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穴论坛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查看: 16356|回复: 4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第十二辑)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0-3-6 11:37:2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中文注册

x
惊蛰时分,再读佳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推荐
 楼主| 发表于 2020-4-3 11:36:19 | 只看该作者
朴素的雪(五首)
文、江帆


你会发现,你也有一双翅膀
不必经过任何人的同意,就可以飞


一朵独步的云

在念青唐古拉山顶
一朵独步的云,停了下来一一
在念青唐古拉山,有一只鹰来到佛前
一座庙宇,一朵白云,一只苍鹰
有时候山河冷却,它们随风飘远
有时,会悬在空中




暮天里

一只小鸟,在风雪中飞走一一
它逗留在空暮中的、一串佛珠的叫声
实则太小
小得,只有深处,沧然的一声鸟鸣




朴素的雪

你的夜,在回声里抱着天空
一万只羔羊的天空,坐满小院的屋顶
当风在石榴树上隐身,把日子铺满白雪
你由此感激,这些关联着命运的事物
院中海棠、绿萝、抱病的白菊
都一一充满悔意




白的雪

白雪。是神又在诅咒这个世界
当内心荒远,变得没有内容
当一块块石头,骑上天空的脊背
你从此便有了一一
一种比沉重更为可怕的伤感




哀伤是什么

是万物死后万物的碎片,守着风声  

让他们看看吧,泠风就蛰伏在你的星空
像雨的犬吠,像来临。像消逝……

像你和万物怎么也等不来的那一位母亲
回复 支持 2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2#
 楼主| 发表于 2020-3-6 11:37:59 | 只看该作者
襄阳《重修诸葛武侯祠记》的作者是广济进士郑杰文、七秩龄童
      据《襄樊隆中志》:明正德二年(公元1507年),明武宗朱厚照批准建庙,并御赐庙额“忠武”。至嘉靖乙酉年(公元1525年),正德六年1511年辛未科二甲第55名进士、海盐人徐咸任襄阳知府,到隆中拜谒诸葛亮故居,看到武侯祠“湫隘倾祀”,“瞩目为之愀然”,遂与监察御史王秀共同发起重修诸葛武侯祠。始于七月朔日,讫于九月晦日。落成有纪,乃以文字属笔于同年进士广济人郑杰。
      郑杰,字伯兴,正德辛未1511年三甲第217名同进士,除扬州推官,历升北吏部文选郎中,拔幽滞、抑侥幸,舆论翕然。言事谪官临卬,单车就道。后迁广西佥事,转南京大理寺丞。
郑杰应属撰《重修诸葛武侯祠记》,出现了首次肯定诸葛亮是“三代之下,一人而已”的碑文,论其“ 人物於三代之下,得出处之正,全忠贞之节,树勋业之大,惟汉忠武侯一人而已”,“ 夫以出处之正,忠贞之节,勋业之大,考诸三代之上可以嗣孔孟而俦伊吕,考诸三代之下,一人而已。苟把典弗称,问以昭先烈而风后人哉。”将诸葛亮的地位抬到很高,直上与孔、孟、伊、吕,于三代以下则无人可比的了。
      近人游襄阳谒隆中的人很多,有些人对郑杰《重修诸葛武侯祠记》可谓达耳熟悉能详的地步,但对其作者就只有猜测了。因为郑杰作《重修诸葛武侯祠记》出了名,多迳称其为“襄阳名士”。其实,他只是当时任襄阳太守海盐人徐咸的同科学友,文章也只是应酬之作。其实,郑杰是湖北广济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20-3-6 11:38:24 | 只看该作者
  重修诸葛武侯词记  
                                  明•郑杰
      论人物於三代之下,得出处之正,全忠真之节,树勋业之大,惟汉忠武侯一人而已。侯讳亮,字孔明,姓诸葛氏,忠武其谥也,先琅琊人。当汉末寓居襄阳隆中,结庐高卧,自比管乐时,则曹操、孙权倾汉,刘元德以帝室之胄,志图兴夏,兵踣势岌,叩襄而访士焉。司马徽日:“此间有伏龙、凤雏。”伏龙指侯也。徐庶亦曰:“孔明卧龙,将军可就见不可屈致。”束身三往,始获见焉。密咨大计,欢如鱼水。宋朱子纲目大书曰:刘备见诸葛亮於隆中。此侯出处之大较也。君臣分定、许以驰驱,指顾之间,云从响应,翦荆治蜀,连吴讨曹。鼎足势成,而元德帝矣。及受顾命托孤,奉后主以周旋,鞠躬尽瘁,继之以死。出师二表,可想见其人。朱子纲目复大书曰,汉中王即皇帝位,细书其下,以亮为丞相。又大书丞相武乡侯诸葛亮卒于军,此侯忠贞勋业之大较又如此也。夫以出处之正,忠贞之节,勋业之大,考诸三代之上可以嗣孔孟而俦伊吕,考诸三代之下,一人而已。苟把典弗称,问以昭先烈而风后人哉。
