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穴论坛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楼主: 阿木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武穴名人] 武穴名人大全

  [复制链接]
21#
发表于 2007-6-25 11:31:03 | 只看该作者

武穴名人 杜国平

<p><font size="4">&nbsp;杜国平是湖北省广济县人,1904年出生于贫农家庭。1929年参加工农红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红4军29团1营排长、28团3营连长、34团3营政委,12师36团参谋长。参加了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曾任新四军江北游击纵队参谋长、四支队特务团团长、4旅12团团长、新四军路西联防司令部参谋长,1943年7月去延安党校(四部)学习,学习期间曾以新四军二师代表身份出席中共“七大”。解放战争赴东北,先后任东满军区吉北军分区副司令员、牡丹江军区独立8师参谋长、牡丹江军区参谋长。1948年8月调任铁道兵团一支队政委。新中国成立后,先后任21师师长,190师师长、黑龙江省军区第一副司令员兼参谋长、黑龙江省政协副主席、黑龙江省人大副主任。 <br/>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1992年去世。<br/>&nbsp;</font></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
发表于 2007-6-25 11:32:23 | 只看该作者

武穴名人张春森

<p><font size="4">张春森(1907—1991.02.13)湖北省广济县人。一九三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一九三一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方面军第十师二十九团连政治指导员,第三十一军九十三师二七九团副连长,团司令部通信参谋,师司令部通信科科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二九师三八六旅七七二团作战通信参谋,营政治教导员,旅特务队队长,第十六团政治委员,太岳军区第一军分区司令员,第五十九团团长,河南军区第一军分区团政治委员。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原军区第一纵队一旅二团政治委员,华东野战军第一纵队独立师政治部主任,华北野战军第一兵团十三纵队三十七旅政治委员,第十八兵团六十一军一八一师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师政治委员,安徽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军副政治委员,南京军区安徽生产建设兵团第二政治委员,安徽省军区第四政治委员兼安徽生产建设兵团第二政治委员。一九五五年被授予少将军衔。</font></p><p>&nbsp;<br/> <br/></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
发表于 2007-6-25 11:33:37 | 只看该作者

武穴名人陈金钰

<p><font size="4">&nbsp;陈金钰 <br/>&nbsp;(1914—)湖北省广济县人。一九二九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一九三○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十五军三团副排长,红四军第十师二十九团排长,连长,第七十三师二一七团副营长,营长,第九十三师特务营政治委员。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河北冀西游击支队营长,支队司令员,独立支队大队长,八路军一二九师三八六旅十六团团长。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民主联军第二十四旅政治委员,第三师八旅旅长,东北野战军第二纵队四师师长,东北军区上干大队队长,辽东军区直属独立第三师师长,华北军区二○八师师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九步兵学校校长,石家庄步兵学校校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副军长,河北省保定卫戍区副司令员,山西省军区司令员,北京军区副参谋长。一九五五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委员。&nbsp;&nbsp;</font></p><p><font size="4"><br/>&nbsp;</font></p> <br/>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
发表于 2007-6-25 11:34:31 | 只看该作者

武穴名人郭锡章

<font size="4">郭锡章&nbsp; <br/>&nbsp;郭锡章(1933--)花桥镇刘常村西湖口垸人,家庭中农成分,个人学生出身。1951年7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3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9年前先后任战士、班长、排长、参谋、作战训练股长、团副参谋长等职。1970年任团参谋长,1974年任团长,1979年任副师长,1980年任援外军事专家组长,1982年任师长,1983年任军长,1985年任集团军军长,1987年被当选为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代表大会代表。1988年10月被授予少将军衔。1990年任南京军区副司令员。&nbsp; <br/>&nbsp;</font>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
发表于 2007-6-25 11:35:45 | 只看该作者

