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穴论坛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查看: 4424|回复: 1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视频] 黄梅戏会朝什么方向发展?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5-9 15:59:0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中文注册

x
安徽省黄梅戏剧院院长蒋建国访谈

蒋建国,著名黄梅戏演员,现任安徽省黄梅戏剧院院长。日前,记者就戏迷比较关心的一些问题采访了蒋建国。

记者:您当初如何走上表演黄梅戏这条艺术道路的?

蒋建国: 当时通过考艺校,在考艺校之前,没有更多刻意的追求,要从事黄梅戏这个事业。75年考的艺术学校,那时还没有高考。当时正赶上知识青年下乡,对文艺比较喜爱是一个因素,其次想逃避下放,当时考体校和艺术学校觉得是很好的一条出路。那时对黄梅戏的经典剧目《天仙配》、《女驸马》都不知道。考上艺校经过5年的学习,对什么是黄梅戏才一步一步的了解。当时也没什么雄心壮志,从事这个职业可以说带有很大的偶然性。

记者:您演过众多角色,最满意的是什么角色?

蒋建国:我到剧院有23年了,大大小小的角色也演过不少。最满意的目前来说还没有,因为自己演过的角色总还有不足的地方。比较喜欢的有,像《风雨丽人行》中我扮演的角色廉泉,是这几年来我在艺术舞台上比较喜欢的一个角色,当然塑造人物上还有不足。传统的黄梅戏在舞台上呈现的样式不外乎有两种。一些是以神话题材为主的,也是观众比较喜欢和熟悉的,像《天仙配》、《牛郎织女》、《龙女》等;还有一些题材是生活气息比较浓郁的,像《夫妻观灯》、《打猪草》、《打豆腐》。而《风雨丽人行》反映的是清末明初桐城才女吴芝瑛的故事,它的题材比较厚重,它的艺术样式在黄梅戏舞台上亦不多见。从舞美、从音乐、从导演表现的形式上都有别于传统的样式,也为以后的黄梅戏发展提供了一条出路。这部戏的整体艺术样式和我扮演的角色都是我所喜欢的。

记者:参加第二届"严凤英奖"大赛决赛的12名选手中,只有3名男选手,对这种现象您怎么看?

蒋建国: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阴盛阳衰吧。 这可能是戏曲舞台很自然的一种状态。在剧目中女性角色占的比重相对要大一些,或者说观众喜欢的程度可能要深一些。从艺校召女演员好招,招可塑性强、有潜质的男演员就困难一些。当年我们分到黄梅戏剧院五男五女,但是23年后,人们认识的更多的是"五朵金花",对"五壮士"就知之甚少,这里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当然,我们感到忐忑不安的是男演员确实比较少。以后,对男演员的培养和训练要有所考虑。在选择剧目上多做一些体现男演员的工作,让优秀的男演员尽快的走到观众面前,否则的话,这种阴盛阳衰的局面持续下去,就会对黄梅戏的发展有影响。其它剧种也存在这样的问题。可能从剧本创作的时候就应该考虑这个问题。

记者:蒋院长您刚才提到"五朵金花"是您的同学,您对她们怎么评价?她们当时在学校表现如何?

蒋建国:怎么评价?我很尊重她们,也很羡慕她们。实事求是的讲,她们当时都很出色。

记者:能否透露一下您和吴亚铃老师的恋爱情况,你们当时是在学校,还是在工作以后开始建立恋爱关系的?

蒋建国:是在工作以后,当然在学校的时候就有好感。

记者:照片上的是您的女儿?

蒋建国:对,她在一中念高二,很快就要考大学了。

记者:那跟您从事的这个行当就脱离了。

蒋建国:我们完全按照她自己的意愿,顺其自然。

记者:我们再回到黄梅戏的话题上来,您认为目前黄梅戏发展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蒋建国:剧目创作是我们目前遇到的最大的难题。创作如何跟上时代发展的要求,观众审美的要求,以及市场的需求,是我们经常考虑的问题。以前的传统剧目已不能满足观众的需求。剧目创作不光要注重社会效益还要注重经济效益,即不光有艺术性、思想性还要考虑它进入市场以后的可能性。考虑的问题比以前要复杂了,因此剧目创作上就难一点。剧目创作这个问题抓好了,其它问题像经济问题、开拓市场问题、队伍建设问题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解决。

以前一部戏周期比较长,一部戏能演很长时间,很多场,有的演员一部戏能演一辈子,都可以生存。现在的观众,需要不断有新东西出来,自然我们的生产周期要加快,所以剧目创作能否跟上,起决定作用。近年来我们也创作了不少新戏,但精品力作,还很缺乏。在全国能够引起较大影响、广泛关注的还不多。这也是我们工作中的一个难题。每年召开文化工作会议,首先提出来就是抓艺术创作。

记者:您能否介绍一下黄梅戏剧院最近在排什么新戏?

