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穴论坛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楼主: 妙舍莲开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公告]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第四辑)

[复制链接]
11#
 楼主| 发表于 2016-12-20 14:36:06 | 只看该作者
问:价格听证参加人如何产生?

答:根据第二十条,听证参加人分别按照下列方式产生:(一)消费者,以自愿报名、随机选取方式产生,并现场公证;必要时也可以由相关社会组织推荐。消费者不得少于听证参加人总数的百分之五十;(二)经营者,以自愿报名方式产生,需要随机选取的,应当现场公证;(三)与定价听证项目有关的其他利益相关方,以自愿报名的方式产生,需要随机选取的,应当现场公证;必要时也可以由相关行业组织推荐;(四)相关领域的专家,在相关专家库中随机选取产生,并现场公证;(五)有必要参加定价听证的国家机关、社会组织的代表,由政府定价机构聘请。



问:《条例》对收费行为做了哪些规范?违反规定要承担什么责任?

答:根据第二十一、第四十五条,行政事业性收费单位和实行政府定价的经营服务性收费单位,应当在收费场所显著位置公示收费项目、标准和依据,不得有下列行为:(一)不按照规定标准或者执行时间收费;(二)分解收费项目、扩大收费范围、增加计费频次、减少或者不提供服务;(三)不执行收费减免优惠政策;(四)以保证金、抵押金、滞纳金、集资、赞助等形式变相收费;(五)擅自增加收费项目或者改变收费主体;(六)法律、法规禁止的其他收费行为。

行政事业性收费单位违反上述规定的,由价格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退还违法收取的费用;无法退还的,予以没收,对收费单位处违法收取费用一倍以下罚款;由有权机关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问:《条例》关于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效益补偿做了哪些规定?

答:根据第二十四条,省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效益补偿制度,推进自然资源及其产品价格制度改革,使自然资源及其产品价格反映市场供求、资源稀缺程度、生态环境损害成本和修复效益。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依法完善涉及水土保持、矿产、草原植被、森林植被、水资源等资源环境收费基金或者有偿使用收费政策,促进资源保护和节约利用。



问:《条例》对价格预警机制和价格联动机制的具体规定?

答:根据第二十五、第二十六、第二十七、第二十八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健全价格监测机构和网络,构建大宗商品价格指数体系,完善价格监测预警机制和应急处置体系,加强通货紧缩、通货膨胀预警,制定和完善相应防范治理预案,提升价格总水平调控能力。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应当建立健全价格公共服务制度和价格信息共享机制,及时发布大宗商品、重要服务市场价格行情以及相关警示信息,引导经营者合理定价和消费者理性消费,指导经营者调整优化生产经营结构。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社会救助、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完善社会救助制度,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不受物价上涨的影响。

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商品或者服务价格显著上涨或者有可能显著上涨时,省人民政府可以对部分价格采取限定差价率或者利润率、规定限价、实行提价申报制度和调价备案制度等干预措施,并报国务院备案。省人民政府采取价格干预措施,应当及时向社会公告实施价格干预措施的地域范围、商品或者服务品种和具体内容。依照本条第一款规定采取价格干预措施的情形消除后,省人民政府应当及时解除价格干预措施,并向社会公告。



问:价格调控专项资金来源?

答:根据第二十九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根据需要设立价格调控专项资金,用于调控价格、稳定市场,所需资金纳入财政预算。



问:《条例》规定的价格主管部门监管方式有哪些?

答:根据第三十三、第三十四、第三十七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可以采取书面通知、约谈、公告等方式,提醒告诫相关经营者、行业组织等履行法定价格义务和不履行义务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一)市场价格总水平出现剧烈波动等异常状态;(二)重要商品和服务价格异常波动或者可能异常波动;(三)社会反映强烈的价格问题;(四)重大价格政策出台;(五)重大活动期间。

在经营者自主定价领域,政府定价机构应当依法制定相应的监督管理办法,加强对经济社会影响重大、与民生紧密相关价格的监督管理;对存在市场竞争不充分、交易双方地位不对等或者市场信息不对称等问题的领域,应当依法制定相应的价格行为规范,合理引导经营者价格行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对公众投诉频繁、矛盾突出的价格,应当开展成本调查,向社会公开调查和处理结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健全价格信用制度体系,建立经营者价格信用档案,按照规定公布失信者单位名称或者个人姓名,并与有关部门对失信者实施联合惩戒。

问: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条例》相关规定的责任?

答:根据第四十六条,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其主管机关或者监察机关依法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一)不按照规定制定、调整价格和收费标准的;(二)不按照规定实施定价成本监审、公开成本监审结论,或者弄虚作假导致成本监审结论失真的;(三)不按照规定开展价格监测预警、发布监测预警信息的;(四)违法干预政府定价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履行法定职责的;(五)其他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行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2016-12-20 14:37:37 | 只看该作者
物价局价格宣传标语

1、价格稳定需要您的努力,价格维权需要您的参与。

2、倡导价格诚信,打击价格欺诈。

3、规范市场价格行为,营造良好价格秩序

4、价格欺诈零容忍,稳价安民零距离

5、让价格更透明,让生活更美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2016-12-20 14:45:23 | 只看该作者
市物价局工作情况简介