“竹艺之圣”章水泉

<p><font size="4">武穴市的竹器工艺品是我省著名的土特产品。到武穴开会、办事或旅游观光,总要去看一看当地的各种竹器、竹编、竹雕等工艺品,挑选出几件带回家。周边县市出嫁结婚的也喜欢特地赶来武穴选购几件工艺品作为婚嫁之物。武穴市的竹器工艺品长盛不衰,代代相传,不断发展,这还要追溯已故的“竹艺之圣”章水泉。</font></p><p><font size="4">章水泉是武穴人,生于1892年,因家境贫寒,未入学读书。父亲是一位竹器师傅,在武穴程祖街开办了一家以“章泰和”为牌号的竹器店,章水泉从小跟父亲做竹器,聪明伶俐、好学。他父亲仅能做以方竹椅为主的一般竹器,章水泉大胆创新,由原来单纯做竹椅家具,发展到竹器、竹编、竹雕共两百多个品种,把制木器家具工艺,运用到做竹工上。他通常白天备料,晚上潜在灯下从事竹器工艺活路,精雕细刻,有时通宵达旦。他集明代传统竹器艺术之大成,精心设计,精心制作,制造出的工艺品端庄、典雅、大方。他心灵手巧,竹子在他手上如温顺的小绵羊,要圆就圆,要方就方,要扁就扁,要大就大,要小就小,运用自如。他劈竹削笺,竹片如纸那么薄,竹丝如头发那么细,其柔软、细腻,用于竹艺,别具风格,造型新颖,独树一绝。</font></p><p><font size="4">为了让做出的工艺品,不易折断、不腐、不受虫蛀,经久耐用,他大胆创造,用削出的竹片、竹丝放在沸水里和盐水里煎煮过后,晾干,再精制细作,做出来工艺品清秀黄亮,经久耐用。章水泉做的竹桌竹椅,其桌面、椅面用小竹片拼成,密而无缝,光亮整洁,坚固,人站在桌椅面上依然稳如泰山,桌椅不夹衣、不透水。有的使用了半个多世纪以上,为汗水所渍,风水所浸,呈暗红色,依然坚实如故,不散架、不变形、不发裂、无破损、无虫蛀,可见他的技艺高超。他制作的汤匙、酒杯、碗,不漏水不漏汤,小巧玲珑,清秀清香,喝汤、喝酒、吃饭,淡淡清香,余味无穷。他的竹器雕刻,造型新颖,色彩夺目,巧夺天工。他选送的艺术精品,在1915年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获得一等奖。</font></p><p><font size="4">章水泉的艺术精品,在巴拿马获奖,随后在日本获奖,接着又在美国获奖。连连获奖,使章水泉的名字与中国竹艺名扬世界。日本一位巨富慕名而来,除向章水泉订购一套竹器家具外,还订做一张按照中国习俗制作雕龙刻凤,红漆飞金古色古香的竹睡床。章水泉父亲深感为难,不肯接手,而章水泉一口答应。他走访农村,深入到农户家里,观察木制床式样,在仿古的基础上,再进行创新,按照竹子性能精心设计,在床厅上雕有一对凤凰展翅飞翔,栩栩如生。在床架上刻有“二龙戏珠”,活灵活现,在床前槛帘,他用竹片、竹丝织成美丽的樱花,鲜艳夺目。历时两个月,终于制成了美巧可观、古色古香、龙飞凤舞、红漆飞金的竹睡床。日本富人看了后翘起拇指大加赞赏,并斥以巨资购买,而章水泉只按当地价格收下他的钱。日本商人,深受感动,不久又专程来到武穴,想用高薪聘请章水泉到日本去。章水泉婉言谢绝。</font></p><p><font size="4">新中国解放后,章水泉扬眉吐气,更加意气风发,再展高超技艺。五十年代初武穴市举行各行各业展览会,章水泉设计的舞长龙被评为一等奖,这条龙用小竹串联扭结而成,龙珠系用竹子镶嵌上小玻璃镜,熠熠生辉。在武昌举行的湖北省各行各业展览中,章水泉又用竹篾制作的一艘兵舰模型,以象征新中国乘风破浪前进,在兵舰上用小竹结扎一飞机模型,兵舰模型可以滚动,飞机模型可以旋转,参观者无不叫绝,被评为一等奖。</font></p><p><font size="4">解放初章水泉创办了竹艺社,组织一批青年工人,授技带徒,将传统工艺发扬光大。此时章水泉年事已高,身体虚弱。党和政府给予了极大地关怀,时任省长的张体学亲自过问,安置章水泉夫妻俩进汉,住在汉口小夹街18号。在工作上,安排他担任竹艺社社长,在武汉又带领一批工人专门制作章水泉风格的竹器,乃使其竹器工艺获得范围更广泛的新发展。他带徒传技,热情无私,不断地攻关创新。在过去制作竹器四方桌的基础上,又创造六方桌、八方桌、十方桌、十二方桌。在桌面上用竹片、竹丝拼成各种花花图案,有“二龙抢珠”、“双凤朝阳”、“孔雀开屏”、“恭喜发财”等,还精制古铜钱、兰草、蝴蝶、蜜蜂、桂花、菊花、茶花等。这些花花图案刻在桌面中心,桌面上压上玻璃板后,因四周对称之花镂空,中间图案为实底、虚实相间,玲珑剔透。</font></p><p><font size="4">他的一系列艺术精品,在北京工艺美术馆展出后,受到高度赞赏,周恩来总理看后,称他的竹艺品“牢固而不显粗笨,精巧而不失单薄,富有装饰而又不失繁琐。”在广州展览会上,章水泉送去“江山如画”珍品,这幅竹画用竹片、竹丝拼成山水图案,山上有劲松、有悬崖、有深谷、有飞瀑,山下有湖,湖上有日出,湖光山色,山清水秀,构成一幅优美的自然画,游人看着连连赞美:“人间仙境”。章水泉用这幅竹艺画抒发自己喜悦胸臆,描绘祖国大好河山。章水泉还制作了一套竹器家具,其中以竹架丝垫沙发和镶有腊梅、桃花的竹架屏风等作品,陈列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湖北厅内,引人注目。</font></p><p><font size="4">章水泉竹器工艺品,在世界产生轰动效应。《人民日报》、《人民画报》、《大公报》以及苏联《真理报》等二十多家报刊,刊登他的事迹和竹器艺术珍品,并拍摄了题为《巧夺天工》纪录片在全国播放。章水泉先后被选为武汉工艺联合会副主任,湖北省和武汉市文学和美术协会理事,湖北省和武汉市政协委员等十三种社会职务。1969年,章水泉在武汉去世。省政府根据他生前的请求,把他的骨灰送回生养他的家乡武穴安葬。</font></p><p><font size="4">现在武穴市竹器专家和艺人在继承章水泉竹器工艺基础上又有新的发展,已开发生产竹器、竹编、竹雕等450多种,远销美国、日本及东南亚五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章水泉竹器工艺品再展雄风。</font></p><p><font size="4">===================================</font></p><p><font size="4">我国手工业者中和手工艺界流传着周恩来和章水泉交往的故事。<br/>建国初期,周恩来率领中国政府代表团赴国外访问。在参观中,周恩来发现有一床箴丝蚊帐,其丝如纱,其质如金,可叠,可开,十分柔和。他用手轻轻抚弄着,赞不绝口。陪同的外国政府首脑告诉周恩来,这是你们中国人做的!周恩来喜出望外。回国后,周恩来电询全国,寻找它的作者。终于在湖北省广济县找到了。它的作者是章水泉。<br/>章水泉是一个地地道道的穷蔑匠。他世居湖北武穴镇。自幼以竹器技艺为生。他制作的竹器结构严谨,式样美观,小巧玲珑。如驰名遐迩的武穴竹椅,椅靠上刻有落花兰草或花鸟虫鱼,竹节对衬,坚实不松架,料质处理好,虫不蛀蚀,经久耐用。他精心制作的百余种竹器工艺品,不仅继承了我国民间竹器工艺的优良传统,而且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为国内外人士称赞。周恩来了解这一情况后,立即指示湖北省人民政府主席李先念,称章水泉是“了不起的人物”,要特别爱护。李先念立即派人将章水泉接到省城,关怀备至。在武汉,章水泉不遗余力地传艺带徒,使其技艺后继有人。<br/>党和人民政府对章水泉十分信任,选举他为湖北省政协委员、武汉市工艺美术专业联社理事会副主任等职务。此后,他的竹器作品曾刊登在《人民日报》《人民画报》及苏联的《真理报》、香港的《大公报》等近20种报刊上。他卓越的艺术造诣受到很高的评价,新华社曾报道说:”据有关美术工艺研究专家认为,被称之为竹器之王的章水泉把我国明代传统艺术用到竹工上来,给人感受端庄、典雅、大方。牢固不显粗笨,精巧不失单薄,具有实用和欣赏双重价值。”每次周恩来到武汉,不是委托人看望章水泉,就是专门打电话慰问他。章水泉总是激动地回答:“我很好!总理好么?”直到1962年章水泉去世,周恩来一直与章水泉保持着纯朴的友谊。</font></p><p><font size="4"></font></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
发表于 2007-6-25 11:38:03 | 只看该作者

