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穴论坛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楼主: 郭德军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公告]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第二十辑)

[复制链接]
31#
 楼主| 发表于 2023-11-28 11:26:55 | 只看该作者
中春叔和金花娘


在我村里,中春叔是每天起得最早的一个人。因为他家做豆腐卖,他不光买豆腐,还卖豆浆,豆腐脑……

他家的房子排在进村第一家。我十岁左右就经常到他家买豆腐脑或豆干,有时家里没钱,就让他记在账上,等有钱了,母亲再去结账。村里的孩子想喝豆浆或豆腐脑,都到中春叔家里买。因为天亮不久,他还要到附近的村里买豆腐干和豆腐脑。所以,去晚了,就喝不成豆浆和豆腐脑了。

有些手头没钱的大人,平时买豆干就用自己家的黄豆去换,我家也用黄豆换过几次豆干。做汤用的嫩豆干,炒菜用的结豆干,中春叔家里都有卖的,过节时,他家还做茶豆干,做千张,做油榨小豆干卖。

每天卖完自家做的豆制品后,中春叔要赶回家做农活。他妻子叫金花,我叫她金花娘,金花娘身体不好,一连生了三个小孩,每个小孩都没奶吃。所以中春叔的小孩只能吃米糊和牛奶。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村里有人开始拆掉自己的土砖房子,开始盖起了令人羡慕的红砖房,屋里的地上开始铺上水泥。但八十年代很快就过完了,村里大多数土砖房都拆了,都换成了红砖房。

中春叔家里还是两间土砖房,因为他有三个小孩,小孩动不动就生病,他妻子的身体也不好,所以村里的大人说,中春叔虽然是个勤快的人,但他家里还是没钱盖房子。

图片

我上高中的时候,中春叔家里还在做豆制品,有一次,我六个月没有回家。回家后,发现中春叔早上居然没做豆制品,一问母亲,才知道中春叔家里的三个小孩在半年之内都病死了。村里的大人说中春叔的心一下子灰了,冷了,所以他有一般时间没心情做自己的豆制品。

他的妻子,身体仍然和过去一样,走路总好像提不起精神。有时金花娘会坐在门槛上发呆,呆着呆着,就开始嚎啕大哭,哭她自己的命苦,哭她死去的三个孩子。

村里有个小学老师,一次乘凉时说起中春叔和金花娘,他说,中春叔家的小孩老生病,是因为没吃过母乳,孩子生得太密,这样的小孩,一感冒可能就扛不住…

但金花娘不相信小学老师的话。有一天,他花了五毛钱,请一个过路的瞎子给她算命。瞎子说,我老实说,你三个小孩都死了,完全是因为你不孝,你死去的公婆,你从来就没给他们上过坟,烧过香,敬过酒。金花娘说,我不孝,死去的公婆让我生病,让我死,我都没话说,他们为什么让我的三个小孩病死呢?我的小孩这么小,还没到上学年龄就死了。

瞎子一走,金花娘又坐在门槛上嚎啕大哭。后来她每隔几天,就要坐在门槛上哭,村里的的女人,劝过她好几回,她还是不停地哭。我母亲也劝过她两三次,她也照样哭,仿佛到时不哭出来,她就难受得活不下去似的。

后来有一天她拿粪瓢舀了一瓢大粪泼到她逝去的公婆坟上,村里的大人说,金花现在神经有点不正常了,因为她受的刺激太大了,三个小孩半年内都死了,谁受得了这种可怕的打击?!又有大人说,那个过路的瞎子信口开河,是那个瞎子害了金花娘。

金花娘还是习惯每隔一段时间就坐在门槛上大哭。尽管中春叔又开始做豆制品,他家的房子还是两间土砖房。

我高中毕业后做了民办老师,中春叔还在做豆制品。他家的房子还是土砖房,他妻子还是习惯坐在门槛上大哭。大人们说,现在她是隔一两个月才哭一次,过去她只隔几天就要哭一次。

我教书后的第五年,中春叔突然病倒了,没拖四个月,中春叔就死了。他死的时候,金花娘没有嚎啕大哭,因为她已经没力气哭了,她走路时居然柱起了棍子。一个四五十岁的人,看起来有六七十岁的样子。

没过半年,金花娘也病死了。她是什么时候死的,没人知道。她娘家人和中春叔的兄弟凑了一些钱,买了一具便宜的棺材,将她草草埋葬了。

村里再也没人做豆制品了,因为中春叔已经死了。他家的两间土砖房,后来成了中春叔弟弟的房子。中春叔的弟弟很快就拆掉了那两间土砖房,不久,就有一座新房子建好了,当然,那是中春叔弟弟的新房子。

村里还是有人偶尔提及中春叔,大人们习惯说,中春家的豆干做得好!女人们习惯说,中春这人命不好,生了三个小孩,一个都没留下来!