   一、基本情况

(一)机构设置情况

1、局内设办公室、政策法规科、农产品与医药价格科、环境与资源价格科、收费管理科、工业品与服务价格科6个职能科室。

2、下辖5个二级单位:价格监督检查分局(加挂成本调查监审分局)、梅川物价管理所、龙坪物价管理所、价格认证中心、价格监测中心。

3、常设机构1个:武穴市价格调节基金管理办公室。

(二)职能职责设置情况

我局担负着全市的价格(收费)管理、价格监督检查、成本监审、农业生产成本调查、市场价格监测、价格认证、价格公共服务、反价格垄断执法和价格调节基金征收管理等职能。

(三)人员编制情况

局现有干部职工56人。其中:退休干部13人,在职干部职工43人。

二、主要工作情况   

(一)服务中心工作

1、优化经济发展环境“520”收费政策的贯彻落实。

①自2012年起至现在已编印《全市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标准及经营服务性收费项目标准目录》3次;

②配合财政部门对全市各单位执行“520“收费政策情况进行核查,并做好资金核补工作。

2、服务“三大行动”工作的落实

①招商引资。2012年引进北京麦斯合普新材料有限公司落户大金从事新型防火材料开发研究,投资1.2亿元,2013年4月已投产;2014年引进武汉德威.仁缘合有限公司投资1.5亿元(两年)落户花桥郑公塔,从事农业种植、农业生态观光项目建设,现已到位资金伍千万元。2015年引进盛济生物燃气有限公司,目前进入设备安装阶段。

②服务企业。2012年以来先后为自祥纸业融资200万元;协调相关单位硬化了该企业出行路面500米;协调刊江办事处、土地、规划、住建、城市管理执法等6个部门9个单位落实“三大行动”督办会对该企业职工宿舍建设问题督办要求的执行;对玉鼎管业在生产中遇到缺技术工人困难问题实行全帮全扶,局出面与理工中专联系,建立该校特长生与企业挂钩台帐。今年为楚威日塑、欧亿合成革有限公司争取贷款资金500万元。

3、精准扶贫、住点帮村工作

①近两年出资5万元在梅川解念慈、走马、范柏树下村开展精准扶贫工作,帮助贫困户制定脱贫计划。

②2012年以来先后住点李兴泗、困龙村。为李兴泗村争取了1.3km路面硬化;免费为88户农户安装自来水;协调电力公司免费为该村牵配电线路200米,建一座抽水泵站;开展结对帮扶户14家,结合助残日开展助残活动,引领社会爱心人士(3人)为该村困难户献爱心捐善款累计3.2万元,近3年来局送资金送物资合人民币4.5万元;帮助村开展计划生育工作、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工作,李兴泗村在梅川79个村中排位靠前。住点村最近又调整到梅川困龙村。

4、“两学一做”活动

(二)价费管理、监督检查工作

1、价费管理

严格按照上级有关规定及时准确转发或制定价格政策。会同粮食部门对水稻、小麦收购实行最低保护价,及时发布调整石油价格信息,同时加强对商品房价格备案,加强教育收费、交通运价、医疗价格等价费管理。今年完成了大金风电上网价格的上报工作,调整了自来水、非居民用天然气、出租车价格,出台了《武穴市普通住宅小区物业服务收费标准》。

2、农产品生产成本调查

我市是全国农本调查直报县市。主要是对水稻、小麦、油菜、棉花、生猪的生产成本进行调查与分析,共建立调查户54户(其中早稻、晚稻、小麦、棉花、油菜、生猪各9户),定期向省局报送报表。

3、市场价格监测

对重要商品特别是涉及到国计民生商品进行动态摸底采价。实行周报、月报制度,其中我市土特产山药价格每周上报黄冈市和湖北省物价局。

4、成本监审

按照《政府制定价格成本监审办法》规定对涉及到调定价的商品和服务价格进行成本监审。如自来水价格、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公租房租金、汽渡轮渡票价、公汽运价、高中住宿费、幼儿园收费、医院床位费等价格和收费的成本监审。

5、价格认证

认证中心是省物价局创建的规范化价格认证中心,担负着价格认证工作,是全市唯一合法的涉案、涉纪评估认证机构,上半年完成涉案财物价格鉴证45件,涉案金额105.394万元。

6、价费监督检查

    主要开展了:①教育和医疗卫生收费检查。对我市5所高中(中职)学校、全市各中小学校、4家二级医院和乡镇卫生院的收费情况进行了检查。②客运价格检查。重点检查了农村客运班线的票价执行情况,对个别途中票价不规范的行为进行了纠正。③及时答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议案。④畅通价格举报平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楼主| 发表于 2016-12-20 15:13:09 | 只看该作者
物价局职能职责

(一)贯彻执行国家价格法律、法规、规章和方针、政策;负责组织实施上级主管部门的商品、服务价格和行政事业性收费规定。

(二)履行价格调控中的综合管理职责。掌握价格动态,及时向政府提供价格调控措施及落实情况,督促有关部门落实价格调控措施。

(三)负责监管人民生活必需品、自然垄断经营商品、重要的公用事业、重要的公益性服务等商品和服务价格;组织实施实行政府定价和政府指导价商品和服务价格的管理办法、作价原则和作价方法;协调、管理、引导已放开的商品和服务价格。

(四)建立价格监测制度,对重要商品和服务价格进行监测分析,提出应对建议,为政府宏观决策服务。

(五)负责组织实施全市价格监督检查工作,依法查处价格、收费违法行为;推行商品和服务收费明码标价制度;指导社会监督、舆论监督。

(六)对全市行政事业性收费进行监督管理。

(七)负责对价格认证中心的监督管理,负责对涉案物品的价格认证工作;指导价格咨询、服务等价格事务工作。

(八)负责全市重要的农产品、工业品、公用事业、房地产等价格、成本的调查工作。

(九)承办市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交办的其他工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楼主| 发表于 2016-12-20 15:24:05 | 只看该作者
从现代还乡
——陈应松神农架系列小说解读
江岳
 


