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穴论坛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楼主: 郭德军

[公告]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第十一辑)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0-1-6 16:12:25 | 显示全部楼层
百感交集的旅程:犀利绚丽的奇葩
——郭德军《世纪未日记》印象
文、虞珍东

尽管诗人宣称他的一切均可在幻想中得到满足,但是我们的诗人仍然开始了他可以预知的旅程。
启程之初,色调也较淡,心情也轻松,萦绕于诗人心头和笔下的古典浪漫还没有被常常是出其不意接踵而来的沉重和迷所左右,覆盖“艺术是流浪的”诗人坚贞地相信并在以后的行程里,在那连续不断地“岩浆”喷发过程中,执着着自己的
不羁。

古典浪漫,天人合一,和谐共存的牧歌时代,这在哪里?这曾经被诗人们憧憬,这真的存在或者能重来吗?
历经了仓海桑田,淋漓过太多的凄风苦雨的诗人常常在梦里将这描述,并快乐地生活其中,诗人那颗太达敏感的艺术之心就是凭借这鲜活不息在律动着,诗人那高洁唯美的灵魂就是因此得以慰籍,这总是在诗人目睹(或曰深思)了太多的充盈着黑色幽默气息的世纪未现象(图像)之后,以母亲、爱人、红叶、彩虹、清香、风……此类色香味形俱佳美丽字眼,将我们重新引领到诗人热望的乐土和田园。

杜宇啼血般的诗人。
他的歌喉一直是敞亮的:
它时而如黑山凝重,时而如流水轻盈,时而如狼啤虎啸高昂,时而有如荒野的孤婴的呼唤:
诗人的情绪一直是跌宕起伏的:
他为美丽而惊叹,为善良而流泪,为苦难而痛心疾首,为丑恶而愤然抨击。
诗人的目光深达人类遥远的历史,触及现世浓阴:诗人的笔下有刀剑之犀利锋芒,也有山花之柔婉而摇曳多姿……诗人有时俨然一个哲人闪烁着东方大儒的人格光辉,有时宛如一个浑沌初开的创世纪原人,透溢着一位无前的原始锐志,有的章节里,诗人小心翼翼的克制着自己,而有的章节里,诗人揣着肆意铺陈;有时候诗人退居一隅,低吟浅唱,或疾呼“神,你在哪里?”但诗人明白,小我的呻吟必须注入时代的内容,诗人真实多么渴求以自己小小之思绪汇入时代汹涌的潮流,所以,诗人总是尽力将“小我”提升到“大我”之境界中:正因如此,呈现、摹仿了时代及人性的丑陋,并使之触目惊心,但诗人的暗示、传导给读者的恰恰不是灰暗和绝望,而是觉醒和重生。
这得益于诗人个体的未泯的良知和对人类命运的不屈坚韧的存在意义的终极叩问,以及诗人对艺术本质艺术的终极目的清醒认知和娴熟艺术驾驭能力。

诗人独特的取材和叙述风格,大大拓展了散文诗的表现领域和固有的风格模式:诗人徜徉在桃花与竞相盛开,黑夜与黎明同时到来,舞台和深渊无时不在,婚礼与葬礼相互混淆的这样一个世纪未鲜明对抗的“深思”里,他无疑是有些迷惘、忧郁……但诗人没有气馁没有沉沦,而是将他的所思所想所恨,感悟,酿制成他独树一帜的优美诗篇,这就好比蜜蜂,它们酿造密糖采撷花粉,自然是光顾了所有的花萼,其中不乏刺,毒,……但蜜蜂凭着天才的技巧,便这些酸的咸的辣的,甚至毒的一律转化成甜密,透溢着花的芬芳。
《世纪未日记》作者就是这群天才蜜蜂中的一个,他把世纪未百感交集的旅程,“转化”成了散文诗一簇犀利而绚丽的奇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6 16:13:38 | 显示全部楼层
人类之歌  生命之歌
——读郭德军长篇散文诗《世纪末的日记》
张基香

