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穴论坛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查看: 271|回复: 3

[原创] 新兵连的故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4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中文注册

x

新兵连的故事
作者:李国胜

1.jpg



在浩瀚无垠的南中国海上,镶嵌一颗熣灿的明珠---上川岛(广东省第一大岛屿)。海军某快艇支队驻扎在岛上,守卫着祖国的南疆。


上川岛,那是我魂牵梦绕的第二个故乡。


1987年11月18日离开生我养我的家乡,与战友们坐客轮,乘绿皮火车,再坐小客轮,换乘解放牌东风车,12月1日早一路千里奔赴来到广东省台山县山咀码头。那天天公不作美,放眼望去,只见乌云低垂,海水浑浊,一艘登陆艇停靠在码头边上,几个穿水兵服的战士在舺板上忙碌。这是我心中的大海吗,过去在电影中看到的大海蓝天白云,浪花朵朵,一片蔚蓝。


接兵干部整理好队伍后,组织战友们坐登陆艇过海上岛,我第一次在海上航行,风急浪高,登陆艇在波峰浪谷中穿越,时而跃上浪尖,时而跌入谷底,战友们在舺板上象喝醉了酒一样东倒西歪,忍俊不禁。我从小在山村里长大,没有经历过大风大浪,在家乡水塘里玩水时会过狗刨式,哪经得起大江大河洗礼,不到一半航程,我直接向大海缴“公粮”,吐得我天昏地暗,日月无光,黄胆汁都吐出来了,浑身软绵绵的,一点力气都没有,如果敌人来了,怎样扛枪打仗?与大海初次相遇,给了我一个下马威。


经过40多分钟的大海考验,登陆艇终于靠上了上川岛码头。 几排营房屹立在码头边上,后来知道是船中队营房和四十五大队营房。战友们摇摇晃晃登上码头,只见码头道路两旁绿树红花,离别家乡时已是深秋万木萧条,南方海岛却春意盎然,精神为之一振。


从老家一起参军的有45名战友上岛,分配在四个新兵连,在南下的途中好不容易混熟,又要分开,心里有点依依不舍,尽管在岛上有空可以见面,但是没那么方便,部队休息外出都要请假有时间规定。


我分在了新兵四连,一共有八个武穴战友:刘永新、李跃龙、田锡军、陈汉六、李金龙(前年因病去世)、张中胡、李国胜、朱重征,在同一个战壕里训练成长,结下了深厚的战友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4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2.jpg


我所在的新兵四连是住在一个山洞里,接兵干部带着我们八人一路步行,曲曲弯弯沿着山路前进,快到时,只见先到部队的四川兵、海南兵、河南兵,湖南兵,有几个在洞口探头探脑张望,是迎接我们吗?不得而知。我们是最后一批上岛的湖北兵。


刚入洞中,没适应洞里的昏暗光线,高一脚低一脚,跌跌撞撞来到山洞最里边,地面铺着一排排木板,以后新兵连训练一百天就睡在木板上面,就象家里来了亲戚打地铺一样。我分在四连三排一班,与同乡田锡军同一个班,我俩铺挨铺,彼此有个依靠。


把背包行李快速整理好后,到洞口集中,新兵连指导员是湖北武汉新洲人,叫陈少成。他非常和蔼,对我们进行了简短的欢迎仪式,已是中午一点。肚子在船上吐空了,早就饿得咕咕叫。满以为部队第一餐肯定非常丰盛。自从老家出来,一路上在武汉军供站等候绿皮火车几天,餐餐四菜一汤,把战友们嘴吃娇了,嫌伙食不好,个别战友开饭时还用筷子敲军绿色茶缸,表示抗议。到了广州军供站减少到一菜一饭,战友们感叹,还是家乡人民亲呀。


新兵连伙房不高,是用石头砌成的,非常坚固。岛上的营房大多数是用石头砌的,据老兵们讲,岛上台风多,石头砌成的房子经得起风吹浪打。伙房门口地上放着一个箩筐、里面有些剩饭,一个大菜盆,盛着大白菜,有几片肉在菜上面,这就是到部队迎接我们八个战友的第一餐饭,比民工都不如,心里有说不出的酸楚。我们默默的吃着剩饭,眼泪都出来了,之后100天,伙食没有多大改善。记得我帮厨时,买了八包三鲜快餐面,煮了一大锅,放了些生菜,盛了一脸盆,偷偷把八个老乡战友叫到一块,美美地饱餐了一顿,把盆里的汤汁喝得一点都不剩。现在再也吃不出当年那样的美味了。刘永新(下文称新哥)战友他个子高,饭量大,伙食油水根本填不饱他的肚子,有次,伙房准备了一些汤,他用脸盆装满一盆全部喝完,“汤司令”外号不胫而走。


刚到部队前几天,主要任务是班长带着我们学叠军被,要求叠成“豆腐块”,看到班长双手在被子上左一下、右一下,上一下、下一下,整个动作行云流水,不一会,被子有棱有角,“豆腐块”一气呵成,我们羡慕不已。我学叠被子,头几次笨手笨脚,新军被比较松软,很难叠成方方正正,后来在班长的传帮带下,把军被圧紧,叠起来就容易多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4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3.jpg


新兵第一个月,边训练边进行“由民转兵”思想教育,我们新兵都来自五湖四海,天南海北,各有各的的行为习惯和心思,部队是“大熔炉”,要求是铁板一块,思想一致,动作一致,一切行动听指挥。我来自农村,吃过不少苦,应付高强度三大队列训练,感觉还是苦不堪言,更何况那些娇生惯养的官二代、富二代,城市兵。我们是一个集体,没有任何特殊化。尤其是正步分解动作单腿独立,左右手臂全后摆动,达到标准不是一朝一夕之功。