     草庐故址封为藩陵,弘治间,左长史林光请于朝,比晋钜平侯例,命有司春秋二祀,爰辟在旁隙地而立祠焉,湫隘倾圮,知府海盐徐君咸雅慕风烈,尝典祀,瞩目为之愀然。今年已酉(1549年)夏,监察御史东莱王公秀,观察于襄,贞度举坠,尚友千古知重,以是请。抚民副使南衮王公佩实与同志亦言之。御史曰:嗟乎!孔明三代遗才,故址已不可复,今祠宇圮陋,风雨弗支,讵非吾辈之责乎。明日檄下,通判周儒,指挥鲁钟,往督厥役,令先诣副使台,经度筹画材植、陶埴、砥锻丹垩工食之费,悉需公牍,分毫无染于民。时分守参议东阳卢公煦甫至,乐闻盛举。知府偕寮属同知郑如阜、推官吴檄、知县方纪达怂恿成之,惟惧弗敏。现模轮奂,视旧有加。始于七月朔日,讫于九月晦日,可谓速矣。落成有纪,乃以文字属笔于杰。窃惟武侯人品事功,掀揭宇庙,照耀史册,尊崇之典,何可废也。惜乎!天厌汉德,匪人能胜。大厦将倾,一木奚为。竟不能面缚三贼,以谢先帝之灵,以成英雄之志,此万古忠臣义士之所愤惋尔。
      杰以乡井,钦仰高风,殆亦有年,顾科目逡巡,心以荒惰,有愧我侯风教多矣。兹幸系名于纪事之石,安敢以不文辞哉。遂掇拾颠末,为之记。
   (七秩龄章注:此文应襄阳太守徐咸属笔。徐咸,海盐人,正德六年1511年辛未科二甲第55名进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20-3-6 11:38:48 | 只看该作者
郑杰的诗和名人给郑杰的诗
郑杰诗《谷隐寺》:
僧堂闿爽绝崖阴,面面山容秋气沉。
人在画中诗思远,鸟还云外野情深。
何能借榻谈前梦,忽忆披沙喜见金。
莫道鹿门隔江浒,鹿门原有凤雏林。
(万历《襄阳府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20-3-6 11:39:13 | 只看该作者
王相庭给郑杰诗《扬州与鹿门子饮酒歌》:
前年勑放东海滨,乘闲日弄沧波春。有时回首玉阙下,浮云万里生氛氲。
剖心未训明主顾,一剑长留国士身。苍蝇具锦意不足,何日金鸡赦逐臣。
翠华云影飞仙路,吾道穷途安足数。凤鸾铩羽投长沙,鹦鹉词高忍羁旅。
襄阳夫子豪俊才,古情道气空九垓。念我飘零日月长,悲歌激烈形神开。
神开歌促劝我酒,酒中盻剑心相厚。公馆春花笑向人,顾我穷愁复何有。
昔年肮脏见天子,祗今索莫风尘里。白日沉销五岳光,九地龙蛇飞不起。
许由被尧让,巢父闻之耻。逃此箕山阳,临溪还洗耳。
鹿门亦有庞德公,独携妻孥远城市。鸱夷之舟已电灭,至今五湖水清泚。
原生环堵长蓬嵩,孔圣曲肱亦饮水。丈夫不逢同所归,古人高节眼中稀。
清春好着东山屐,莫遣风霜冷惨衣。
(《四库存目从书》 集部第52册628页)
注:鹿门子,郑杰号。王廷相,1474~1544,字子衡,号浚川,又号平厓。仪封(今河南兰考)人,弘治进士。 其文有英气 ,诗赋雅畅,与李梦阳 、何景明 、康海、王九思 、徐祯卿 、边贡 并称为“前七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20-3-6 11:39:43 | 只看该作者
王阳明给郑杰的诗《郑伯兴谢病还鹿门雪夜过别赋赠三首》:
之子将去远,雪夜来相寻。秉烛耿无寐,怜此岁寒心。
岁寒岂徒尔,何以赠远行?圣路塞已久,千载无复寻。
岂无群儒迹?蹊径榛茆深。浚流须寻源,积土成高岑。
揽衣望远道,请君从此征。浚流须有源,植木须有根。
根源未浚植,枝派宁先蕃?谓胜通夕话,义利分毫间。
至理匪外得,譬犹镜本明,外尘荡瑕垢,镜体自寂然。
孔训示克己,孟子垂反身,明明贤圣训,请君勿与谖。
鹿门在何许?君今鹿门去。千载庞德公,犹存栖隐处。
洁身匪乱伦,其次乃避地。世人失其心,顾瞻多外慕。
安宅舍弗居,狂驰惊奔骛。高言诋独善,文非遂巧智。
琐琐功利儒,宁复知此意!
(《四库存目从书》集部第50册540页)
王守仁(1472年-1529年),幼名云,字伯安,号阳明,谥文成,人称王阳明。汉族,浙江承宣布政使司绍兴府余姚县(今浙江省余姚市)人。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书法家、哲学家和军事家,官至南京兵部尚书、南京都察院左都御史,因平定宸濠之乱等军功而被封为新建伯,隆庆年间追封侯爵。王守仁是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非但精通儒、释、道三教,而且能够统军征战,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全能大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20-3-6 13:15:40 | 只看该作者
一位广济才女的乱世情缘