武穴名人居正

<font size="4">&nbsp; 居正,生于1876年10月,原名养浚,字之骏,岳崧。留学日本时更名居正,号觉生,武穴市梅川镇居文胜垸人。1912年1月,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居正是湖北正式代表之一,被任命为内务部次长。是年二月,孙中山总统让袁,居亦去职。三月,孙中山在南京胡家花园召开同盟会会员大会,居被选为庶务兼会计。嗣后,袁世凯任总统,政府北迁,同盟会改组为中华革命党,选孙中山为理事长。上海设支部,选支部长不成,请由理事长指派,孙指派居,居不就,中山责之,乃任事。1913年初,居正当选为参议院议员。二次革命爆发,居正任吴淞要塞司令。1925年3月,孙中山逝世,居正赴北京奔丧,送殡至北京香山碧云寺。丧事毕,开中央执行委员会于北京,以意见不合未终会而散。居正遂与国民党元老邹鲁、许汝为、张静江等于总理灵前开会,通过反对“三大政策”的决议。并宣布中外,自成一派(即所谓“西山会议派”)。居并表示:“既已上马,成败利钝,在所不计”。因而被在广州召开的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开除党籍。1927年,蒋介石建立南京“国民党中央党部”,通令恢复邹鲁、居正等人党籍。居正赴南京出席特别委员会成立典礼,遂当选国民政府委员。1928年,许崇智、邹鲁出使欧美,约居正陪伴至日本,居乘间往视萱野抚养之女瀛玖。嗣后居正自日本归来,即归故里扫墓。适邑人创筑广武公路,居甚嘉之。乃同县长周朗秋等集议,官民一致动员,由居主持破土动工,不数月而路成通车。<br/>   1948年,国民党政府召开行宪第一届国民代表大会,居以国民党元老身份,与蒋介石竞选总统, 十九日公布选举结果:蒋得2403票,居得269票,蒋当选。居电贺蒋先生当选。蒋亦复电推重。是年七月,居力辞司法院院长职,乃回旧居种豆、艺蔬.1949年,国民党政府搬迁广州。何应钦内阁辞职,代总统李宗仁请居正组阁。处此时地,居不愿出面,曾秘密去澳门劝张君励组阁。张亦力辞,居始勉为其难,同意李宗仁之请。蒋介石深恐居组阁不易幕后操纵,即授意立法院CC系立委设法阻挠,居正终以一票之差未获通过。同年11月,居正到台湾,除担任国民党中央评议委员、总统府资政、监察委员等一些闲职外,从事一些民国史料的撰述。1951年11月23日,居撰述《张振武死义事》回忆录,至深夜11时许,遽然逝世,享年七十五岁。台北成惕轩撰挽联云:<br/>  义旗树江汉先声,任学生军统领,作革命党前驱,赫赫风云,开国相看几元老!<br/>  文字见秀才本色,谱齐天乐六章,成行役吟三首,拳拳名教,盖棺无愧一耆英。<br/>  居正个性执拗守旧,道貌岸然,不喜华丽;常穿深兰色长衫、布鞋、白竹布袜。爱交流,中年后信佛,年老益笃,自号“梅川居士”。且尤迷信“风水”,选造墓地。曾多次回乡省亲扫墓。家乡观念较浓,在京期间,凡家乡人去南京找他,都由他出资安置在洪武街洪武旅社住宿,返乡每人馈送银元十五元为川资。1936年国民党湖北省保安处处长丁柄权驻节广济,因慕居之为人,在梅川镇西玉枕山建“觉生公园”;并在园内创办“觉生图书馆”,居正捐五千银元购置图书。1940年,居曾创修广济县志未果。1946年,居正曾创办刊江中学,并捐银洋五百元资助办校,被推举为董事长,后赖其力得以向湖北省教育厅备案。同年,在居正的倡导下,武穴商会决定成立“武穴电力厂筹备委员会”。<br/>  居正于1928年倡修了广(梅川)武(武穴)公路。<br/>  居正于1929年著有《辛亥札记》,后更名为《梅川日记》,记辛亥起义史迹1 06条,对民国史的研究有一定参考价值。去台续作《梅川谱偈》,述其生平事迹;另著有《国庆齐天乐》六首及《六十自寿》、《七十自寿》《行役吟》等诗文,台北出版的《居觉生先生全集》。</font>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发表于 2007-6-25 11:41:35 | 只看该作者

