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穴论坛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查看: 1588|回复: 6

[原创] 我爱家乡文曲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5-16 09:53: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中文注册

x
我爱家乡文曲戏
梅川一卒


我喜欢听京戏,也喜欢听黄梅戏,但最喜爱的还是家乡的文曲戏。



文曲戏原名调儿戏,五十年代初定名为文曲戏。当然,在纷繁灿烂的戏剧百花园中,文曲戏无法跟那些姹紫嫣红的牡丹、芍药、玫瑰之类的大剧种比,她,只能说是开放在鄂赣皖交汇处的一朵小花。但是,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一方人造就了一方文化,长期以来,在鄂东大地土壤中孕育出来的调儿戏,深深地扎根在人们的心中,成为老幼都能呤唱的乡土之音。




4
26日,听说市委宣传部主办《文曲戏精选唱段专场晚会》,我和老伴不辞劳苦,从梅川骑车赶赴武穴,观赏了这场精彩的文曲戏。舞台上的演员,多半是原广济县文曲戏剧团的老同志,也许是对事业的执著,也许是文艺复苏后的喜悦,尽管他们大都七老八十了,经过化妆打扮,依然那么年轻,那么鲜活,那么楚楚动人,把一个个剧中人,扮演得栩栩如生,活龙活现。随着阵阵悠扬委婉、高亢激越的唱腔和和谐悦耳的琴声,让人感觉到乡音的亲切,乡情的激烈,勾起了旧时的许多记忆。



解放初期,我寄居阮家廊村,那时,大垸、新垸等农民,组成了一个文曲戏班子。我的幼年,最早接受的就是文曲戏的熏陶。比我长五岁,高一个辈份的同学娥尔姑,那时十三四岁,小家碧玉,嗓音清秀,剧团有时把她挖出来扮旦角,虽然只出过几次场,场场人山人海,赞声不绝。尤其是在《庙会》那场戏里,她在大段“哭文词”唱腔中,声情并茂,如悲如泣,把苏三对爱情的忠贞和执著,表现得淋漓尽致。那时没有音响设备,然而,台下却鸦雀无声,观众全都沉浸在那种如胶似漆的恩爱情境之中。



应该说,“文革”之前,是广济文曲的鼎盛时期和大普及阶段,那时各大队(村)都有文化室,也叫文艺宣传队,他们除了唱歌,跳舞和表演文艺小品外,主要的就是演唱文曲戏。许多地方还把京剧《芦荡火种》、《三娘教子》等改成文曲唱腔,配上“老文词”、“男四板”、“女花腔”等,在农村甚至县城演唱,一时间,文曲戏唱遍了田野,响彻了城乡,男女老幼都能哼上几段。



五十年代末,为保护地方剧种,广济县将县汉剧团改为广济文曲戏剧团,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广济县文曲戏剧团成立后,在音乐唱腔、舞美设计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文曲戏从此由草台登上了正规大舞台,多次赴省城汇演。该团编剧李大椿等创作的《苏文表借衣》,在1985年全省戏剧会演中,获得创作、音乐银牌奖,国家一级演员戴艳芳饰苏文表,获表演金牌!戴艳芳还在《云楼会》中扮演的潘必正和吴彩霞在《麻疯女》中扮演的麻疯女,孙金凤在《春草闯堂》中扮演的春草,把剧中人物的性格、心境表演得微妙微肖,鲜亮无比,除获得文艺奖赏外,更可贵的是给观众留下了难忘的口碑。剧团每次下乡,所到之处人山人海,热闹非常。


然而,不知怎的,似乎在武穴撤县建市后的一夜之间,文曲戏剧团改成了黄梅戏剧团。据说,改演黄梅戏是因为文曲唱腔不行,上座率不高。那么,改为走红的黄梅戏,总该好运连连吧?岂知事与愿违,近几年,武穴市黄梅戏剧团近似于销声匿迹,经济效益亦不如前,据业内人讲,快穷得揭不开锅啦!这也难怪,一颗脱离了土壤的种子,怎能茁壮成长?


诚然,地方剧种有成就的艰难,但并非不可。昆剧不也是地方剧种么?一出《十五贯》,不是把昆剧推出去了吗?广济文曲咋就不能救活?


其实,挽救地方文化遗产并不难,难的是自尊、自重、自强;难的是要舍得文化投入;难的是有高质量的剧本和一批热心的育花人。好在武穴市委对抢救文曲戏引起了高度重视,好在文曲戏有深厚的群众基础,还好在有一批舍不得让她凋谢枯萎的老艺人和热心人。据了解,仅武穴市境内,现时尚存10多个民间文曲戏班子,近三年中,民间发行了四万多套演唱文曲戏的碟子。可以说,人民群众的喜爱,是文曲复苏的强大动力!


我爱家乡文曲戏!我也深信,在人们对文化需求日益增长的今天,广济文曲这朵小花,一定会绽放在祖国戏剧的大舞台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5-16 10:13:07 | 显示全部楼层
惟愿文曲戏申遗成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5-16 10:16:25 | 显示全部楼层
感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5-16 10:40:39 | 显示全部楼层
多年没有看戏了,现在的年轻人哪会听戏,文曲戏早晚要灭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5-16 11:54:03 | 显示全部楼层
俺们枚宽滴采茶戏小时候听我外公经常唱。
至于唱的什么内容就听不懂了,只是知道那是用纯正的武穴话唱出来的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5-16 15:12:29 | 显示全部楼层
武穴文化的领导调整之后,文化事业开展的有起色,但文曲戏没有黄梅戏好听,哈哈.张辉.杨俊的<<未了情>><<双下山>>演的多出色啊.     戏剧的剧目创作,演员的表演艺术很重要.现在还去演皇帝的戏,戏剧迟早就会灭亡的,要与世俱进,多创作些现代题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5-16 22:05:27 | 显示全部楼层
梅川那边,采茶戏似乎比文曲戏有名。
记得有个采茶戏的大师级前辈人物,好象是阮廊的,光头,瘦瘦的。保老师应该晓得。
“物竞天择”,这个剧种才多少年的历史?任他自生自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武穴信息网 ( 鄂ICP备2021017331号-1 )

鄂公网安备 42118202000100号

GMT+8, 2024-9-25 11:13 , Processed in 0.056240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