们土
地有限,也难以“奉献出”宝贵的土地当作避难所。再者,稻农土地分散,就算
政府要求避难所,执行起来恐怕也有难度。

  但是长期从事转基因水稻产业化研究的福建农业科学院研究员王锋指出,尽
管稻农们往往仅种植水稻,但是他们长期以来习惯种植多样化的水稻品种以避免
风险,这种习惯或能有助于将来发挥避难所的作用。王锋的研究也表明,尽管田
试中的转基因水稻降低了稻纵卷叶螟这种害虫种群数量,但是并未对水稻害虫群
落的组成与结构产生明显的影响,也没有引起优势种成分的变化[4]。换句话说,
就是转基因水稻还没有显出让害虫产生抗性的迹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
发表于 2010-1-31 08:57:27 | 只看该作者
◇◇新语丝(www.xys.org)(xys4.dxiong.com)(www.xysforum.org)(xys2.dropin.org)◇◇

                        转基因何曾“偷偷摸摸”?
                              ——评张伟《“偷偷摸摸”转基因》

                              ·方舟子·

    农业部为两个转基因水稻品系颁发生产应用安全证书一事,在本月初国内外
媒体有大量的报道,新华社也在12月11日报道过国际农业生物技术应用服务组织
主席高度评价中国政府批准转基因水稻和玉米是一项里程碑式的决策,不知为何
这个月快过完了,《中国青年报》记者才醒过来发现这事是“偷偷摸摸”?

    关于此事的“2009年第二批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批准清单”早在10月22
日就发布在中国生物安全网上,人人都可以去下载。中国生物安全网是农业部农
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办公室主办的网站,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批准清单在
这里发布最为正式,难道要同时送给“环保组织”、“环保人士”或张伟记者一
份才不叫“偷偷摸摸”?

    张记者把“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描述得十分神秘,好像是个什么见
不得人的机构,“连这个机构最早成立的时间,外界都很难查到。”我不知道张
记者是怎么查的。随便一google,就可查到:2002年7月8日,农业部在京召开第
一届国家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成立大会;2005年6月22日,农业部在北京召开
第二届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成立大会。新华社当时都发过报道。今年
是第三届,我没有查到成立报道,也许是还没有开成立大会。但是农业部已向各
个农科院、高校、研究所发了《农业部关于印发第三届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
会组成人员名单的通知》(农科教发[2009]6号),某些农科院、高校、研究所
网站都有其成员成为委员的报道,有的还把聘书在网上公布,可见并不是什么神
秘机构。张记者如果真想知道该委员会组成人员名单,何不向农业部或农科院索
要那份通知?何必耸人听闻地说“尽管许多人努力地寻找它的成员身份,网上也
充满各种询问和打探,但都没有结果”?

    早在2004年,国内就已有了农业部启动转基因水稻安全认证的报道,当时曾
引起很大的风波,一些研发转基因作物的专家已回答过媒体的质疑,我本人也写
过几篇文章澄清人们对转基因技术的误解,驳斥过“绿色和平”组织散布的谎言
和谣言,其中有三篇就登在张记者供职的《中国青年报》冰/点周刊上:《别怕,
不是要转你的基因》(2004.12.15.)、《如何看待转基因技术?》
(2004.12.29)、《虫都不吃,人可以吃》(2005.4.20)。张记者如果不是偏
听偏信“绿色和平”组织、蒋高明的无稽之谈,在报道前做点功课,也不至于让
这些组织、个人继续在媒体上误导公众,散布恐慌吧?

    比如关于转基因水稻的安全性问题,张记者借网人之口攻击说:“既然虫子
都不能吃的东西,人能吃吗?”他提到:“他们先后在小鼠、大鼠等身上进行了
毒理试验,并没有发现任何问题。”然后质疑说:“你们能把人当老鼠吗?”

