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穴论坛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查看: 807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那些年代的记忆---十四.农村岁月(2)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7-11-25 21:05:2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中文注册

x

十一、农村岁月(2)
    早晨天刚一亮,生产队长就扯着桑子喊出工,太阳高高升起,我们之中就提前回去一人作饭,中午、晚上也是这样安排。队里分给我们柴、米、油,不到下次分的时候就早早用光了,不是没有计划,的确是不够。那年代物资匮乏,特别是在农村,没什么油水,没什么副食,劳作艰辛,饭量就大,用完只有向队里借。我们插队落户的头年每个人都有安置费、生活费,到了年底决分,辛辛苦苦干了一年,我们每个人反而欠生产队几十元钱。
开始我们不熟悉农活,队里常安排我们作些简单事,有时安排我们在垸子的祠堂内压面条,这里没有日嗮雨淋,我们都很乐意。有时跟他们到外垸买面条,一天中午到仓头埠,找了一个周姓的小垸吃午饭,听他们讲,垸子里来了同姓的人,按规矩都要安排饭。那时农村每年要榨一次油,榨房是好几个垸共有一个,到时要排队分别安排。轮到我垸,队里安排我们给榨房村民送东西。那是第一次看到榨坊的大场面,地面上有一大圈用来碾炒熟花生、芝麻、油菜子等植物原料的石碾槽,榨坊正中立有中间凿空的大树做的榨床,在屋梁上用一根粗绳悬一根长一至二丈的粗檀树做成的撞木,把用来榨油的植物原料炒熟碾细做成油饼放入榨床,再用大小木楔楔入榨床。操作时,由一个扶撞木尾,七、八个粗壮的汉子扶撞本身,扶撞木尾者领号,其他人在领号下猛力将扶杠撞向榨床,油就一滴一滴往下淌。这种土法榨油,现在可能再也看不到了。
在田间小息,村里的孩子教我们认识一种叫“麻雀杨”的草,把上端叶子搓掉,内面象棉絮般的白花可以吃。还有一种长着几片小叶的植物叫“鸡腿”,其根部确象一只小小的鸡腿,也很好吃。他们让我们看一种“土蛋”,把山里的红土挖开,能找出一种象蛋样的东西,浅灰色的象蛋白,深黑色的象蛋黄,最内面有一点点看不出来什么,估计是一种虫子做的窝。在稻田薅草时,他们教我们把吸在腿上的蚂蝗用手搓干,然后把它贴在薅草用的竹棍上,这样蚂蝗无论如何也活不成了,竹棍上一节节的蚂蝗,看起来很是有趣。
经过春夏秋冬,我们能分辨秧苗与稗子、小麦与野麦,学会了搓草绳和车水,学会了犁田和耙田。田间劳作是艰辛的,特别是伏晚季节,早晨天不亮就起床,中午水田里是上蒸下晒,下午太阳落山才收工,晚上有时还要干到深夜。垸里在湖边有不少湖田,夏季下大雨使湖水上涨,刚熟的稻子被淹,人们划着船要到齐胸深的水里割稻,然后运回垸里,那种艰难真是苦不堪言。在我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无论碰到多大的困难,想到在农村的艰难与困苦,眼前的困难都算不上什么。
在农村不管怎么忙,一、两个月还是回一次武穴老家,从石佛寺公路回武穴要多走些路,村里的人告诉我们有两条路较近些,一是从垸子对面冯秀垸翻过山,经过廖祥到官桥的一条路;二是从冯秀湖叉过渡,翻山经张胜到团山的一条路。后一条路我是深有感受,从冯秀过渡翻过一座小山,登上另一座山顶,眼前豁然开朗,呈现在我眼前的是水天一色的的武山湖和黄泥湖,两湖中间有一千余米长的旧砌石堤,堤两旁柳树成荫,张胜垸的青砖瓦屋旧村舍就座落在湖畔的凤咀港旁,难怪这里被列为清朝广济十景之一的“凤港波涛”。
到了1970年形势有点变化,一是加强三线建设;二是五小企业(小机械、小煤矿、小化肥、小水泥、小钢厂)上马,大型企业有二汽、三三零、武钢、冶钢、下陆钢厂、一八一仪表厂、安陆棉纺厂等,小点单位有广济及外县各厂矿企业,都在我县各知青点招工。我们得知后奔走相告,十分兴奋。不少知青点的学生在五、六月份就被招工抽走,不管是谁先走,我们都心耐等待,等待着那一天的到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武穴信息网 ( 鄂ICP备2021017331号-1 )

鄂公网安备 42118202000100号

GMT+8, 2024-4-19 19:20 , Processed in 0.058286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