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穴论坛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查看: 1845|回复: 17

[原创] 没有围墙的校园(1-7)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7-18 14:08: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中文注册

x
我总是固执地坚持陆游的那句话,文章本天成.我向来反对所谓创作,我所理解的创作,只有一条,那就是写实.如果能把我们所经历的,生动简约地记录下来,那就是很奇妙的文章了,道理很简单,每一个人所经历的故事,就是传奇,每一个人所珍藏的记忆,就是一个世界.我不认为,文学需要训诫,文学家本是天生,从人堆里随便抓一个,叫他讲述一下他最痛心的事情,他就是文学家.所以,没有必要把文学弄的那么神秘,也正因为此,我讨厌那些以文字装饰灵魂或谋取声名利益的家伙,与其崇拜那些所谓的大师,不如顶礼一个没有名字的民歌作者,比如,小河淌水,比如,诗经,比如萨格尔王传........

        
      从事教育工作二十五年了.在大大小小天南地北各种各样的校园里转悠,也有25年了.有人把校园称为象牙塔.我不那么认为,象牙很白,白得单一,白得死板,校园却不然,校园是个流动的社会,不要看它被一圈又一圈的高墙围守,其实它们一点也不孱弱,一点也不单纯,解剖中国,可以解剖官场,可以解剖市井,可以解剖店铺,当然也可以解剖校园.我所熟悉者校园,当然只能解剖这些四角高墙所围护着的校园.

      
      但是,我想先从一所没有围墙的校园说起.因为,它是我认识社会的朦胧的起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18 19:01:52 | 显示全部楼层
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很欣赏这句话,所以,有的人老是谈艺术,谈构思,谈流派我总是听不懂,也许是自己知识太浅薄的缘故。
不是不喜欢艺术,不是不欣赏流派,而写文章本身好象与这些无关,这些应该是文章写成后的归纳和评论。
文字若能简洁真实地表达自己真正的思想感情,那就是好文章。
为自己而写,为思想而写,为真善美而写。不刻意去追求什么,不刻意去迎合什么,脑子中来了哪个词就写哪个词,生了什么话就写什么话,一切任其自然,这应该是写作的最高境界。
文贵于真,文贵于实。
支持楼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19 08:17:47 | 显示全部楼层
没有围墙的校园(2)
这所没有围墙的校园,在我的精神历程中,占据了一个制高点,它永远升腾在白云飘荡的高空,成为了一座空中校园,说起来很神奇,实际上,它相比于今天死气沉沉的校园,永远是那么的生气勃勃,放眼今日之中国,我可以打赌,再也找不到那样散发着泥土芬芳和泉水清音的校园了,所以,它是我们这一代人的精神圣殿.

        我要记录它,目的很简单,只想为我们这一班哥们打捞属于那个年代的集体记忆.

        上个世纪70年代,我还是只青涩的小呆瓜,或者就是只还没蜕掉小尾巴的小青蛙.第一次从村子好奇而胆怯地走出去,走过那么广大的田野,走过那么白热发亮的公路,走过公路边那么高大蓬勃的排排杨柳,你莫说,心里好刺激好刺激.那时候哪有么事环境污染洒,那时候哪有么子高楼大厦撒,花桥镇那么几排低矮的农机站,国营食堂,新华书店,公社礼堂,卫生院,四中即后来的花桥中学,就是我这只蹦出村子的小青蛙眼里的花花世界.

         那真是个花花世界啊------

         第一次看到了拖拉机的轮带可以转的飞快,小呆瓜尝试着用小手指伸进去,看能不能卡住它,结果当然是血淋淋的教训;第一次看见医院礼堂居然有一块有人进出说话的小手帕,人头攒动,目不转睛,哦,这供人观看的就是黑白电视;第一次看见砖瓦厂的轮窑高耸入云,红灿灿的砖瓦码的那么齐那么高;第一次看见批斗公审大会上,穿白色大檐帽的公安押着犯罪分子上头,下面的人民群众人山人海,高呼口号,红旗飘飘;第一次看到那么高的主席台上,宽银幕电影南征北战,走不完的队伍,打不完的子弹,最后总是我英勇的中国人民解放军铁流滚滚........

          花桥街啊花桥街,小青蛙今天又来访问贵街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19 08:18:36 | 显示全部楼层
没有围墙的校园(3)
小青蛙逛花桥,全因为青蛙爹在花桥.