    在小鼠、大鼠等身上进行毒理试验是验证食物和药物的安全性的常规方法,
不只是对转基因食品才如此。如果不相信这一常规方法,那么是不是也应该质疑
其他食物和药物的安全性?“环保组织”宣称转基因食物有问题的实验也是在小
鼠、大鼠等身上做的,张记者为什么不也去问他们:“你们能把人当老鼠吗?”

    我们对Bt转基因水稻的安全性非常有信心,不只是由于动物毒理试验没有发
现任何问题,而且是由于对Bt转基因水稻的抗虫害原理有相当透彻的了解。至少
有三重防线保证了转基因水稻用来抗虫的Bt内毒素不会对人体有害:一、Bt内毒
素是一种蛋白质,在60摄氏度的水中煮一分钟就失去活性。在生米煮成熟饭时,
已不可能存在还有活性的Bt蛋白。二、Bt内毒素本身实际上没有毒,只有在昆虫
肠道碱性环境下才能加工成有毒的蛋白,而人的胃环境是酸性的,不能做有毒的
加工。三、Bt内毒素产生的毒蛋白要和昆虫肠道细胞表面上特定的受体结合才能
起到作用,而人的消化道细胞表面上没有这种受体。Bt内毒素做为生物农药,在
蒋高明提倡的“有机农业”中广泛使用,已有几十年的历史,大面积种植含Bt基
因的抗虫害转基因作物也已有十余年的历史,迄今未发现一例人畜因吃这种作物
中毒的。

    张记者称:“保守的国家和地区,比如欧盟,因为科学家无法提供证据证明
转基因作物确实无害,因而严格地限制转基因作物的种植和进口。”而事实是,
欧盟主管食品安全的欧洲委员会对转基因作物早就有结论:转基因作物并未显示
出给人体健康和环境带来任何新的风险。由于采用了更精确的技术和受到更严格
的管理,它们可能甚至比常规作物和食品更安全。欧盟已经批准了多种转基因玉
米和油菜籽。

    张记者所信赖的那些反转基因技术的组织、个人,没有一个上得了台面。
“绿色和平”组织由于一贯通过造谣偏执地反对任何生物技术,连其创始人和前
领导人Patrick Moore都看不过去了,指斥其智能和道德已破产,走向了反科学、
反技术、反人类。蒋高明虽然挂着“植物所首席研究员”的头衔吓唬人,却由于
在生物学问题上犯了太多的常识性错误,说了太多的假话,虽然能继续欺骗媒体
人士,在专业人士眼中早已名誉扫地,没有人理睬他的呼吁,有什么奇怪的?

    至于袁隆平院士,在杂交水稻方面当然是很上得了台面的,在转基因水稻问
题上却一再发表不负责的言论(我那篇《虫都不吃,人可以吃》已不点名地批评
了他)。我宁愿相信这是一位50年代在农学院受教育的院士对现代生物学的陌生
所致,而不是出于杂交水稻和转基因水稻的行业利益之争。袁院士对转基因水稻
的批评根本就没有任何价值,我们也可学他的语气说:“虽然实验非常成熟,但
杂交水稻对人类可能造成的影响,或许要在未来几代人后才显现。”

    从张记者的这篇报道,以及他以前发表的科学方面的报道(我曾不公开地批
评过)看,张记者并不具有做科学报道所应该具备的科学素质和科学态度。建议
张记者认真学习《科学新闻》主编贾鹤鹏剖析反对转基因的传播案例的《NGO:
传播的科学》一文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76937),学会做科学
传播的一些基本常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9#
发表于 2010-1-31 09:01:16 | 只看该作者
◇◇新语丝(www.xys.org)(xys3.dxiong.com)(www.xysforum.org)(xys2.dropin.org)◇◇

  百亿转基因

  记者 贾鹤鹏  徐治国  易蓉蓉

  来源: 《科学新闻》双周刊样刊1

  粮食安全问题的敏感性和重要性,已经牵动全球的每一根神经,在中国更是
如此。

  在今年的两院院士大会上,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对这些资深科学家们说,中国
需要转基因这样重大的科技措施来解决粮食问题。今年7月9日,国务院通过转基
因生物新品种培育科技重大专项。9月5日,《科学》披露说,这项投资将高达上
百亿人民币。

  但是,关于转基因安全的话题,却始终是转基因研究道路上的一道阴霾。20
多年来,围绕着转基因安全的研究和辩驳文字,恐怕可以汗牛充栋。

  政府,非政府组织,公众,研究者,伦理学者,这些不同利益的代表在进行
着一场博弈。正如转基因生物安全研究专家吴孔明说,“(对待转基因问题)难
道要全民公决吗?”