我有时想起中春叔,心里免不了涌起一阵阵悲凉的感觉。有一次想起金花娘坐在门槛上嚎哭,我就心酸得忍不住掉眼泪,仿佛中春叔金花娘昨天才病逝的一样。我到现在已经记不起自己去他们家买过多少次豆制品了,但我至今记得有几次他家的豆腐脑没卖完,中春叔把村里的小孩都喊去了,每个小孩拿着自己的碗在他门口喝豆腐脑,那是一段这么快乐的童年时光!甚至有小孩说,中春叔,以后卖不完,再喊我们过来喝呀!中春叔说,好的,以后我一定再喊你们过来喝!中春叔的嗓门那么大,所以直到现在,他的声音还留在我的记忆里,可惜现在我回家,在村里再也听不到他卖豆制品的吆喝声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
 楼主| 发表于 2023-11-28 11:28:07 | 只看该作者
喜宴时我去看热闹及闹新房





十三岁的时候,村里只要有人结婚,我就会跑过去看热闹。

新娘嫁妆来的时候,我会去抢糖吃。因为嫁妆回来时,新娘家会放鞭炮,炮响之后,新娘家的人会派人出来分香烟给男人,分糖果给女人和小孩。分糖果的人,总是豪爽地站在高处,朝人多的地方高兴地丢糖果。

我们小孩抢糖后,会情不自禁地拿出来比一比,看谁抢得多。一次,村里一个叫黑皮的小孩,比我多抢了十几颗,我佩服得不得了,问他,你怎么一下子抢了这么多?他说,二毛娘跟他一起抢糖,他两手飞快地捂住了地上一把糖,可是二毛娘也伸出了一只手,黑皮不问三七二十一,咬了她一口,她松手后,说,你这伢,怎么变得像一只狗呢?!说咬人就咬人!黑皮说,是我先伸手抢到的,女人看他这么小,懒得再骂他了。

到了新娘进新郎家门时,新郎家又要向客人敬一次烟,分一次糖。新娘进新房时,还要向客人撒一次花生和龙眼。我们小孩照样和大人一起跟着抢,不管抢到手没抢到手,我都觉得十分好玩。



图片


新娘进新房后,布置宴席的人开始催人敲打锣鼓,锣鼓响过之后,又开始放鞭炮。开宴了!我不是坐在父亲的身边,就是坐在母亲身边。桌子底下,有时有几只狗,也跑来等骨头鱼刺吃,如果出现狗咬狗的情况,大人们就会操起棍子,毫不留情地把狗都赶出去!

开宴后,新郎新娘会一桌一桌地给客人敬酒,敬酒时,客人都站起来,说一句,恭喜!恭喜!然后,喝口酒,再坐下来,新郎新娘又去敬另一桌,直到敬完,才正式开宴。

一般情况下,吃第一碗席,第三碗席,第五碗时,都要放鞭炮。新郎新娘都要过来敬酒。

席后,大家拿了喜糖各自回家。媒婆和新郎的家人和亲戚开始怂恿年轻人闹新房。

我在人群里,看新郎新娘在闹新房的人的要求下唱歌,讲他们恋爱的经历。一次,村里的四毛结婚,媒婆对闹新房的几个小伙子说,放开玩啊,三天无大小。小伙子们一听,个个露出了饿猫见到鱼的表情,有人对新郎新娘说,先来亲嘴吧!快,别磨叽磨叽的,亲三下,要亲响一点啊!





图片





随后,他们要新人拥抱,接着要新人一起咬苹果……后来,越闹越疯。有人摸新娘的屁股,有人摸新娘的脸,还有人摸她的胸部。新郎说,大家文明点,好不好?不要闹得太过分!新郎不停地恳请大家文明些。他给小伙子们不停地敬烟。但后来他的手被人捉住了,有人开始抱着新娘,把新娘横放在床上,再把新郎抬上床,头对头码在新娘的身上。这时,房里看热闹的姑娘都吓跑了。剩下的人,除了笑得满面红光的媒婆,就是闹新房的小伙子们,和看热闹的男伢们。

有个小伙子说,谁来脱新郎的裤子?两个小伙子立即报名说,我们来了!又一声说,谁来脱新娘裤子?又有两个小伙子说,我们来了!新郎又恳求大家不要玩疯了,不要玩过分了。可媒婆三巧说,大家尽心玩吧,三天无大小!

最后,新郎的父亲不知为什么突然拿了一根扁担走进来了。他说,今天谁要乱来,我一扁担劈死他!闹新房的小伙子突然表情都蔫了,他们讪讪地退出了新房,新郎的父亲这时突然换了一张笑脸,说,大家抽支烟再走吧!

从那之后,我又在村里看过好几次别人举行婚礼,见过几次闹婚房,但后来的闹婚房,渐渐文明多了,再也没人摸新娘的脸和屁股了,更没人提出要脱新郎新娘的裤子了。



图片


我高中毕业后,有一次,去亲戚家吃喜宴,在新房里,我又看见了能说会道的媒婆吴三巧,又听见她说,三天无大小,大家尽情玩吧!

但闹新房时,大家连荤话都不说,更别说,随便对新郎新娘动手动脚了。

席后,我对媒婆说,现在闹新房,文明多了,根本就不像往年,玩疯了对新郎新娘一点儿都不尊重。可三巧娘说,不闹不疯,就不像是办大喜事,将来那些半大不小的男孩子,说不定,给个女人还不知道怎么用呢?三巧娘又说,我们这地方,解放前闹新房,客人走后,村里的小伙子和男孩子们还要聚在新房外听房,新郎在房里要大声问新娘:

你愿意给我困吗?