武穴名人民国人物饶汉祥传奇故事

<font color="#ff0000" size="4">&nbsp;北洋续二局仨军师纵横捭阖</font><div><font face="宋体" size="4">&nbsp;&nbsp;&nbsp;</font></div><div><font face="宋体" size="4">&nbsp;&nbsp;&nbsp; 公元1916年6月6日(五月初六,端阳节次日)一代领袖人物袁世凯去世。关于他的是非功过,自值得一说,但因不是本文主题,只好从略。袁世凯临逝世前,曾宣布撤消帝制,还从“谈风月馆”里将大军师徐世昌请出来支持危局;徐世昌不支持袁世凯当皇帝,却爽快地答应仍作袁世凯总统的国务卿,也算是到了最终时刻,为袁世凯要当帝王的梦想划上了句号。袁世凯是气死的,一气自己晚节不守;二气儿子袁克定假造舆论,防碍了他的正确判断;三气制造“君主制”符合中国国情的一帮子人的捧他上台。幸好他不是死在帝王位上,算是减轻了他一分罪责。袁世凯既死,黎元洪合法上台,徐世昌则以元老身分去职,退居幕后。黎元洪一上抬,马上想起了既是自己臂膀,又是心腹好友的饶汉祥,令其从武穴老家速回北京。<br/>&nbsp;&nbsp;&nbsp; 北洋实力派被推到前台来的是由袁世凯一手提拔起来的段祺瑞,以陆军总长入阁任内阁总理。为段总理当秘书长的,则又是一位与“主公”段祺瑞有“忘年之交”的,世称“小徐子”的徐树铮。徐树铮,徐州城边南礼泉村人。此人三岁识字,七岁会写文章,十三岁中秀才,十七岁以乡试第一名补为禀生。少年时,他佩服林则徐的人品功业,便将“林则徐”名字倒着念,为自己取名为“徐则林”。这名字看似戏谑,却含着效法其人品的深意。徐树铮二十岁时,束冠远游,到济南投效新军。本来他是想投奔袁世凯的,不巧袁世凯的娘老子死了,没赶着机会。住在一家小客店的小徐子正自傍徨无主时,意外地被到客店会友的段祺瑞发现,交谈之下,相见恨晚。这时段祺瑞 35 岁,己是武卫右军炮队统带兼武备学堂总办;他竟不顾年龄和地位相差悬殊,与“小徐子”徐树铮结为忘年交。徐树铮从此随段祺瑞进退浮沉,后来也做到与“大徐子”徐世昌同样的上将地位。<br/>&nbsp;&nbsp;&nbsp; 徐树铮比饶汉祥大一岁。两人文章功底相当,家庭出身相仿。现在一个是段家总理的秘书长,一个因为资历较浅,还只是黎家总统的副秘书长,有了两支笔杆子了。还加上真有诸葛亮名气和地位的军师爷徐世昌,共是三人。有了这仨政治高手在各派势力间纵横捭阖,北京城北洋政府政治舞台上的第二出戏,果然又热闹非凡起来。北洋政府由所谓的“院府之争”,到1917年7月1日(五月十三日)酿成的“甲辰日”张勋扶宣统复位的大事,就是此出戏中的一大折子戏。<br/>&nbsp;&nbsp; 原来,黎元洪和段祺瑞都靠着反对袁世凯称帝有功,黎元洪有南方革命派支持,段祺瑞有北洋势力的家底作后盾,才双双上任的。这时如果南北同心,两人共德,自然是国家幸甚。事实是段总理握着实力,虽然反对袁世凯称帝,却仿效的是袁世凯弄权,并有并吞天下的野心。于是一个总统府,一个国务院,竟由小事不协调,相互起摩擦,最终发展到双方视同“敌国”的地步。<br/>&nbsp; “这段歪鼻子与小徐子沆薤一气,欺我太甚。殊不知本大总统是挤也不走的!”黎元洪一日对饶汉祥说。段祺瑞鼻子有点儿歪,徐树铮身材五短,黎以“歪鼻子”称段,是贬义,但以“小徐子”称徐树铮,倒是中性词。黎元洪内心恨徐树铮,但并不轻视他。<br/>&nbsp; “主座何必动气!依小弟看来,任他总理横蛮,也在总统麾下;北洋系里,门派林立,段祺瑞也不能一手遮天;更何况,国务院里,半非老段之人。总统能任总理,也能免总理!”饶汉祥参赞道。<br/>&nbsp;&nbsp; “免?”黎元洪从来只作被动应付,从来没想到过主动出击,先发制人;暴听饶汉祥一个“免”字出口,未免有些惊诧不己。<br/>&nbsp;&nbsp; “免!”饶汉祥果断地肯定说。<br/>&nbsp;&nbsp; “依贤弟看,何人可替?”黎元洪于唯否中,无形己肯定了饶汉祥的意见。<br/>&nbsp;&nbsp; “职在天津,曾与一人相过从。”<br/>&nbsp;&nbsp; “谁?”<br/>&nbsp;&nbsp; “李经羲。”<br/>&nbsp;&nbsp; “李经羲?”黎问毕踱出几步。黎元洪是一向相信老官僚的。这李经羲是合肥李鸿章的侄儿,做过云贵总督,又任过袁世凯政治议会的议长,不但有淮系老辈子的家底,还有压得住北洋系军阀的资历。黎元洪想着想着,一拍大腿,笑着说:<br/>&nbsp;&nbsp; “贤弟出此奇策,果然不错。好个李经羲,就让他来制裁这段家的歪鼻子好了。”<br/>&nbsp;&nbsp;&nbsp; 1917年5月23日(四月初三乙丑日)黎元洪亲自动笔下了道免除段祺瑞总理职务的命令。