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穴论坛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查看: 446|回复: 0

[原创] 难忘军营新闻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7-27 10:30: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中文注册

x
072701.jpg


时光如白驹过隙,一眨眼我离开军营21年。值八一建军节来临之际,忆起军营新闻生涯点点滴滴,象一朵朵浪花在心海里美丽绽放。

在南疆四季如春、美丽富饶的上川岛上,驻扎着一支海军快艇部队。1987年深秋,我一身崭新水兵服告别家乡,来到岛上守卫边防。新兵连100天训练结束后,我被分到38092部队82分队任油料保管员,工作职责是为军舰加油,同时保卫油库安全,防止敌人偷袭炸库。

油库位于海边的山坡上,每天我背着钢枪站岗放哨,警惕周边的一举一动。一天晚上,明月从海上冉冉升起,海面一片银辉,我巡逻在海岸线上,望着安宁祥和的海岛,卫国豪情油然而生。下岗后,《海魂》小稿一气呵成。第二天傍晚,我兴冲冲拿着手抄稿给油库主任贺建文审阅,贺主任看罢,觉得不错,叫我拿给指导员毛皓明指点下,毛指导员刚从支队师机关政治部分下来不久,他看完后,笑咪咪的对我说,字写得不错,起点比较高,以后支队如有举办新闻培训班,推荐你去学习。听到毛指导员的表扬和栽培之意,我万分感激。当年在校读书时,我作文写得还不错,经常当作范文在班上朗读,钢笔字在同学中也是小有名气。从穷山沟里出来当兵,目的是改变命运,不想再回到山沟沟里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贫困生活,同时还有一个文学梦想,在部队这所大学校里实现墨水字变成铅字。

072702.jpg

辽阔的海面上,海鸥展翅,战舰驰聘,浪花翻卷。上川岛军港码头道路两旁绿树成行,象哨兵一样守护着一座座黄色营房。

我在油库站岗值班忙忙碌碌半年后,所在后勤部举办新闻培训班,为期一周,老师是王铁锁(后来又是我的摄像老师)、胡雪琴。贺主任、毛指导员把我从岗位上抽出来,如愿参加了培训。记得每个学员发了一个笔记本、一支笔。笔记本的首页是铁锁老师手写的“路,就在你的笔下”,钢劲有力,非常醒目。随后又参加了支队新闻培训班,由川岛四大才子陈启正、罗明新、欧阳芳、罗建国,担任培训老师,学员从各团级单位抽调出来的新闻苗子,时间是二十天。

在学习期间,我象婴儿一样吸吮着母亲的乳汁,如饥似渴,非常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对如何写消息、写通讯等,有了全面的了解和学习。还抽出一周时间到基层部队采访并写稿,我写了两篇稿。在新闻班快结业时,邀请广州某海军基地(军级单位)新闻干事谢坚和广东电台一名女记者对学员们进行辅导。毕业典礼上,广东电台女记者从众多稿件中抽出优秀稿件进行讲评,我写的两篇有幸被抽中。女记者离开川岛时,把我的两篇稿子带走了,带走了我的希望和期盼。不久1988年八一建军节那天早上,其中一篇《用辛勤的汗水换来一面面锦旗》在广东电台广播。当年油库没有安装广播,是胡雪琴老师下来检查工作时告诉我的,这是我第一篇没有变成铅字的作品,听到这个消息,我欣喜若狂。感到神奇的是,我的第一篇主人翁军械库主任李在寅(浙江人)官至广东省纪委副书记、监委副主任。不知道李主任是否还记得我不?

如果说团、师两级机关的新闻培训,是我新闻路上的启蒙,那么参加军机关的碎火,无论是理论和实践,有了质的飞跃。

部队非常重视新闻工作,新闻培训班年年开班,为部队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新闻骨干。1988年底,海军广州某基地新闻培训班照常开办,学员从基层部队新闻苗子中挑选,每个团单位只有一个名额,要求比较高。川岛部队只有我和常树辉兄(树辉兄文字功底深厚,至今笔耕不缀,时常在殿堂级报刊解放军报、解放军文艺等发表大作,值得我好好学习)被选中,哥俩结伴下岛,来到心驰神往的广州,就象刘姥姥进了大观园,大开眼界。