蒋建国:今年正在排《长恨歌》。剧本经过几次修改,现在已进入排舞阶段。准备今年5、6月份推出,将由李文担纲演出。

记者:有人认为黄梅戏改来改去,已经没有黄梅戏味了。您认为黄梅戏会朝什么方向发展?

蒋建国:这是一个人们经常说的话题。我认为就是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创新,原地踏步肯定是不行的。黄梅戏是年轻的剧种,很有张力。改来改去,就看怎么改了。如果彻头彻尾的不像黄梅戏,必然引起观众的埋怨。我的意见是允许改革,要有尺度。随着黄梅戏的发展,可能这个话题会一直进行下去。

记者:最后,请您对网友说几句话。

蒋建国:作为黄梅戏的一员,感谢所有关注黄梅戏的戏迷和网友!

(记者 王慧)
来自 中国黄梅戏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楼主| 发表于 2007-5-10 12:00:05 | 只看该作者
新版梁祝真是深入人心,又一位外剧种演员对之评价(转自杨俊博客)

谁都没想到我会和一帮朋友开着一辆公务车.一路欢歌笑语.从武汉出发.路经南昌.安徽.江苏.浙江.然后直奔浙江的长兴县去看戏.来回路程2ooo多公里.耗时4天.为的就是看茅威涛打造的新版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一路上朋友问我是什么吸引着你.值得你这样不辞辛苦千里迢迢来看戏.我说是"梦想与责任″.他们一乐.好象我在说谎似的.不过也难怪他们对我狡猾的怯笑.是啊!快两年没有好好亲近黄梅戏了.谈何责任?但这并不防碍我对茅威涛的欣赏.在戏曲演员中我始终认为茅威涛的艺术品味不低.而且近几年不断呈现上乘之作.在求新求变的过程中没有丢掉越剧本体的魅力.真的是不容易啊!我想.不仅我关注她.恐怕中国戏曲界都在关注她.从全国各地云集在长兴的媒体人数和阵势阵来看.此言不虚.这就是越剧的魅力.这就是茅威涛的魅力。
9月3日晚上.我们来到了长兴大剧院.没有想到的是一个县级地方尽有这样现代化设施的大剧院.真的让我欣慕.可见经济的发展直接带来的是社会和文化事业的全面进步.在感叹之余.我的眼中和心中一直在比较着.越剧和黄梅戏/湖北黄梅戏和安徽黄梅戏./现在.又有谁能在滚滚浪潮中再创辉煌和再领风骚呢?吴琼跟我说过.她现在重操旧业重返黄梅戏舞台是因为责任.我想.当年我的出走.在异地他乡建立湖北省黄梅戏剧院何尝不是责任呢?多少年过去了.我自问.现在湖北黄梅戏还是你希望的模样吗?还是你希望的发展速度吗?不是!这就是我的痛苦所在.今天.我想从姊妹艺术身上找到创作的激情.找到我丢失己久的信心和责任.我企待着茅威涛版的≤梁山伯和祝英台≥能给观众带来惊喜和震撼.能给我带来力量和希望.
7点3o分大幕在"梁祝″小提琴协奏曲中缓缓拉开.舞台所呈现的视觉盛宴己让我有点透不过气来.舞美和服装的衬托使演员更加漂亮可爱.更值得肯定的是音乐和唱腔的有机结合,给此剧增添了无限的魅力,老戏迷和新观众在这两个小时中会各取所需得到自我满足的。
还有让我不能忘怀的是.此剧一改传统水袖的表演程式.换用褶扇作为人物的表达语言.好看.新颖。"化蝶″一场戏情与景的交融达到了高度一致,凄美哀婉.虚幻浪漫,美.美.美.美不胜收。越剧真正做到了好听.好看。让你在听觉和视觉上得到了享受。由此.我很佩服他们的追求.也看到了她们一路走来的坚实脚印.今年是越剧百年之喜.≤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成功演出.无疑是奉献出穿越百年.感受经典的最好的大礼。
不足之处.戏的后半部分明显感到导演手段不够了.那种生离死别震撼人心的情感还不能打动观众,平淡了.观众所需的情没有得到满足.总觉得差了一点什么?好象是戏魂还没有附体.我相信.在以后的演出中会得到解决的.这群高智商的人绑在一起.不出好作品才怪呢?除非他们睡着了.....
回武汉的路上.我问同行者好不好看.他们异口同声说此次没白来.此戏也好看.好象比黄梅戏精致讲究些.我晕!看来我不努力的话我要失去他们了.
不多写了.已是深夜.把此行的感受记录下来是对心灵的尊重.对与错都是真实的.我只对心负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07-5-10 12:10:11 | 只看该作者
在感叹之余.我的眼中和心中一直在比较着.越剧和黄梅戏/湖北黄梅戏和安徽黄梅戏./现在.又有谁能在滚滚浪潮中再创辉煌和再领风骚呢?吴琼跟我说过.她现在重操旧业重返黄梅戏舞台是因为责任.我想.当年我的出走.在异地他乡建立湖北省黄梅戏剧院何尝不是责任呢?多少年过去了.我自问.现在湖北黄梅戏还是你希望的模样吗?还是你希望的发展速度吗?不是!这就是我的痛苦所在.