作家和他的作品,靠什么获得成功?才华、勤奋、机遇等,这类不论在什么时候、对什么人都适用的说法等于什么都没有说。从默默无闻到一朝成名,究竟由谁主宰?面对浩渺星空,人们百思不解时,常常想到的是命运。
进入新世纪似乎是湖北作家陈应松的命运发生了转机。
在这之前,二十余年间,陈应松从少年写到中年,勤扒苦做,并表现出极高的文学天赋,也有零零落落的花开花谢,但就是不温不火,一直被文坛冷落着。
到了2000年,陈应松到神农架林区体验生活,写出了《豹子最后的舞蹈》 ,从思想到艺术都堪称佳作,令人眼睛为之一亮。后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样的佳作竞一发而不可收。神农架系列小说频频被各种选刊转载,并连获包括鲁迅文学奖在内的多项大奖,成为国内唯一连续5年进入中国小说排行榜的作家,倍受关注,陈应松一跃而成文坛新星。
这一切难道真是冥冥中那个神秘的命运在起作用吗?
有人大惑不解 ;陈应松的写作套路并无多大变化,他的神农架系列小说并不比他以前的小说高出多少。“星星还是那个星星,月亮还是那个月亮” ,也许只是文坛的口味变了。
陈应松自已也惶惑不解:“ 我一直就是这样的风格。只不过,文坛承认的是我的“神农架系列”而不是其它。” (1) 他甚至将自己新搭盖的小写作间视为风水宝地。
  这使人想到以前关于陈应松的被冷落是一个“文坛冤案” 的说法。
许多默默无名的写作者也对陈应松的成功格外关注,他们希望从中寻觅一些“秘诀”。勿庸讳言,成名对于一个作者来说,意味着个体的创作被社会承认,这是重要和必要的。
然而,解读陈应松始终具有一定难度。有评论者说:“批评界面对他也并没有沉默,一直试图在走近他,触摸他,不仅有大量的散在的论文,还有专家的专著。但这些论著也无法把握他的精神走向。的确,个案研究他的作品也许并不很难,但要整体把握他的脉搏却不是那么容易。”(2)这种现象也存在于后期对神农架系列小说的研判中。在评论家好评如潮的议论中,也不是没有困惑。对此, 吴义勤先生描述道:“我们无法给他的作品作一个清晰的主题的概括,作品充满歧义和模糊,这种混沌、混乱的状态,恰恰是他的小说的长处。这也是我们读陈应松作品感到震撼,却又说不出来的一个原因。”(3)
随着时间的推移,对陈应松的神农架系列小说的异议也出现了:“由于对现代化的历史理性的怀疑,使陈应松小说对现代性的思考变得暧昧不清。”(4)的确,陈应松的小说给我们带来审美惊喜的同时也带来了审美的困惑。
当陈应松试图用他手中的笔撩开蒙在神农架山林上神秘的面纱时,也给我们带来了谜一样的神农架系列小说,联同他在文坛戏剧性的飞升,就有了耐人寻味的“陈应松现象。”他用文字构筑的莽林、巨石、云彩、激流环绕的林中路,向我们发出了文学探秘的挑战,我们应当进入。



2003年,我曾在一篇题为“文学的故乡”的短文中写道:“文学的故乡是每个作家精神之河的神秘发祥地,对它的从不自觉到自觉地感悟关系到作家艺术生命的长短高低。中国的水乡小镇绍兴、拉丁美洲的一个在泥沼深处的叫马孔多的小地方,对于鲁迅和马尔克斯,无异于整个大千世界上的最亮点,因为那是他们的独特的文学存在方式的最佳对应点,是深深烙印着他们的灵魂的独特领地。” (5)而陈应松是怎样走向他文学故乡的呢?
陈应松是带着浓重的乡土气息踏上文学创作之路的,从写诗到写小说;从写故乡的农民、石匠、更夫、裁缝直到写神农架的山民等都有着挥之不去的乡士情结。记忆深处的故乡不时向漂泊的游子发出还乡的召唤,对这召唤的回应是历久常新的文学母题。陈应松步入苍桑中年后的神农架之旅就是一次成功的文学还乡。