我的学生郭德军获得了武穴市首届振雄文艺创作奖,我听了很高兴,并为他祝贺。这高兴的心情,不仅是因为他呕心沥血,终于写出了自己的长篇散文诗,更是因为从他的探索中看到了还有一批有志的年轻人,在目前中国文学困顿时期仍然在苦苦地思索人生,反思社会,寂寞而虔诚地守望着我们的精神家园。
郭德军耐得寂寞,苦思十载,历经数不尽的精神磨难,以惊人的毅力,用心血煎熬出这么一部有份量的作品,1999年曾在《长江文艺》上发表,得到省作协专家好评和广大学生读者的欢迎。《世纪末的日记》原名《女神》,是献给神的“神之歌”,但这部长诗并非一般的超脱尘世的诗句。他写的其实是“人类之歌”、 “生命之歌”,他歌唱着生命的热烈、人类的欢乐与忧怨。长诗的主旋律回荡着作者对时代的问候,回荡着作者对人类生存状态的反思,回荡着作者对人生永恒理想的探索与追寻。
《世纪末的日记》中的366篇散文诗,写的是我们司空见惯的题材,诗中反复出现诸如桃花、沙漠、白云、闪电和黑夜等大量的自然意象,诸多篇目都有着自己的新意与思想,有着自己独到的情感表达。它们透出的是作者内心深入的情感,给人的是一种率真与质朴的美感。长诗通过形象的比喻,诗人笔下的事物和哲理变得具体而明了,诗哲泰戈尔说过,散文诗“可能没有富丽堂皇的外表,但它并非因此而不美”。该长诗的结构严密,选询用字也显精炼,少见生僻古怪的词藻,更无堆砌重复的累句,文笔清新,情真意切,韵味深长,颇具自家风格。长诗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作者的视野并没有缠绵于风花雪月之中,而是伸展到火热的时代和广袤的地球,伸展到人类生存的大环境之中。面对千年的光荣与罪恶,面对世纪的阳光与阴暗,面对日益现代的社会,面对日益沦落的人类生存环境,作者发出多少忧心的感叹。
作为一个社会的个体,我们都是在风中生长、在地底怀着热忱、在萧瑟的寒冬期盼春天,在黑暗的旷野仰望星空的一株卑微的小草。我们在喧闹的车流中感到难言的寂寞,在匆匆的人群中更深地体味孤独……其实,我们要求的很少,我们最需要的是自在地活着,走路时不必担心突然闯来亡命的车辆,呼吸时能品到空气的清香,购物乘车时不失做人的尊严,在深夜的街头漫步也能放心地和陌生人微笑招呼。若能时常听到社会良知在觉醒,作为在母亲的地球上生存过多少世纪的生灵,走到今天,我们能得到这些也就足够了。作者正是作为芸芸众生中的一员,苦苦思索着这些简单而又终极的问题。作为一个有良知的文学人,永远也不会放弃文学对社会的承诺,自觉地站在时代的潮头,走在永恒探索之路上。郭德军就是这样一个普普通通的文学人,他以一腔热血和手中的笔呼唤人们的良知,恳请人们凭借情的温暖,走出冷漠、走出混乱、走出肮脏、走出无知找到汩汩流淌的生命之泉。我们生为万物之灵,我们都应以自己的方式关爱着你我,关注着人类的生存,关心着社会的进步,让我们的祖国更加繁荣昌盛,成为世界人们向往的地方。
为一切美好的东西呼吁吧,我们会走进树绿花香风里流着音乐的天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6 16:14:13 | 显示全部楼层
世纪末的童话  世纪末的寓言
——郭德军长篇散文诗《世纪末的日记》评介
张经武
呕心而作沥血而为
展读郭兄五万字长篇散文诗《世纪末的日记》,顿觉一股浑厚苍郁之气集结心田。念郭兄其人,一幅爱深恨切之面容,一股哲人学者之气质,一番稳健敦厚之举动。这不禁使我想起白居易诗:“言者志之苗,行者文之根,所以读君诗,亦如君为人。”清施闺章又言:“诗如其人,不可不慎。浮华者浪子,叫嚎者粗人,贫瘠者浅,痴肥者俗。”郭兄此篇,词言婉丽而无浪子浮华,气势倒海却非粗人叫嚎,雅而深,真而美,的的确确呕心而作,实实在在沥血而为。
郭兄写作此文时有惊人的毅力和大量心血的付出。《世纪末的日记》一共366篇计5万余字,366篇几乎篇篇有新意,5万余字几乎字字耐推敲,没有一枝如缘之笔,是断难达此境界的;没有一腔豪气与热血,是断不能写出如此长篇的。
早就想为郭兄此篇力作评介评介,但生怕志大才疏,唐突了大师大作。好在初生牛犊不畏虎,今天在此就斗胆而评了。
在童话的意境里演绎世纪末的寓言
《世纪末的日记》最大的特点和特色在于:以日记的体式,以童话般的意境,演绎一个个寓言式的情思与哲理。《日记》(以下简称《日记》)亲近自然,亲近神圣,亲近远方的远方,在意象的运用上表现出与世俗的不谐和,表现出屈原般的浪漫主义特色。
亲近芳草鲜花,亲近万物生灵,自然意象的运用为《日记》奠定出童话般的意境。《日记》从开篇至末尾,几乎篇篇都有大量的自然意象。如“池塘”、“桃花”、“白云”、“雨滴”、“鸟语”、“红霞”、“雷鸣”、“闪电”、“大海”、“花园”、“沙漠”、“高山”、“黑夜”等等数也数不完。大量的自然意象组合叠加,形成童话般的意境。于是一切故事,一切思考,一切情感,一切幻觉都如童话的森林里奔腾不息的小兽,身上都披上了美仑美奂的花外衣。
