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96%" align="center" border="0"><tbody><tr><td><div align="center"><font size="4"><span class="title"><b>象山冲散记<!--Element not supported - Type: 8 Name: #comment--></b></span> 文 / </font><a href="javascript:;"><!--Element not supported - Type: 8 Name: #comment--><font size="4">余坦坦<!--Element not supported - Type: 8 Name: #comment--></font></a></div></td></tr><tr><td><font size="4"></font></td></tr><tr><td background="/images/title_line.gif"><font size="4"> </font></td></tr><tr><td height="5"><font size="4"></font></td></tr></tbody></table><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94%" align="center" border="0"><tbody><tr><td align="center" height="3"><font size="4"></font></td></tr><tr><td class="editorword"><!--Element not supported - Type: 8 Name: #comment--><font size="4"> 群山渐渐地显出了轮廓。<br/> 凭窗望去,弥望的是一派早春所惯有的景致:农人们荷着农具到田垄间劳作;赶着上学的村童们在坑坑洼洼的小路上踮着脚尖轻走;肚子滚圆的水牛支楞着弯弯的大角,鼓着眼睛观赏这忙忙碌碌的—切;太阳照起来,嫩绿的枝条也挂上了树梢,空气里杂着土里的、水里的、牲畜身上的和人体上的各样气味益显得乡土气息很浓;田野是一片轻轻的萌动,没有喧嚣,只有汽车和拖拉机急急奔走时的跫音和鸣叫,有时路过—个小村或几户人家,你可以看见和听见有那么一位清秀的男孩眼睛定定地看着你,横着笛儿吹着什么……<br/> 汽车驶下柏油马路,开始在泥泞的石子路上颠行。<br/> 象山近了。<br/> 隔着车窗,已经可以看见不远处象山冲里—排排整齐的淡黄色的建筑物和一根根耸向<br/> 天空的大烟囱了。我心里猜想:那就是磷肥厂了。<br/> 初次见面:黄敏功讲起“符号学”(小标题)<br/> 黄敏功厂长是武穴市委宣传部副部长老郭在华中理工大学读书时的同学,只是—个学<br/> 经济管理,—个学新闻。临行前,老郭特意对我说,“黄厂长可是—个善谈的人”。一旁的老梅和老朱也补充说,“他肚里有货”。<br/> 果然,初次见面,黄敏功就讲起了他的“符号学”。<br/> 他不抽烟,却丢给我一支“阿诗玛”(我摇摇手谢绝了),然后侃侃而谈。<br/> “不要写我。我黄敏功只是我们磷肥厂的—个符号。符号本身并不说明什么,说明符号的是我们磷肥厂。有些企业一红火起来,你们这些记者就一窝蜂地去找经理、厂长,请他们谈经验,授秘方,殊不知经理厂长都不过是企业的符号,符号的背后有许多内容,符号里蕴藏了无数职工的心血、才力、智慧和思想,这才是经验与秘方所在。谈谈我们厂吧!”<br/> 武磷“三部曲”(小标题)<br/> 黄敏功兴致勃勃地谈起了磷肥厂。<br/> 武穴市磷肥厂建于1970年,是鄂东地区最大的一家磷肥厂。1988年生产磷肥9万吨,产值1026万元,利润317万元,为鄂东同行业之首富。<br/> 然而,武磷却走过了一条艰难的路。<br/> 1986年上半年是武磷历史上的“艰难时世”。是时,武磷亏损54.2万元,危机重重,人心思走,成为武穴市亏损挂牌大户。大学才毕业的黄敏功,受命于危难之间,毅然担起了武穴市磷肥厂厂长的大梁。<br/> 振兴武磷,从何着手?经过一番科学细致的调查与思索,黄敏功心里有了谱。<br/> 他决定走“—主多副”之路。<br/> 磷肥厂所在的盘塘,正处在武穴至阳新(湖北省的一个县)的水上通道上。由于武穴港货运码头紧张,又没有开通汽渡,给两地间的经济交往带来了许多困难。