这一着令段祺瑞吃惊不小。不过段氏也不是平庸之辈,加上有徐树铮为之出主意,两人共同策划之后,就动身到天津住将下来,不但抗命不受,还动员各省与中央脱离关系,意图将黎菩萨孤立起来。黎元洪也坚持到底,迳自派人到天津请李经羲入京城就职。<br/>&nbsp;&nbsp;&nbsp; 李经羲热衷名利,商量时一拍即合,且不带任何附带条件,慨然以收拾时局的揆阁自任。北京方面干等了六天,却不见人影。饶汉祥以为李经羲也要摆摆架子,商量着请进秘书长夏寿康去天津肃架。夏寿康(1872—1923),武汉武湖边上的仓子埠人,是前清末届的科举进士出身,比饶汉祥资历老多了。且一向为人正直,不喜交游,其时虽当了黎元洪的秘书长,却自认短于交际才干,倒还乐意受副秘书长饶汉祥的指挥派遣。5月29日(四月初九日)夏寿康到了天津,面见李经羲,李却提出:要派兵保驾,才肯动身。李提出的保驾的人为张勋。<br/>&nbsp;&nbsp;&nbsp; 这李经羲为什么变卦了呢,原来这六天期间,李经羲己受到了小徐子徐树铮的利用。<br/>&nbsp;&nbsp;&nbsp; 段祺瑞正自为黎元洪接受饶汉祥的提议李经羲接总理的事气恼着时,徐树铮却喜形于色地对段祺瑞说:<br/>&nbsp;&nbsp; “张勋是个复辟狂!小弟己先派人去安徽策动张勋的左右下人,鼓动张勋乘机复辟清王朝;一但撮得莽张勋将黎菩萨赶下了台,再来个“上楼抽梯”之法,与张勋算账。小弟也暗地派人向李经羲献了计,让他提出要由张勋护驾,才有安全保障。小弟谅李经羲会如此办理。这两步棋,小弟亲自不便,是派手下有暗中进行的。”<br/>&nbsp;&nbsp; “啊,将张勋作打手出面搅局,好计!还有什么需要贤弟亲自出面的呢?”段祺瑞感兴趣地问道。<br/>&nbsp;&nbsp; “估计张勋会先到天津请徐世昌老师,小弟得先向徐老师许个愿,以阻其行。这事非亲自登门造访不行。”<br/>&nbsp;&nbsp; “是是,这事不可大意,得劳贤弟贵步,亲到徐老府上一行。”<br/>徐树铮想引张勋出来作打手,张勋则想来次清帝复辟;可惜这阴谋未被黎元洪和饶汉祥及时识破。6月1日(四月十二日)由饶汉祥代黎元洪下达了调张勋进京护驾令。令曰:<br/>&nbsp;&nbsp; “安徽督军张勋,功高望重。令速来京,匡济时艰,以挽大局。”<br/>&nbsp;&nbsp; 张勋何许人也?原来是徐世昌小站时的一个营长。其人虎头虎脑,直爽无谋。徐世昌喜其头脑简单,可以为人卖命,即收为门徒。他听说段祺瑞在天津抗命,便组织了个督军团,还公推由徐世昌为陆海大元帅,要与黎元洪算账的。今闻黎元洪来了“调令”,不胜喜欢。好个张勋,他也粗中有细:先不动兵,却只身先到天津,探听政局风向,然后再确定行动。到了天津,即即如急令地,就寻着见徐世昌讨教。徐世昌知道张勋不谙世事,一味莽撞,大为着急,便教他说:<br/>&nbsp;&nbsp; “到了北京,调停黎总统与段总理的矛盾,尽管放手去办,……。”<br/>&nbsp;&nbsp; “是是,老师教小的的,小的一律照办就是!”张勋抢着说,说毕火急火燎,就想告辞。徐世昌现张勋那神态,还只说了半句,就来抢话头,也只好让他打断话头,等张勋把话抢着说完,猛见张勋起身要走,便立即用手势止住,才接着说:<br/>&nbsp;&nbsp; “……,唯宣统复辟一事,此时万不可行,慎记,慎记!”<br/>&nbsp;&nbsp; “学生记住了,唯宣统帝复辟一事,迟了晚了都不行!”他此时一心在复辟上,连徐世昌的话听都没听清楚明白,也不及省悟其所以然,便带了一批“辫子兵”,于6月14日开进了北京城。<br/>&nbsp;&nbsp; 在天津的徐世昌眼见张勋不听劝谕,带着兵闯进了北京城,又闻知段祺瑞己破坏了北京的电话线,还己兵陈北京京郊,即将要讨张驱黎,赶紧写信派人专送北京交张勋,劝其“慎郑从事,切勿草率”;后又写信给段祺瑞,说张勋“行为鲁莽,己为国人所不惊,然出于愚忠,其心可悯”,请段祺瑞待张要从宽处理,不为己甚,云云。大徐的这些话,到了此时,也只是在张勋和段祺瑞的耳边吹吹冷风罢了。后事如何,请同下文分解。<br/></font></div><table class="dashed"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align="center" border="0"><tbody><tr><td><font size="4"></font></td></tr></tbody></table>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
发表于 2007-6-25 11:43:34 | 只看该作者