从一开始,陈应松的乡土小说就追求着奇异的风格。他没有一般地重复鲁迅的乡土启蒙话题和沈从文的乡土审美发现,也没有浮浅的对农村改革的热情礼赞。他试图超越传统意义上的乡土作家和农村题材概念,将乡土生活资源纳入到对现代人生命存在的大思考中,寻找乡土小说形态现代性转换的可能。这种文学追求带有逐步生成和成长的性质。
成长意味着变化。用成长描述陈应松的创作变化,意在避免生硬的切划,还原作家那种一时既不象自身又还是自身的复杂状态。
     最初,陈应松的乡土叙述显然是一种不自觉的被动选择。由诗转向小说时,陈应松曾感到了一种话语危机,他说:“我过去是写诗的,写诗可以抒发情绪,而写小说靠的是对环境的描写,对人物、对事件的叙需要有大量的语言。语言从哪儿来?只能从你特别熟悉的生活中来。” (6)他最熟悉农民的生活了。这就是陈应松选择乡土写作的初衷。身处都市,精神还乡,这成了陈应松的写作方式,同时又经写作的强化,而成长为他的生存方式、思考方式和审美方式。
然而,写熟悉的,写自己愿意写的是一个问题,但读者是否愿意看、是否能被社会接受呢?这又是一个问题。
由于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带来了的文化发展不平衡,小说的读者、即使是乡土小说的读者也主要在城市。中国现实农村仍是文盲、半文盲的海洋,尚不存在读小说的基本条件和普遍需要。这个基本事实决定了现代的乡土题材写作离不开城市视角。要写好熟悉的乡村,必须先熟悉陌生的城市,只有真正融入城市,形成了完整的城市参照系,才能更清晰的洞悉乡村,写出为城市读者所青睐的、跳出了一乡一隅狭窄之地、与人类相通的乡土文学。沈从文浪迹都市而后有绚丽的文学“湘西”。五四以来,中国优秀的乡土作家所共同走过的文学之路和人生之路,对于解读陈应松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实际上,在陈应松的前期创作中,他一直在熟悉的乡村和陌生的城市之间挣扎。陈应松前期创作中城市参照系的不完整,因而无法构成乡土文明与都市文明的真正碰撞和交流,也许是他最初被冷落的一个原因。在城市生活方面的“修炼”和积累构成了他文学成长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对于陈应松来说,“乡村是往事的海洋。”在回忆往事中想象,在想象中回忆往事,贯穿在他的整个前期创作,这是无法避免的,有时也能碰到好作品。但长久的惯性操作,终究会显现贫血失钙的不足。没有“现场”支撑和沟连的激活,记忆会模糊和苍白,而且会丧失构成优秀作品的重要原素——激情与沉思。从想象的真实过度到真实的想象,寻找鲜活的“现场”是陈应松文学成长中的又一个重要内容。而神农架正是陈应松苦苦寻觅的一个文学 “现场”。进入神农架之后,故乡的遥远回忆与活生生的底层农民痛苦的“现场”直接体验相碰撞,从而引爆了他崭新的不可遏制的创作冲动。这就形成了他的前后还乡的一道分水岭,与他的前期创作不可同语。
    进入90年代,陈应松写道:“ 我心中偶尔泛出的那一点痛苦,实在是很微小的,不足以同全人类联系起来 ”。(7)这可视为他文学成长中的另一个重要内容。通过对自己创作道路的痛苦反思,在进入神农架之后,陈应松开始将自已个人的怀乡的伤感、对农民的同情以及自己在城市中孤寂无助的痛苦同中国社会转型期特有的历史阵痛联系起来,逐步逼近中国农民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命运这个巨大的时代中心命题,从而接近了他所仰望的“表现人类大忧患大痛苦”的目标,获得了一定程度的“人类感。”
伴随着文学成长的步伐,陈应松在逐步走向乡土文学创作的自觉。“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更深刻的感觉它。” (8)陈应松的神农架系列小说中就显现出这种对文学故乡“理解后的深刻感觉”,显得心定气足、胸有成竹,游刃有余了。相对于前期“东一郎头,西一棒子” 、“文学流浪者”式的创作,虽然还是同在还乡的路上,但已是在更高艺术阶梯上的回复,倾注其间的才情、诗情、激情和以往已是形似而神不似了。
从根本上说,陈应松创作主体方面的成长变化,是作为文学接受环境的社会历史客体发展进程的曲折反映。进入九十年代后,市场经济的全面推进,加快了中国社会转型步伐。城市文明与乡土文明的冲突日趋激烈,各种“现代病”也应运而生,“三农问题”逐渐被椎至历史前台。现代人时时回望故土家园的乡愁和伤感在世纪之交蔓延,新旧更迭时刻的历史阵痛催生出焦灼和疑虑交加的社会情绪。文坛内外也开始厌倦在城市文明负面上产生的欲望叙事和感官享乐文化。这一切便和陈应松的神农架系列小说产生了微妙的时代共呜,打开了被接纳、被认可、被理解的巨大的社会心理空间。于是,一度被忽略和冷落的陈应松在专业(包括批评界和选刊界)的和非专业的读者群中找到了众多知音。
命运的转机也许就是这样降临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楼主| 发表于 2016-12-20 15:24:26 | 只看该作者