  河北高碑店农民祖茂堂十几年前开始在自己的农田引种转基因棉花,51岁的
他对当时的情景记忆犹新。

  “我种植转基因作物也是因为长期以来被棉铃虫折磨得没有办法。” 上世
纪90年代中期,许多中国农民无法用常规农药来控制棉铃虫。“这些小虫对农药
的抗性太强了,成虫居然能在杀虫剂溶液中游泳。曾出现含甲胺磷的高毒农药没
有把棉铃虫杀死,反而令一农民中毒的情况。”曾经担任乡技术员的祖茂堂回忆
道。但是当时农民种棉花有任务,不完成还不行。

  被棉铃虫逼上“绝路”的老祖多次前往中国农科院求教,经人介绍认识了中
国转基因棉花产业化开发的第一人郭三堆。两人一拍即合,郭三堆将当时还处于
国家秘密的转基因棉花从温室中搬到了祖茂堂的院子里隐蔽进行试种,而后者也
成为中国第一个种植转基因棉花的农民。

  现在,老百姓已意识到,只有种植转基因抗虫棉才会有收成,如果不是抗虫
棉,老百姓是不会去种植的。“总之,抗虫棉给人们带来了好处,一是棉花的抗
虫性能增强了,保证了收成;二是农药用量也明显减少,同时也降低了环境污
染。”祖茂堂告诉本刊记者。

  像祖茂堂这样的农民,今后可能会更多地从转基因技术中获益。

  美国《科学》杂志9月初报道,中国即将启动一项投资达35亿美元的转基因
作物研究重大专项,重点研究第二代转基因作物,也就是在抗虫基础上通过转基
因技术增加作物抗病、抗旱涝和更加高产的特性。虽然这一重大专项并没有与转
基因作物的产业化联系在一起,但是如此大的投入,其目的显然并不仅仅是发表
一些研究论文。

  利弊之辩

  9月19日,随着《科学》杂志一项重要研究的发表,转基因利弊之辩的钟摆
似乎向收益一方倾斜。中国农科院吴孔明团队对历时10年的转基因棉田数据进行
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Bt转基因棉不仅可抵制棉花中棉铃虫的侵害,而且也
使邻近作物免受这种病虫侵害[1]。

  5天后,在北京举行的转基因生物安全国家论坛第三次会议上,环境保护部
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刘标则在其报告中指出,转基因抗虫棉的抗病性显
著降低。可能是由于转基因抗虫棉在导入外源基因后,导致其根系分泌物中对枯
萎病菌生长具有刺激作用的氨基酸成分和糖类含量增加,引起抗虫棉抗病性降低。
这一仍未发表的研究似乎又将转基因技术应用于商业化种植推向了风口浪尖。


  当“三鹿奶粉”污染事件充斥着全球人类眼球的同时,转基因作物其实早已
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转基因作物作为世界环境和健康的重要议题,它在迅
速分裂着大众的思想阵营,赞同和反对之声此起彼伏:从事生物安全的专家,对
被破坏又重建的基因链提出了质疑,从事生物技术的科学家则予以反驳。

  在近20年的生产发展中,世界各地都纷纷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对转
基因及相关技术进行研究。农业生物技术应用国际服务组织(ISAAA)主席Clive
James指出,从1996~2007年,全球转基因作物总面积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1996
年以来,全球已累计种植转基因作物6.9亿公顷,从1996 年到2007年,发展中国
家的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在全球所占比重每年都保持增长,2007年达43%(图1)。

