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穴论坛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查看: 13373|回复: 3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社情民意] 央视《此碑无文》武穴拍摄的电视剧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3-5 11:14:4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中文注册

x
mp3/此碑无文3.wmv

《此碑无文》剧情

清朝道光年间,湖北广济的杨际泰出身医学世家。父亲杨少山是当时名医,那个时候,鸦片烟已经相当厉害,官府与洋人勾结坑害国人,志在研制戒毒药的老先生在城里呆不下去,不得已回到乡下,一边治病救人一边研制。在儿子科场失意决定继承自己衣钵后,竟然以身试药,吸食鸦片烟,最后也没有成功,含恨离去。
杨际泰义无反顾地担起了研制戒毒药的重任,为了根除烟毒,他历尽千辛万苦。由于从根本上影响了洋人和岳海山的“生意”,一再遭到陷害,几度入狱,受尽折磨,妻子和女儿相继被害,仍矢志不移。最后虽然得以报仇,但由于清政府腐败无能,鸦片战争失败,投降派得势,力主禁烟的林则除被撤职查办,杨的烟馆自然不能幸免,被查封,耗尽毕生心力研制出的戒毒药也不幸夭折。
在和与洋人、政府狼狈为奸的岳半仙的对抗中,感觉杨际泰是无助的,尽管有那么多的老百姓在支持他,可是面对掌握军队和枪支弹药的官方,显得那么不堪一击。在利益面前,地方官选择了漠视正义,选择了草菅人命,选择了对鸦片造成的一幕幕惨剧的置若罔闻;一批批为了白花花的银子泯灭良知的地主和所谓的“商人”,喝着自己同胞的血泪悠然自得。从一个小小的广济折射出当时的清政府确实成了西方列强奴役中国的工具,也比较感性地理解了什么叫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或许,杨际泰正是鲁迅所谓的“中国的脊梁”,他身上实际上流淌的是真正的中国文人的血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虽然他从来没有披过官服,但已经自觉地担负起了一个有正义的知识分子所应担负的责任。为根除烟毒的危害,义务送药、治病,不取丝毫报酬,虽百死而未悔。应该说,他受儒家思想影响很兴,但已远远超越了儒家“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局限,像杜甫、像范仲淹,不管在什么样的情况下,都铮铮铁骨,百折不弯,胸怀天下。都忠于自己所生长的这块土地,忠于自己的人民。他们的影响,远比一个碌碌无为、昏庸腐败的地方“父母官”甚至“最高统治者”要强之百倍。
正因为有了一个个这样的“中国的脊梁”,中华民族才得以在几千年的变迁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和传统,并一次次在对抗外侮的斗争中,取得最终的胜利。
其实,杨际泰的无字碑,就是老百姓的口碑,是用亘古不坏的材料制成的,以千千万万有正义感的人民之心作底座。杨际泰们的忠魂正像臧克家高度概括的那样“有的人死人,他还活着............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楼主| 发表于 2009-3-5 11:20:51 | 只看该作者

《此碑无文》制片

《此碑无文》制片人廉政华 导演李俊岩
音乐由中央首席乐团担任,主题歌《中国人》由著 名歌星韩磊演唱(电视剧《康熙王朝》主题曲《再活五百年》的演唱者)其中插曲《花好原是 月月红》是流传梅川地区的民歌加工谱曲而成。电视剧的配音都是北京的一流配音演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09-3-5 11:22:05 | 只看该作者

无字碑上所铭记的铮铮忠魂-网友评李梦男的<此碑无文>

文 / 心灵品茗  
    最近几年清戏特别多,什么原因没有细想过。不管是“戏说”系列,还是所谓的“正史”系列,虽然也不乏精品,但关注的焦点大部分是宫廷,有些“高高在上”的架势。有两部戏似乎突破了这层局限,一部是李保田主演的《神医喜来乐》,一部是最近刚刚播完的由李梦男主演的《此碑无文》。
    这两部戏有不少共同点,比如都是描写民间“神医”、都在展现“正”与“邪”的冲突……等等。但我觉得从教育意义上来说,后者比前者更有深度。尽管《神》剧的演员阵容比《此》剧强大,但风格上插科打诨得厉害,当接近喜剧,而《此》剧较为严肃,弥漫着一种悲壮的氛围,从结局上来看也应该是悲剧,给人的震撼也更为强烈一些。
    清朝道光年间,湖北广济的杨际泰出身医学世家。父亲杨少山是当时名医,那个时候,鸦片烟已经相当厉害,官府与洋人勾结坑害国人,志在研制戒毒药的老先生在城里呆不下去,不得已回到乡下,一边治病救人一边研制。在儿子科场失意决定继承自己衣钵后,竟然以身试药,吸食鸦片烟,最后也没有成功,含恨离去。
    杨际泰义无反顾地担起了研制戒毒药的重任,为了根除烟毒,他历尽千辛万苦。由于从根本上影响了洋人和岳海山的“生意”,一再遭到陷害,几度入狱,受尽折磨,妻子和女儿相继被害,仍矢志不移。最后虽然得以报仇,但由于清政府腐败无能,鸦片战争失败,投降派得势,力主禁烟的林则除被撤职查办,杨的烟馆自然不能幸免,被查封,耗尽毕生心力研制出的戒毒药也不幸夭折。
    在和与洋人、政府狼狈为奸的岳半仙的对抗中,感觉杨际泰是无助的,尽管有那么多的老百姓在支持他,可是面对掌握军队和枪支弹药的官方,显得那么不堪一击。在利益面前,地方官选择了漠视正义,选择了草菅人命,选择了对鸦片造成的一幕幕惨剧的置若罔闻;一批批为了白花花的银子泯灭良知的地主和所谓的“商人”,喝着自己同胞的血泪悠然自得。从一个小小的广济折射出当时的清政府确实成了西方列强奴役中国的工具,也比较感性地理解了什么叫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或许,杨际泰正是鲁迅所谓的“中国的脊梁”,他身上实际上流淌的是真正的中国文人的血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虽然他从来没有披过官服,但已经自觉地担负起了一个有正义的知识分子所应担负的责任。为根除烟毒的危害,义务送药、治病,不取丝毫报酬,虽百死而未悔。应该说,他受儒家思想影响很兴,但已远远超越了儒家“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局限,像杜甫、像范仲淹,不管在什么样的情况下,都铮铮铁骨,百折不弯,胸怀天下。都忠于自己所生长的这块土地,忠于自己的人民。他们的影响,远比一个碌碌无为、昏庸腐败的地方“父母官”甚至“最高统治者”要强之百倍。
    正因为有了一个个这样的“中国的脊梁”,中华民族才得以在几千年的变迁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和传统,并一次次在对抗外侮的斗争中,取得最终的胜利。
    其实,杨际泰的无字碑,就是老百姓的口碑,是用亘古不坏的材料制成的,以千千万万有正义感的人民之心作底座。杨际泰们的忠魂正像臧克家高度概括的那样“有的人死人,他还活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09-3-5 11:47:05 | 只看该作者