郭泰祺:被遗忘的民国外交家

<font size="4">海外留学 涉足外交</font><p><font size="4">  郭泰祺,字保元,号复初。1888年12月生于湖北广济(今武穴)。由于父亲郭锡谷是前清秀才,年幼的他便接受了良好的启蒙教育。</font></p><p><font size="4">  1902年,郭泰祺考入张之洞创办的新式学堂——武昌南路高等小学堂。由于天资聪颖,成绩优异,1904年,他被选送美国留学,先后完成中学和大学教育,最后获政治学博士学位。1912年他回到国内,时值辛亥革命爆发后不久,经推荐担任湖北军政府的外交股长,开始了外交生涯。随后,在王世杰的介绍下加入了国民党。其后任总统黎元洪的英文秘书与总统府顾问兼外交部参事。</font></p><p><font size="4">  在此期间,郭泰祺与曾任外交总长的伍廷芳发生了密切的关系。伍廷芳非常赏识郭泰祺的能力与才干,将大量的实际外交事务交给自己的儿子伍朝枢和郭泰祺打理,这为他以后在外交界立足打下了基础。1917年张勋复辟以后,伍廷芳带领郭泰祺南下广州,参加了孙中山组织的护法运动,担任护法军政府参事及外交次长。第一次护法运动失败后,郭泰祺再次跟随孙中山、伍廷芳由上海至广州,重组军政府。</font></p><p><font size="4">  1918年,为争取美国对广州护法军政府的支持,郭泰祺访问美国,但其后美国并未给予实质性的帮助。1919年,他出席了巴黎和会,但由于因故延期到会而仅仅成为巴黎和会中国代表团的专门委员,虽未能像顾维钧和王正廷一样作为正式代表据理力争,但他也是极力劝阻代表团在和约上面签字的专门委员之一。</font></p><p><font size="4">  宦海沉浮 不舍外交</font></p><p><font size="4">  1924年,国立武昌商科大学学生驱逐原来的校长,郭泰祺作为威望较高的湖北人被选派为新任校长,但郭泰祺并没有在教育界留恋过多,很快又涉足外交事务。</font></p><p><font size="4">  1927年3月,国民政府外交部长陈友仁派郭泰祺去上海了解蒋介石另立政府的情况。郭泰祺到上海后,却投入了蒋介石幕府,帮助蒋介石与外国人的交涉事宜。宁汉合流后,伍朝枢为南京国民政府外交部长,郭泰祺就任外交部次长兼上海交涉员。但1928年2月,重新上台的蒋介石却免去了他的党政职务。1929年,失势后的郭泰祺便与早在广州任职时期结识的汪精卫走到一起,成为汪系干将之一。1930年,中原大战爆发,他代表汪精卫与陈公博去劝说张学良反蒋,但张学良权衡得失,通电拥蒋,并派兵入关,使得汪精卫等人的阴谋落空。1931年,郭泰祺参加了汪精卫、唐绍仪等人组织的广州反蒋政府。</font></p><p><font size="4">  九·一八事变后,中国政局风云变幻,蒋汪相互妥协,汪精卫担任行政院长。1932年一·二八事变后,郭泰祺作为中方首席代表参加中日停战谈判,中日双方达成《淞沪停战协定》。由于协定承认上海为非武装区、中国不能驻军,严重侵犯了中国的主权,5月3日,上海爱国团体代表数十人涌入郭泰祺住宅进行质问,情绪激动间有人将准备好的银元以及桌上茶杯等物品朝郭泰祺砸去,郭氏躲闪不及,额眉为银元所伤,鲜血直流,被送往医院救治。1932年,郭被任命为中国驻国联首席代表兼任英国公使。</font></p><p><font size="4">  受命使西 英伦弄潮</font></p><p><font size="4">  从1932年9月受命使西到1941年4月奉命担任外交部长回国,是郭泰祺外交生涯的辉煌时期。他在国联讲坛、英伦大地上纵横驰骋,在中国外交史书上书写了不可磨灭的一笔。</font></p><p><font size="4">  充分揭露日本侵华事实,将国联变为中国控诉日本的讲坛。1932年到1933年,郭泰祺与顾维均、颜惠庆等人力争国联通过谴责日本行为的决议。1934年9月,郭泰祺在国联第十五届大会上作了长篇演讲,要求国联正视中国问题,反对任何承认伪满洲国政权的行为。1935年和1936年,郭泰祺等人又四处游说,力排万难,试图恢复中国在国联的非常任理事国地位。1937年卢沟桥事变以后,郭泰祺在第一时间与各国沟通联络,希望国联对日制裁,然无功而返。于是,他对国联彻底失去信心。</font></p><p><font size="4">  反对英国对日本的绥靖政策,推动英国开放中国军事补给线滇缅公路。绥靖妥协是英国20世纪30年代对日政策的主要特点。1938年英日海关协定的签署、1939年“有田—克莱琪协定”的出台,都是英国对日绥靖政策的结果。1940年,英国下令关闭滇缅公路,使郭泰祺十分气愤,他以政府的名义对英国发出抗议:“八年来致力增进中、英友谊,所以对我政府报告,总以英国重道义决不负我为言,此次英方处置,使祺痛惜深于愤懑”。