  所谓转基因,是指利用分子生物学手段将人工分离和修饰过的基因导入受体
生物基因组中,改善生物体的特定性状。目前,最常见的转基因技术就是给作物
转入抗虫的Bt基因,这是一种源于土壤杆菌——“苏云金芽孢杆菌”的基因,它
能让作物产生容易降解的Bt毒蛋白,杀死鳞翅类昆虫,肆虐棉花、玉米和水稻的
棉铃虫、玉米螟和稻螟虫都属于这一类。Bt毒蛋白在昆虫消化道的碱性环境中能
被特定的蛋白酶水解产生毒素,但是在哺乳动物消化道的酸性环境中却不会发生
作用,所以对人类和绝大多数动物无害。2005年发表在《科学》杂志上的一项研
究进一步表明Bt毒蛋白要发挥作用,是因为鳞翅类昆虫的肠道细胞中存在一种受
体,可以让Bt毒蛋白附着,进而发挥作用,而哺乳类动物则不存在这种受体,应
该说,科学上的研究已经表明,转基因的健康风险不会比常规食品更高[2]。

  迄今为止,中国已经批准了转基因棉花、番茄、甜椒、矮牵牛花、杨树和木
瓜,但尚未批准任何主粮转基因作物。

  转基因作物的益处似乎让人耳熟能详。中国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的前所长
黄大昉指出,转基因作物可以提高传统作物的抗虫、抗病、抗除草剂等性能,从
而减少了农药和杀虫剂的使用,对环境也是一种保护。尽管目前还没有表达高产
基因的转基因作物投入产业化,但是提高抗虫性能的同时,也意味着人们能“虫
口夺食”。中科院农业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黄季焜更是以多年的量化研究表明,大
田试验中的抗虫转基因水稻由于大大减轻虫害,比对照组能提高6%~9%的产量[3]。

  未来,也可以通过基因工程改良植物食品的品质,如增加大米的维生素含量,
改变油料作物,改变淀粉组成及含量,增加土豆中氨基酸含量等,尽管目前除了
增加大米维生素含量的金稻外,这类研究还没有成为转基因育种界的主流。

  但是,转基因作物在给人类带来好处的同时,反对之声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
注和激烈争论。

  直到今天,转基因是否会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的危害”仍然存在争议。赞
成者高呼,迄今为止未见任何对健康的危害,也无法从科学上证明转基因食品会
对人体造成任何威胁。而反对者则指出,观测时间尚短,无法对其遗传毒性作出
定论,而针对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研究相对转基因本身的研究,数据也少得多。

  商业化生产仍存疑问

  反对转基因的阵营指出,到目前为止,与转基因生物使用和释放相关的社会
经济和文化方面的考虑还没有得到广泛的重视。

  来自反转基因阵营的第三世界网络(TWN)的高级研究员Li Ching Lim指出,
我们要从社会责任、代际责任、社会接受度以及降低长期消耗等方面对转基因生
物进行评价,任何社会引入转基因生物之前,都必须要严肃考虑社会经济因素。

  全球最大的环保组织之一的绿色和平组织声称,种植转基因作物,受益最大
的不是农民,而是科学家和生物公司。以全球转基因农业的巨头美国孟山都公司
为例,在2001年,全球转基因作物的总种植面积有90%以上为孟山都的产品。市
场上所有的转基因作物都是受到专利保护的,这意味着农民要对种子付出专利费
用,而且不能自留种子,需要每年向种子公司购买种子。

  但是,黄季焜的研究则表明,尽管转基因种子比常规种子贵得多,至少在中
国,受益最多的仍然是农民,因为他们大幅度减少了杀虫剂和用工成本,以大田
试验的水稻为例,“在种植转基因水稻的地块上,有62%没有施用农药,而且将
近90%的转基因水稻田上没有施用治螟虫的农药”。