芮少麟







“浪迹梅川天作合,感恩知己我偏怜!”是飘零天涯的父亲与母亲相别时,发自肺腑的诗中句。“梦里不知身是客”的父亲客居广济,他与母亲纯属巧遇的结识,是他人生航程的转向点,是上苍给飘泊者提供的一个新机缘。这后来的离梦团圆,不仅成就了父亲新的婚姻,使他的文学创作和诗文,进入一个新阶段、新境界,也成为父亲迈向新式家庭组建,和事业开始的历史性拐点。



结识

广济位于大别山南麓,是鄂东大县,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已有数万人口,文化经济极欠发达,难与江浙诸市县相比。在历史行政管辖沿革中,老广济县城几经撤县并市,早已成为全国基础教育名彰天下的地级黄冈市所在地。

父亲以江南外乡人身份,当年赴鄂任职县民教馆长,虽时间不长,但办事干练,因对宣讲分析抗战时局,扣人心弦,趋听者众。在讯息闭塞,孤陋寡闻的落后县城,这种将传统文化,与抗战大局形势相结合的鼓动与呼吁,引起普通民众和乡民的热烈反响。父亲温文尔雅,见多识广,也在县城上层社会,受到格外关注。

县城中心,有一座被乡人称作洋楼的惟一二层楼房,系笔者的外祖父早年自行建造,1941年冬日寇轰炸广济县城时,以其作为重要目标,战火中被炸毁。外祖父黄介彝,是县城里唯一一个持有湖北省批准行医执照的挂牌医生。平日,外祖父行医救人,诚恳笃厚,广结善缘,以“悬壶济世”为宗旨,是县城里主要的开明绅士。中国土地革命初期,广济农民运动如火如荼,成为鄂东红军的重要根据地之一。外祖父有文化,拥护国共合作,环境的影响使年轻的外祖父,思想激进,在赞同“中国迟早要共产”的认识理念下,外祖父1925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曾为救助在鄂东红军伤病员,出过不少力。湘鄂赣苏维埃时,徐向前带领红军进驻广济县城,外祖父家楼下原租给县邮电局,因职工逃散,为徐之红军指挥部住用。外祖父一家与红军中的姐妹,往来关系融洽,母亲曾摇着小三角标语旗,跟着红军姐姐,在“打倒列强除军阀”的歌声中,结束了小学学业。1927年清党时,外祖父被县地方党部通缉,只得逃离广济,至武汉亲友处躲藏数月。立秋风潮过后,他始归,脱党,专心行医,不再过问党争政事。