这种意境有清幽浩翰之境,在茫茫沙漠中乞神拜月,在无边海浪上赤身弄潮,在漫漫黑夜中静听狼嗥,在万丈悬崖前眺望幽谷。有闲散浪荡之境,在高山之巅与情人交欢,在草原腹地悠闲吹笛,在阳光沐浴中眯缝双眼,在茫茫风沙中信步舞蹈。有神异幻化之境,在水之湄与女神抵足而眠,在山之阳与上帝倾心交流,挟飞佩邀明月,抱白云而长终。有风狂雨骤之境,洪水猛兽肆虐荒原,长虫飞禽跋扈蛮地,滂沱大雨中有人向隅而泣,雷霆万钧中有人振天呼号。
清娜鼎言:“文者,天地之精英,而阴阳刚柔之发也。……”其得于阳与刚之美者,则其文如霆,如电,如长风之出谷,如崇山峻崖,如决大川,如奔骐骥;其光也,如果日,如火,如金镣铁;其于人也,如冯高视远,如君其而朝万众,如鼓万勇士而战之。其得于阴与柔之美者,则其文如升初日,如清风,如云,如霞,如烟,如幽林曲涧,如沦,如漾,如珠玉之辉,如鸿鹄之呜而入寥廓。”笔者在此想说,《日记》一文兼备“阴阳刚柔”四关,如电如火,如云如沦。
如《日记》的第16篇:
“这一年,这片大地颗粒无收,你不忍一位健壮的少年在饥饿中消瘦,就在星夜中将他带到了天庭,化作一颗星星。
这颗星星在天空中巡行,忽然,他听见大地上一间草房中传出熟悉的歌声,他闻到了一个成熟的少女在圆木桶中洗浴的气息,他看见了她的眼中悲恸的泪花,忽地他瞬间陨落,陨落在饥饿的大地,一颗流泪的陨石。
这一次你发现自己错了,就把这颗陨落的流星化作一片青青的水田,映着关丽的少年的情人。”
上帝之手也有出错的时候,阳刚的少年与成熟的少女、流泪、饥饿的大地与青青的水田在上帝宽厚仁慈的手掌中演绎凄美的故事。
又如第19篇:
“碧绿的草地上,一个清纯的少年
纯洁的公主,是瓦蓝瓦蓝的天”
多么富有阴柔之美的浪漫的童话意境。
又如第62篇:
“一座冰冷的谷底,走着一队被绑缚的奴隶,我在中间,脚底的血染红带刺的荆棘,血管已被人注入黑色的毒液,沉重的锁链锁住思想和眼睛!而在这冰冷的谷底,奴隶的我仍在直立着行走,你源源不绝的光明撒遍谷中,失明的我也能看见。”
多么具有阳刚之美的奴隶形象,在“冰冷的谷底”与“带刺的荆棘”的映照下,锁链锁住的奴隶其实就是“被缚的普罗米修斯”。
诗有三境,一日物境,二日情境,三日意境。物境如谢灵运山水之诗,专注自然;情境托物寄情,情物相融;意境张之于意,思之于心,得之于真。如果说物境是形象的化妆,情境是感情的化妆,那么意境便是精神的化妆,生命的化妆。《日记》正是在童话的意境中渗透寓言式哲理,让读者思索其真,思索生命与精神。
如第30篇:
“有一位巫师,对一条水中的鱼儿说:“上来吧,鱼儿,离开你那贫瘠的水底,我已为你备好的黄金、美酒与宫殿。”鱼儿听了,便欣然上岸,去享受巫师的赐予,而他的末日,却正在来临。
神,我就是那条鱼儿。”
鱼儿就是我,我就是鱼儿,童话般的情节中包含着诗人对世俗的沉思,对自我的反省。
如第252篇:
“我在河滩上的淤泥中,终日雕塑,塑一位威风凛凛的君主,一个玩鸟的商人走过来。说:“真是浪费时问,分文不值”;一个官员走过来说:“呸,想当皇帝啊!”一个小孩走过来,说:“好威风哟,好美啊,我好喜欢,送给我吧。”
因为孩子喜欢,我忘掉了一切,更加努力地在河滩上雕塑,我看见孩子的眼神,闪烁着神的光芒。”
势利的商人,粗俗的官员,纯真的孩童,成人的眼光不及善良的婴孩,其中真味,让读者越思越浓。生理的成长是否真的意味着生命的成长,貌似伟岸的精神背后隐藏了多少虚空与伪饰啊。
童话的意境是想象的森林。是万物和呜的宇宙自然。《日记》几乎篇篇有此建构。这反映出诗人屈原般的高贞与浪漫。然而寓言式的真理情思又让想象的森林不致于虚空缥缈,使诗由虚而实,由“入乎其内”到“出乎其外”,使读者在意境的浸染中,灵魂引起共颤和共鸣。
诗意的眼眸中总闪动着的光辉
《日记》中反复出现“神”的形象,反复出现“神,我与你同在”的语句,反复出现“神”对人类进行拯救的场景。所有这些都表明,诗人诗意的眼眸中总闪动着神的光辉。《日记》中的神大约有以下几种类型。
神是善良恭俭的母亲。具有无限穿透力的亲情让一切变得凡俗渺小;当社会的刀锋将你我砍得遍体鳞伤时,亲情是我们心中亘古的神。
神是敦厚刚勇的父亲。英雄的骨血最初缘于父性的高山,我们把英雄当作神一般来崇拜。
神是纯真无邪的婴孩。最原始的、最初的故事如婴孩双眸般澄澈,最野蛮的最后的故事如成人胡茬般龌龊。婴孩是人群中的神。
神是美丽娴静的少女,童贞与洁白是诗人心目中的神。
神是神,神是雷霆闪电,神是洪水雪雹,神是自然的伟力,神是冥冥中的主宰。
神的光辉不仅让《日记》幽深怪诡,意味无穷,还使读者感受到诗人的宇宙意识、诗人深刻的世纪末阵痛、诗人对冥冥中之伟力无奈而充满幻想的渴求与乞讨。
世纪末谁用诗章拉上千年帷幕
“文意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不可无为而作”。郭兄将此长篇散文诗命名为《世纪末的日记》,已隐隐向读者透露他的写作意图:这便是为这个世纪、这个千年拉上帷幕。