  农民们少了农活也就可以到城里打工,这大大增加了他们的收入。消费者也
能从更加便宜的农产品中获得一定利益。

  祖茂堂的例子似乎印证了黄季焜的研究。一斤转基因棉种的价格比常规棉种
高出10倍甚至数十倍,但是毕竟种子成本比起花在杀虫剂购买和喷洒人工上的钱
要少得多。这也就难怪棉农们都在选择转基因棉花了。2007年,中国种植转基因
抗虫棉约350 万公顷,占据了全部棉花种植面积的70%。

  山东菏泽的农民李站双自从上世纪90年代末种植转基因棉花以来,也对这一
技术全心拥戴。“那些外国公司的种子确实贵,但是效果好,贵点也值得买。”
李站双用浓厚的山东话说,“再说,现在哪有啥人自己留种的。”

  水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全球大约30亿人主要以水稻为食。在
中国,水稻是13亿人的主粮,随着人口不断增长,对粮食生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目前转Bt基因的抗虫水稻最有希望进入商业化,但是专利问题也可能会困扰
转基因作物的产业化发展。

  中央民族大学生命与环境学院周宜君副教授说,像Cry1Ab和Cry1Ac等基因的
专利持有人已在中国申请了专利,一旦转基因水稻商业化,专利持有人就可以行
使专利权——要求正当利益或直接提起诉讼。

  但是在此前的一次讲座中,黄大昉则表示,专利问题要具体而论,因为国外
公司有些专利没有在中国申请,有一些专利则过时了。而且,对基因的转化方法,
中国科学家和国外可能不一样,种子的品种也不一样。“具体到我们现在转基因
抗虫水稻,现在(华中农业大学)张启发他们研究的,我认为核心专利没问题。”
黄大昉说。

  转基因作物进入市场必须通过实验室试验、中间试验、环境释放和商业化生
产4个阶段。目前抗虫、抗病、抗除草剂等多种转基因水稻已进入田间试验(环
境释放),尚未进入商业化生产阶段,但大量的投资已经推进了转基因水稻在中
国的商业化生产的研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
发表于 2010-1-31 09:02:08 | 只看该作者
  农业贸易挑战研究智慧

  与水稻相比,转基因大豆的研究和产业化在中国并没有提上议事日程的中心,
不过,专家指出,对中国这样一个大豆原生性国家,转基因大豆的进口也引发了
一系列问题,如加剧了垄断及对发展中国家非转基因产品的生产冲击;影响农民
的种植利益等。

  支持非转基因大豆种植的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夏友富教授指出,要打破垄断,
建立可追踪的转基因大豆监控机制,积极支持非转基因大豆种植,慎重对待和限
制粮食类生物燃料的发展。

  夏友富告诉记者,中国有1000万公顷土地种植大豆,但是产量很低,再加上
没有优势而言,所以中国每年会高额进口美国和巴西的抗除草剂转基因大豆。美
国进口大豆价格基本与国产非转基因大豆持平,但出油率高,颇得中国庞大的榨
油工业青睐。而国内豆农则屡受冲击,以至于2005年,夏友富和其他专家疾呼:
“中国大豆危矣!”

  夏友富对此给出的“药方”是增加非转基因大豆对进口转基因大豆的对抗。
“所以我们要打破(国有粮油企业收购)垄断,增加农民种植投入,来提高非转
基因大豆的产量,如在中俄边境约有1亿亩土地就非常适合种植非转基因大豆。”
他说。

  然而在黄季焜看来,把国内大豆产业受到的冲击归咎于转基因技术是打错了
棒子。他在多个场合均表示,国内大豆弱势是因为国家对这个领域的育种研究与
管理等长期以来并不重视,导致国内种植的大豆产量和出油率都不高,加上美国
农业素有的比较优势,冲击在所难免。

  一方面是国内遭遇转基因作物进口的冲击,另一方面则是中国可能的转基因
水稻产业化势必对出口造成负面影响,因为欧盟和东南亚大部分国家均对转基因
持相当保守的态度。

  但是黄季焜也指出,影响肯定有,但是由于中国出口水稻仅占产量的百分之
一,冲击也应当有限。

  并不直接从事转基因技术研究的华大基因杨焕明院士则曲径通幽。在2008年
7月在西班牙举行的欧洲科学开放论坛上,杨焕明向欧洲听众大声呼吁:“请不
要以欧洲人的喜好阻止中国用转基因技术养活更多的人口!”私下里,他向现场
的本刊记者解释,尽管中国农产品向欧洲出口极少,但是在转基因上非常保守的
欧洲人会以对欧出口食品遭受转基因污染为由抵制中国产品。“这样一弄有关部
门就怕了,也就不敢批准转基因水稻的大规模产业化。”杨焕明说。

  基因漂移?

