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穴论坛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查看: 2122|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阳朔潘庄----广济人氏应去瞻仰之地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7-12-14 22:20:2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中文注册

x

         阳朔旧城前街17号,是徐悲鸿1935-1938年寓居之所,距其五公里城外有一个三百多年历史明清古村落,自从我的老乡潘宜之看中这片风景来购一地皮,建起一幢二层西式小洋房后,便引来名流在此小憩在此集会,渐渐原地名反被人淡忘掉,而称为“潘庄”。国内曾以两千多万拍出一幅徐悲鸿名作“漓江烟雨上”便是他于1942年在潘庄画成。
       潘庄因人而盛名,究竟是位怎么样的传奇人物?
       其人便是我真正的老乡了。小时候总听老年人讲过他的故事,记得最深刻的是说他曾有一年骑着一匹高头大马,腰挎军刀,脚穿蹭亮的马靴…..英姿飒爽,好不威风的一位民国将军。不完全统计,他是近现代史中被名人传记中提及频率最多的一位广济人,再也找不着第二人,据我个人好恶认为,潘也是广济人氏中对近现代中国史影响最大的一位。恐居正,刘文岛等广济名流落其后也。
       潘宜之(1893-1945),字祖义,湖北省广济县(现武穴市)大金镇下周煜村潘秀二垸人,毕业于南京测绘学校,后入保定军校第三期炮科,恰与白崇禧同班。并深得白的赏识,一生与白是好友挚交。这也便是他一生都是桂系重要将领原因。
   军校毕业后曾作过孙中山先生侍从秘书。
     1922年孙中山北上时潘随行。
     1925年,孙逝世在北京后潘回广州。
     1923年曾任为虎门要塞副司令长官。
     1924年1月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和1925年初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潘代表虎门要塞列席代表参加会议,在此与中共陈独秀,周恩来,董必武等高层相识。
     1926年北伐,白崇禧任国民军总司令副参谋长,潘为总部秘书处中校秘书,颇得白的赏识。
     1927年春攻克南昌,白为东路军前敌总指挥,选潘为总指挥部政治主任兼办公室主任。
东路军克淞沪后,潘以他那英年才俊兼《中央日报》首任社长。中央日报是当时民国喉舌,可以想象潘的才学与当时的影响力。三月下旬,蒋介石等北伐后续到达上海。4月初,蒋与李济深,白崇禧,张静江,吴稚晖,陈果夫等,在4月12日发动政变。大陆史称: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主要目的是清党。潘宜之虽然参与并策划,(潘当时代表北伐军接管了上海市特别党部,为执行委员。并被任为“清党委员会委员”,权重一时,主要在上海的清党工作都是他来抓。但对疯狂搜捕与滥杀抱保留意见,对共产党怀同情心。4日13夜,时任中共军委兼江浙区委书记周恩来在上海县七宝镇被捕,押解到司令部后,趁夜色手下人未辨周真正身份时,屏退左右,将其私放,这一举动,在史学界说其意义不容小觑,可谓改变了历史时局。
另发生的一件事更让后世人拍案叫奇:有一次,市党部开会结束后,一女执委叫张平江,是四川广安人,是邓小平的远房表姐。钻进潘的汽车,并对潘说:有一个好朋友叫刘尊一(四川合江人),前北大政治系学生,现江浙区委会妇女书记,与周恩来共过事。也在13号与其丈夫何洛(时为全国学联想主席)被捕,何被处决,因刘身怀有孕,现下狱候处理,只是人小误入歧途,万望你从轻发落。居然潘二话没说,出面将刘尊一假释,并送医院就医。后有人向蒋告状,说潘包庇共党要犯。刘又被押至南京,一去怕是凶多吉少。那知八月下旬,孙传芳在败退苏北后,取得张宗昌等军阀的支持,从扬州渡江,先攻占镇江,直逼南京。何应钦与白崇禧率北伐军第一与第七军迎敌,那知孙部战斗力极强,北伐军与孙传芳部激战胶着在一段被称着龙潭的江面。后潘从上海亲率刚接收不久的两艘军舰:楚同号与永安号,组成编队,直抵龙潭江面从江上炮击,再使孙传芳部腹背受地而 大败。潘在这次史称龙潭战役中而立重要功劳。后来白崇禧在回忆录中称:龙潭之役是北伐大业中最重要一仗。北伐战争格局也由此改写。潘一生被军神小诸葛所倚重,可见其军事才干非同一般。