帷幕拉上,一个千年的辉煌与罪恶,一个世纪的灿烂与阴暗便悄然长逝;帷幕拉上,各种角色、各种面具、各种情思、各种美丑善恶真假都成为历史的化石。但新世纪毕竟要实实在在地到来,新的千年又会如期而至。旧世纪、旧千年为新生的“凤凰”准备了怎样的祭台呢?
第17篇:
“牧群向南方,西风中迁移,父母贫瘠的手臂扶着车架。曾经的舞蹈、牧场和田园正被黑色的风暴吞噬。
路过你红顶的帐篷,你再一次拥抱我,你再一次亲吻我的胸口马头琴的图案,使我觉得末日的黄昏还不曾降临。”
诗人在此篇中描绘出世纪末日的情景,一幅大难临头的世界末日景象:黑色的风暴吞噬着田园、牧场和舞蹈。但艺术之吻让诗人又觉得末日的黄昏不曾降临。这表现出诗人对一世纪的绝望与希望之二重性。
第25篇:
“一座临水的村庄,凋零的梧桐与灰色的雕檐围成的一块空地上,走着一些斑鸠和驼鸟,低着头啄食几颗太阳的米粒,发霉的羽毛像沉重的往事。它们抬起头时,渐渐地显示出一张张人面;像我记忆中熟悉的面孔,在沧桑的岁月中幻化。”
这些“啄食”“太阳的米粒”的艺术家们,已成为世纪末荒凉图画中最隐约、最暗淡的一笔。
第34篇:
“你飞翔在一座城市的上空,你看见城市里烟之魔、雾之怪,正吞噬着鲜花、建筑与道路,婴儿的第一声啼哭不再响亮,新娘们披着发黑的婚纱步入教堂,河水中的鱼是纷纷夭折。而歌唱的人,亦渐渐地失去嗓音。”
这一篇描绘出世纪末糟糕的环境现状,这也正是诗人要走向“鹰与雷电的家园,百花盛开的宫殿”的理由之一。
“魔鬼们举起一面魔镜,照着我们,照出我们曾经的当月中每一点肮脏的情节,比如自私、比如淫乱、比如偷窃。”(第166篇)
“我走到一个怪异的世界,蜗牛在天上飞行,云雀在水中游戏,一只羊驱赶着一群牧羊人。(第169篇)”
大量的篇幅,大量的华章都在叙说着世纪末特征,都在为这个千年、这个世纪作最后的埋葬,当熊熊的罪恶化作一团团烈焰的时候,在旧世纪的祭坛上真的能更生出新生的“凤凰”吗?诗人期待着、猜度着;我们也期待着、猜度着。
“公元2100年,一个探险者在南极海拾到一个漂泊的瓶子。打开瓶子里面是一本《世纪未的日记》,作者野牛,作于1999年(第317篇)”。是的,当新世纪拉上帷幕的时候,许多探险者都会发现漂流瓶里的童话,吃惊的明白世纪书写的童话已在新世纪变成了现实;他们都会发现隐藏在童话里的寓言,咋舌地赞叹着那位名叫野牛的艺术家神谕般的安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6 16:14:58 | 显示全部楼层
心灵的歌者
——评《世纪末的日记》
文/耀旭
郭德车是一个心灵的歌者,他为自己的心灵歌唱,为自己的幻象歌唱,这是一种拔离大地的诗意,无论是他的堪称为其代表作的《世纪末的口记》,还是他的另一组《大师的背影》,他所渴望的,都是一种悬置于上的状态,他深刻地渴望着将自己的灵魂超拔到一个更高的高处,让灵魂俯瞰大地,其实,这是一颗更孤独更痛苦的灵魂,你是在大地之上,你的根你的魂你的血你的脉你的一切的一切,都是在这大地之上,当你试图连根拔起的时候,你就会疼痛,你就会鲜血淋漓。
个人的心灵与时代、与历史、与人类的整体精神、与大地、与天空永远是连在一起的,在《世纪末的日记》中,我还看到了一颗试图沟通的灵魂,看到了渴望、沉思和喊叫,它的热切的爱,它的怀疑,它的陌生的视野,它的情诗一般的倾诉,从血液的内部搅动了诗人的灵魂,诗人的血,带着燃烧的火焰,溶了进来,在一个众多的诗人不断背离诗歌的美好品质,不断远离我们心目中真正崇高的诗歌精神的时刻,这样的歌唱:美和爱、生与死、反叛和沉思、时间与永恒、现实与理想、大地与天空,是值得我们聆听和记住的,况且它所给予我们的,是一个特定的历史时刻,在此,我们似乎还可以看到,他为他的诗篇所选择的一个特殊的背景……它的起点和终点:在历史的某一点上,与时间是同构的。它在对时间、对历史言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6 16:15:48 | 显示全部楼层
进入风景:理性的诠释
——评长篇散文诗《世纪末的日记》1-121章
刘志辉
我一直在寻找一个切入口,当阅读郭德军这篇散文诗的时候。我一直在问自己:怎样去读这篇作品?是把它肢解还是想办法使它的全貌尽收眼底?
当我想另外一个问题,我会从这作品中得到些什么的时候,我发现我仍然是我,作品仍然是作品,我无法进入,作品也无法进入我的心灵。作为一名读者,我始终是以这样的标准去看待作品的——它是否能给我些什么。因为这是一个信息时代,我们对文学的期待是含蓄而又直截了当的。
一首诗的题目不能够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因为诗就是本质,无法再用本质的本质去浓缩,因而《世纪末的日记》这个标题不能给我思维足够的框定,我也不会从诗中去寻找题目的缘由,这毫无必要。
