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穴论坛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查看: 2395|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禅宗文化] 佛教四祖道信大医禅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2-28 20:35:5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中文注册

x
道信大医禅师(西天卅一祖,东土四祖)
师俗姓司马,世居河内,后徙于蔪州广济县。生而超异,幼年即慕空宗诸解脱门,后出家参谒僧璨,言下大悟,嗣其法,隋大业十三年领徒众至吉州,适逢群盗围城,七旬不解,祖教念摩诃般若,时贼遥望城上似有神兵守之,乃相谓曰:「城内必有异人,不可攻矣!」遂去。 唐武德七年(624),归蕲春,住破头山三十余年,传法于弘忍,另有旁传弟子牛头法融。尔后破头山异名为双峰山,故世人又称师为「双峰道信」。 

贞观十七年(643),太宗闻师道风,三诏入京,师均以疾辞,第四次命使,谓若不起,即取首级,师引颈就刃,神色俨然,使者异之,还入奏,帝愈加崇敬。高宗永徽辛亥岁垂诫门人,安坐而寂,世寿七十二。

大历年中(766~779),代宗敕谥「大医禅师」。后因弘忍大师居于黄梅东山弘传禅法,故世人并称师与弘忍之道法为东山法门,并尊师为东山法门之初祖。着有入道安心要方便法门、菩萨戒作法等书。

四祖—道信大师

「一切诸法,悉皆解脱。汝等各自护念,流化未来。」
中国禅宗四祖——道信大师
于唐高宗永徽辛亥岁九月四日,
安坐而逝之前,对门人如是垂示教诫。

四祖道信大师,生于陈国太建十二年(隋朝开皇前一年,公元五八○年),师俗姓司马,世居河内,后迁徙至蕲州广济县。在魏晋南北朝历史里,随着政变复杂,王朝更迭,地域分合,世态纷乱无常,道信大师,就是在这样的时代里成长。 虽说南朝佛教发展隆盛,据史书上记载:陈代有寺院一千二百三十二所,僧尼三万二千人,文武百官及文人学士,大都崇信佛教。但是当时许多道场景象式微,僧团规矩荡然无存,僧众们奔波忙碌也仅是为求三餐温饱,说不上了脱生死的修行,更谈不上弘法利生的度众愿行。
道信大师,自幼欣慕佛法的道理,生而超异常人,对佛法信解表现,更是犹如宿世熏习。初出家修行之际,并未有善知识引导,在动荡不安的时代中,却保持着洁身自爱的行谊,密怀斋检,庄严戒行,清净的行者风范,就像莲花出淤泥而不染。隋开皇十二年(公元五九二年),道信大师年仅十四岁,来到舒州皖公山礼拜三祖僧璨大师,说道:「愿和尚慈悲,教授解脱的法门。」
三祖说道:「什么绑缚了你?」
道信大师回答:「没有人绑缚我。」
祖曰:「那么何必更求解脱呢?」
在三祖几句话的启发下,道信大师豁然大悟,从此随侍三祖左右,嗣承三祖道风,收摄心念专注修行,胁不至席六十年。三祖屡次加以勘验,知道道信大师的根器因缘已成熟,便传付他衣钵,说偈道:「华种虽因地,从地种华生。若无人下种,华地尽无生。」从此以后道信大师,接引群品,广开禅门,是为禅宗四祖。
当时隋朝,出家为僧有一定的制度,按国家规定,必须先经国家定期举行考选,由僧众选举人员考核,通过方可剃度出家,再由国家分配到一定的寺院修行,这才是真正入了「僧籍」。道信大师初入僧门,正值国家兵荒马乱,人民流离失所,因缘际会下并没有得到国家剃度之允许,未能有一个合法的身份。但是要大行弘化,合法的身份是必要的方便,才能与世同存,化乐有情。所以参与考试,于吉州受戒,依国家分配,住于吉州。
隋大业十三年(公元六一七年),大师领众至吉州,适逢群盗围城,历经七旬而未能解除,城内泉井干涸,兵粮已经尽绝,大众皆感到忧惧,四祖便教导大众称念「摩诃般若波罗蜜」,此时城中群众人人一心,意志坚诚持诵。城外的盗贼这时遥望城中,看到城上彷佛有神兵守护,心生畏惧,互相告诫说:「城当中一定有异人,我们不可以冒然进攻!」便解围而去。
四祖道信大师游学南方近二十年,其中亦接触三论宗、天台宗,更能将诸多教法融合无碍,运用自在。唐武德七年(公元六二四年),返回蕲州,住破头山(即蕲州黄梅县双峰山)。在往黄梅县的路上,遇到一个小孩,观察这个孩童骨相奇秀,异乎常童。
便问他:「你姓什么?」
孩童回答道:「姓是有,但不是常姓。」
四祖问:「是什么姓?」
回答说:「是佛性。」
四祖又问他:「你没有姓吗?」
回答:「性空,故无。」
四祖默识这个孩童是个法器,宿世有因缘,便收为弟子,最后付法传衣,说偈:「华种有生性,因地华生生。大缘与性合,当生生不生。」这个孩童就是中国禅宗五祖——弘忍大师。
四祖弘扬禅法期间,向大师求法的学者、僧侣如云,大师随机度化,为四众弟子解诸迷津,无有疲厌。一天告诉大众说:「我在武德中游庐山,登绝顶时,望向破头山,见到紫云如盖,下有白气,向横分成六道,你们知道代表了什么吗?」大众皆默然,唯独弘忍说道:「难道是和尚日后会旁生一支法脉吗?」四祖说:「对。」四祖知道因缘到了,便亲自寻访,此即后来牛头山法融禅师,别立「牛头禅」。
法融禅师初见四祖问道:「心既具足,何者是佛?何者是心?」
四祖说:「非心不问佛,问佛非不心。」
法融禅师说:「既不许作观行,于境起时,心如何对治?」
四祖又说道:「境缘无好丑,好丑起于心。心若不强名,妄情从何起?妄情既不起,真心任遍知。汝但随心自在,无复对治,即名常住法身,无有变异。我受僧璨大师顿教法门,今日付嘱于你。谛当信受我的叮嘱,只住此山。日后当有五人绍承你的法要,弘化一方。」四祖付法后,便返回破头山(即双峰山)终老,寿七十有二,建塔于东山黄梅寺。
四祖道信大师尽其一生以禅为本,以戒严身,性德超然,因之后五祖弘忍大师于黄梅东山弘传佛法,世人称其「东山法门」,尊称四祖为东山法门之初祖。唐大历年中,唐代宗敕谥「大医禅师」,塔铭号「慈云」,师着有《入道安心要方便法门》、《菩萨戒作法》等书。