以后,不断地与英国首相、外长、外交次长等人进行会晤,首先解决了药品、急救车辆的运输问题,随后步步紧逼,要求解除汽油禁运和三个月结束后开放滇缅公路。郭泰祺甚至以日本在中国大肆搜捕英国侨民的不争事实,教训英国对日本绥靖的危害。在郭泰祺的努力下,英国终于终止了关闭滇缅公路的协定,中国通过滇缅公路的军事补给线路重新得以畅通。</font></p><p><font size="4">  多方谋取英国对中国抗战事业的支持和援助,争取英国民众的理解和同情。在任期间,通过郭泰祺的种种努力,中国获得英国对华援助总计1800万镑,折合7200万美金,为中国抗战提供了重要的物质保障。为了促使英国民众关心中国抗战,他不拘于职业外交官的小圈子,广泛开展公众外交,尽量充分利用与英国民众和官员见面的机会发表各种讲演,宣传中国的建设成就和抗日精神,在英国民众中树立了中国人民顽强抗战的英雄形象,他因此赢得“出色演讲家”的美誉。</font></p><p><font size="4">  1935年5月,中英两国使节关系上升为大使级外交关系,郭泰祺被任命为中华民国首任驻英国特命全权大使。1938年初,英国牛津大学授予郭泰祺名誉法学博士学位,高度赞扬他在英国的外交成就。郭泰祺是第一位以大使身份获此殊荣的华人。1941年4月,郭泰祺被任命为外交部长,立即在英国引起轰动,各种各样的函电和贺信如雪花般飞来。英国《泰晤士报》记者评价郭泰祺在英国的工作称:“郭氏在驻英大使任内,其代表国家坚定而安详……郭氏大使任内履行艰巨任务,为各方所尊崇”。4月17日,郭泰祺离开英国回国赴任。</font></p><p><font size="4">  黯然落马 蹉跎离世</font></p><p><font size="4">  担任国民政府外交部长以后,看似郭泰祺政治生涯如日中天,不曾想当年12月就被摘去了乌纱帽,就像一曲华丽的乐章突然在高潮的时候嘎然而止。</font></p><p><font size="4">  郭泰祺之所以被免职,社会传闻是他本人生活不检点。1941年12月22日,重庆《大公报》发表了题为《 拥护修明政治案》的评论文章,指出:“某部长在重庆已有几处住宅,最后竟用65万元公款买了一所公馆。……另闻此君于私行上有不检之事,不堪揭举。”某部长就是针对郭泰祺,私行上面的不检之事,指的是郭泰祺回国以后与一位女子之间的风流韵事,据说郭泰祺与一女子形影不离,出入公共场合,引起广泛关注,郭泰祺被罢官,坊间有“一吻丢官”的戏说。</font></p><p><font size="4">  但是仅以个人的私生活就断然罢免职位如此之高的官员在国民政府内部还属少见。一些研究者认为根本原因是郭泰祺早年曾跟随汪精卫公开反对过蒋介石,蒋介石请他出任外交部长是不同政治势力斗争的结果。郭泰祺常年在国外出使,对于国内政治斗争的残酷估计不足,也是他被人抓住口实掀落马下的原因之一。</font></p><p><font size="4">  郭泰祺被免去外交部长以后,蒋介石给了他最高国防会议外交委员会主席的空名。抗战胜利后,经美国特使马歇尔和王世杰的推荐,郭泰祺被派往美国,作为中国出席联合国大会的首席代表。“此时的郭泰祺吸取了昔日的教训,在纽约的生活过得十分谨慎,用钱节约,且时刻检点自己的私生活。1946年2月,郭泰祺被任命为中国第一任驻联合国首席代表兼出席安理会常任代表。按照各国国名字母顺序,郭泰祺代表中国政府担任安理会第一次会议第一任主席。郭泰祺利用其在国联工作时的经验,主持会议有条不紊,极为得体,在担任主席期间为中国赢得了不少声誉。”</font></p><p><font size="4">  1947年4月的一天,郭泰祺乘车从寓所到代表团办事处,途中心脏病突发,随即被送往纽约长老会医院。至此,他开始了与病魔的斗争。1947年12月,郭泰祺被派担任驻巴西大使,他以“巴西的天气并不适合静养身体”为由婉拒。之后,他退隐美国,直到1952年2月29日因病去世,终年64岁。 </font></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9#
发表于 2007-6-25 13:41:24 | 只看该作者
美国纽约科技大学校长张钟浚祖籍湖北广济,1941年出生于广东,美国电机工程师协会院士,纽约科技大学首位美籍华裔校长。据悉,纽约科技大学有一百五十年的历史,是美国历史最悠久的理工高等学府,也是美国素质最好的大学之一。 <!--Element not supported - Type: 8 Name: #comment-->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
发表于 2007-6-26 08:42:49 | 只看该作者