诗是一种裸露的呈现,而长诗可谓是一次苦旅,我们精神的质地没有办法隐匿一个细节,假若你没有智者的冷峻、热情,没有足够的心灵张力,无论你的作品是如何的绮丽玄妙,你的作品将无法洞射心灵。也必然会失去征服的力度。假若如此,你的作品将无法蜕变为读者所认同的作品涵义,必将局限于你的范畴之内。读者会寻找到这种隐喻,从任何一个字里都能找到你的空洞,你的虚假,你的生命无法承载的心灵空白而不是艺术空白。然后,读者会平静地看着你崩溃,就象一个公开的谎言暴露在众目睽睽之下。
作为郭德军的友人,我在应诺为他写这篇评论之前,我有过这样的顾虑,他的行为已无法说他是一个文学爱好者,他已经是一个执著的诗人,当然不是名誉上的而是本质的诗人。这篇长诗的题记是这样的:”当岁月的魔指一次次要将我点化为黑色的化石,你却一次次逼出我内心深处沸腾的岩浆。”不难理解,诗人的意图是想以他那无可抵御的力度来渗入我们的心灵,在对自己的拷问中完成对我们心灵的再造。
我们在阅读中,不可能再忘却这燃烧着理性的题记,我们足可以把这理解为我们走进郭德军世纪末风景的路径,我们渴望着更具力度的燃烧更灼人的炽热。我们渴望与文共舞与诗人同赴瑶池的悲壮。诗人也成了我们框定的试金石,我们渴望诗人与现实,与信仰与宇宙万物进发火花,进发出我们并不熟知的理性,属于诗人的,属于绝无仅有的范畴的新的理性。
我们怀着渴望。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理念中的世纪末风景,而且我们都会以自己理念中的风景走进诗人的风景。在诗人写下”只有你来敲门。敲落一个正在忧伤的梦,桔黄的门上突然出现了一幅红色的画,一方池塘,一株桃花,桃花下一间红红的小屋,我起身开门,你又风一般地走开,这天正好是我启程流浪的日子,我的目的只是进入你留下的一幅画。”的时候,我们的渴望就停留在了”你留下的一幅画”。
我们伴随着郭德军的诗一起前进,我们的目的就是进入那一幅画的景物中某一事物的神秘的启示,走进本质的心脏,找到我们世纪末本原的思索。但是诗人在叙述着一个又一个似乎与我们期望着的不吻合的故事,我们在冷峻中反省,我们终于发现诗人在构造信仰,但是我们渴望看到诗人用匕首去撩开信仰的面纱,以尖锐的刃口给我们撕裂与彻底的心灵裸露,但是诗人说:”扼守长夜的我,为最后一首长诗的告终,疯狂地挖出了自己的眼球”于是我们放弃了前进,放弃了求索,我们害怕具体的摧残,我们把诗人当成了我们的信念,我们渴望诗人自我摧残,我们没有声音,没有表露的热情,我们渴望的是岩浆的喷射。渴望的是化石的裂碎,我们渴望雄浑与博大中的肢解,我们渴望铺开盖地、淋漓尽致的精神洗礼。然后,在极度的疲惫与清醒中,睁开属于现实的眼睛。
但是,诗人却告诉我们,”我的身体也是献给你的一部分,在创造的煎熬中,不惜渐渐残缺。”我们发觉,诗人并没有给予我们所需要的,但是我们却完成了我
们的心灵旅程。
因为,诗人在作品中赋予了我们挑剔的权利,赋予了我们想象的空间。在诗人所构造的感性的阵容中我们向理性败退,向自己的生命本质败退,然后我们获得了启示。
感谢诗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6 16:16:56 | 显示全部楼层
志莫大焉
——评《世纪末的日记》
文/范理生
郭德军,一位理想主义的诗人。长篇散文抒情诗《世纪末的日记》,是他在二十世纪末完成的一部力作,我有幸成为他的第一个读者,并与他谈论过二十世纪——人类又一个空前大转折、大进步的世纪。马克思、爱因斯坦、弗洛伊德——一位犹太人的身影,伴随二十世纪序幕的拉开笼罩在人类精神世界上;科学大革命、知识大爆炸,把人类推上信息高速公路,现代艺术的狂潮,越来越逼向人类精神这块神秘的处女地;两次世界大战的人类造成的灾难,将一心追寻物质享受的人类惊醒,科学必须赋予人文主义的灵魂,民主这一目前人类社会唯一的最合理的组织形式必须捍卫……然而,当人类拥抱新世纪的太阳时,仍然看到,战争的硝烟还未消毁,奴役的枷锁还在叮当作响,饥饿和瘟疫还在流行,自然灾害还在肆虐,人类生存的环境还在日益恶化,人类仍面临着在很大程度上是人类自我制造的严重威胁。《世纪末的日记》,诗人正是以此广阔的视野、哲人的思维和良好的艺术修养,在精神的王国里,以一个追寻理想(女神)家园的流浪者的身份,以与“女神”对话或自语的方式和日记式的体裁,把世纪的印象和感悟表达出来,他象一把把漫散的珍珠直扑读者的视野,从那五光十色的折光中,你可以看到世纪的许多景象和诗人崇高的理想主义情怀。诗人言志,诗人对人类的终极关怀,志莫大焉!故而,读来气势磅礡,撼人心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6 16:28:10 | 显示全部楼层
泣 血 的 呐 喊——读郭德军《世界末的日记》