当我们沿着“还乡”的思路前进, 不能忽略一个事实:神农架并不是陈应松严格意义上的故乡。陈应松穿过他真正的故乡——处于江汉平原上的公安县的村舍田野,直奔遥远的原始深山老林,“反认他乡作故乡”。这是意味深长的。
温馨的回忆曾是陈应松乡士书写的主要方式,他为什么不直接书写故乡的“现在时” 呢?
因为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中国的农村随着城市的发展而发展的同时,由城市传染而来的种种“现代病”也得到发展,这有些象沈从文当年所说“‘现代’二字己到了湘西”故乡的情景:“去乡已经十八年,一入辰河流域,什么都不同了。表面上看来,事事物物自然都有了极大进步,试仔细注意注意,便见出在变化中堕落趋势。最明显的事,即农村社会所保有那点正直素朴人情美,几几乎快要消失无余,代替而来的却是近二十年实际社会培养成功的一种唯实唯利庸俗人生观。”(9)而神农架呢?由于地理空间的偏远也许能复活己在时间中消逝的乡村记忆 ,直达“现场”。于是,陈应松打点行囊,告别城市,又绕开故乡,走进了神农架的原始山林,竟在那里意外地发现了与城市文明对峙的自然形态和生命形态。对神农架,陈应松满怀深情地写道:“那里的人民勤劳善良,富有同情心。它坐落在巴楚文化的沉积带上,以封闭、贫瘠和智慧保留了远古先民的文化和文化中最宝贵的神秘信息……让被现代文明碾碎的东西悄悄保存在它的上面,成为风景。” (10)
陈应松的神农架系列小说一开始就具备了一种从现代精神高地逼近社会底层、 接通天地人心的宏大气象。在其开韧之作《豹子最后的舞蹈》中,陈应松通过最后一只豹子身上闪耀的五彩斑斓的美,反衬人类贪婪征服行为的丑,从中传达的是现代人与生态环境日趋紧张的焦虑不安,蕴含着极为丰富的现代信息。实际上,陈应松向原始山林的逆向返回有着“温故知新”的性质,如同马克思所言:“在最旧的东西中惊奇地发现了最新的东西”(11)他的还乡不是重归老路,而是在与现代生活进程逆向中发掘更高层次的美,是从更高历史阶梯重返故园的上升螺旋,是文学自我重塑和再生的捷径。
这是有着历史发展和艺术发展的事实根据的。
    历史的发展不是直线上升的,是不可避免迂回和曲折的。恩格斯说:“历史是这样创造的;最终的结果总是从许多单个的意志的相互冲突中产生出来的……这样就有无数互相交错的力量有无数个力的平行四边形而由此就产生出一个总的结果即历史事变……每个意志都对合力有所贡献,因而是包括在这个合力里面的。” (12)显然,所有的意志都朝一个方向,就不会有历史的曲折。历史的合力中包含着与最终结果顺向的力和逆向的力。文学若只关注顺向的力就不会有不同于哲学讲义和编年史的丰满形象世界。如同东去的长江在局部也会呈现北向和西流的奇异现象,那里虽说没有一览无余的浩大气势,但峡谷湍流间更具审美魅力。相对于江河运行的自然景观,人类历史的运行更为复杂,它不可避免人类个体和某些阶层的痛苦和牺牲,而常常被遮蔽和忽略的逆向的力中,伴随着进退交织、善恶并举,蕴藏着的人的痛苦、希翼和叹惜,恰恰正是独异的文学之花诞生的沃土。由此出发去看当今中国文学视野内的现代性历史事变,显然不能把的占中国人口三分之二的农民的意志排除在“历史的合力”之外,也不能忽略原始的落后的偏远的神农架山林滋生的逆向之力对历史合力的贡献。陈应松的睿智在于,他摒弃了陈旧的创作模式,没有以现代性程度的高低去贴“顺向与逆向” 、“先进与落后的”标签,然后机械简单地处理自己的生活素材,而是力图在趋后的生活景观中作出趋前的审美发现,侧重从逆向的力中把握生活与艺术的真谛。
    为了更好的前进而后退,这也曾是许多现代艺术家的选择。在毕加索、高更、马蒂斯等现代艺术大师身上可以看到原始艺术对现代艺术的巨大影响。事实上,原始艺术已成为现代艺术的借鉴资源,原始艺术的诸多特征正是现代艺术孜孜以求的目标。艺术大师高更则是身体力行,在他的大多数杰作诞生的生命最后岁月,逃离欧州“文明社会”,来到南太平洋上的塔希堤岛,融入了当地土人的原始生活。他写道:“在这里我进入了真实,与自然融为一体。在文明的疾病之后,这一新世界的生活是回归健康。”(13)应合着“回归健康”的旋律,高更在他最后的杰作:“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向何处去?”中,将一种对人生与艺术的追问直接诉诸当地土著人的形象上,质疑的是“成熟文明”中的不健康病症。类似的哲思也出现在陈应松的神农架系列小说中;诸如善良、情义、朴实、坚韧、单纯等被文明遗忘的健康因素在小说中浓墨重彩地重现了。《豹子最后的舞蹈》中的最后一只豹子、《太平狗》中的丧家之犬、《松鸦为什么鸣叫》中与死神周旋的伯伟等,以充满原始野性的生命活力,傲立于蛮荒世界之上,与现代人遭遇的精神阳萎通病相对照。巨大的反差中,达到的是“隔岸观火”的审美效应。
    继承与创新是人类社会和艺术发展的永恒课题。“隔代遗传”是一种解题方案。对于更为久远的艺术接力,甚至不排除奇特的“返祖现象”。“有意味的轮回”背后的意味是:事物发展的高级阶段会重复低级阶段的某些特征,这也正是陈应松从现代还乡得以成行的独特之处。