外祖父家规森严,但不封建,这在广济十分难得。外祖父生有一子二女,儿子婚后早逝,遗有一孙女,仅有的两女,长女已嫁。外祖父把小女——笔者之母,视作掌上明珠,倍加疼爱,百般呵护。县城里无中学,母亲小学毕业后在家一呆数年,无法升学。她秉性好静,喜好文学,外祖父也十分鼓励支持这一发展方向。为“求知读书超过男儿”,外祖父顶住县里世俗的,早年上门提亲的压力,将母亲年龄压低四岁,咬牙送到九江和武昌儒励女中,相继完整地读完中学,再辗转供她进金陵女大、光华大学学习,1937年夏她于“七.七”之前毕业于上海光华大学教育系,拿到毕业证书。在三十年代偏远山区县城,能培养成一毕业于上海的品学兼优女学士,外祖父此举当属识见开阔,标新立异,骄人耳目。母亲嗣后,在武昌工部局圣希理达女中的任教就职,也替外祖父争尽了头彩。

方养泉,是母亲的姊丈,时任县府小吏,也算是县城里有文化的头面人物。父亲客居广济,将抗战宣传与民教工作,办得有声有色,方养泉是赞赏者之一。方养泉与父亲年龄相仿,结识后谈吐相契,往来日勤。

母亲黄哲渊,时任武昌圣希理达女子中学国文教师,暑期返家整日与书为伍,蛰居楼上,外界讯息所知受限,日久生烦,百无聊赖。一天,为舒展冬日心境,欲去姐姐家散心,路遇姊丈,言谈间他顺手指着过去的科举考棚所在地——民众教育馆,连声问母亲“是否有兴趣去那儿参观?”,接着又滔滔不绝地介绍起新来馆长的骄人业绩,并大加夸赞一番。母亲是学教育的,抗战前生活游览过北京、南京、上海,无锡等地,见过世面,觉得去民教馆参观,同样增长见识,这要比单纯去姐姐家里闲聊,更有价值。未料想,这一好奇心驱使下的投足机缘,竟促成了父母亲的萍水相逢。

父亲以招待普通游览者的方式,接待了母亲。母亲受过传统教育,素质高雅,温婉可人,秀外惠中。言谈间,她得知彼此都是学教育出身,而且母亲还去过他的母校无锡教育学院,该校教务长陈礼江先生的夫人,还是母亲儒励女中的同学。母亲经姊丈引荐介绍,在十几分钟的拜会中,结识了父亲。他相貌端庄厚道,语言应对彬彬有礼,态度温文尔雅,其学者之风,也给母亲留下一个好印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20-3-6 13:16:10 | 只看该作者
相交

第二天姨丈与父亲会面时,谈及民众时事演讲,便随口提议“芮先生,你何不请我姨妹——黄哲渊女士,来作一次时事演讲呢?”时年,广济不比东部沿海风气开放,从未有过女子演讲,尽管抗日救亡女子也有责任。父亲当然欣然同意,便托姨丈先来外祖父家试探,表达此意。母亲听说后,碍于家规世俗,向姨丈婉辞。她在1948年出版的回忆录《离乱十年》一书里,曾追溯往事,忆及外祖父听姨丈邀请后的态度。出乎意料的是,外祖父当即却说:“谁不知道我花许多钱供你读完大学,现在谁都晓得你在武昌圣希理达女中教书……”“孩子,放大胆些,一定要去讲。我知道你能够说话,国事蜩螗,敌人这般横暴,我们广济人都好象井里青蛙,有几个人知道国家大事?国家已到了千钧一发的时候,你应该向他们去宣传,告诉他们当前的大灾难,大家要戮力同心,打倒侵略我们的日本鬼子,提醒他们再不要糊里糊涂,好象国家不与他们个人发生关系的一样。火没有烧到他们面前,他们决不知道火的可怕。你应该提醒那些不知不觉的人,要他们明白唇亡齿寒的道理!”。

