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穴论坛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查看: 2314|回复: 1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匡山西游] 武穴市水利工程建设“十最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7-22 19:06:4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中文注册

x
武穴市水利工程建设“十最”

  1、最早的水库——梅川水库

  梅川水库于1957年10月动工兴建,1958年上年枢纽工程已基本建成,并蓄水受益,共完成土石方182万立方米,标工210万个,国家投资218万元,是建设最早的一座中型水库,承雨面积25平方公里,总库容3814.5万立方米,兴利库容2715.7万立方米,主坝为粘土心墙坝,高度22.5米,坝面宽6米,顶长910米,正常灌溉面积8万亩,是以灌溉为主,防洪、养殖、发电、城镇供水综合运用,效益较好的水库。

  水库工程初建时,由于是一项从未建设的工程,全县8个区都上了劳力,由区领导带队参加了建设,武穴、梅川两镇街道居民也承担了工程任务,形成了全民大办水利壮观局面。

  梅川水库建成后,工程和灌溉管理工作,从1973年3月23日《人民日报》刊登“他们把水库管到了家啦”的文章,介绍梅川水库管理工作先进经验以后,直到90年代,曾先后多次被水利部和省、地评为经营管理工作先进单位,并影响到国际上。1974年武汉水院许志芳教授编写《梅川水库灌区的管理》,由水利电力出版社出版。这本书后来传到美国,并由美国詹姆斯教授翻译成英文,改名为《人民中国管水组织》一书,在美国广为发行。至1983年春,詹姆斯由许志芳等人陪同,考察了梅川水库,并带来了翻译本,现存梅川水库。

  1978年5月24日,联合国粮农组织水产考察团一行18人,到梅川水库考察,由12个国家人员组成,团长是印度的比莱。1982年5月8日,美国农业考察组一行3人,到梅川水库考察梅川水库全貌还被新闻电影制片厂拍摄成新闻专题片,在全国各地放映。

  2、最大的水库--荆竹水库

  荆竹水库于1985年11月动工兴建,1959年元月因故停工。1959年9月动工复建,1963年春枢纽工程建成,共完成土石方325立方米,标工412万个,国家投资460.5万元。承雨面积56.7平方公里,总库容为7110万立方米,兴利库容5609万立方米,大坝为砂壳粘土心墙坝,高度34.8米,坝面宽10米,坝顶长650米,正常灌溉面积9.3万亩,太平、余川、花桥、郑公塔、大金、石佛寺等6个乡镇受益,是以灌溉为主,防洪、发电、养殖综合运用的最大中型水库。

  荆竹水库是在最困难的时期兴建,以最艰苦的作风办水利,以最大的干劲建工程,以血的代价为子孙后代建立丰碑。当时工地上竖起了一幅气壮山河、鼓舞人心的战斗标语:“一坝锁双流,千载暴洪成益水;长渠通石佛,万倾坡地变良田”。

  3、最高位置的水库--彭河水库

  彭河水库于1976年10月动工兴建,1978年5月建成。承雨面积17平方公里,总库484.7万立方米,兴利库容363.1万立方米,粘土心墙坝,高度42.8米,坝面宽6米,坝顶长174米,河床底高程海拔216.2米,比武穴城区地面,高出近200米,是全市目前位置最高和坝身最高的一座小(一)型水库,共完成土石方89万方米,标工105万个,国家投资218万元,是以发电为主,兼有灌溉养殖、开发太平山区小水电、带活山区库区经济的一项骨干工程。

  4、最大排、灌涵闸——武穴大闸

  武穴大闸于1970年10月在长江干堤中庙段、桩号691+915米处动工兴建。1971年5月建成,共完成土石方28万立方米,钢筋混凝土9200立方米,浆砌块石4500立方米,干砌块石3800立方米,标工48万个,国家投资200万元。闸身结构形式为门前开敞,门后拱涵,共6孔,其中东西侧两孔孔径4×7米,中间4孔孔径4×6米,闸底高程海拔12米,闸顶高程海拔20.5米,闸总长153.5米,闸室长28.5米,安装平板钢制闸门6块,各配手摇和电动启闭设施,江水位低时,自排内湖水入江,江水位高时,内湖洪水暴发,关闭百米港官桥节制闸,启动官桥电泵站,提湖水过大闸入江,设计排水流量最大315m3/秒,大旱时内湖水量不够用,启开大闸闸门,引江水灌溉,确保沿江滨湖地区20万亩农田抗旱用水,是平原湖区的吞吐咽喉。