谁缚汝

隋开皇十二年壬子岁,有沙弥道信,年始十四,来礼祖(三祖僧璨大师)曰:「愿和尚慈悲,乞与解脱法门。」 祖曰:「谁缚汝?」
曰:「无人缚。」
祖曰:「何更求解脱乎?」
师于言下大悟。服劳九载,后于吉州受戒,侍奉尤谨。祖屡试以玄微,知其缘熟,乃付衣法。

非常姓

唐武德甲申岁师却返蔪春,住破头山,学侣云臻。一日往黄梅县,路逢一小儿,骨相奇秀,异乎常童。师问曰:「子何姓?」 答曰:「姓即有,不是常姓。」
师曰:「是何姓?」
答曰:「是佛性。」
师曰:「汝无姓邪?」
答曰:「性空,故无。」
师默识其法器,即俾侍者至其母所,乞令出家。母以宿缘故,殊无难色,遂舍为弟子,以至付法传衣。偈曰:
华种有生性,因地华生生。大缘与性合,当生生不生。

横出一枝佛法

一日告众曰:「吾武德中游庐山,登绝顶,望破头山,见紫云如盖,下有白气,横分六道,汝等会否?」 众皆默然。
弘忍曰:「莫是和尚他后横出一枝佛法否?」
师曰:「善。」

牛头法融

牛头山法融禅师,年十九,学通经史。寻阅大部般若,晓达真空。忽一日叹曰:「儒道世典,非究竟法。般若正观,出世舟航。」遂隐茅山,投师落发。后入牛头山幽栖寺北岩之石室,有百鸟衔花之异。

那个是道人

唐贞观中,师遥观牛头山气象,知彼山有奇异之人,乃躬自寻访。问寺僧:「此间有道人否?」 曰:「出家儿那个不是道人?」
师曰: 「阿那个是道人?」
僧无对。别僧曰:「此去山中十里许,有一懒融,见人不起,亦不合掌,莫是道人么?」
师遂入山,见法融端坐自若,曾无所顾。

观是何人?
心是何物?

师问融曰:「在此作甚么?」 融曰:「观心。」
师曰:「观是何人?心是何物?」
融无对,便起作礼曰:「大德高栖何所?」
师曰:「贫道不决所止,或东或西。」
融曰:「还识道信禅师否?」
师曰:「何以问他?」
融曰:「向德滋久,冀一礼谒。」
师曰:「道信禅师,贫道是也。」
融曰:「因何降此?」
师曰:「特来相访,莫更有宴息之处否?」
融指后面曰:「别有小庵。」遂引师至庵所。

犹有这个在

遶庵,唯见虎狼之类。师乃举两手作怖势。 融曰:「犹有这个在。」
师曰:「这个是甚么?」
融无语。少选,师却于融宴坐石上书一佛字,融睹之竦然。
师曰:「犹有这个在。」
融未晓,乃稽首请说真要。

百千法门
同归方寸

师曰: 夫百千法门,同归方寸,河沙妙德,总在心源。
一切戒门、定门、慧门、神通变化,悉自具足,不离汝心。
一切烦恼业障,本来空寂。
一切因果,皆如梦幻。
无三界可出,无菩提可求。
人与非人,性相平等。大道虚旷,绝思绝虑。
如是之法,汝今已得,更无阙少,与佛何殊?
更无别法,汝但任心自在,
莫作观行,亦莫澄心,莫起贪嗔,莫怀愁虑,
荡荡无碍,任意纵横,不作诸善,不作诸恶,
行住坐卧,触目遇缘,总是佛之妙用。
快乐无忧,故名为佛。

非心不问佛

融曰:「心既具足,何者是佛?何者是心?」 师曰:「非心不问佛,问佛非不心。」

真心任遍知

融曰:「既不许作观行,于境起时,心如何对治?」 师曰:
境缘无好丑,好丑起于心。
心若不强名,妄情从何起?
妄情既不起,真心任遍知。
汝但随心自在,无复对治,
即名常住法身,无有变异。
吾受璨大师顿教法门,今付于汝。
汝今谛受吾言,只住此山。
向后当有五人达者,绍汝玄化。
祖付法讫,遂返双峰终老。

示寂

高宗永徽辛亥岁闰九月四日,忽垂诫门人曰: 一切诸法,悉皆解脱。汝等各自护念,流化未来。
言讫安坐而逝。寿七十有二。塔于本山。明年四月八日,塔户无故自开,仪相如生。尔后,门人不敢复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07-3-1 10:45:28 | 只看该作者
武穴名人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武穴信息网 ( 鄂ICP备2021017331号-1 )

鄂公网安备 42118202000100号

GMT+8, 2024-5-30 10:19 , Processed in 0.081992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