新娘要回答:愿意呀!

新郎又问:为什么愿意?

新娘要答:从今开始,我是你的女人。

新郎再大声问:今晚我想多搞几次,行不行?

女人要答:行啊,因为我是你的女人。

我问媒婆,这么粗野的仪式,你听谁说的呀?她说,我姑告诉我的,我姑二十多岁就开始替人说媒,她活到八十八岁才死。

后来我问我四叔,三巧娘的姑姑也是媒婆吗?四叔说,是呀,我从小就听大人们说过她很会替人做媒。

回家时,我想,媒婆三巧娘,原来一直把闹新房当成一次原始的性教育,

至于说,这么粗暴原始的性教育,存在了一代又一代,到底对农村有没有好处,我真的没有冷静的思考过。因为我是怀着凑热闹的心情看村里小伙子们闹新房的,至于说,别的什么风俗习惯,我从来就没有考虑过它存在的原因是什么。因为我对它一点兴趣都没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3#
 楼主| 发表于 2023-11-28 11:29:27 | 只看该作者
散文五章


文丨张远浩

母亲的广济 母亲的长江


记忆中的小时候,母亲几乎不买水果和零食。因为家里一直没钱。所以,直到现在,我还清楚地记得哪些亲戚来我家,给我和妹妹们带了那些好吃的东西。

吕兴祖的亲戚带来的不是枣子,就是柿子;山里的亲戚带来的不是板栗毛栗,就是桔子干蔗;九江的表叔带来的是香蕉苹果;黄石的外公带来的是面包糖果;武汉的亲戚带来的是麻糕麻片及点心,会打猎的姨爷有时会送两只兔子过来……

而我在部队当海军的大舅从浙江定海回来探亲时,带的是一大包饼干,还有饮料水果糖和西瓜。

可惜这些亲戚,每年来我家走亲戚的次数太少太少了,而我母亲受了亲戚的礼物之后,心里老是着急,下一次到客人家走亲戚,该买什么东西还礼呢?当然,外公舅舅的礼,可以放一边暂时不还,母亲说,等家里母鸡不下蛋了,就送两只母鸡给他们充礼物。

每当我家来了亲戚,邻居的孩子总喜欢过来看热闹。我母亲喜欢把亲戚带来的糖果之类的东西分给他们吃。我母亲是1962年从黄石回来嫁给我父亲的。因为我外公和我爷爷从小就过得好,我外公的老家在吕兴祖村。我外婆在我母亲十六岁时就病逝了。外公是剃头匠,外婆病逝后外公就把我母亲带到外面学剃头。

我母亲总说广济是个好地方。因为从家里走到塔水桥,就可以坐汽车到武穴,在武穴坐船,可以到上海,到南京,到九江,到黄石。我小学毕业时,邻村一个老头在山上放牛时告诉我,你母亲是见过世面的人,她跟你外公去过上海,去过武汉,后来在黄石剃头。回家后我问母亲,她年轻时是不是去过那些城市,母亲说,上海和武汉她没住一个月,当时一起去的广济剃头匠,只有两个人留在上海,有四个人留在武汉,我外公和另一个广济剃头匠觉得黄石离家近,最后选在黄石开了剃头店。

我母亲说广济是个好地方,不光是因为从广济出发,剃头匠们可以到一些沿江的城市去谋生,还因为饥荒岁月一来,广济出去的人还可以从城市迅速撤回广济去,因为乡下杂粮多,饿不死人。要是战争年代,城市就更不如乡下好,母亲听老一辈子人说过,抗日战争时期,城里人都钻头觅缝往乡下跑。因为日本鬼子在飞机上投炸弹,首选的就是城市。乡下人少,飞机一来,人都躲起来了,鬼子根本就不想浪费炸弹,所以乡下比城市安全多了。

母亲心中的广济,是一个饿不死的广济,尽管我小时候没见过她为我和妹妹们买水果和零食,但乡下亲戚来我家的时候,我照样能享受到节日一般的气氛,照样可以吃到很多东西。

母亲心中的长江,是一条能把人带进城市,并在城里扎根立业的长江。母亲尽管识字不多,但她懂得,人是会选择的动物,而广济又是一个滨江的小县城,广济人的选择,一头是沿江一带的城市,一头是自己脚下的乡村。城市繁华的岁月,广济人闯外地历来就近水楼台得天独厚,如果是兵荒马乱的年代,广济人回乡也很方便。所以母亲说,广济是个好地方,因为好地方得有一个有力的证明,广济是一个滨江的城市,别的证明也许也可以证明广济是个好地方,但广济滨江,才是它名流天下不折不扣的最有力的一大证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
 楼主| 发表于 2023-11-28 11:30:28 | 只看该作者
跳槽记
文丨张远浩