在神农架系列小说中,作为“还乡”的巨大文化背景,“现代”几乎无处不在。之所以用“巨大”这一夸张的词语,既是形容“现代”的容量,也暗指其歧义和复杂的超常。
在这里讨论“现代”这一话题时,我想从一个基本事实出发:那就是当下我们正处在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型的“前现代”。这是我们的“现代性”内涵的要素。完成这一转型才能进入真正意义上的“现代”,这是人类的共同选择,不因任何地域、民族、国家差别和各种主义的选择而转移。但问题的复杂在于,由于全球化浪潮的席卷之势加剧了社会历史发展的不平衡,现代乃至后现代的生活景观与精神景观也同时进入到我们的视域。中国东南沿海和某些大都市的繁华可与欧美比肩;信息高速公路象发达国家一样发达;富翁一掷千金与国际接轨;犯罪率也居高不下。我们的火箭能将西方国家的卫星送上天宇,我们的农业都仍然徘徊在“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悲惨境地。许多人还在为求温饱而奋斗,可一些先富起来的人和知识者中超越时代的物质追求和精神烦恼也产生了。在这种情势下,形成了当代中国文坛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追求和议论的热潮。对此,我曾在“艺术螺旋式发展论纲” (14)一文中以“艺术螺旋式发展的圆圈运动从时间形式向空间形式的转化”来阐释;社会历史发展和艺术发展不间断地从一个环节过渡到另一个环节,沿着否定之否定的道路,形成了一个个圆圈组成的螺旋式上升运动,工业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又会重现它曾摒弃的农业社会的某些特征。工业社会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畸形发展,会唤起人们重新向农业社会的人伦亲情回归。在事物发展的高级阶段往往会重复低级阶段的某些特征。东西方的沟通与交流日益经常化,东西方艺术的冲突、碰撞和移植互补也空前剧烈了。在此地遭到践踏,将被抛弃的,在彼处却被珍视发扬;例如,东方艺术西方化,西方艺术东方化的现象,实质就是艺术螺旋式发展的圆圈运动从时间形式向空间形式的转化。陈应松显然对艺术螺旋式发展问题表现了极大兴趣,他写道:江岳“在此篇中是因为通过总结古今中外的艺术发展脉络,得出了艺术的确是螺旋式发展的这么一种结论。他站稳了,令人信服;并且十分新颖,让人有豁然开朗之感,我头一次读罢就被这种螺旋观所吸引了”。(15)对于事物螺旋式发展造成的当下前现代、现代与后现代景观交织重叠的复杂现象,陈应松进行了认真的理性的思考,应和着知识经济时代对作家学者化的要求,为加强文学作品中的知识含量和思想含量,陈应松阅读了大量的西方有关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的文化、哲学、文学典籍,作了大量的理论准备,从而对“现代性”这一重大的时代命题作出了自己的独特判断。基于此,陈应松笔下处于原始状态下的神农架竞然飘荡着现代主义乃至后现代主义的幽灵就一点也不令人感到奇怪了。
陈应松一点也不想把神农架写成远离现代的世外桃源,相反,他强势介入了对“现代”的追问和挑战。
无疑,现代化的洪流已经并正在给中国社会带来巨大进步。但同时也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在一些发达国家流行的“现代病”,这集中表现为人的生态和心态的双重荒漠化。这在陈应松笔下都有突出而独特的表现。
《豹子最后的舞蹈》、《松鸦为什么鸣叫》暴露了人对自然环境疯狂征服带来的恶果; 《狂犬事件》、《马嘶岭血案》对于人与人之间、社会各阶层之间由无法沟通带来的冷漠、仇恨以及伴随而来的道德失衡作了血淋淋的揭示;《云彩擦过悬崖》笼罩着现代人孤寂心灵的阴影;《太平狗》充满了对城市化弊病的怦击和唾弃……现代西方哲学和文学的存在主题、生命主题、生态主题等被令人叹服的“中国化”和“艺术化”了。
在保持前瞻性的同时,陈应松也没有忽略中国农村仍处于“前现代”的严酷现实。神农架系列小说中,写得最多的还是农民的触目惊心的贫困和苦难,其次则是农民的麻木和愚昧,其中蕴含着传统启蒙主题的批判锋芒和对现代文明的呼唤。可见,“五四”时期呼唤的“德先生”“赛先生”在今天依然年青。
陈应松笔下的“现代”似乎也有着螺旋式结构。回还、前进、跃进三种步履同时并存、相互纠缠、周而复始,在反现代中走向现代,在后现代的视野中回望前现代,如同相克相生、冷热互补的各味中药熬煎在一个药罐。由此形成了他的小说虽成系列,但每篇都不雷同的特色,呈现出某种多元多义多向的复合美。
在还乡的路上,陈应松面临一个个“现代”十字路口。乡野风光无限但贫瘠落后,倒退没有出路。陈应松明白自己只能是一个神农架的过客,他仍将回到并不美好的城市中去,回到打问号的现代文明中去。他别无选择。但作为一个能理性远眺从现代到后现代的中国当代知识分子,他又无法忍受其间的“双重荒漠化”的痛苦。他有些四顾茫然,只好在纸上渲泄对底层人民的绵绵爱心,排谴心中深重的忧患之思和困惑之问,这就形成了神农架系列小说的一个重要特征:“痛感”。在痛感的背后是处在转型期的中国知识分子遭受心灵创伤,悲凉无助又无所适从的“中国式现代性焦虑”。陈应松将这种“中国式现代性焦虑”以审美的方式准确传达出来,记录下来,也许会有某种填补文学史空白的意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楼主| 发表于 2016-12-20 15:25:12 | 只看该作者