黄敏功了解到这—情况后,立即投资4万元,与武穴市轮船公司联合开辟了盘塘至阳新的汽渡码头,当年就获利7万余元。<br/> 与此同时,黄敏功又投资3万元,将厂里的闲置设备利用起来,开办了碎石(建筑材料和水泥原料)加工业务,年可获利5万元以上。他又组织机修车间开办金属喷涂业,使一个有40余人的车间甩掉了经济包袱。此外,他还组织技术合作与攻关,增加了氮、磷、钾复混肥和氟硅酸钠等几个新品种。几项“副业”填平了亏损。<br/> 为了增强企业后劲,八七年一开春,黄敏功就下大力气搞技术改造。<br/> 武磷的硫酸生产—直采用“一转一吸”(即将二氧化硫—次转化为三氧化疏)工艺,这样硫酸的转化不彻底,且浪费多。八七年春始,武磷开始采用“两转两吸’(将二氧化硫分两次转化为三氧化硫)新工艺,产量可陡然提高8000吨,武磷的后劲备足了。也正是这一年,国家调整了有关化肥销售的政策。武磷的春天来到了!<br/> 这—年武磷的主产品普通过磷酸钙产量达到77000吨,产值860万元,利润130万元,各项经济指标均超过历史最高水平。<br/> 势不可挡!1988年,武磷跻入全省化工行业千万元大户,“祥云牌”磷肥洒向万顷良田。<br/> 黄敏功越谈越兴奋,瞳孔里熠熠闪光。最后他用“求生存、闹翻身、上台阶”九个字结束了我们这一段淡话。<br/> 这九个字概括了武磷三年来的发展与艰难,也是武磷人用汗水书写的“振兴三部曲”。<br/> “三驾马车”(小标题)<br/> 武磷之所以能取得今天的成就,很大的功劳要归于党、政、工的协调与配合。黄敏功称之曰“三驾马车”。<br/> 企业的兴衰,与企业人心的聚散密切相关,而人心的聚散,在很大程度上又取决于企业党、政、工三者是否能拧成一股绳。在武磷,党、政、工三者的配合紧密协调。每年召开的职代会和党代会以及由“厂长意见箱”(职工以无记名的方式给厂长提意见,开箱的钥匙只有黄敏功一个人有)和厂长问卷(黄敏功向职工征求意见的方式)所征询的意见和建议,形成厂长决策的民主基础,然后黄敏功再召集党、政、工领导举行“圆桌会议”进行“三方会谈”,形成决议,做出决断。每遇有重大事情或面临重要抉择,武磷党政工都要密切磋商,统—行动。党行使监督保障权,厂长行使行政权,工会行使民主权,既“三权分离’,又三位一体,党、政、工“三驾马车”齐步前进。<br/> “武磷文化”(小标题)<br/> “武磷文化?”我有些新奇。<br/> 陪同我的厂办主任刘成舟说:“我陪你去看看。”<br/> 我们来到叶家湖畔。这里是厂里的生活区。<br/> 大门右侧,有一撞别墅式的小楼,老刘说:“那是厂里新建的职工医院。”<br/> 他又指了指一幢湘西风格的楼房:“那是厂里的子弟学校。”<br/> 缘小径步去,我们来到了厂里正在兴建的象山公园。园里亭、台、楼、阁交相座落,铁树、桂树郁郁青青,辛劳了一天的职工们可以在这里轻松地下棋、读书、跳舞、看电视。<br/> 我随老刘登上几级石阶,来到一个庭院,抬头一看,两个劲字落入眼帘:梅岭。庭院中梅花依红,中间又有一亭,名“报春亭”。老刘说,这是象山公园的核心,也是我们武磷的象征。“报春亭”取自毛主席词“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这也正是我们武磷人的风骨。<br/> 老刘说,富裕起来的武磷正把越来越多的精力放在营建武磷的文化和职工的福利上。厂里已经有了自己的报纸——《武磷工人》报,又有了自己的厂歌、厂徽,一个由20人组成的乐团正在加紧排练,职工的住宿、福利都已基本解决。他说着,讲着,指点着,脸上漾着笑意……<br/> 我看到并理解了“武磷文化”,它是一种精神,一种“润物细无声”式的慰贴与关怀,它体现在武磷人的言行举止与衣食住行之中。<br/> 不该写的:黄敏功这个人(小标题)<br/> 黄敏功已经一再强调“不要写我”,但职业的习惯却使我把目光与兴趣投向他本人。<br/> 他对我说自己是一个有争议的人,原因:只会做事,不会做人。我就亲眼看见他下死劲地工作,却用很大的腔门吼人。他黑黑的脸,有一对八撇胡,脸相不温柔,但与人谈话开诚布公,坦率与深刻得令人折服。他说他的座右铭是“老老实实做事,清清白白做人。”我后来这么想:现今的世界太复杂,老实做事的人往往不容易清白地做人。<br/> 这一段文字本来是不该写的,但我还是写了。黄公,请您原谅</font></td></tr></tbody></table>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7-6 0:12:19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