外祖父每天去县中心街的药房,坐堂行医,从社会上,从人们言语相传中,早已知晓父亲在广济的抗日主张,和演讲效果。国难当头,大敌当前,女儿也应该投入救亡,所以不仅同意支持母亲去演讲抗日,还动员表哥、表姐和母亲的几个要好同学组成歌咏队,到会上大唱抗战救亡歌曲。这种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作为,对一个老年人来讲,在那种闭塞偏僻的山乡县城里,确实难能可贵。外祖父平常不许母亲交男朋友,不许她与任何外界男子通信,推绝了所以来家里提亲做媒的人,但在国家民族存亡之际,却义无反顾,一破昔日古板礼教的束缚,将拯救国难放在个人之前,准许爱女抛头露面,这种开通思想和鲜明态度,也助长了母亲外出交往演讲的勇气。

1937年的圣诞节,父亲以客人身份,第一次来外祖父家,正式书面邀请母亲于元旦夜抵馆演讲。外祖父母在接待中,也进一步认识了父亲。

1938年元旦前一天,父亲再次至外祖父家面邀母亲,提醒她务必按时践约。这次父亲坐的时间较长,他们意气相投,谈话毫无拘束。母亲顺势叙说了对文学的爱好,外祖父还让母亲拿出她写过的文章,及大学毕业论文、撰集的家谱等,请其指教。父亲阅后,除夸赞之语外,还惊奇地发现他们俩人,竟都是夏历四月初五同月同日生,他只比母亲大两岁。这一生日缘份的巧合,实在难以料到。分别时,母亲曾想明天讲演过后,再不会到他那里去,父亲也不会有何事再来这里,这次相识,只是一次偶然的会面,将来决难再见,于是请父亲在萍水相逢之际,在她的纪念册上题辞,以留作纪念。

第二天,即1938年元旦,父亲书写《元旦试笔》一绝,题在母亲的纪念册上,并在后面整整齐齐地贴上他的一张中装半身小照。诗如下:

旷世才华绝世姿,清狂未减昔年时。

鹏搏指日冲霄去,海角天涯任所之。

外祖父读后,微露笑容,说这首诗做得好极了,既有丰富内涵,又有感染力。外祖母事后,也对母亲说“芮先生是个规规矩矩的人,学问很好,又善诗词,你可以向他学习学习”。在外祖父母的默许下,母亲又通读了姊丈带来父亲出版过的四本书,有《山左十日记》、《东南环游记》、《北国游记》、《民众家事讲话》。父亲书中描写人物山水的轻松灵活,和细腻润滑的文辞,让母亲对他的文学秉赋,增添了敬仰。母亲尤感《民众家事讲话》提到的中心思想:“便是现代家庭的每一分子,必须都有国家第一的志愿与决心,而国家第一的志愿与决心,必须从家庭培养起。倘若我们中国的家庭,十之七八能照着他的理想来组织,那么我们国家的基础,就不致于会和今日的这般糟!”这是母亲回忆录《离乱十年》里中的一段话。

母亲从民众教育馆讲演过程中,亲眼目睹到父亲演说的感召力,和他的为人处事,从读过他的文章,进而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他的文章,他的诗,和他的人一样,有一种独特的风格。外表看上去,好似一个文弱的书生,而实际却心雄万丈。这一个人,将来在文学上,事业上,必有一个光明的前途,他将来必为一个有成就的人,一个成功的人”。

母亲还写道:“我看见他的人,我读了他的文章,我对整个的他,作了上面的那一个结论,我这般预料他,姊姊也是这般看他,姊丈以及姊丈的邻居,没有一个人不是同样的称誉他”。

元旦当日,父亲又赋以《元旦赠哲渊广济》两首,云:

万方戎马正仓皇,又报春光照玉堂。

天为才人开霁色,话投知己论痴肠。

客窗今日寻常见,别梦他年自在香。

我有雄心消不得,敢将兴废付沧桑。


送尔归帆到武昌,新诗读罢转茫茫。

横冈岭下今宵月,歇浦潮边昨夜霜。

旧日弦歌归寂寞,此时诗友半流亡。

中华终是汉家物,山自苍苍水自长。

父亲的这一句“中华终是汉家物,山自苍苍水自长”坦示了他牢不可破的信念。胡以平在广济虽身为县长,但受北伐影响,政治上对当局抗战前的党争政策,有消极情绪,在封剿红军留鄂东游击队问题上,多敷衍推拖,遂有办公不力之嫌。抗战爆发后,新年刚过,终因官场倾轧,无法再继续立足广济,愤而去职。父亲到广济是投奔胡县长而来的,得讯后分手之际,父亲感念时局,抒发情怀,嗟叹不已,特作《赠胡县长以平即以留别》二律,予以慰勉。云:

云逐龙兮虎逐风,千秋壮气贯长虹。

浪传倭骑遍燕北,天遣吾曹会鄂东。

有限才华安社稷,无穷时势作英雄。

别离原是寻常事,执手相看一笑中。


当前意气各纵横,转眼西东万里程。

岂有河山长破碎?断无鹬蚌久纷争!

梦醒腕底生花筆,感极中天跃马声。

大好头颅拼一掷,男儿自古不虚生!

从诗文中,可窥探到父亲当时,对时局的态度及他心境的悲愤凄凉。因胡县长的去职,在“一朝天子一朝臣”的社会,父亲与方养泉,亦难在县政府留任。父亲也为去职留别,到外祖父母家辞行。母亲多愁善感,虽也替姊丈一家的生计失落发愁,但转念一想,他毕竟是当地人,有房有地,总不致于潦倒无着,而联想到父亲系践四师推荐,应胡县长电聘来此,在烽火漫天时失业,又无家可归,更临近旧日除夕,漂泊异乡时的流浪人之精神感受,势必受到极大刺激。她想到无锡的今天,可能就是广济的明天,父亲在战火蔓延下流亡的今日处境,很可能就是自己明天就要面临到的境遇。于是在同情心的驱使下,便提议并商得外祖父母和姊丈同意,留父亲住在桑梓园姊丈家,待过了年后,再决定行止。

父亲为感谢患难中的留住之恩,于广济桑梓园作诗《赠方养泉兄》云:

人天感格寸心知,唱到阳关泪欲丝。

潘鬓青青君未老,乡音杳杳我何之。

且捐孤洁同谐俗,少抑清狂为疗痴。

留得头颅吾辈在,澄清应是不多时。

一月三日,母亲家里宴客,父亲与方养泉应邀作陪。席间,父亲吟《哲渊招宴即席赋谢》诗一首云:

亡命天涯哭笑难,胜饯宠召感无端。

主人好客情如许,合作英雄巨眼观。

席毕,父亲继作二律《赠哲渊》,以示感激之情:

客中岁月去年年,凄绝江南劫后天。

热泪重为知己落,穷途偏得美人怜。

梦魂绮阁春沉寂,风雨寒窗话万千。

旧恨新仇慵管得,梅川小住即神仙。


风情澹荡宦情微,检点青衫泪满衣。

人到有才天亦爱,骨难媚俗我知非。

国仇种种终投筆,世事悠悠独息机。

莫向沪江寻旧梦,暮云春树总依依。

在狼烟四起,战火纷飞中,父亲由鄂东发出告慰无锡家小的书简,被邮局退回。故乡沦陷,覆巢之下岂有完卵?亲人无讯,父亲感伤备之,肝肠寸断下,他作《接退回家书》绝句三首,记叙了背井离乡人当时的磨折心境:

原简退回泪欲波,空书快快竟蹉跎。

男儿犹有头颅在,拼把肝肠当铁磨!


六二衰翁鬓半颁,别时容易见何难!

开缄第一伤心语,莫道孩儿曾作官!


道路流离几万千,客中一见一潸然。

覆巢二字今方识,赴难誓为天下先!