2003年夏天,我选了一个晴天,一个人悄悄离开武穴,在九江乘火车去了厦门,再从厦门坐汽车来到了晋江。到晋江后,按地址问路人找红尔在晋江开的一家铸造厂。工厂就在利郎服装厂附近,利郎有巨大的陈道明代言广告牌,所以,我一会儿就没费什么周折找到了红尔。



红尔是武穴人,与他简单地交流了几句,他就安排我给他的工厂做门卫。因为我想在福建找工作,先住在他那里,免得住旅馆,多花一些不必花的钱。因为2000年我家盖了房子,房子盖起来后,手头就没钱花了。



红尔给我开的工资是每月800元,每天八小时,吃住免费。我做了两个月,有一天,发现附近一家食品厂招仓库管理员,我去面试,通过了。后又去笔试,也通过了。但负责招聘的人问我,有大学文凭吗?我老实说,没有。我是一个高中毕业生,做过很多年民办老师。最后,公司留下我试用,试用期过后,留下来做了仓库总管。



每月工资是1200元,吃住不操心。还有一些奖金和福利。



做了不久,有一天,看报纸后心血来潮,自作了一张广告牌。广告牌上用毛笔写了一行醒目的大字:



谁来聘我,年薪N万!



然后,我一个人带着广告牌坐车去了泉州,在泉州人才市场门口,我站了一会,只要看到有人过来招人,我就举起自己的广告牌。大约半个小时后,巜海峡都市报》的记者陈金兰和另一记者过来了,一记者好奇地给我拍了几张照片,又问我,哪里人呀?我说武穴人。他又问,武穴在哪个省。我说湖北省。我是黄冈地区的。他说,知道了,林彪元帅的故乡。你们黄冈的教育办得非常好。他感叹。一会儿,他打了一个电话,又来了几个年轻人,有泉州电视台的,也有巜泉州晚报》的记者。接着,一记者问我,凭什么你开口要年薪N万?你连大学专科文凭都没有。我说,我有工作经验呀,我还在一些国家级和省级杂志上发表过一些文章。记者要看原件,我就把带去的复印件给他们看,他们又要看身份证,我又出示了自己的身份证,后来,几个记者热情地给了我几张名片,说,以后有事再联系。



离开泉州人才中心后,我坐车回到了晋江自己上班的食品公司,仿佛什么也没有发生似的,该做什么就继续若无其事地做什么。



三天后,下班后去街上玩,在一书店门口,看到武穴来晋江打工的陈建新和他的几个同伴,他们都是武穴人,建新惊讶地说,昨天看电视,在电视上看到你,举着广告牌。我喊了好几个武穴人过来看。我说,我没看电视。我不知道。又过了一天,公司里一小伙子拿着一张报纸走向我,说,张远浩,你上报纸了!我说,这有什么奇怪的!



之后,公司里的老板找到我,说,是不是嫌工资低,工资可以上调,不久我的工资多了几百块。



之后,陆续接到二三十个电话,多是要求我加入他们的公司。但我抽空去看了几家公司,看到有些公司门口有臭水沟,有些离图书馆太远,有些机器工作时噪音太大,所以,一直没有离开自己工作的食品公司。



后来,一家塑料公司吸引了我,因为这家公司下班后的时间,完全属于个人支配。不像我原来上班的公司,下班后,车间里的领料员动不动就忘了东西,有时半夜打电话,要领原料辅料。如果不发给他们,就会影响车间生产,如果发给他们,会影响我的阅读写作和睡眠。要命的是,我读书写作都是偷偷进行的,所以我考虑再三,还是忍痛割爱,选择了塑料公司。因为我工余时间多了很多。我还是做仓管,还是负责发货,但我不发货时,可以读书,可以写作,可以上网看电影,假期还可以放心去衙口海边看海,甚至可以租帐篷在海边过夜。



当然,我喜欢森达塑料公司,还因为公司里两个老板,开明得根本不像个老板,怎么看都像是员工的兄弟一样。平时,大家叫他名字成了习惯。因为晋江人,有很多都习惯叫父母亲的名字,有的叫爷爷奶奶,姑姑姑爷等亲戚也直接叫名字。平时大家都这么叫来叫去,感觉好得没有语言可以形容。还有一点,让我非常感兴趣,就是晋江人请客,大多不受礼。公司里一朋友生了小孩,请大家吃饭,大家都准备了红包,结果他一个红包都没收,还说,我请客是因为我高兴。不是为了收红包。



有一年,准备回武穴过年,从晋江上汽车到了厦门,在厦门火车站候车时,遇到几个老乡。有个我认识的老乡姓邓,我叫他小邓。小邓诉苦似的对我说,我在福建做服装,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听说你上了报纸,上了电视,在晋江,你享受的是典型的明星待遇啊!我说,什么明星待遇,不过是一个中午的异想天开!他说,你怎么突然想到给自己做广告?我说,我想试试看,自己能不能找到更好的事做。



后来我不再跳槽了。因为喜欢这家塑料公司,超过了喜欢原来的食品公司。尽管上街玩时,见到过两次原来食品公司的林厂长,尽管林厂长邀请我回去,尽管他说工资奖金还可以上调,我还是温和地告诉他,说,我不想再跳槽了,搬家太麻烦了。