文、江南柴子

    这本2003年第一期的《燕子楼》杂志,在我床头的书桌上静静地躺了四年。四年来,它始终放在我伸手就能拿到的台灯的旁边,我不下500次的拿起它、阅读它、品味它。杂志里一首《世记末的日记》,被我用不同颜色的笔勾勾画画,已经面目全非了。


    这是一篇四年前就该写出的评论,但我一直没有动笔——并非不能,而是不敢。这首诗歌太唯美、太忧伤、太厚重,书写了太多人生的潮湿温暖和人性的昏暗光芒。它太重了,用我这支远非生花的拙笔勾画,反倒怕会轻了它。


    我一直在想,郭德军是怀着怎样一种巨大的心灵伤痛,倾注那么强烈的情感,那么美好的向往与爱,书写出这样一部摄人心魄的《世纪末的日记》的呢?我一直这样想着,想着,想等想得久了、通了再评论。四年过去了,我发现自己仍然是迷糊的。即不在此岸,也不在彼岸,而是在承接着它们的第三条岸,一个从来没有踏足的地方,静静地、孤单地品味着这部《世纪末的日记》。


    海子死了,顾城死了。人世间太嘈杂、太肮脏,诗人纯净的心灵无法得到释放、得到解脱,于是,他们选择了离开。他们离开后,谁来旌起中国朦胧派诗歌的大旗?我觉得非郭德军莫属。郭德军在第4节呐喊:“神,如果我死去,请为我选择一片遥远的沙漠,这嘈杂杂的人世间没有葬我的地方。”


    “欲望吞噬了世界,吐出的骨头,便是诗人。”第21节,郭德军告诉读者,什么是诗人,诗人,是人类的脊梁,是社会的良心,是始终流离在欲望之外的一种边缘的、高贵的人。


    “把明月献给一个雪地上的盲人好么,只有你的赐予抵达内心,他才能看得见。”在33节,郭德军告诉读者什么是善良,什么是真诚的、无私的帮助。不是锦上添花,而是雪中送碳,比如,把明月献给一个雪地上的盲人。


    “我只有这一生,这一捧血,这一把骨头。”是的,诗人的物质也许贫乏,但他的心灵却无比充实、高贵,一捧血、一把骨头,谁能拒绝这样的馈赠呢?第95节,诗人用略带血腥的诉说,告诉读者,告诉这个欲念横流的世界,比金钱高贵的东西,还有很多、很多。