1937年冬,苦捱年关,迎来了小除夕。父亲在“天涯漂泊我无家”的战乱境况下,从内心深处体会到“覆巢”之苦,更感激到母亲的患难相助和关照情意,在《丁丑小除夕寄哲渊》四首律诗里,他深情叙谢言志,赠诗云:

华堂春满记开宴,画里真真望若仙。

萍水因缘留爪雪,文章知己属婵娟。

朝朝暮暮花长好,岁岁年年月正圆。

旋转乾坤吾辈事,着鞭敢让祖生先!


世情寒暖复何论,销尽旅魂惯掩门。

慧眼如君巾帼少,痴怀似我性天存。

悔从背后轻弹泪,懒向人前说感恩。

欲叩生生数定否?无端风雨逼黄昏。


哀乐中年百虑纷,敢将用舍托风云。

千秋事业书并剑,万古同心我与君!

薄海茫茫行独往,离愁黯黯看平分。

公孙吟罢鱼龙句,侠骨始知迥不群。


梅川欲别几沉吟,感极云天是此心。

客路何堪逢落魂,人生难得遇知音。

忧时泪共山河积,报国情同岁月深。

莫道有家归未得,丈夫终古不消沉!

父亲以诗中的肺腑之言,将他“客路何堪逢落魂,人生难得遇知音”的真挚文学情怀,跃然纸筆,既展示了他的诗学才华,又表达了书生的侠骨柔肠,诗意的婉转凄恻,情意绵绵,感人之深,触动母亲的内心世界,为两人日后的继续交朋结友,奠定了志向与情感的心理基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20-3-6 13:16:41 | 只看该作者
知 音

时年农历正月,是父亲在姨丈方养泉家中乐以忘忧的一段日子。他整日沉浸在读书写诗,和著写《万里征尘录》的氛围中。这一好学不倦的精神,尤受众人敬佩。他闲暇之余的待人处世,深得外祖父母和方家的欢悦,更与母亲的侄女、外甥这几个少年男女,打得十分火热。只要是风和日丽,万里无云,外祖父总是兴致勃发,邀父亲外出郊游。他们同游过广济观山寨的南泉、北泉,畅游过灵山、龙湫等风景胜地。在龙湫寺,父亲顺手留有题壁诗一首:

忧乐当前一笑空,男儿岂合作诗雄?

百年身世风云里,万里江山指顾中。

肝胆苍茫报日月,蜗房局蹐斗鸡虫。

出门便是天涯路,南北东西任所通!

在父母亲同游广济最高的横冈山时,父亲对那里的景色之美,叹为观止,觉得广济地僻鄂东,横冈三十里的风光,世人未能尽知,十分为其惋惜。在真武殿休息时,父亲躲离围火取暖的众人,一个人跪在菩萨面前的莲花坛垫上,诚恳求签。当他以极高兴的神情,将一支“管教夫妇永团圆”的婚姻签,递给母亲过目时,母亲心里不由热流一暖,她曾这样写到:

“我一接到手上,默读了一遍,我领悟他为什么求这一类的签,我猜到他为什么要递给我看,他没有说什么,我也没有说什么,不过,我们彼此心照,彼此懂得”。

在去横岗山游玩时,已二月下旬,雪后放晴,路滑泥泞,步履维艰,父亲帮忙母亲拿着她的皮大衣,牵拉着她的手杖,协助登山前进,其体贴入微而恰有分寸之举,使彼此的情感,已渐为侄女外甥们窥出。母亲在《离乱十年》里又写道:

“我们由相见而相识,由相识而相知,由相知而渐渐变成了道义之交。但是我们因性别的不同,灵性上虽早已有了沟通,但行迹上始终是稀稀落落,不即不离的。

游罢横岗山,踏月归来,心里有许多的感触。他过几天即赴武汉,我的学校能不能开学,到现在还一点消息都没有,从此我和他便得分别了,从此我和他绝不会再见面了。在这种大乱时期,多年的师友,尚且一别而得不到消息,何况他呢?”