算起来我在晋江这两家公司,一共工作了十四年,如果不是我妻子在晋江突发脑溢血,我要送她回武穴治病,我想,我会干到六十岁退休才回武穴。因为一个地方,如果有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而这个地方又靠近图书馆,靠近大海,这个地方,在我心中,即使不是天堂,也是靠近天堂很近的地方。



所以,选择了这样的地方,我就不想再跳槽了。所以,离开福建后,我还会常常想起她,仿佛她成了我故乡之外的另一个故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
 楼主| 发表于 2023-11-28 11:31:30 | 只看该作者
我心中的几个盲人
文丨张远浩

我邻村有四个盲人。他们的年龄,大概和我父母差不多。大垸的两个盲人是一对夫妻。男的会拉二胡,垸里唱戏时,总是请他出来拉二胡。女的会洗衣服,会做家务,还会到山脚下砍柴。



我小时候星期天帮家里放牛,有时看到那个眼瞎的女人和她眼瞎的丈夫。她丈夫和她都柱着拐棍,他们走路非常慢,因为要一步一步用棍子探着走,探到有柴草的地方,她要用棍子敲一敲。一次,村里一个女孩问她,你为什么在茅草地上敲呀敲的?她说,赶蛇呀,茅草里有时有蛇。她敲了草丛后就开始割茅草,割好一大片,就让茅草晒在太阳下,到下午,他们夫妻再结伴到山上,把晒好的茅草捆回家。



图片




这对盲人夫妻后来生了一对儿女。他们的儿子四五岁时,就开始牵着他母亲的手去山脚下砍柴。女儿七八岁时就开始在家里学做家务。



据说,他们家吃的米都是村里发的。因为一对盲人根本就没法种田。即使到了分田到户后,这家人的田地也不是他们自己种,而是靠亲戚朋友过来帮忙。



幸好,这家会拉二胡的盲人有一个老母亲。老母亲身体特别硬朗,人也生得特别高大。



图片




这对盲人到山上砍柴要经过我的村庄。他们一来,就会有小孩追着喊,瞎子来了!瞎子来了!两个瞎子都来了。



有一次,我也跟着喊,瞎子来了!瞎子又来了!我母亲那天正好听见了,她也不问三七二十一,赶过来劈手就朝我的双脚发了一竹梢。我哭着问,为什么打我?我母亲说,我看你今后还有没有教养!我说,又不是我一个人喊!我母亲说,别的小孩,由他们娘老子管,你由我管!我母亲这么说,是因为我父亲在外上班,平时不在家里。



后来,回家吃饭时,我母亲对我说,以后在路上见到那个男的(瞎子),要叫舅爷,见到女的,要叫舅母娘。因为那个男的,有个妹妹嫁到我村里。



我没吱气,我母亲把我的饭碗移走了,说,你听到吗?我说,听到了。后来在路上见到那对盲人夫妻,我就斗胆说,舅爷舅母娘又来砍柴啊!他们说,我知道你是谁家的小孩。我好奇地问,你们能看见我吗?他们说,我们看不见,我们听得出你的声音。我说,真的吗?他们突然说出了我母亲的名字。原来他们真的听声音,就知道我是谁家的小孩。



另一对盲人也是夫妻,他们住在一个小村里,家旁边有一口水井。水井下面不远处有一座小水库。这对夫妻吃米也是村里分给他们的。他们烧的柴,是自己砍的,他们家原来只有他们两个人生活。后来,生了两个儿子。他们平时吃的蔬菜,是邻居给的。



我小时候放牛,动不动就把牛赶到这对盲人的屋后山上。一次,一个放牛的老头要带我去盲人家借水瓢喝水,老头子推门时,发现门闩上了。他从门缝里一看,看到这对盲人光着身子坐在地上掐豇豆。老头说,我来借水瓢喝点水。男瞎子说,水瓢在灶台上。男瞎子过来开了门,我和老头子进去喝了水。出来时,我发现女瞎子用蒲扇挡着自己的裤裆,上身还是光的。男瞎子还在光着身子掐豇豆。我们出门后,男瞎子起身过来把门闩上了。



回到放牛的山上,我问老头子,为什么他们不穿衣服?老头子说,懒得洗吧。衣服脏了,就要天天洗,多麻烦。



但他们的两个儿子,八九岁时就会自己洗衣服。当然,小孩子上学,都是免费的。再后来,这对盲人夫妻的大儿子,十几岁就学了理发,紧接着,小儿子也跟哥哥去城里开理发店了。



除了这两对盲人夫妻,我小时候见过的盲人,还有一些是走村串户上门算命的盲人。



我记得最清楚的是鲁仙,他是我邻村鲁全二的人。我村里有人叫他鲁瞎子,也有人叫他鲁仙。



据说他算命非常灵。至于灵到什么程度,我做孩子时,一点都不关心。我感到好奇的是,他当时算命,算一次或两毛或五毛钱,大人们都愿意给他。尤其是那些生病的人,总是问鲁仙,自己这病会不会好?什么时候,才能好呀?是不是什么鬼,找了我啊,附我身上了?有什么法,把鬼神请走呢……