中国的第一位大使刘文岛

<font size="4">刘文岛(1893—1967年),字永清,号尘苏,别号率真,武穴人,1893年4月3日生。1931年9月16日调任驻德兼奥公使。1933年9月13日调任意大利公使。此前,我国原驻外国使节均为公使级,经刘与意交涉,两国同意升格为大使,此后我国驻外国公使均援例升为大使级。刘文岛于1934年10月17日升任为驻意大利全权大使,遂成我国驻外国的第一位大使。刘能操英、日、法、德、意等国语言,在意大利向墨索里尼呈递国书时,以意大利文恭述颂词,其人高大,仪表极佳,为墨索里尼吧服。1937年11月8日,意大利承认“满洲国”时,刘下旗回国。<br/>刘文岛是一位爱国的外交家,也是一位爱民的市长、中将军人。他幼读私熟,13岁时,借用胡荣桢的证件,考取湖北陆军小学,后被识破,准许恢复原姓名。在校成绩优异,后升入武昌陆军第三中学,曾组织“竟存社”,参加“黄汉兴复党”等革命团体。1909年入保定军校入伍生队,一年后升至第一期步科。武昌首义时南下至上海,在沪都督陆其美部下任连长。1912年仍回保定。1913年东渡日本,入早稻田大学政治经济学部。1916年被推选为回国反对“二十一条”的请愿总代表,到北京时被袁世凯关押。袁死后,再赴日本深造,1917年返国,将所撰的《政党政治论》原稿送梁启超阅,得到赏识,拜梁为师。1918年12月任梁启超等赴欧洲考察团随员,后入巴黎大学。1922年与廖世劭结婚,后同赴巴黎完成学业,1925年与妻同获博士学位,是年夏回国,任武昌中华大学教授,嗣见吴佩孚又聘为参议。北伐前夕,就陈明枢之邀,南游百粤,交游甚广。1926年赴广州,被蒋介石留在广州作幕僚,并介绍加入国民党。后为北伐军顺利进入武汉,去长沙、衡阳说服湖南省长赵恒惕,欢迎北伐军,推动唐生智参加国民革命民。唐郭被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军,并任前敌总指挥,刘任该军党代表,兼前敌总指挥部政治部主任,授中将军衔。1927年5月任国民党革命军总司令部总政治部副主任,同年八月卸职居上海。北伐军平定武汉时,派任汉口市市长。1928年春,讨伐桂系结束后,复任汉口特别市市长,在人民群众的支持下,与外国驻汉代表谈判,交涉中国人力车出入租界事宜,获得成功。在职期间,把王占元造的官办“新市场”改为商办,易名为“民众乐园”允许市民进入娱乐,并主持修建了三民路(民生、民权、民族)。1931年7月特大洪水淹汉口时,曾做了一些防汛及赈济工作。又在汉口树立了孙中山先生铜像,开辟了中山公园。同时反对进赣剿共,并向蒋上书“亲君子”(指李济深、陈明枢)远“小人”。任公使、大使6年回国抵渝,任国防最高委员会委员、国民党中央常委会常委。1945年5月曾任武昌中华大学校长,后任华中宣慰大员、华中慰劳团团长,分赴湘鄂赣各省进行慰问工作。1947年冬,出任闽台清查团团长。1948年5月回广济参加竞选当选为立法委员。解放前只身去台,仍任“立法委员”。万耀煌主持阳明山研究院时,曾任该院讲座。1967年8月11日因跌跤断骨,加之心脏病、糖尿病等并发,病卒于台大医院。<br/>刘之著译有《新军论》、《民约论》、《政党政治论》、《行业组合论》、《行业组合与近代思潮》、《意大利史地》、《中意关系的回忆》、《人生哲学》等。前妻无子女,其继妻陆继劭和三子二女现侨居纽约,都受过高等教育,皆为博士、硕士。长子共孚,与曾任湖北省政府主席的张笃伦之孙女张第结婚成家;次子共展,美国以利诺理工学院硕士,曾于1972年被美国国家广播公司请去随尼克松访问中国,在北京拍摄纪录片,并担任周恩来总理与尼克松总统之间的翻译,后又多次回国拍摄新闻纪录片,拍摄制作的《大鸟大中国》的电视剧,获得了美国电视最高最优将,曾多次在中国和美国放映;三子共善;长女共济;次女共定,现居美国,侄儿刘非现居厦门,侄女孟瑶现居汉口黄石路,侄孙玄庆就职成都铁路局。外甥周秉义现居武穴市。刘氏一生奉献颇多,经历传奇,其你以贩鱼为业,有访产位于现武穴市实验小学,为了落实侨房政策,武穴市人民政府外事侨务办公室在省地侨办指导下,于一九八七年为他落实了侨房政策,在国内外反响较大,刘家亲属为表谢意送电子钟两座,分别书“政策英明,贯彻得务”署名“刘文岛亲属:刘孟瑶、刘伟龙,1987年10月13日”。多年来两座电子钟仍悬挂在武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和市人民政府外侨办使用,刘家庭人无论居住国内外,都尽力为中华民族振兴作出贡献。<br/></font>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武穴信息网 ( 鄂ICP备2021017331号-1 )

鄂公网安备 42118202000100号

GMT+8, 2024-5-4 16:43 , Processed in 0.067249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