        青蛙爹是个文化大革命前的老高中毕业生,命途多舛,没读成大学,落魄回了农村.先是做了两年会计,后来被大队重用,安排教民办.1977年恢复高考,花桥高中的校长范怀清先生惜才,借了小青蛙的爹去花桥中学,既教数学,又教物理,还教化学.

         小青蛙第一次来到了花桥中学.

         从花桥医院的煤屑路拐进去,就是一口清澈的池塘,对面高高的田畈上,是一望无际的起伏的金澄澄的稻海,池塘的这面,绿树掩映,红墙红瓦,是教师宿舍,宿舍的墙上,还刷着白色的大字,以学为主,兼学别样.

        往里走,小青蛙第一次看到这么宽敞的操场,这么多的教室,这么多高大的剥皮枫,再往里走,还是低矮精致的教师宿舍,后面又是教室,这学校到底有多少教室啊,都转晕了,总算转过一遍了,学校的饭堂厨房那么大,工人都是站在又高又大的灶台上用铁锹铲饭,搅米,吓死小青蛙了,还好,出了厨房,就是一池清波,这口大池塘里,荷花盛开,水泥石边,还有一棵大垂柳,夏日炎炎,这里到是清风拂拂,好一个人间仙境.正赞叹间,从遥远的戴文义山边吹来的凉风,吹皱一池清水.好凉爽啊,还没赞叹完,从水里冒出一颗黑色的大脑袋,继而冒出一张古代大侠般的老脸,此人便是花桥中学大名鼎鼎的方佩璜老师是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19 08:19:02 | 显示全部楼层
没有围墙的校园(4)
方佩璜老师,如果连续念快点,广济方言很容易听成放屁王老师.此为不敬,还须方老师多多原谅.但是,我内心里却非常喜欢这位来自宁夏的老教师.小青蛙小时候很乖,方老师很是喜欢,经常拿干鱼片跟我换臭腐乳吃.方老先生是教三角的,跟青蛙爹是同行,经常看到他们一起研究某个题的解法,每每看了老先生用了大拇指和食指做夹角,比划比划.从别人的嘴里得知,老先生原来是行伍出身,弄惯了大炮打飞机,所以课堂上神采飞扬起来,不免多少度夹角刚好把敌人的飞机击落的职业语言,学生们于是多了几许神往,几许自豪.

        老先生从不势利,从不做作,不因为小青蛙爹是个代课老师便仗势欺人,放在如今这年代,算是清流,即便在那个比较淳朴的1970年代,也算不俗.我所亲见,就有这么几位尸位素餐的老尸,本是胸无点墨,却以正式老师自居,完全不把代课老师放在眼中,这等俗物,看来是哪个年代都少不了的.我们这种畸形的体制,非要把人分成三五九等,我等小小青蛙,能奈它何.

        老先生怕热,每至炎炎夏日,总是穿了一件大裤衩,青蛙般浮游在大垂杨下,午后的清风吹散了白云,天蓝格英英的,老先生是不是又想起了那些炮火连天的岁月,不得而知,他为什么总是要一个人寂寞地守望着那一塘清荷,一树绿叶,谁也不了解他的心事,谁也不知道他后来去了哪里,连当年的小青蛙,如今也是天涯孤旅,世事沧桑,白云流水.老先生倘若还在人世,不知还记不记得当年的小青蛙,手拿一瓶臭腐乳,屁颠屁颠地去跟你换松黄的干鱼块否?

      但是,老先生的后人一定欣欣向荣吧,因为老先生的儿子,在小青蛙的眼里,却是一个反潮流的大英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19 08:23:38 | 显示全部楼层
没有围墙的校园,当今时代孩子心中的梦想.
期盼精彩继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19 18:22:25 | 显示全部楼层
没有围墙的校园(5)
方老师的家躲在老文教站的旁边,隔着一间空荡荡的教室,再往远处走,就是花桥中学的猪圈,猪圈前是宽广的菜园,一畦一畦的菜方上,都种了各种大路菜,有沉实而庞大的南瓜,广济方言曰变瓜,有摇曳着紫白花的洋芋,挖起来一串串的,还有沉默无言于地下的大红薯,也是一串一串的,这些饥饿年代的大路菜,填充过多少饥肠辘辘的肚子,又牵动了多少青涩的久远记忆.