鲁仙总是非常有耐心地给他们解释,仿佛所有的鬼神,鲁仙都心中有数。有时鲁仙算命算了一天,天黑了还有人找他。甚至有人家,牛在山上走失了,也要问鲁仙。



我母亲从来就不替自己算命。她说,命好也罢,坏也罢,都是自己的命。但鲁仙来了,我母亲还是跟他打招呼,说,鲁仙来了。鲁仙说,我又来了。我在你门口坐一会,不碍事吧?我母亲说,你坐吧!不碍事,不碍事。



一次,我母亲吩咐我给鲁仙端椅子去。我提了小竹椅给鲁仙坐,谁知他一坐,椅子就歪下去,鲁仙也随着侧倒在地。我忍不住笑起来,因为鲁仙真的是太胖太胖了,我估计我身高一米八的爷爷,即使有两个,也没鲁仙一人这么胖。



这次,我母亲瞪了我一眼,说,快把鲁仙扶起来。我走近鲁仙时,发现鲁仙自己艰难地从地上爬起来了,他站稳后,拍了拍手上的灰,又拍了拍自己的衣服。说,没事。没摔坏。只有一点皮擦伤。我母亲进门找了一把结实的椅子,鲁仙坐它时,用手把椅子朝地上小心地顿了顿,说,这把椅子不会散。奇怪的是,他一坐下去,村里没事的老太婆老头子就会走过来陪他聊天,听他帮别人算命。



图片




另一个姓徐的盲人,村里的大人,有人叫他徐瞎子,也有人叫他徐仙。



他不光会算命,还会说书。每年秋收之后,他就来我们村里说书。离开时,队长会给他一些大米或自己酿的白酒。



徐仙不仅会讲《水浒》,《三国演义》,还会讲《封神演义》,《薛仁贵传奇》。我当时只记得一心在尿壶做的油灯下听故事,从没想过,他一个瞎子,怎么知道这些故事,平时老师总说,那些故事都是书上记下来的。可徐仙是一个盲人,他跟谁听来的这些故事?是不是他原来眼睛不瞎,他看过很多书,后来他病了,眼瞎了,不能做事了,他才走村串户讲故事?



有一次,我吃饭时问我母亲,徐仙为什么会讲那么多故事呢?我母亲说,他是一个说书的人。我又问,他是哪一年瞎的?我母亲说,我怎么晓得,他又不是我们这儿的人。那他是哪里人?我母亲说,我不晓得。只晓得他年年过来说书。



可惜我初中毕业后,村里的四个盲人都先后病故了。



据说鲁仙靠自己算命,为家里盖起了楼房,为儿子娶媳妇准备了丰盛的彩礼,为女儿出嫁准备了令人眼羡的嫁妆,后来,他也寿终正寝地老死了。



徐仙的消失,是因为村里有了电视机,电视里讲的故事放的电影,比徐仙的说书实在是精彩多了。但在那个没有电视的年代,徐仙就是我们村孩子心中真正的故事大王。



直到现在,我有时还会怀念那些早已逝去或消失的盲人。因为他们的生活,他们的故事,是我童年生活中真实有趣的一部分。当我想起童年的生活,他们就会一个个生动地活过来,就像默片时代的电影一样,他们一直栩栩如生地活在我的心中,活在我的回味和回忆里,甚至活在我的想象中,仿佛他们从来就没有消失过,而是去了一个遥不可及的地方,只要我怀念他们,他们就会沿着一条我熟悉的道路,一个个走到我的眼前,重复他们过去艰难而又有趣的生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6#
 楼主| 发表于 2023-11-28 11:34:49 | 只看该作者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 ... 8f1d89d42c0eb3e3#rd

用真情和汗水书写“诗和远方”

文、[color=rgba(0, 0, 0, 0.9)]李勇([color=rgba(0, 0, 0, 0.9)]武穴彭河村第一书记)
[color=rgba(0, 0, 0, 0.9)]

[color=rgba(0, 0, 0, 0.9)]图文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7#
 楼主| 发表于 2023-11-28 11:57:08 | 只看该作者
文心雕凤五绝小辑

文、文心雕凤

1、 夏夜武山湖(平水)
移步嚣城外,明眸水一汪。
清潭藏月魄,团叶盖鸳鸯。

2、 钓趣(四十)(平水)
疏风翠竹摇,欣允故人邀。
古渡空山寂,舟闲待客招。

3、钓趣四十九(平水)
旭日微风岸,烟云半水洲。
波惊双鲤戏,不忍下金钩。

4、钓趣三十八(新韵)

斜阳茅舍外,傍水一舟闲。
不见垂竿者,花荫石上眠。

5、钓趣(三十六)(新韵)
烟笼高低树,浪浮风雨舟。
鸟鸣三界外,独钓一湖秋。

6、 心座(平水)

天生千万眼,遥顾万千家。
北斗为心座,何妨路径斜!