陈应松从现代还乡,对生活有了独特的审美发现,但这还是不够的,还需要有独特的审美传达方式。写什么固然重要,但怎么写更重要。
陈应松是怎么写的呢?
一方面,似乎可以把神农架系列小说看作是独立于现实主义之外的神秘与魔幻的文本。陈应松的诗人出身,有利于他将诗歌写意的表现性贯注到以写实和再现为主的小说艺术中,追求更为彻底的文学性。象征、寓言和荒诞等手法的运用,有效地抹平了虚幻与真实、生与死、人与动物、人与鬼神的边界。在现代主义的平台上,神农架本身蕴藏的丰厚神秘信息与陈应松故乡公安源远流长的楚文化传统和他本人童年起就反复经历的神秘体验以一种相见恨晚的姿态紧紧拥抱在一起,造就了一种有别于传统现实主义的新文体。
另一方面,陈应松又显露出“回归”现实主义之源的动向。他说:“为了达到一种真实性,一种书写的真实性,包括对细部描写的真实性,我重新爱上了左拉、吉奥诺和卡里埃尔。自然主义是现实主义的重要源头。我采取的最笨拙的方法是每天用日记速写山区的景物、人物、农舍、村庄、牲畜”。(16)在细节描写和情节设置上,陈应松力求真实可信,有的直接取材于新闻报道,即使离奇如《狂犬事件》等篇也有真人真事作原型。这里的重新回归是一种“有意味的轮回”,已不同于传统的自然主义了。
我曾将陈应松独特的审美传达方式概括为“现代现实主义”,意在强调,在神农架系列小说中,现代主义和现实主义的艺术精神和表现手法等诸多因素不是简单的凑合叠加,而是以杂交的方式孕育着一种新的综合,是现实主义的一种新的发展。
体现这种新的综合的现代现实主义,是通过在更高层次上向现实主义之源“回返”和向现代主义之流“借力”完成的。本是冰炭不相容的两股道上跑的车走到一起来了,如同福楼拜所言:“两者从山麓分手,回头又在山顶汇合” 。而联结两者的秘密通道,我以为就是“不美”这一新的美学范畴。
我曾在《“不美”论纲》(17)一文中对“不美”这一美与丑之间的新的美学范畴作了详细论述,得到了陈应松的赞同,他认为“‘不美论纲’是勇气、生气加锐气之作。……不美的人物以其不确定性、偶然性、变异性、多样性构成了人物的血肉丰满和生气贯注”。(18)而传统和革命的现实主义常常是以“典型化”、“本质化”之类筛子将“不美”过滤在艺术视野之外的。这样一来,人的包括自然界在内的生存领域中大量无所渭美丑的“不美”之物就被遗忘了,而这正是丰厚的文学富矿。它的身影曾活跃在作为现实主义之源的自然主义中,又是时髦的现代或后现代主义艺术舞台上的重要角色。因而不美的引入就使两者的联结十分自然。
“不美”之所以有如此功能,与不美本身所具有的不确定性和原生态等特性有关,要在这里说明这一点,理性的论述似无必要,我想从对神农架系列小说的具体分析中可能会看得更加清楚。
《马嘶岭血案》中作为杀人者和被杀者都不能用通常的美与丑的标准去简单评判。先验的意识形态的逻辑让位于现代真实生活的逻辑和人物真实性格的逻辑。不经意点染的许多可称之为“不美”的生活道具和心理道具,似乎在为对立的双方辩护,“谁之罪”的疑问犹如两头蛇缠绕人的心灵,理智与情感的天平左右摇摆,不确定性是确定无疑的,这恰恰又是现代主义的一个重要特征,它分明指称着令人扼腕叹息的当下真实。极真实又极现代的审美效应就这样发生了。《松鸦为什么鸣叫》中,伯伟的坚韧善良伴随着麻木愚钝,他背尸救人完全不象英雄壮举,一路牢骚,似非甘心情愿;《狂犬事件》中,村长赵子阶有时柔情似火,有时又威风八面,高大与低矮集于一身。哥哥为弟弟献身的柔情中也曾掠过“弟弟就是畜牲”的阴影《弟弟》;豹子复仇的凶残也衬托了它顽强求生的美……还有天边虚幻的麦子、复活的鬼魂、不可思议的白光等如果都被视为“怪力乱神”一刀砍去,还有什么神农架系列小说扑朔迷离的魅力呢?
人性、兽性、神性由于有“不美”去联结美与 丑,  因而有利于写出实际生活 的两面──三面甚至四面,艺术形象就近显得充实自然而多彩。现代现实主义中的“现代”不是削弱而是加强着真实的力量和现实主义的艺术表现力。现实主义在陈应松笔下获得了新的生机与活力,这是他的一个重要贡献。
值得注意的是,为适应这种现代现实主义的艺术追求,陈应松在文学语言的艺术传达方面也作了相应的调整。他的小说中有两套语言系统。一套是写意的诗化的文雅的;一套是写实的口语的通俗甚至粗野的。前者主要在描写自然风光方面大显身手。乡士文学有着与大自然的天然依附关系。对大自然的天籁之美的享受是现代都市人心底的渴求,是极少的一种不带罪恶感的感官享受。陈应松对此是心领神会。他的语言天赋在神农架原始的未经污染的自然风光面前得到了验证,在他的字里行间似可闻到深山老林的气息。他不愧为一位出色的大自然的歌手。而后者主要运用在神农架乡俗野趣、农民对话以及人物性格刻画方面。其中有不少生活原生态的“不美”的杂质,但决不是随意拈来,而是淬过的提炼过的,即使是一些粗野之词,也是为了传神尽相的需要,造就艺术形象的实感与动感。实感与动感并不就是美感,但美感却离不开实感和动感。陈应松的现代现实主义得力于他的与之相适应的强悍优美的语言传达系统的完善。文学毕竟还是语言的艺术。小说中没有美的坚硬的掷地有声的语言,不论“主义”多么高超,也不会有艺术的生命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楼主| 发表于 2016-12-20 15:25:22 | 只看该作者
     六