       此役胜利后,潘却再到南京,上演了一段远胜狗血剧的千古佳话。他通过其名望打通自路关节,再次保释出刘尊一,出狱 后送医院,并生下前夫何洛的遗孤。这是何等情怀呢,背负着身败名裂风险而勇救这弱女子。更为精彩的却是,潘却在10月向刘尊一求婚,刘大为感动,终于冲破世俗而牵手患难与共走到一起。这非潘图其容貌,象潘也是仪表堂堂,世间俊才,官高位重,无数美女趋之若鹜想追他都求之不得呢!潘爱慕刘尊一有容颜,有才学,更深知象她这样级别的要犯,若没有这样的结局,怕是等分娩生育完后,国民党当局是要把其绑缚刑场结束其生命的唯一结局了。而潘从他自行拍板放周恩来一条生路,又受朋友张平江之托,兑现朋友之言,只能说他是不顾个人名利甘心情愿为朋友两肋插刀的铁骨铮铮热血狭狷性情人也。正如那句:人生到了一定岁数,撞上相当的人,恰逢接近的情怀,才一拍即合。这段话用在潘与刘传奇的结合怕是很好的注脚吧!(虽然刘后来脱党,但一直在为国家为民族做着顺乎良心的事情,一生中还有一件重要事发生在其身上,那便是在桂林与蒋经国二夫人章亚若过交甚密,章死后留下双胞胎蒋孝严,蒋孝慈,却是由她一手照料,并认为干娘。解放后居重庆,在西南师范学院教书。1975年患癌出世,因时局的原因,她曾在解放后写过近于悔过怎么脱党与潘婚之事,读者看后,大致感觉是言不由衷,也有些实质性东西没有说透说白,也没有什么关于她与潘结合前因后果的详细文字,不知她在有生之年,对她的儿女有过提及?)。除开党派政见之争,可以说潘宜之对国民党与共产党都是有恩泽之人。这件英雄救美近现代传奇,牵连到许多“名人”,的确太过于戏剧化的经历,深受文艺家的青睐。沈雁冰(茅盾)曾专门找到陈碧兰(后来成了‘托派’的另一位中共‘老人’彭述之的老婆)听有关刘尊一的事,准备写一部小说,但因欧阳继修(阳翰笙)已经就此写成了一部长篇小说,沈雁冰才放弃了写作计划。                              
        1929年初,蒋桂战争爆发。桂系失败后,潘遭蒋通缉,他偕夫人刘尊一逃亡到日本。
        1930年,改组派汪精卫牵头做和,西北军首领冯玉祥,晋绥军首领阎锡山等反蒋势力在北平举行“扩大会议“,潘从日本回国,代表桂系出席。并主办该扩大会议喉舌《民报》。其文笔与组织才干深得阎锡山的赏识。后蒋冯阎中原大战爆发。被阎委命为”中华民国军交通司令“。
       后因张学 良入关助蒋,潘随阎撤退到太原,参加了“太原扩大会议“。
       第二次倒蒋失败后,潘又遭蒋通缉。只好偕夫人刘尊一出亡香港。这次对他打击甚大,一时心灰意冷,想出洋到欧洲。时阎电汇二万元,资助他留学。其夫妇于1932年初乘轮经意大利,瑞士,法国,而到英国,在伦敦大学与牛津大学就读,即使如此,他也时刻关注国内与国际时局的发展,并交游于各阶层。著名报人邹韬奋曾在《患难余生记》 一本中说与潘的旧交:潘先生,我在英国时曾见过几面,那时他在牛津读书,我在伦敦及旅行到牛津时,都在友人处遇过他。我当时知道他是广西派人物。大概政界人物在海外时候头脑都比较清楚,所以我们谈得来…..
      1934年下半年,潘接到白崇禧从国内打去的多封电报,告知蒋对其通缉已取消速回。因刘尊一学位还没有拿到手,所以潘先期一人离开回国,一展他蛰伏久日没有施展的才干。回来后,任第四集团军总训处少将处长。这期间郊游桂林阳朔,看到城外上有处古木苍天,下有古渡小桥遇龙河边,有块他心宜之地。以他当年学过测绘专业的眼光,和在英国牛津大学求学时那中西合璧的思想境界,自己掏钱买了块地,建起一幢二层西式小洋楼。身处国府高官的潘宜之并没有多少时间也没有闲情逸致来这享受田园美景,这幢小白洋楼更多是用来接待友人,故被人叫多了便为“潘庄”,而那原来地名反被人们遗忘,而被潘庄取而代之了。来桂林不游历漓江是一种遗憾,漓江好比大家闺秀,而来阳朔不看遇龙河便是可惜,它有着小家碧玉的风范,而在遇龙河畔没有观瞻“潘庄”,不了解潘庄故去主人的惊天地泣鬼神的事迹,也只是赶热闹而已。身为武穴人若有机会去,一定要去拜谒一下这个广济名士的旧居,凭吊一下故乡故人那故事与故迹是必需的吧。
        1936年潘被晋升为国民政府陆军中将。
        1937年抗日战事爆发,潘随白到南京出席最高国防会议,后随桂系开赴徐州前线,任第五战区司令长官部秘书长。在五战区,他做了一件对中共极有意义的事情:招募数千流亡学生与抗日爱国志士,创建“青年战地训练班”后改为“抗战青年干部训练团”1938年迁往河南潢川,再更名为“第五战区抗敌青年军官团”学员达四五千人之多,潘任教育长,实际主持训练事宜。其中象后来成为中共高干的陈荒煤,藏克家,许家屯等都在那儿学习过。后蒋发现有容共活动,想整肃,但潘坚决抵制。这在许多后来成为中共高层人士回忆录中提及,后李宗仁在回忆录中也提到:这批青年学生报效延安方面的为数甚多……