  5、最大排、灌节制闸——童司牌大闸

  童司牌大闸于1972年10月动工兴建。开工初期,撤除了建于1905年和1923年的两孔半园形影式排水闸。1958年第一次疏港

  后,在北端靠童司牌街头修建的两孔开敞式排水闸,因为这四孔闸排水量小,不能满足湖区围垦后调蓄水面大量减少、泄洪水流量相应增大的要求,而且又是叠梁闸门,启闭极不方便,南侧两孔还是从老港湾边曲线排泄,北端后建两孔,闸身太短,闸上只建人行桥,根本不适应农村机械化的发展和排、灌两用的需要,故而撤老闸,利用原来的条石,在新港直线上重建孔径宽4米、高6.5米至7米的8孔大闸,其中过船闸一孔,闸底板用块石混凝土浇灌,厚度1.2米,闸墩用条石和水泥预制块砌筑填实,底板高程海拔12米,安装钢筋混凝土平板闸门(因资金不足,未制钢板闸门),用螺杆启用闭机,手摇和机动启闭,设计最大泄洪流量240m3/秒,闸顶建钢筋混凝土双曲拱公路桥,是平原湖区水陆交通的枢纽,是童司牌以上653平方公里流域面积排水的咽喉。抗旱时,将闸关闭,与武穴大闸引江水配套运用,确保平原湖区20万亩农田抗旱用水无忧。这个大闸1973年春季建成,共完成土石方12万立方米,标工28万个,国家投资(补助材料费)18万元。

  6、最大电排站——官桥西泵站

  官桥西泵站于1972年冬动工兴建,1974年夏季泵房水工建筑完成,同年10月安装800千瓦同步机组3台,到1975年7月后,3台机组安装完毕,至此,6台800千瓦同步机组全部安装就绪,并接通大法寺至官桥35千伏安输电线路和安装好5600的变压器等专用供电设施,8月正式试车运行。该工程含配套节制闸,跨百米公路桥等枢纽建筑物,共完成土石方28.8万立方米,浆砌块石4980立方米,干砌块石2500立方米,钢筋混凝土6600立方米,标工68万个,含水工建筑和机电设施,国家共投资508万元设计启排水位14.5米,扬程高8米,单机提排流量8秒立方米,低扬程可达9秒立方米,总提排流量48至54秒立方米,该站主要排水任务是削减童司牌以下湖港水位洪峰。

  7、最低最大排水港——官桥大港

  官桥大港,历史上是北江故道,流向华阳河自然形成的排水港道,流域面积720平方公里,其中童司牌以上653平方公里是确保武穴市工农业生产和国民经济发展,免遭洪水威胁的咽喉。70年代整治后的官桥大港,全长19公里,全线港底海拔高程12米,底宽45至50米,两坝港内平均海拔高程14至15米,宽10至15米,坝顶海拔高程18米,面宽南坝4米,北坝7米,坡比均为1:2,共建跨港公路桥2座(不含官桥),机耕桥4座,安排农民过渡生产专用铁船5艘,新建55至155千瓦机组电排站25台套,闸30多处,两坝四坡种植水杉和落叶松14万株,先后共完成土石方432万立方米,标工469.4万个,国家补助器材经费156万元。工程竣工后,最大排泄流量达168秒立方米,加快了减洪速度,提高了湖区围堤抗洪能力,使平原湖区实现了洪水控得住,渍水排得出,浸水降得下,抗旱灌得上的旱涝保收田。

  8、最长最大引水隧洞——群英隧洞

  群英隧洞,原名横岗山隧洞,1974年10月动工兴建,初开工时,资金机械缺乏,全靠手工和简单机械操作施工,故干部群众一致要求改为“群英隧洞”,以体现人民群众的英雄气慨。1979年8月22日凿通,拱砌后洞身全长6010米,宽4米,高2.8米至3.5米。1979年冬进行洞内局部拱砌加固和底板浇灌混凝土以及洞外引水配套工程建设,1980年8月1日进行试引水,1981年夏季正式引用蕲春县蔡寿河的山洪水到梅川水库。群英隧洞引水配套工程1982年全面竣工,共完成土石方142万立方米,标工531万个,国家投资614万元,设计引水流量8秒立方米,实际最大引洪水流量达12秒立方米,正常全年引水量800至1200万立方米,1983年引水达1600万立方米,相当于新建一座中型水库。

  群英隧洞引水工程建成后,使北部丘陵地区形成了以四座中型水库为骨干,以小型水库和塘堰为基础,以干、支渠道为动脉,以群英隧洞引水为补充的一洞联四库灌溉体系,保证了上乡30多万亩农田抗旱夺丰收。

  9、最大流量渡槽——胡坪渡槽

  

  胡坪渡槽于1980年上年动工兴建,同年建成,是群英隧洞进口蕲春县境内、西线引水涵道上一处较大的建筑物,它承担引用大同水库水源进群英隧洞到广济,紧靠大同水库干渠分水闸附近和胡坪垸旁边,故定名为“胡坪渡槽”。

  10、最长最高渡槽——刘元渡槽

  刘元渡槽于1967年4月动工兴建,1969年9月建成,全长1124米,河床处最大墩高24.6米,最大净跨25米,设计过水流量4.5秒立方米,灌溉南泉、四望3万多亩农田。

  武穴之水

  武穴与水结下了不解之缘。原“广济”县名中的“广”乃宽阔无边;“济”乃古代地名“济水”,在今黄河下游,山东济南一带。中国最早一部地理志《禹贡》记载,古代的黄梅、广济两县称“九江”,今九江市为浔阳县。“九江”,泛指江水、河水既多且广,不一定有九条江河。