       传说很久很久以前,刚刚解放的时候,花桥中学是一片枪毙人的坟场,新成立的政权,就是在这一块地场上,处决那些对新政权产生仇恨情绪的敌伪奸特,加上花桥中学前面偏是卫生院,夭折的暴死的流产,各种不得天年的生命在中学和医院之间,隆起成或大或小的坟冢,这样一来,就有很多人传说,中学和医院这一块地面,闹鬼.有没有鬼,我倒是不很相信,文革年代,无神论的教育是相当深入人心的.我所亲眼见过的,是方老师的儿子牵着一条大狼狗,在月光银白的晚上,从附近的垸子里回来,没有风雪夜归人的苍凉,却有地下党工作特点.这大狼狗,常常夜里起来活动,有几次恰巧给我起来撒尿见了,半睡半醒,朦胧之间以为是白森森的鬼在逃窜,或者跳舞.

       鬼是没有的,说鬼倒是纳凉时经常上演的节目.那时候,老师的负担没现在这么重,压力也没现在这么大,压力主要来自政治思想方面,升学率不升学率的,没现在追求的这么变态.老师们还经常坐在池塘边的剥皮枫下纳凉,摇着大蒲扇,坐在大摇椅,对面的稻香,在热烘烘慢慢凉起来的夏风中吹过来,蛙声一波一波的,月白星稀,天上还有丝丝片片的云,这群来自全国各个省份和广济本地各镇的小知识分子们,清贫而富足,关心完国家大事,聊起来各类笑话,笑完了,意犹未尽,不知怎么聊起了画皮,小翠,什么样的鬼故事都有,我是既想听,又怕听,怕听还是想听下去,太刺激了,可是走回去喝凉水,就惨了,那时候电灯不是很亮,即使很亮,还是怕人,因为大部分老师都出来,房里都是空荡荡的,回到父亲的宿舍,要走过好几间房子,走着走着,脚步就加快了,仿佛冷不丁,那些影影绰绰的黑黢黢的树丛里,会窜出个画皮来,跑到大人们中间,心还在怦怦的直跳.

       方佩璜老师永远是特立独行的,一如他的头颅和方言,无人能越其卓越,超其超然.多少年后,他依然是我的偶像.方老师是真正的无神论者,他依然潜伏在黑黢黢的大杨树下,依然游弋于荷花池塘,依然横卧在水泥石板上,无产阶级大革命的硝烟也好,反击右倾翻案风的怒火也好,丝毫影响不了老师的内心平静,影响不了他对世事的透彻洞悉,这在我幼稚的眼睛看来,是做人的高尚境界.

       方老师对子女的教育是纯任自然的,几乎是放任自流,不闻不问,而这也是我所深刻欣赏的做派,他不会像有的老师那样对子女不是打骂训斥,就是谆谆教诲,弄来弄去,无非是想做人上人,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一个时代刚刚用刻骨铭心的经验教育了他们的读书人,当高考刚刚恢复,这道祖训又放之四海而皆准了.这些被时代的大潮冲击汇聚到这个鄂东小镇的知识分子们,无所不用其极地开始了新一轮读书有用论了,我所亲见的,有读完高中又回头来从高一读起的,改变命运的渴望,摆脱农村体力劳动的强劲动力,使中国的知识分子,很少有改变农村的雄心壮志和伟大实践,大都拥挤在读书做官成为人上人再来奴役乡亲鱼肉百姓的死路上.

     方老师看透了,孩子们能成啥人就是啥样子,他的儿子们都是绿色天然的,当然在那些城府深沉志向远大的先生看来,有点不成体统,或以为浪费了人才.

     那个年代的教育,回过头去看,有其成功的地方,面向社会,注重实践,有学农班,学军班,学医班,学工班,我的大舅舅还是机械班,亲手操弄过拖拉机的,学校里还有自己的田园,学生要学插秧,学割稻子,劳动,使一代人对粮食有了深入骨髓的珍惜感,磨砺了意志,团结了同学.当然,身体锻炼强壮了,文化也荒废了,主席的思维有点矫枉过正,毛对知识分子有一种骨子里的偏见,以为知识越多越反动,所以,那个时候的课本,要么很简单,要么根本没有,长达十年,半代人的时间,根本不高考了,取消文化高考,只在文革后期,来一点推荐工农兵上大学,真是天才的想象,又是偏激的革命,这种情况,在世界教育史上,恐怕都是空前绝后吧,但是,把这种空前绝后的实验,跟目前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教育的种种变态,比一比,谁更变态,恐怕还无法下个结论,因为历史条件不同,无法比较,但是至少可以互相参考吧.