        1 939年9月,潘被委任为经济部常务次长,用现在的话说是常务部长。当时经济部长是著名地质学家翁同灏。在任期间积极配合翁部长的工作并与许多知识分子打成一片。有文字记载:“他与政务次长秦汾一起辅佐部长文灏执掌部务,他们团结很多专家学者,如经济部次源委员会副主任钱昌照,委员兼四川四大煤矿联合办事处主任、甘肃油矿局长孙越崎,该部中央地质调查所所长黄汲清、李春昱,该部中央工业试验所所长顾毓瑔 ,该部农本局技正金善玉等,共同发展大后方的工农业生产和科学技术事业,支援前线抗战。”在近现代许多学者著述中多有提及。
       1940年周恩来作为中共代表在重庆时,曾写信及登门向潘宜之深表当年大义放行的感激之情。
       1943年调任中华民国交通部常务次长。
        1945年8月15日本投降。
       1945年9月9日晚,留下遗嘱24字“穿上大衣,放进棺材,抬往后山,进入地下,树立碑子,就此了事”
服用大剂量安眠药自杀。当下学者著作中都这样说:国民党政府却委任潘宜之为救济总署广西分署署长。潘对这种污辱性的降格使用十分愤慨,回忆三十年来知遇、升迁、曲折、荣辱时,只有无限的悔恨、幻想和悲哀,于9月9日服用过量烈性安眠药自杀,终年52岁。
          象他这样有个性之人,会对升迁荣辱看得如此重要么?我个人以为并不是那么简单化。
           一个学贯中西,思想远远超出时代先觉者,他于那胜利的炮竹与烟花中,早已嗅却日后兄弟阋于墙狼烟烽起时那惨烈,他大半辈在军阀混战中摸爬滚打中早便厌倦了内战再起,心累心死,怕是促成一死了之最终结局吧!若作个假设,若他没有死掉,而与小诸葛结成天下绝配,怕是在内战战火要 多燃几年才能熄灭也未可知吧。可悲的是,历史没有假设!一代名士便充充在他正风华正茂之年草草了结了生命!令人扼腕令人痛惜!
       我们记住依然立在阳朔城外的潘庄,大陆与台湾与海外中国人一样要记住鄂东才俊潘宜那年那人那事,广济人更应该有理由记得这潘庄,这潘庄主人——潘宜之先生。
                                                                                                                       2017.12.14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楼主| 发表于 2017-12-14 22:26:31 | 只看该作者
有感前不久盛传的那网文:黄冈-名人之都,100个黄冈名人。
妈的,这网文不知是那位好事者所作,看后颇不以为然。还真想骂他老娘!
广济名士,还有一位我真正的老乡潘宜之,不得不说.这位被对中共有恩之人,大处说起可谓改变了中共历史,潘宜之,官拜国民政府陆军中将,祖籍湖北省广济县(今武穴市)大金镇下周煜村潘秀二垸人,保定军校三期毕业,与小诸葛白崇禧同班,颇得白的赏识,一直为白的好友,桂系核心将领,能为军神白崇禧赏识可见其军识才华与人格的魅力,历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秘书,北伐军东部军总指挥秘书长兼办公室主任(在这期间与周恩来共事多日),巜中央日报首任社长,曾任上海市政府秘书长,1927年参与策划"四一二"政变,4日13夜,时任中共军委兼江浙区委书记周恩来在上海县七宝镇被捕,押解到司令部后,趁夜色手下人未辨周真正身份时,屏退左右,将其私放,这一举动,改变了历史时局,后任过武汉市长,国民政府经济部常务次长,交通部常务次长,1945年抗战胜任后,蒋因潘曾同情过共产党又是桂系重要将领,而不重用他,于1945年九月九日夜,对委任不满,对时局担忧,而服用大剂量安眠药,逝于昆明住所.

前不久读胡适一文<<南游杂忆.广西>>中提到:12日下午到南宁,见着白健生(白崇禧)先生,潘宜之先生等,都是熟人.胡适一代名士,小诸葛又何等人也,却潘宜之共与出入,关系何其了得?黄冈人不愿提及他,武穴人少有记得他,但这位广济人中娇子是值得后世人去研究与纪念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武穴信息网 ( 鄂ICP备2021017331号-1 )

鄂公网安备 42118202000100号

GMT+8, 2024-5-22 21:38 , Processed in 0.062626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