7、立夏(新)
澹月清心夜,闲听蛙鼓鸣。
一支迎夏曲,吟唱到天明。

8、家冢析
重识冢和家,其实一点差。
浮云遮断了,来往两生涯。

9、龙舟节感怀
鼓乐穿云动,旗帆逐雨飘。
谁知屈子恨,更比浪头高。

10、题黄梅徐东山野生茶
放眼千山绿,烹茗十里芬。
盛情浓似酒,倾醉一壶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8#
 楼主| 发表于 2023-11-28 11:58:41 | 只看该作者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 ... 14cc33a8b67ba77f#rd

广济飞鹰户外诗选 | 第一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9#
 楼主| 发表于 2023-11-28 12:00:21 | 只看该作者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 ... 4128805c3e5975a6#rd

广济飞鹰户外诗选 | 第二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0#
 楼主| 发表于 2023-11-28 12:01:21 | 只看该作者
灵山访古

文丨戴益民



很久以前,我就从退休老领导陈淑先那里得知梅川灵山,先生原籍灵山陈岩垸,曾写过不少有关灵山的故事和传说。灵山自古有东土“小西天”之称,原广济十景之一的“灵山浮渡”就在此处。据《广济县志》载:“清乾隆年间,广济县内有大小庙宇三百座,僧尼及皈依弟子数千人,特别是梅川灵山一带,有大小庙宇三十六座,僧尼七十余人。”经先生多方实地考证,灵山现存庙宇三十三座,分布在灵山脚下的栗山、仙人口、石船、灵山等八个村落。

图片


壬寅年春日,特邀先生作陪,偕市作协诸君一行六人登临灵山。俗话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灵山座落在梅川东面,距古镇有十里之遥。从山脚向山上望去,灵山山形柔和,形如蜡烛状,又似一朵含苞的莲花,绿荫如伞,植被茂密,显得孤傲特立。此山海拔三百四十米,一条窄窄的水泥路直贯山顶。山虽不高,但坡陡,弯多,拐急。如果不走水泥路徒步登山,则更为艰难曲折,令人心悸。这条通山公路确实考验车技,驾车的张朝晖女士不由惊出一身冷汗,直言曰“神灵保佑”。

抵达灵山山顶,眼前出现一块空旷的平地,一座正在装修的宏大庙宇高高耸立。先生说,这就是灵山最为出名的白云禅寺(原名白云庵),灵山“小西天”圣景之一。白云禅寺的管理负责人是张国成先生,他是土生土长的梅川人,号称“白云居士”,先后投资一千多万元回馈灵山,庙宇和山路的修建都出自他的手笔。打开车门下车,一位精神矍铄的老者和一位慈眉善目的僧人迎接了我们。老者自我介绍说,他是灵山村前任村书记,姓陈,受现任灵山村退伍军人书记胡跃峰所托,在此等候多时。遗憾的是,“白云居士”因事外出十堰,未能谋面交谈,僧人是挂单和尚,负责禅寺日常事务。

白云禅寺前面有一片幽静的竹林,竹林里冒出许多春笋,引得同行的女士欢呼雀跃,纷纷说挖山笋有趣,不如众乐乐一回。两人见状笑曰:“不急不急,时间有的是,先游览再说。”老者介绍说,这里有翠竹园、白梅圃,还有银杏林、油茶岭,风景美得很。因为寺庙正在装修,不便参观,但那檐牙高啄、雕梁画栋的恢弘气势已初具端倪。有客光临,胖僧人敲响钟磬,熏香燃烛,大殿里顿时清香四溢,余音缭绕,只见他双手合十,口中念念有词,大意是祈求佛祖赐福平安。跨出寺门,回头见两侧有楹联云:“誓愿弘深一念称名一念灵,慈航广大千处祈求千处应。”

图片


距白云禅寺前方约数百米,便是灵山的顶峰蜡烛峰,这里有一座保存并装修完好的大王庙,掩映在参天古木中的寺庙,给人一种肃穆庄重的感觉。追溯大王庙的历史,先生告诉我说,大王庙与南宋抗元名将余玠有关。传说余玠为了招安生死兄弟、绿林好汉洪大雷,亲自上灵山劝他弃恶从善、投军报国,从而将功补过、建功立业。后来,洪大雷等九人壮烈为国捐躯,朝廷褒奖洪大雷及他手下的八名兄弟,为抚慰他们的在天之灵,特赐白银五百两,建造“大王庙”,为他们具塑金身,赐封“山大王”和“八大金刚”。余玠是南宋名将,官至资政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为支撑南宋王朝半壁河山作出了杰出贡献,余川青蒿铺至今尚存余玠墓。为了纪念英雄余玠,当时广济县府用余姓作地名,余川由此命名。

站在灵山之巅,举目四望,灵山四周风景尽收眼底。远处山峦起伏,云雾缭绕,滴翠流青,碧水如镜,沃野平畴,美如画卷。远离喧嚣纷扰的都市,摒弃心中的尘埃俗念,放飞无拘无束的心情,体味灵山秀水的安宁静谧,此时此刻,我的思绪似乎飘得很远很远……
图片

