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穴论坛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查看: 630|回复: 3

[原创] 读《缘起桃花盛开时》后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2-19 21:40: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中文注册

x
一段故事,由电话中的一对夫妻的对话拉开了序幕,作者用倒述的方式吸引着读者——故事里的主人翁,因何感情破裂真至一方毅然决然的作出逃走的选择?(其实这个在现实生活中太多了,已经很难引起别人的关注,只因作者是武穴论坛,才另当别论)。看完全文,才知道两个人本来是有一定爱情基础的,只因在双方婚后一直没有生育而带来苦脑,直至婚姻出现了危机。
   对于故事中讲述的这对夫妻,以及作者呈献在读者面前这个爱情的故事,虽然有些平凡,但读者任能从中读到爱情的甜蜜,文章的最后,有些脱离小说形式,作者用了大量的片段,一点点的回忆夫妻生活中相互关爱,只是,这些片段太过分散,片段给人的印象好象拼揍出来的一样,找不到侧重点,看不到生活的场景。再最后,又是作者对文中两夫妻感情的分析,可惜,作者通过晨晨这一主体的目光,尽管对自身各方面优缺点都作了一番自我检查,但是,真正的原因,晨晨还是没能看出。根据文章的描述,生活中如果真有晨晨这样一个男人,我们是可以理解盈盈为什么会选择离开。因为,从全文来看,晨晨是一个缺少棱角的男人,没有鲜明的男人特点。武穴街有句土话:“男人不坏,女人不爱”,这里的坏,肯定不是指流氓土匪强盗那种坏,而是相对于女人的温柔性格里,男人需要有刚毅、威武、彪悍、粗犷的本色。还好,故事的结局,夫妻走到了一起,同心协力打造一片新的天地,这也是对读者一个安慰。
  看到第二章,“相识”的那一部分,我内心一阵的欣喜,没想到这么朴实天然,颇有三四十年代中国作家们的优秀作品一样的清新文风,竟能在武穴论坛重现,并且还多出了本乡本土的味道。整过全文,也正是这一章吸引着我一直读下去的。
  我可以这么说,如果,作者一直保持第二章“相识”那样的基调写出来,这将是一篇相当不错的作品。作者文字的基础还是有的,并且也不缺对细节处理的能力。在第二节“相识”中,那里的描述很容易把我们(专指三、四十岁的人)拉回到七、八十年代,那时纯朴的人物、简单的社会关系曾经是那么的熟悉。可惜,在我们意犹未尽之际,作者的笔调也稍稍发生了变化,而是着重在片断的回忆,之后的文章很少见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故事情节,而这又恰恰是小说不同于其它文学体裁中不可忽视的重要表现方式。
   作者可能是行文太过匆匆,有些事情交待得让读者感到不明就里,比如开篇中,盈盈的离开,最终是经得你的同意的,她又为什么非要选择不辞而别?还有:
“但盈盈父亲思想保守,他规定盈盈无事不要老往晨晨家跑,有事去了也不能在晨晨家过夜,盈盈也想与晨晨共游温柔的梦乡,可是一想起父亲的话,又固执地趁月还在,悄然躲开,身影归去,撒给晨晨的是默默的情怀。那时,晨晨平素忙于工作,盈盈忙农活,小夫妻俩总是分多聚少。因此,每次相聚的机会,他们都极其珍惜。”这段说得就有问题,那时晨晨和盈盈根本就没有结婚,何以谈“小夫妻”呢?
  象这样的小问题虽然不是很多,但也反映了作者的粗心。
  另外,这篇文章在时间和空间上,也有可待商榷的地方,文中晨晨和盈盈和初识、订亲、过门(特别是晨晨给盈盈买的衣服手表,那更符合武穴7、8十年代的风俗,而不是九十年代,在空间上,描写晨晨站长江边对盈盈深刻思念的这段。其实,两人的距离并不是很远,并且晨晨前面也有过夜送盈盈的经历,那么一个男人,为什么敢爱却又不敢争取主动,而任由着自己在痛苦中思念?我首节说晨晨缺少的男人血性,也便是在这里得来的。
  文章没有着重在人物个性、色彩方面的刻画,以至在后文中,在晨晨的自省里,读者很难对这段爱情的波折做一个正确的判断。我个人觉得,小说本应该是塑造人物的大舞台,而作者过多的用了客观的眼光,(并且还用了公式的方式)但这样的效果不适应讲故事。
  在少有的塑造人物方面,也不是完全相同的,比如晨晨给盈盈写的诗,以往总是爱用借景生情的方式,用极隐蔽诗句来表露心迹,可是在这里又是这么写的:“不要再徘徊,不要再躲开,请接受我的爱;不要再犹豫,不要再等待,时光一去不复来,你的眼睛早已告诉我你的情怀。看灿烂阳光,已为我们的爱情镀上美丽的光彩,重如山!深似海!情不变!永相爱!长相依!难分开,我们心心相印永远也不分开!前路有崎岖,风雨多障碍,挡不住我的爱,请相信现在,请相信未来,请接受我的爱,不要让那冷漠把你的真情掩盖。”在这里又表现得如此直白,当然,这完全可能是因为爱情受到其它因素挑战时,唤起了晨晨做为一个男人的血性。对小说里的人物,我觉得晨晨应该多点这样的豪气。
   文章语句偶有一些不必要的装饰,比如“但回首九年的婚姻生活,那点点滴滴的往事就犹如遗落在日历上的梦,歌谣一样在晨晨心中拂拂扬扬,大珠小珠落玉盘……”这里的大珠小珠落玉盘,实在还不如不用。
  以上是我从另外一个角度对作者这篇作品的看法。不可否认的是,这篇作品写得非常不错,其中第二章很值得我学习,以上系个人之见,不一定正确。

[ 本帖最后由 叶之遐想 于 2009-2-19 22:05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2-20 09:11:56 | 显示全部楼层
能从作者的角度去读文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2-21 08:55:17 | 显示全部楼层
文章好,评论也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3-13 13:32:09 | 显示全部楼层
呵,顶起,读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武穴信息网 ( 鄂ICP备2021017331号-1 )

鄂公网安备 42118202000100号

GMT+8, 2024-9-25 13:27 , Processed in 0.037439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