    “请接受每一位残疾人写给你的和着泪水的信件,请尊重每一滴泪水的重量。”郭德军在第147节用略带沙哑的声音向全世界呐喊:请尊重每一滴泪水的重量。许多事情,没有身临其境,就无法感受到。郭德军是一个四肢健全的正常的男人,可是他敏感的捕捉到了许多人忽略了的东西,那就是尊重,对和我们同样生活在这个美丽的世界上的有残缺的人的,尊重。


    “我把我百年的日记,丢在火炉里,为你取暖。”第239节,郭德军这样对一个女孩子诉说。我不知道这个女孩子是谁,但我想,她一定能闻到火焰中升起的袅袅的香味。


    “我问一朵开在城墙上的小花历史是什么,它回答说:一些小小的错误,一个小小的玩笑。”第247节,郭德军用一种平静得令读者震撼的语气诉说,历史是什么?历史是一些小小的错误,一个小小的玩笑。


    “今晚的月亮太圆了,我不喜欢。我害怕,今天过后,明天寒冷的缺口。”第270节,郭德军告诉读者,我不喜欢圆月,其实并非我不喜欢,我真正恐惧的,是圆月过后,明天寒冷的缺口。


    “——什么是你婚礼上最响的,鞭炮吗?——不,是我,一个男人,粗壮铮铮的关节。”第276节,郭德军为读者刻画了一个真正的、执着的男人,是他自己吗?猜吧,我猜了四年了。


    “你给我送来了玫瑰,我却将它编织成自己的花圈。”玫瑰?花圈?天堂?地狱?火焰?冰水?我不知道这一句诗人究竟想表达怎样的一种情感,在第302节,郭德军给读者留下了一个迷。


    “杀出一条血路,也是人间的一道彩虹。”第351节,诗人用豪气万千的诗句,勾画了一个真性情的男人。我一直在想,这个男人是谁呢,好象很多人,又好象谁都不是。


    累了。


    在这首365节的长诗中,还有很多很多值得阅读、思索的诗句。诗人用深深的忧虑、动人的情感、横溢的才华为读者奉献了这首《世纪末的日记》。在我读过的湖北人的诗歌中,郭德军的《世纪末的日记》是最动人的,请注意,在动人后面,我没有加上“之一”。


    哭或者笑、悲或者喜、平静或者震撼,读郭德军《世纪末的日记》,总有一种感动萦绕在心间,久久挥之不去。诗人用平实的语言,娓娓的向读者诉说着什么、倾注着什么。一种越来越浓、越来越重的忧郁,开始渐渐地、渐渐地在读者心中弥漫,直到扼住你的心和灵魂。