  与所谓“转基因污染”联系在一起的,就是基因漂移,也就是被转入的基因
可能在授粉过程中漂移到其他物种中。

  随着转基因植物环境释放种类增多,规模增大,如抗除草剂基因等抗性基因
可能漂流到杂草中,使其成为“超级杂草”,无药可除。同时,转基因植物侵入
新的生态领域,有可能破坏生态平衡,影响生物多样性。

  转基因植物释放后,除了会对靶标害虫产生毒素外,也会逼迫害虫产生更大
的耐受性,存活时间更长,变成所谓“超级害虫”。从事生物安全研究的科学家
还担心,抗虫基因还会影响到非目标害虫及目标害虫的天敌,使其也能产生抗性。

  在今年2月,美国亚利桑那大学科学家Bruce Tabashnik及其同事在《自然—
生物技术》上发表论文,指出在美国观测到对转基因抗虫棉具有抗性的棉铃虫。
但是这组科学家也指出,这一发现并不令人吃惊,因为昆虫抗性的实际出现日期
大大晚于理论上的预计时间[4]。

  无论如何,看起来,基因漂移和昆虫抗性在理论上的可能性要远甚于转基因
的健康风险。

  中国的转基因水稻已经进入了食品安全和研究评估的阶段,复旦大学生命科
学学院卢宝荣教授在生物安全国家论坛第三次会议上说:“目前,转基因水稻并
没有得到大力的推广,主要是出于安全方面的考虑,必须采取科学的方法对转基
因水稻进行安全性评估。”

  在美国,为了防止目标昆虫产生抗性,政府规定了避难所,即在转基因作物
之间种植一些非转基因作物作为隔离带,防止目标昆虫产生出抗性。中国转基因
抗虫棉大规模产业化以来,并没有采用避难所的政策,科学家们指出,因为棉农
们地少且自然地进行多样化种植,包括非转基因的粮食作物,这大约能够解释为
什么迄今还没有观测到明显的昆虫抗性问题。

  然而,水稻的情况可能有异,每个水稻种植农户经常仅种植水稻,这就带来
了如果转基因水稻产业化,可能导致目标昆虫迅速进化出抗性的问题。稻农们土
地有限,也难以“奉献出”宝贵的土地当做避难所。再者,稻农土地分散,就算
政府要求避难所,执行起来恐怕也有难度。

  但是长期从事转基因水稻产业化研究的福建农业科学院研究员王锋指出,尽
管稻农们往往仅种植水稻,但是他们长期以来习惯种植多样化的水稻品种以避免
风险,这种习惯或能有助于将来发挥避难所的作用。王锋的研究也表明,尽管田
试中的转基因水稻降低了稻纵卷叶螟这种害虫种群数量,但是并未对水稻害虫群
落的组成与结构产生明显的影响,也没有引起优势种成分的变化[5]。换句话说,
就是转基因水稻还没有显出让害虫产生抗性的迹象。

  黄季焜最近几年一直大力呼吁进行转基因作物的商业化种植。他参与制定了
几份转基因作物研究和产业化发展政策的报告,这些报告认为,转基因水稻已经
完成了商品化生产所需的各种安全评价程序和实验环节,未发现存在安全性风险,
具备了区域性商品化生产的条件,应迅速批准商品化生产。


  不被熟知的转基因食品

  什么是转基因食品?恐怕连大学生也无法给出确切的定义,更别说一般的老
百姓了。

  转基因问题专家、中央民族大学薛达元研究团队的调查表明,“3年前,大
约有70%的百姓不知道转基因生物产品,3年后,这一数据几乎没有任何变化。”