父亲准备元宵节一过,即行离开广济,他向母亲作了催人泪下的:“骊歌唱罢转流连,此去征程可万千。浪迹梅川天作合,感恩知己我偏怜!衡阳不断平安家,楚水长传别恨笺。我不辞行君勿送,愁看双泪落君前”的留别诗,写好了“小住广济,赖贤居停与吾妹之力,使流浪人得免失所之苦,感激之私,直与此生同长久矣。兹者麟行矣,今后天涯茫茫,不知萍飘何所?顾中国必不亡,吾人定有后会之期,则可断言者耳!附陈俚词一章,即以留别,倚装倥偬,不复面辞矣。区区此心,女士当能喻之也”的书笺,打算临行相赠。

然皇天有眼,武昌圣希理达女中,来信开学。母亲收整衣物书籍,千头万绪,思潮如麻。外祖父见她藤箱是一件又一件,行李众多,女孩子一人在目前兵荒马乱、国难当头的交通状况下,实在不放心。于是从爱女之心出发,竟毅然提议让母亲提前两天,与父亲一起动身共赴武汉,以释路途车船辗转,及家人牵念之挂想。外祖父母在疼爱难舍中,与母亲挥泪而别。

外祖父以这种形式对爱女的放行,使父母的情意交往,由神秘而渐渐进入显著的交友阶段。

父母亲在游横冈山途中,已约略谈起了彼此的身世。在夜半赴汉口的江轮上,他俩挤在人满为患的甲板上,背迎着不断扑来的风浪,护着行李,仍无法抵御寒风的阵阵侵袭。父亲将他的呢大衣给母亲披上,又把自己的围巾添裹住她的衣领,用身体试挡着凛冽的江风,在无边的黑暗中,继续窃窃私语着他的身世。

在详细的身世倾诉中,父亲这个伤心人,饮泣了半夜,称母亲的话勾起了他的旧恨新愁,痛感自己的一生,从此完结,并于郁闷苦痛中,借着甲板上的昏暗灯光,作成《二月十五夜江山作》一首,云:

凤泊鸾飘几岁春,伤心家国可怜身。

忏情已觉回头梦,弃世重为绝路人。

寂寞生涯余涕泪,凄凉肝胆化灰尘。

老天欺我终何说?古佛青灯了宿因!

诗中的悲凄、绝望,让母亲对父亲的身世和性情加深了了解。在广济,他们虽常见面,常相谈,但见面时不是谈文学,便是谈教育,谈国家时局与未来,很少谈到父亲的个人身世。至于谈到父亲的家庭,谈到他遭遇过的许多痛心之事,伤心之事,这还是第一次。“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时“,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母亲从此对父亲起了另一种同情心,产生了另外一种爱怜。他们以高山流水为知音,彼此心灵相通,追求一致,相互慰籍,在心心相印的人生之路上最终走到一起。

在漂泊武汉的岁月里,父亲“国事焦心哭当歌”,用他于文坛上表现人生,表现时代的诗文,借诗传神,以诗励志,诗动心魄,倾诉了自己的抱负,丰富了感情的流露,也增进了与母亲交往的友谊,和心灵互动,成为他人生诗文中熠熠生辉的一页篇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20-3-6 13:17:56 | 只看该作者
本文女主人翁黄哲渊(1911-1972),女,湖北广济人。1937年上海光华大学文理学院教育系毕业,同年任教武昌圣希理达女子中学。抗战初期,任职中华基督教会北平女青年会,后随夫入鲁抗战,其后,颠沛流离,直至1946年定居青岛,任职青岛观象台。1950年后在青岛市圣功女子中学(七中)、一中、九中、十三中执教。1965年退休。1946年,作者夫妇曾在青岛创建乾坤出版社。1947-1948年间,曾撰写、出版《莽苍苍行》、《离乱十年》、《抗战回忆录》、《三十自记》、《产妇日记》、《中原旅行记》、《青岛游记》等著作。
本文男主人翁芮麟(1909年—1965年),字子玉,号玉庐,江苏无锡人,1929年江苏省立教育学院毕业。芮麟是山东近代史上的一位文化名人,可惜现在其名不著,但在上世纪30年代,他与林语堂、赵景深等同名的著名诗人、作家、文艺理论家。30年代曾在广济县留下踪迹,任县民众教育馆馆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武穴信息网 ( 鄂ICP备2021017331号-1 )

鄂公网安备 42118202000100号

GMT+8, 2024-4-20 03:31 , Processed in 0.066789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