这次新闻培训班的老师陈万军、谢坚、陈启正、老勒个个都是大才子,大名鼎鼎,在部队各大报刊发表重量级新闻稿件数不胜数。培训期间,老师们倾囊相授,结合实战,把新闻写作、如何采访、怎样制作标题等讲得深入浅出、妙趣横生。陈万军老师(曾荣任新华社海军站站长、海军少将)分享他自己创作的获得大奖的《今宵月儿圆》,写的是南沙将士在碧波万倾的南沙群岛建礁的艰苦历程,每个将士一周只能用一桶水,一、两个月只吃一次青菜。没有哪个将士身上不长癣,嘴巴不溃疡,更难克服的是思念家乡亲人。一轮明月升上海空,将士们坐在礁石上,畅所欲言家事国事天下事。将士们不畏艰难、志在海疆、浪漫乐观的高尚思想情操,万军老师讲得声情并茂,学员们听得如醉如痴。我在想,如果有一天,能写一篇象万军老师那样的大作,不枉从事新闻工作一场。很惭愧,至今也没有一篇拿得出手的新闻稿。

谢坚老师知识渊博,旁征博引,风趣幽默,学员们非常喜欢他的授课。下课后,意犹未尽,纷纷围在他的身旁,听他谈古论今,都舍不得离开。

启正老师充满激情,老勒冷静沉着,都是学员们的好老师。

结业的头天晚上,万军老师找到我,帮他誉抄材料,第二天基地政委魏伯良将军出席毕业典礼并讲话,万军老师为首长准备讲话稿。考虑到可能抄得很晚,万军老师给我50元钱,肚子饿了买点吃的垫垫肚子,我死活不肯要。为老师抄材料,我已经受宠若惊,20名学员挑中了我,我感到非常荣幸。其实能进入军级培训班,学员们的钢笔字都写得不错。这50元钱无论如何不能要。没当兵之前,我在家乡干苦力,晚上加班加点是常事,抄材料对于我来说,是一件非常轻松的事情。万军老师执意给我。没办法,盛情难却,我只好接了,但感觉还是很烫手。我想了一个办法,四个老师,都是“烟枪”,就买了四包双喜烟,3.5元一包,每人一包,我自己买了一袋饼干,把剩下的钱还给了万军老师。第二天毕业典礼结束后,万军老师拿着一封信,叫我回老部队时交给宣传科长章树和,望着万军老师亲切的目光,我郑重的点了点头。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我意气风发从广州回到川岛,将万军老师的信交给章科长,章科长和蔼可亲,他看完问我,想不想到支队宣传科来从事宣传报道工作,我一听有点紧张,如实的对章科长说,自己文化底子薄,恐怕干不好。章科长和颜悦色的问我,热不热爱,我大声的回答:热爱。章科长说只要热爱就好。等我前脚回到油库,后脚章科长电话就打了过来。第二天,我告别了油库和亲爱的战友们,背着军被,坐上单位的解放牌老爷车来到宣传科报到,开启了我的新闻生涯。
新闻报道工作是一门苦差事,早上外出采访,晚上写稿,没日没夜,但对于我来说乐此不疲,因为我有梦想。我每天踩着单车,带着笔记本,口袋里揣着基地新闻通讯员证,跑遍了川岛的所有单位。刚开始见到陌生领导有点腼腆,说话就脸红,随着接触多了,胆子慢慢大了起来,采访起来也就从容自如。

有一年十一月,部队老兵面临退伍,江门渔政大队来到川岛招退伍水兵,我发现这是一条好新闻,就随船出海,现场采访老兵驾船实操。我是一个旱鸭子,第一次坐船来到茫茫大海,船在波峰浪谷间穿行,我坐在舱室里被颠得东倒西歪,吐得一塌糊涂,黄胆汁都吐出来了,晕船的滋味真不好受,跳海的心都有,等回到岸上,我已是昏头转向,精疲力尽。但为了赶稿子,顾不上休息,连夜把稿子写出来,时间是新闻的生命。

初当新闻报道员期间,章科长对我非常关心,手把手帮我改稿。每到周六,章科长叫我到他家改善伙食。他爱人藤老师,当时在川岛幼儿园当院长,做得一手好菜,非常热情好客。每次见到我来到她家里,做些好吃的招待我,给了我家的温暖。不但是我,在川岛政治部工作过的官兵们没有哪一个没吃过藤老师做的好饭好菜。章科长、藤老师象大哥、大姐一样关爱着身边的战友们,这份情义我终身难忘。章科长前几年不幸病逝,我几次跟树辉兄说,去看望藤老师,但是时间不凑巧,藤老师时常不在家。