  “在采访的1000位农民中,大约只有3%的农民知道转基因作物。”

  据日本筑波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研究院Chia-Hsin Chen博士介绍,日本青年
对生物技术也不是很感兴趣,所以政府积极开展生物技术战略项目,通过“科学
园”、“科学周”等形式,以及在大学等教育机构通过各种科技活动如东京大学
的科技成果展,来加强公众的生物安全意识。一种名为“自由茶话会”的形式在
日本广泛开展,受到普通公众的积极参与和理解。通过这种形式建立对话,发布
生物安全信息,实现双向交流,最终使公众了解。

  相比之下,中国在转基因方面的宣传教育还比较落后。科学家的有关转基因
的各种报告不但不向公众公开,而且科学家之间也相互保密。老百姓对转基因食
品没有什么概念,反正大家都买,食品安全根本无暇顾及。超市里转基因食品的
标识,一般消费者也很难识别。

  事实上,中国政府对转基因食品的标识,已经有了法规。2001年,国务院颁
布《农业转基因安全管理条例》,首次提到了转基因标识问题。2002年,农业部
颁布条例的三个细则,其中一个细则就是《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管理办法》。大
多数国家给转基因食品贴上鉴别标识。

  卢宝荣教授说,日本的公众教育经验很值得借鉴。现在,同济大学和复旦大
学已逐渐意识到转基因生物教育的重要性,加开了有关生物安全方面的课程。遗
憾的是,我们国家目前还没有相应的基金项目来支持这方面的研究。

  技术与评估的权衡

  生物安全研究在最近几年发展很快。

  国家环保部顾问程伟雪强调,面对转基因生物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有必要
加强生物安全方面的研究,国外生物安全专家很重视转基因作物的风险评估。在
国内似乎强调研究成果,轻视风险评估。

  而且,程伟雪说,国内的一些企业对生物安全研究也缺乏一定的认识,只注
重研究开发,管理、监测和评价相对较少,所以如何平衡生物技术和生物安全就
显得非常重要。

  作为国家环保总局的主要技术支持专家,薛达元曾指出,科学家和有关部门
在此问题上有其他动力,一是科学家们的研究成果需要推广;二是多年来,国家
在转基因研究上投入巨大,但投入与产出不成正比,压力很大,急于出成果,因
此迫切希望尽早商业化生产。

  但是,农业部一位官员告诉记者,转基因生物安全方面还是得到了很多考虑,
目前国家对生物安全的评价也由原来每年2次提高到现在的3次。

  薛达元指出,如果无法从科学上证明转基因水稻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那么,
就应该建立预防措施。这是国际上通行的预防原则。

  在商业化生产之前,为了获取更多详实的科学数据,国家现在对科研的投入
也很大。业内人士透露,前述投入资金约200亿元的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科技
重大专项中,大约有20%用于转基因生物安全的评价。卢宝荣说,通过建立大量
独立的第三方评估机构和研究中心,在今后10~15年的研究中以获取更多的科学
数据。

  “必须有科学数据才能进行下一步研究,”卢宝荣强调,“增加研究投入,
尤其是基础科学研究,只有加强地区和国际合作、加强不同领域的合作,才能持
续发展。”

  黄季焜则指出,新的转基因研究重大专项将涵盖公众教育项目来打消公众对
转基因安全方面的顾虑,对转基因生物安全的合理担心不应该以环境保护为名来
误导公众。

  参考文献:
  [1]Science, 2008, 321, 1676-1678
  [2]Science, 2005, 307, 922 - 925
  [3]Science, 2005, 308, 688-690
  [4]Nature Biotechnology, 2008, 26, 199 - 202
  [5]《昆虫学报》, 2005年,第 48卷, 544-55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武穴信息网 ( 鄂ICP备2021017331号-1 )

鄂公网安备 42118202000100号

GMT+8, 2024-5-18 07:21 , Processed in 0.087932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