    走出历史的影子,我看到花桥中学上空的云朵,那么大,那么美,那么白,那么轻,哪一朵是方老师呢,历史无言,花桥也遥远在记忆的深处,什么也不会说了.

    我想沿着那条青草萋萋的小路走去,寻找属于我的十一岁的露珠,寻觅那些飘散于上个世纪清晨或者黄昏的读书声,寻回那片灿烂的灯火,寻回那泓卫生院和农机站交汇角落下的清泉,因为那些青草,露珠,书声,灯火,清泉,是我这只地球沟壑里折腾着的小青蛙的美好少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20 08:19:51 | 显示全部楼层
没有围墙的校园(6)
我所见过的女性之中,北方女人尤其是东北女人个大,粗犷,做事拿的起来,放的下去.湖北女人,泼辣,心重,玩的转.川妹子,小巧而饱满,湘妹子,多情而胆大.唯有上海女人,说不清,道不明,骨子里浓重的上海洋场情结,叫人受不了,都是殖民过的,为什么香港人那么实在,而上海人却那么势利,充满了可恶的贵族气息.

       这种偏激的认识,倒不是来自我接触过多少上海女人,而是来源于我初中时代的一个体育老师.凡是上个世纪70年代读过花桥中学的人,都接受过这位上海贵族的教化,与其说教化,不如说充满蔑视的教训.

        但是,偏偏就有那么下贱的一个前辈,看到这个上海贵族,就谄媚地锐喊着:

        啊!春天来了,燕子归来了------

        下贱男以为他的句子多么浪漫,在我儿时的感觉里,不知道有多么作呕,好几次都想吐出来.这一对令人作呕的男女,其实看上去还是满可爱的,就是那种对农村和本地人的骨子里的蔑视,让人想吐.

        就是这么一只燕子,每上体育课前,都要向我们炫耀她的光荣历史,冲击中南海,被周总理接见过,是女子花剑冠军的大学同学,全国运动会的裁判,连脖子上的自杀伤痕,都金光闪闪.

        就是这么一只燕子,在1980年代终于如愿以偿调回上海,据说临走时,还拿着上海腔的普通话,对某同学说,某某某,我明天就要回上海了,你还欠一分钱没还呢,请你一定要还给我.燕子老师会把一分钱说成一风钱.这种口音,这种强调,我读浠水师范后再一次在另外一位上海贵族身上亲耳聆听,莫名就生出了对上海人的看法,再联系到某某某大师的恶心,某某某领袖的风范,就更恶心这些所谓的贵族.

        其实,要说贵族气息,谁是天生的贵族呢,只有最后的贵族,没有地域的贵族.谁都是地球上的小蚂蚁,只是我们这个虚荣的时代,耻辱的体制,给了一些贵族情结,犹如阴魂,驱之不散,灭之不尽,一俟温度,环境,气候,氛围成熟,便卷土重来,遮天蔽日.

        一个教师,如果以读圣贤书,做人上人来教育孩子,这教师偏是教唆;一种教育,如果以培养凌驾于普通劳动者的精英为宗旨,则这教育是下贱的教育;一座校园,如果以四角高墙包围,自命清高,自命不凡,则这校园是扼杀人的天性和灵气的监狱,它所培养的,只不过是一些脱离了地气,干涩了天才的应试机器,于社会,于家庭,于受教育者,并不是什么幸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20 16:21:49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个教师,如果以读圣贤书,做人上人来教育孩子,这教师偏是教唆;
一种教育,如果以培养凌驾于普通劳动者的精英为宗旨,则这教育是下贱的教育;
一座校园,如果以四角高墙包围,自命清高,自命不凡,则这校园是扼杀人的天性和灵气的监狱,它所培养的,只不过是一些脱离了地气,干涩了天才的应试机器,于社会,于家庭,于受教育者,并不是什么幸福.

深刻的思想,恳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20 16:23:32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你的文字,有些忧伤.
过往已消失在历史的烟尘深处,沧桑和怀旧通过文字再一次刻痕.
这也是我们的集体记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武穴信息网 ( 鄂ICP备2021017331号-1 )

鄂公网安备 42118202000100号

GMT+8, 2025-7-19 05:04 , Processed in 0.047239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