章科长在生活上对我非常照顾,但是对工作要求很严。记得有一次,我在报纸上信笔涂鸦,被他发现后狠狠的批评了一顿,说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一定要爱惜报纸,怎么能在报纸上写写画画,我惭愧的低下了头,从此再也不敢在报纸上乱写乱画了。

干一翻新闻事业,我深深体会到必须有一颗强大的内心。刚到宣传科,我写的100多篇新闻稿都是泥牛入大海,杳无消息,对我的打击非常大,怀疑自己是不是从事新闻这块料?章科长鼓励我,不要放下手中的笔。他说写材料,没有经过三年的磨练,是写不出好材料,写新闻稿虽然容易些,但是也需要时间。我的第一篇铅字新闻稿,是东北虎杂技团到川岛部队慰问演出,在海军报发表,虽然是一块“火柴盒”,但是对我的激励非常大。

人生的路虽然很长,但关键只有那几步。机会来了,就要紧紧地抓住,别留下遗憾。我就有一个很好的机会可以调到海军报社。基地新闻班一别,与万军老师鲜有见面机会,但万军老师非常关心我的成长进步。他在北京海军报社改稿时,得知报社要招一个新闻骨干,他推荐了我,来信叫我北上。但我觉得没有两把刷子,去了北京也干不出什么成绩来,犹豫不决,章科长也建议我在基层锻炼几年,再送我去北京深造。就这样,进京机会与我擦肩而过。大树底下好乘凉,如果去了,说不定是另外一种命运。

从事新闻工作多年,在军内外报刊发表稿件多篇,但用稿率最高的是我的第二故乡《江门日报》,所投的稿件只有一篇没被采用。有一次从广州基地学习回岛,我绕道去江门日报社,去拜访下邝编辑,他与我有过书信往来。到了他办公室,只见桌面上稿件堆积如山,我自我介绍是李国胜, 邝编辑放下手中的笔,握着我的手说:李国胜呀,我记得,你每次投来的稿,我舍不得扔,你的字写得很工整。原来不是我的稿写得有多好,而是字帮了我的忙。

潮涨潮落,寒来暑往,春去秋来。在川岛,我象辛勤的蜜蜂一样到处采蜜,与战友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突然有一天,广州海军军机关调我从事摄像工作,对于从来没有摸过摄像机的我,感觉压力山大。但军令难违,1995年3月,我依依不舍告别了第二故乡上川岛,告别了朝夕相处的战友们,只身来到广州军机关,再次拜在王铁锁老师(上川岛时我的新闻老师,他是解放军摄像首席记者)门下,真是缘份。师兄叶晓刚、汪祖锋,都是才华横溢,用镜头为部队的宣传工作,做出了突出贡献,多次荣立三等功。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在铁锁老师、两位师兄传、帮、带下,我在学中干,干中学,记场记、写脚本、找配音、打片头字幕等,基本上做到了心中有数,半年出师,单独可以扛机了。记得第一次扛机时,拍摄军机关直属单位大会,主席台上坐着6个将军,将星闪耀,台下坐满了官兵,第一次拍摄这么大的场面,我紧张得两腿发抖。站在台上拍摄将军们时,直接尿裤子了,每每想起,臊得脸红。

扛摄像机是体力活,磨破了肩膀磨破了鞋,我无怨无悔。在军机关扛机那段岁月,我跑遍了基地管辖的边防哨卡;每年跟着海军医院船,出海拍摄基地组织的大型军事演习,出没在风里浪里,留下了一组组珍贵的镜头。还有

——后勤大比武;

——军运动会;

——海政歌舞团著名歌唱家宋祖英、吕继宏、陈红、甘萍、吕薇、霍勇等,为基地官兵慰问演出;

——跟随师兄晓刚拍摄原广东省省长朱森林八一节到川岛部队慰问;

——跟随铁锁老师,拍摄海军部队助学广东清远清新县白湾镇失学儿童,专题片《滴水情真》在广东卫视台播出,引起强烈反响;

——在香港海域侦察美军尼美兹号航空母舰;

——后方仓库系列,荣获全军后勤一等奖;

------

有道是:
军营二十载,风雨新闻路。
肩扛并笔写,苦乐壮志酬。


李国胜


072703.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武穴信息网 ( 鄂ICP备2021017331号-1 )

鄂公网安备 42118202000100号

GMT+8, 2024-9-20 07:47 , Processed in 0.041672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