  从南到北,武穴都与水连在一起。黄金水道长江在南面,由西向东流经武穴,总长达59公里。武穴港为长江中游的深水良港,素有鄂、皖、赣三省七县通衢和“鄂东门户”之称。南部沿江平原一马平川,气势壮观,是种植麦棉,养殖鱼鸭的宝地,不愧为“鱼米之乡”。中部丘陵地带,湖泊交错,星罗棋布。湖北又称“千湖之省”,武穴堪称“百湖之市”。据1958年《广济县简志》记载,全县水面约:占全县总面积3/5,其中面积在50亩以上的湖泊31个,计10万多亩,象马口湖、黄泥湖、武山湖、连城湖、城塘湖、观音湖、万丈湖、太泊湖等等,县西边的湖水与田镇、大法寺等地下溶洞融为一体,构成地下水的世界,成为武穴的一大自然风景线;其东边早已围垦成良田和宝地,是发展高产、高效、优质农业和水产、水果、畜牧多种经营的现代化经济作物区。北部山区应该说与水无缘,其实不然。据神话传说,横岗山底下有一条大江,北连蕲春大同河,南流长江,江上有一座大铁桥;武当山的真武祖师搬来一座山,挡住江水即今横岗山(又名“横江山,武穴方言中“江”、“岗”不分。神话不足信.但据道光二十六年《广济县志》记载:沿原蕲、黄、广公路一带的地名,象困龙、梅川、青蒿、荆竹、芦河、余川、龙腰或直接与水有关,或有江河变成陆地后成为荒泽的含意。青蒿(蒿草遍地)。荆竹(荆棘丝生)、芦河(芦苇河畔)。余川镇车坊村“海之地”,传说古代是“海之底”,为武穴市最低的地方。

  有关地质学家对武穴市的地质、地貌进行考证,远古时代,武穴是一片汪洋大海,到旧石器时代,现在四望镇的铁石、栗木和余埙镇的干仕、凤凰已经形成陆地,至于沿江一带形成陆地就更晚了。如果从飞机上俯瞰武穴市,其版图恰似一片荷叶形状,出污泥而不染,与水紧密相关。水,与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既有利也有害。据历史记载,从明朝永乐二年(1404年)到解放前500多年间,大水灾有30多起.人民死者无数;大旱灾近20起,民不聊生。解放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党和政府重视兴修水利,即使出现1954年和1998年那样百年不遇的水灾,人民生活仍然安然无恙,农业生产仍然高产稳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09-7-22 20:00:30 | 只看该作者
楼主辛苦了!
难得整理的这么齐全啊!赶紧收藏先!
记得小时候一到夏天七八月份的时候;就会从荆竹水库引水灌溉;在水渠的重要关口一天24小时轮流看守防止别村人放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9-7-22 21:06:37 | 只看该作者
老毛那个时代大兴水利现在看来的确是高瞻远瞩,才有了现在的鱼米之乡油菜之乡的武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09-7-22 21:19:58 | 只看该作者
楼主辛苦了!
难得整理的这么齐全啊!赶紧收藏先!
记得小时候一到夏天七八月份的时候;就会从荆竹水库引水灌溉;在水渠的重要关口一天24小时轮流看守防止别村人放水!
ledmind 发表于 2009-7-22 20:00


谢谢 所谓借花献佛而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09-7-22 21:20:20 | 只看该作者
老毛那个时代大兴水利现在看来的确是高瞻远瞩,才有了现在的鱼米之乡油菜之乡的武穴
czl73 发表于 2009-7-22 21:06


所谓前人栽树 后人乘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09-7-22 21:23:48 | 只看该作者
不但水利如此

我们武穴的工业也是这样

祥云集团建于70年代
广济药业好像是60年代吧
多菱好像是50年代
海铭星的前身武穴造船厂也是上世纪50年代
还有好多企业垮了 就不必说了

谁会搞经济谁会搞建设,还是由历史再来评说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09-7-22 21:37:28 | 只看该作者
不但水利如此

我们武穴的工业也是这样

祥云集团建于70年代
广济药业好像是60年代吧
多菱好像是50年代
海铭星的前身武穴造船厂也是上世纪50年代
还有好多企业垮了 就不必说了

谁会搞经济谁会搞建设,还是 ...
长江浪人 发表于 2009-7-22 21:23


对,广济 现在重工业不行,第三产业有邋遢,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09-7-22 21:39:51 | 只看该作者
对,广济 现在重工业不行,第三产业有邋遢,困!
jinjianyu 发表于 2009-7-22 21:37

第三产业!难道阁下指的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09-7-22 22:27:31 | 只看该作者
谢谢长江浪人,这水利十最,好地方啊,一定得去看看,先做个记号在此。如果哪位有些照片,那就更好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09-7-22 22:38:23 | 只看该作者
看不出来,梅川水库还大有来头啊,哈哈,国际考察团都参观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武穴信息网 ( 鄂ICP备2021017331号-1 )

鄂公网安备 42118202000100号

GMT+8, 2024-5-18 13:35 , Processed in 0.051314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