如果说戏剧的在中国的影响力在降低,那么应该都是在降低的,但是中国等其他地方剧种降低的速度肯定是在京剧,黄梅戏,越剧之上的。除开京剧,黄梅戏和越剧还算比较乐观,毕竟观众基础众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07-5-9 16:12:15 | 只看该作者
蒋建国:这是一个人们经常说的话题。我认为就是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创新,原地踏步肯定是不行的。黄梅戏是年轻的剧种,很有张力。改来改去,就看怎么改了。如果彻头彻尾的不像黄梅戏,必然引起观众的埋怨。我的意见是允许改革,要有尺度。随着黄梅戏的发展,可能这个话题会一直进行下去。

说得有道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7-5-9 20:14:43 | 只看该作者
今天刚好是翻旧报纸时看到一篇关于黄梅戏的豆腐块文章!说的是黄梅戏的历史和发展,我也断断续续的听过一些戏,坦白的说,就我个人的感想:艺术象人一样,也有自己的生命周期,人为的只能有限的延缓,不说黄梅戏,就是京剧,它的艺术性更强,而且有国家财政倾力扶持的,一样的到了生命晚期。用我们家里的话说:强拧的瓜不甜。还不如创作些新的艺术形式出来。"为什么我眼里常含眼泪,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不输任何五绝七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07-5-9 20:27:29 | 只看该作者
我不太明白
黄梅戏不是安徽的吗
为什么武穴的人这么关心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07-5-9 20:35:19 | 只看该作者
黄梅戏是源自我们那一带的采茶戏和安庆的花鼓戏,按照剧种来划分版图的话,我们是属于黄梅戏!所以也可以说是我们的家乡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07-5-9 20:42:49 | 只看该作者
那武穴离安徽很近了?
我记得以前去张家界玩,好像乘火车很久的
应该比安徽远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07-5-9 20:51:32 | 只看该作者
引用toowee在2007-5-9 20:35:19的发言:
黄梅戏是源自我们那一带的采茶戏和安庆的花鼓戏,按照剧种来划分版图的话,我们是属于黄梅戏!所以也可以说是我们的家乡戏!



其实我们对黄梅戏的喜爱远远超过京剧(一直觉得京剧是在慈嬉淫威下的产物),湖北人应该比较喜欢黄梅戏,越剧之类的戏剧。
之所以叫黄梅戏,是因为这个戏曲发源于湖北省黄梅县。黄梅周边地区,如安徽安庆市[与湖北交界],湖北广济县[现武穴]都非常喜欢这个戏剧的。黄梅戏在海内外的华人当中知名度应当相当高。
只是后来黄梅戏在安庆得到的发展多些了。现在本源黄梅县的影响倒小了。
与黄梅被湖北边缘化有关……哎……湖北的文艺界有点失败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07-5-9 22:30:44 | 只看该作者
昨晚央视11频道专题采访了前湖北黄梅戏剧院杨俊院长,就黄梅戏的话题说了很多。现任院长是张辉,希望他是湖北黄梅戏承前启后的领军人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武穴信息网 ( 鄂ICP备2021017331号-1 )

鄂公网安备 42118202000100号

GMT+8, 2024-5-16 05:29 , Processed in 0.056167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