灵山有许多神奇的传说,而且大多和灵山石有关。先生说,灵山的石头,白底黑点,麻黑锃亮,坚硬如铁,有一种逼真鲜活的动感。每一宗石头都有一个形象的名字,都有一段美丽的传说,都有一串动人的故事,如石船、石牛、石马、石屋、石洞、石壁,如莲花石、上马石、官印石、木鱼石、青蛙石等等,这些传说故事蕴含着灵山风土人情,人们从灵山石上感悟到了“灵山风骨”。

“灵山浮渡”就是一个关于石船的传说。灵山山麓有一湾清澈的溪水,溪中有一巨石如船,重约数千斤,无根无绊,不知何时从何处而来。传说这船原是西天灵山奈河凌云渡口的一只引渡船,专为接引人间圣人善人到西天成佛成仙的,后被观音菩萨点化成为石船,于是奈河凌云渡口再也无船接引圣人善人了,只好将一根三寸宽的独木架在奈河两岸,这便成了奈河岸上的独木桥,有德之人桥上过,无德之人难过桥。但凡过不去独木桥的恶人,便掉进奈河后被打入地狱,最终恶有恶报,这就是“灵山浮渡”的由来,有古诗为证:“何处浮来海上槎,疑团不解说喧哗。石船料是移仙侣,胜会灵山礼释迦。”

图片


我忽然想起白云禅寺坡下那口甘露井来,便问先生:“这口甘露井有什么故事么?”先生笑了笑说:“有啊,有啊。”接着,他绘声绘色地给我讲起木鱼石的传说来——

古时灵山脚下,有个名叫木鱼石的垸场,垸里住着一户赵姓人家,夫妻俩有一个独生女儿,名叫月容。月容聪明贤惠,心灵手巧,貌若天仙,后经媒人撮合,与垸里后生山崽结成眷属,过上了男耕女织的幸福生活。翌年春天,月容母女二人上灵山白云庵烧香礼佛,祈求观音菩萨送子。正午时分,月容口渴,月容娘告知月容说,白云庵下坡处有一口甘露井,井水甘甜清冽,可解渴解困,月容独自欣然前往。正当月容手捧井水准备喝时,身后忽然显出两位贼眉鼠眼、形象猥琐的男子,对月容口出秽言、百般调戏,月容吓得花容失色,大喊“救命”,这一喊竟然让这两男子遁地不见人影——原来他们是修炼千年的蜈蚣精和团鱼精所变。这两个精怪皆从杭州西湖而来,因为难耐佛门清规戒律,相中了灵山甘露井这块风水宝地,结伴在此栖身落脚。二精垂涎月容美貌,贼心不死,在一个月黑风高之夜,使用妖法裹走月容,一时间月容家里哭喊声惊天动地。危难之时,忽然出现一位身着袈裟的和尚,他大声喝道:“孽障,着——”说完掷出手中的木鱼,木鱼化作一团烟雾疾风般向西卷去,众人一看,原来是济公活佛收了蜈蚣精和团鱼精。团鱼精后来被观音菩萨带走,济公活佛掷出的木鱼变成一块巨大的石头木鱼,将蜈蚣精重重压在下面,这就是木鱼石的由来。

据史料记载,公元1568年,吴承恩为著《西游记》寻找素材,在灵山住了三年,当时庙宇景观很多,其中著名的有灵圣寺、天台寺、大王庙、传经洞、白云庵等,占领了这块风水宝地。传说灵山是如来佛祖、三千诸佛、五百罗汉、八大金刚、八菩萨等众神居住的仙境,《西游记》里的场景在这里基本都能找到。灵山脚下有个地名叫“两路”,传说是通天入地的福土圣地,此地有两条路:一路通天,从杨(阳)铺经灵山可通西天;一路入地,过土桥走阴铺到达地府。这两条路所在地占尽了天时地利,故名曰“两路”。从空中俯瞰广济地貌,酷似一朵含苞待放的莲花形态。自北周大象元年设永宁县治,广济便天然与佛结缘,被称之为“千年古县”“莲苞佛国”,有学者撰楹联赞曰:“大江东去涤尽广尘埃,莲苞待开弘旷济佛国。”

图片


谁人不说家乡美?广济之美,美在山川,美在田园,美在历史,美在人文。她有着将近1400年历史和文化底蕴,山清水秀,物阜民丰,人杰地灵,群贤辈出。“江山有代谢,我辈复登临。”走近灵山访古,领略自然的风光和历史传说,追寻古老的文化和精神家园,感悟文化的温度和力量,对于讴歌、赞美、热爱和建设家乡,见证和记录武穴发展变化,讲好新时代武穴故事,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和价值。

依依惜别灵山返程,林间的鸟儿和绽放的山花为我们送行,令人神清气爽,倦意全无。我打开手机音乐,耳畔传来歌手姜莉那美妙的《武穴好家园》歌声:“家住万里长江边/生我养我大别山/钟灵毓秀水环绕/广济代代出圣贤/采来新茶煮新酒/唤醒梅花照梅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武穴信息网 ( 鄂ICP备2021017331号-1 )

鄂公网安备 42118202000100号

GMT+8, 2024-5-1 22:24 , Processed in 0.052315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