[原创] (伏珍梅随笔) 假如能时光倒流

假如能时光倒流,我会走哪条路?
伏珍梅:随笔

    这种想法是赴黄冈文坛“春天之约”集会后产生的。参加这次集会,是退休以来最开心的一次。我们这些远离权力和金钱的弱势群体,能受到如此隆重的接待,誰还敢说文人相轻?我为有这么多志同道合的文友而欣慰。当然,最大的收获是认识了20集連续剧《此碑无文》的作者戴世民。在见面会上,东道主地老天荒向大家特别介绍了国家二级编剧、《燕子楼》杂志主编戴世民。高大的他温文尔雅地,向大家躹了一躬。热情的小艾适时地递来一份《此碑无文》的简介,我不禁为鄂东地区能有这样的人才而自豪。

  后来聊天时才了解到戴世民是武汉28中的68届高中生,1968年下放到龙坪古镇,并且扎下根来,与这个古镇的传奇故事结下了不解之缘。一呆就是30多年 ,一步一个脚印地将这些传奇故事变成了一百多万字的作品:《岳家武魂》、《神医杨际泰》……

  在去龙坪古镇的路上,我读了《燕子楼》上的几个剧本,钩起了我沉封的记忆。我从小就喜爱文艺,17岁那年就和几个同学,根据大队忆苦思甜的材料,写了黄梅戏剧本《红旗巻起农奴戟》,真是不知天高地厚!后来区、县两级文化馆来人,看了我们的剧本,并且通知我赴县参加戏曲创作培训班。我从没有去过县城,那高兴劲就别提了!为了不辜负领导的栽培,在学习完后我又创作了几个小剧。1971年再次参加县文化馆的培训班,又写出了一个话剧----《送粮路上》。这年底,大冶有色金属公司到黄梅招工。在我参加工作的前一天,县文化馆王老师一路问到我家,说文化馆准备送我去读中专,毕业后就回县文化馆工作。多么好的消息呀!可惜我当时已办好了参加工作的一切手续,只能表示遗憾。1972年县文化馆将一个合订本,一个单行本给我寄来黄石(同时寄来两本稿纸,那时没有稿费)。我的《送粮路上》作为参加省汇演剧本打印成册,这是我的作品第一次变成铅字。而且剧团还送戏下乡,到我们那儿演了《送粮路上》,我的家人和乡亲们都因这个戏的作者是我而自豪了一回。到工厂后我也着实地写了几个以工厂为题材的剧本,并在七厂八矿巡廻演出过。但是从1977年调到设计研究院后,我就和喜爱的文艺擦肩而过。当然,即使留在故乡也未必能成材,不过就是不成材也不会有今日的遗憾。

戴世民老师,我感到从未有过的惭愧:同是老三届,他一个武汉人能扎根黄冈,我一个黄冈人却背离了故乡,真有点说不过去。

  好长时间我寝食难安,一直在想:假如不是阴差阳错,假如能时空倒转,我会不会走另一条路?同时我还想到:虽然因企业效益不好,自己已提前退休,但还有几十年的光阴要过。今后我再也不能悠哉游哉地过了。虽说远离了故乡,但是我要写写故乡,写写生活在最底层父老乡亲们的生存状态。老牛明知夕阳短,不用扬鞭自奋蹄。我想到“秋之约”时,会带上我的“果实”向文友们的汇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9-3-5 11:55:24 | 只看该作者
哇,真的吗?什么时候播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09-3-5 12:17:40 | 只看该作者
太骄傲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09-3-5 12:36:23 | 只看该作者
比较流畅,就是画面不大清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09-3-5 12:37:14 | 只看该作者
每次回复帖子后视频就重新开始,村长你还是提供一个外部地址链接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09-3-5 14:17:07 | 只看该作者
唷,是不是真的呀?
什么时候拍的,在哪选的景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09-3-5 20:17:36 | 只看该作者
早就拍勒··好几年了 ·就是没有在电视上看到··我姓杨 他是我的祖先 那时候还来我村里来采景,后来没有通过,我湾里有一条好几百年的青石板路,面貌依旧。。。欢迎光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武穴信息网 ( 鄂ICP备2021017331号-1 )

鄂公网安备 42118202000100号

GMT+8, 2024-5-3 22:28 , Processed in 0.053957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