    读郭德军《世纪末的日记》,仿佛在阅读一个诗人的良知,那么唯美、那么厚重,怀着一种对人类、对社会的深深的忧虑,孤寂的生长,泣血的呐喊。


    我想我懂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7 09:39:02 | 显示全部楼层
捧出一颗心,倾注满腔情
    大学毕业被分配到居杠中学。刚刚来到这个新的地方,就被校长委以重任,成为七二班的班主任。还记得开学前就在幻想自己的学生会是什么样子的,我会以什么样子迎接他们的到来,他们又会以什么样子来迎接我的来到。
记得拿到学生名单的那一刻,我就在想这些就是我要遇见的学生。天底下那么多的老师,那么多的学生,能够在这里遇见,该是多么大的缘分。开学工作很繁忙,要安排住宿学生的床铺。和学生一起把寝室分配好,看着比我还要高的学生,做起事来可一点也不马虎。开学那天吃完中饭,学生们自觉趴在桌子上睡觉让我很感动。开学还没有到一个月,就熟悉了所有学生的名字,和学生建立了深厚的情感。因为新分的卫生区杂草丛生,吃完早饭之后我就号召全班学生动手拔杂草,就连我在旁边看着也忍不住一起参与进来了,通过这次拔草活动让学生明白团结就是力量,体会劳动的快乐。
不会再遇到同样的老师,也不会遇到同样的学生,看到自己班上的学生像小大人一样自己洗衣服,自己照顾自己,那些小学怎么也不会做的事情,在离开父母离开家里的第一天就学会了。每天朝五晚十的生活已经渐渐习惯了,早上见到的第一个人一定是坐在教室里的学生,晚上见到的最后一个人一定是查寝时躺在床上准备入睡的学生,我知道这条路才刚刚开始,但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毕竟教书育人是一种良心活,半点不敢敷衍。
和学生一起过的第一个节日是教师节。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教师节是和班上六十五个学生一起度过的,早上收到学生送的贺卡很幸福。第二个节日是中秋节。中秋节本该是和家人一起度过。但其实学校也是学生的第二个家。早上在家里就收到学生的一句中秋节快乐,和学生一起过的第一个中秋节,晚上利用一节晚自习开了一场中秋晚会,到最后给每一个学生发了自己从超市买来的不同口味的月饼。学生拿着月饼时的笑脸是世界上最美的风景,最后齐声说的中秋节快乐甜到了心里。和学生一起学习中秋节的各种习俗,还有诗词歌曲。学生都很开心,也就不那么想家了。
为了锻炼学生的生活能力,我们班男生女生寝室开展了叠被子比赛,还让学生和自己的被子进行合照,并把照片发给远在外地打工的父母看,让父母也能够放下心来。其中班长叠的被子是最平整的,也是同学的好榜样。每次查寝的时候,看到学生盖好被子只露出小脑袋的时候,觉得这个时候安静的他们才是最可爱的。查完寝之后,我喜欢看天空和月亮,每天看到太阳升起又看到月亮挂在天上,在心里希望度过的每一天都是值得自己和学生回忆的一天。
我的性格很温和,开始对学生并不严厉。可是到后来我发现,作为一名年轻的班主任,如果没有一定的威严,学生是不会敬你的。班主任是和学生相处时间最长的人,甚至超过了他们的父母。朝夕相处的陪伴,很容易产生感情。记得有一次我去查寝,发现我们班贾晓伟同学发高烧,我连忙把他送到医院去打退烧针,直到他爷爷奶奶来了我才离开,等我回到家已经是深夜十点多钟了。把学生当做自己的孩子去照顾,我想这是天底下所有的老师都会有的想法吧。期中表彰大会上看到我们班的文明学生、优秀班干部、进步生拿着红红的奖状,贾晓伟同学作为七年级学生代表进行发言,作为老师的自豪感和成就感油然而生,觉得再苦再累都是值得的。
学生在学习之余开展了很多丰富多彩的活动。生日那天正好碰上学校开运动会。学生运动会上的表现就是学生送给我最好的生日礼物,拔河的时候看到了我们班的班级凝聚力,我们班一个男生参加了多个项目,到后来手脚都没有力气了,我说让人替补他,他说老师我能行,我可以坚持下来,看到这里内心真的很感动。这就是学生可爱的一面。元旦晚会的圆满结束使得学生很开心,一起唱感恩的心,一起抽奖品。还有岳家拳比赛荣获第二名的好成绩,作为第一个上场的班级还是很不错的。
我们班的班干部是让我印象最深的。班长临时受命,但是却成为了我的好帮手。每次无论通知什么事情,班长总是走在最前面。每一次看到我们班的班长,我都很安心。还有我们班的卫生委员,无意中发现这个学生扫地认真负责任,就让他担任我们班的卫生委员,他也是尽职尽责,一边监督学生扫地一边自己拿起扫把扫起来。不管天气是炎热还是寒冷,刮风还是下雨,总能够看到他忙碌的身影。有一次下课之后他告诉我,他看不见黑板,我就给他换了一个靠前的位置,他竟哭起来了。当时我不理解他哭的原因。他是一个胆子很小的学生,我便让他以写信的方式和我交流,他告诉我他是因为感动才哭的。从那以后,我就明白了原来并不是所有的哭泣都是因为难过委屈,还有感动。所以还是要找准方法和学生好好沟通。
对老师来说,班级里的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家庭的整个世界;对孩子来说,父母构建了他们成长的世界,是他们的第一模仿对象;对家长来说,我们担负着孩子成长的责任,影响着孩子的人生境界。教育孩子这条路注定任重而道远。我知道自己经验不足,有很多考虑不周到的地方,但我希望家长能够和我一起携手把班级建设得越来越好,我也希望在新的学期班上的每一位学生都能够茁壮成长。
周雨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7 09:39:33 | 显示全部楼层
年之味
         周雨蒙
很多事情我都是后知后觉
后知后觉的见面
后知后觉的离别
一直在想过年的年味是什么
是五颜六色震耳欲聋的鞭炮声
还是那红的耀眼的红包
更是那一桌桌的美味佳肴
如今我才想明白这个问题
很多人说如今不放鞭炮没有年味了
可我却发现年味一直都在我们身边
过年是一种羁绊
是把一家人连在一起的日子
在那一天所有人都放下了工作放下了应酬
放下了一年中难过艰难的心情
看着熟悉的亲人
一年年都在
我觉得这就是过年最大的幸运
而我希望每一年过年大家都能够在一起吃团圆饭
一个都不能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7 09:40:21 | 显示全部楼层
春天的希尔寨

----

文、GUODE

如果烟雨寂寞,诗情渐冷
请走到春天的希尔寨,繁花如海
如果千帆过尽,灯火阑珊
请走到春天的希尔寨,看见花开
旗袍上浮动唐时风宋时月,灞桥柳阳关雪
暗香盈袖时,多少温暖远道而来
明眸相对间,原来盛世的梦境一直都在
她的美一直都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武穴信息网 ( 鄂ICP备2021017331号-1 )

鄂公网安备 42118202000100号

GMT+8, 2024-3-29 17:11 , Processed in 0.050588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