我们连长参加过“国庆阅兵”,队列动作绝对是标杆,强将手下无弱兵,练习立正站姿时,他要求把水兵帽反带头上,只要身体一晃,帽子就会掉下来,一站就是一个小时,没有哪个战友不站得双眼火冒金星,体质弱些的战友,坚持不住,倒在地上时有发生,连长熟视无睹。背后,我们称连长是魔鬼,是军阀。但是每次新兵营组织四个连队列会操时,我们四连每次拔得头筹,与我们住在同一个山洞的三连官兵每次输得很不服气,加强训练强度,但每次还是败在我们连的手下。每次收操时,我们连“一、二、三、四”口号喊得震天响。一个个精神抖擞、昂首挺胸、在其他三个连面前走过,神气活现,好不得意。我们再也不叫连长魔鬼、军阀了。


“立正、稍息、齐步走、正步走、跑步走”等三大队列训练再苦再累我们都能咬牙挺住,最害怕的是半夜紧急集合。老兵怕号,新兵怕哨。深更半夜,只要哨子“咻咻咻”紧急响起,那就是紧急集合,两分钟内,黑灯瞎火穿好军装,打好背包,进行紧急行军。


记得第一次紧急集合时,我们睡得正香,“咻、咻、咻”紧急哨声划破海岛夜空,我和隔壁床铺锡军手忙脚乱穿军装,打背包。左脚穿右脚鞋,右脚穿左脚鞋,有的战友来不及打背包,水兵服上衣没有扎进水兵裤里,水兵帽載得歪歪斜斜,慌慌张张抱着军被从山洞里冲出,洋相百出,狼狈不堪。两分钟没有站到队列中的战友,罚在洞口空地跑圈,直到跑不动 为止。我们翻山越岭往飞沙滩奔去。


有了第一次教训,我同锡军商量,以后我们俩合盖一床军被,军装不脱,和衣而睡,再有紧急集合就不用紧张了。


越过大海,你千里而归,朝北的窗儿为你开。身在海岛军营,傍晚站在山冈上望着天边的点点渔火,思乡之情油然而生。记得刚到部队时,迟迟没有收到家信,我丢魂落魄。每天下午收操吃完晚饭后,看到战友们从通讯员手中收到家信,欢天喜地,我非常失落,不知道家里到底发生了什么事。直到半个月后收到哥的粉红色来信,我迫不及待撕开信封,看到信中写到母亲想念我常常落泪,我禁不住泪如雨下。每字每句看了又看,仿佛每个字都是亲人的脸庞,晚上睡觉时,还把信放在胸口,舍不得放到行军袋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4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4.jpg


新哥多才多艺,诗琴书画无不精通,尤其唱得一曲好歌。一天黄昏,新哥在山洞水库边上,教战友们唱《唱上一支十五的月亮》:

“唱上一支十五的月亮,

心儿飞向可爱的家乡,

亲人的笑脸浮现在眼前,

姑娘的歌唱在心中回响。

翠绿的田园山冈,

美丽的晚霞村庄,

那是我思念的地方。

啊,家乡,

无论我在哪里,

你永远在我的心上。


唱上一支十五的月亮,

战士的责任时刻不忘,

千家的欢乐,

就是我的欢乐,

万家的团圆就是我的荣光。

遥远的边塞南疆,

偏避的哨卡海防,

那是我战斗的地方。

啊,祖国,

只要我在这里持枪守卫,

你一定幸福安康”。

此情此景此曲,终生难忘。


回家探亲时,我唱给童年小伙伴们听,优美的歌声在家乡田野里飘荡。1990年在上海学习时,八一军民联谊会,我代表军方献上《唱上一支十五的月亮》,轰动上海滩。


艰苦的训练,强健了军人体魄。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提升军人的思想情操。军人也是有血有肉好男儿。过春节时,新兵营组织庆新年晚会,新哥代表连队上台,一身白衣,一曲《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俱乐部礼堂掌声如潮。


春节放假期间,新哥从俱乐部借来三洋录音机,在俱乐部,我们八个战友每人为亲人唱一首歌,给父母讲上一段话,当时我唱了一首《十五的月亮》,录音带寄回家里,父亲是老党员,一生铮铮铁骨,从来没有掉一滴泪,听到我的歌声,泪水潸然而下。


战友,战友亲如兄弟。战友陈汉六家穷没有上过一天学堂,牛大的字不认识一个,给家里写信成了一大难题。我和新哥责无旁贷帮他写信。今天帮了明天怎么办,在新兵连时我们可以帮,分到老连队找谁。我帮汉六买了一本新华字典,教他认二十六个字母,拚音认字。汉六悟性高,进步快,新兵连结束时,勉强认得一些字了,我还是担心他如果分到岛下老连队后,如果没有老乡在身边,比较麻烦,岛上老乡多,可以帮忙。我主动找到连队陈指导员,说陈汉六如果下岛,我在岛上,我可以替他下岛。可惜事与愿违,我担心的事还是发生了,陈汉六被分到岛下一个观通站。不过,下老连队后,我与汉六书信来往频繁,每次收到他的来信,错别字我用红笔标出来改正再回寄给他,部队几年下来,他基本上可以正常写信了。


我们在新兵连哭着,笑着,累着,一天天成长为合格军人。


上川岛,血浓于水。


2017年夏天,我与几个同乡回到上川岛,追寻当年的足印。部队已撤编,军营仍在,人去楼空,白云悠悠。山洞已封存,再也进不去了,新兵连的峥嵘岁月象军旗一样永远在我的梦中猎猎飘扬。




李国胜

2025年7月29日订稿于广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武穴信息网 ( 鄂ICP备2021017331号-1 )

鄂公网安备 42118202000100号

GMT+8, 2025-8-26 16:15 , Processed in 0.042962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