陈应松正走在从现代还乡的路上,他还能走多远呢?陈应松的神农架系列小说还没有达到完善的境界,它只是走在“达到完善”的途中。突破局限将是他创作之旅的下一个路标。
有评论家认为:“看陈应松小说,不敢看第二遍。”(19)尽管从积极的意义去理解,可以说他的作品给人一种强烈的痛感,刻痕很深,看一遍就令人难忘;但完善的艺术品,却是应该是经得起反复玩味,多读不厌,乐于在记忆中收藏的。陈应松小说的沉重与沉痛,也不同程度地进入了人们的阅读体验。从这个意义上说,他们小说是耐读而不一定是好读的。沉重与沉痛过于集中和重复,就会形成审美感知结构和审美传达结构二方面的定势,从而导致惯性写作的局限。人们也许会判断,陈应松新作无论有怎样的异彩,沉重与沉痛将不可避免。
没有局限就没有个性。没有对沉重与沉痛的偏爱,就没有陈应松及其神农架系列小说。这种偏爱的形成除了有社会历史的根源外,还有他自身的一个积累过程。这与陈应松在生活中有意无意之间保持边缘姿态有关。勿庸置疑,近些年文坛颇有些官场化和商场化了,有的作家沉迷于客厅、咖啡厅、宴会厅里的精神贵族式写作,在地位升迁之前,与底层大众建立的精神联系日趋淡漠。陈应松则反其道而行之。而在城市中在文坛在单位被冷落的境遇反而成全了他,激励了他,使他更容易和底层农民的苦难呻吟达成共鸣,也使他更喜欢皱着眉头看世界。风花雪月的轻佻和奴颜媚骨的迎合,不仅是他所厌恶的,甚至是仇视的,一如他对人世间丑恶的嫉恶如仇。他的身份有些类似 他小说《火烧云》中的命运多舛、自顾不暇的扶贫队员龙义海。龙义海作为叙述人,在小说《火烧云》中扮演着陈应松替身的角色,这使陈应松在神农架小说中首次走进前台。他不用考虑叙述方式的讲究,可以直抒胸臆,坦露对村民的悲悯情怀和对世间的不平之愤了。八十七个日日夜夜,火烧云将“永不止息的火焰泼泻给大地”,而与“火烧云”这一整体象征相对应的“一碗水”,则揭示了村民和龙义海被焚烤的生命一滴滴渗漏,直至枯焦的惨状。人在“现代”活着的坚韧并不能带来他们更好的活着。在这里,沉重与沉痛不可避免地走向了的绝望。作家对处于艰难时世的村民的救助和慰藉,能不能比“一碗水”更多呢?这不是苛求,而是作家突破局限的必然要求。在今后的创作中,作家是否应该更多一点对苦难根源的揭示和根治途径的寻觅、更多一点改变苦难命运的暖色和转机、更多一点对沉重与沉痛的“度”的节制呢?
当代中国社会正处在向现代转型的途中,由此而来的动荡不宁会引出许多沉重与沉痛的话题。农民的命运即是其一。对于消除农民的苦难来说,现代化不是一线佛光,可见立竿见影之效。因为历史的进步总要付出代价,而农民首当其冲。这即是所谓“现代性之痛”。它的产生与现代化的不充分有关,它的解决也有待现代化的充分发展成熟。这样的道理,作家从理论上认同是一回事,而在情感上接受又是一回事。这直接关系到对乡土题材的艺术处理。
陈应松近期发表的《太平狗》是他的神农架系列小说中的又一个亮点。一条神农架的丧家之狗随主人进入都市,一次次堕入生死劫难,却一次次在忠义的感召下从惨烈的血泊中傲然站起。作家以出神入化的笔刻画了这只集人性,神性和狗性于一身的灵犬,给人以审美震撼。耐人寻味的是小说的结局;灵犬带着心灵和身体的遍体鳞伤竟然逃离都市,回到了千里迢迢的大山故园,我不禁要问,它回得去吗?它回去了又怎样呢?
且不说神农架已是最后一只豹子的葬身之地,“文明”的巨手在蚕食乡野最后的浪漫诗意,作为农民命运象征的“太平狗”已无处藏身。城市化是乡村无法逃避的归缩。人类走向现代是一条别无选择的不归路。陈应松曾经写道:“一列火车,纵有‘一条道路走到黑’的信念,穿越了无数隧道,凶山恶水,它还是没有逃脱被城市俘获的命运。”(20)看来,在理智与情感的天平上,陈应松还是向情感妥协了,倾斜了。他似乎情愿火车逃脱“被城市俘获的命运”,他好心地让“太平狗”回去了。一篇小说中的一条狗也就罢了,但陈应松的创作取向不应该回去,“还乡”只不过是曲经通幽,最终的目的地仍然指向“现代”。
局限尤如陷阱。在还乡的路上,应当警惕。
从现代乃至后现代主义的高地回望乡土,也许更能加深我们这个农业古国对小农经济田园牧歌的根深蒂固的依恋。西方世界不是在向东方文明频频张望吗?但相似的结果由于经历了不相似的过程,已经处在两个不同级别的历史阶梯上,是形似而神不似了。历史的进步将阻止并破坏在最新的东西中保守最旧的东西的可能(这个历史任务还异常艰巨)。尽管这种可能会有许多情感上的理由,这些理由也许还会为不少心地善良的作家所认同。但历史的进步与感伤主义无缘,历史的进步不相信眼泪,与时代错位脱节的理由是不可能有长久的审美的生命力,是很难在历史中站住的。
陈应松表示,他将在下几部作品中,写一些温暖的东西。我们对他突破局限的努力持有信心。但他很难摆脱理智与情感的矛盾纠葛,他的精神探索还会在传统与现代乃至后现代之间摇摆不定,“剪不断,理还乱”的困惑与迷惘不可避免。这是时代的限制。应当区分两种局限;一种是指作家艺术实力延展空间主体方面的障碍,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和调整是可以突破的;另一种则是指作家艺术实力延展空间客体方面的屏蔽,彻底改观将有待较长岁月的探索,我们不能急于苛求。后一种局限实际上是一种极限,即作家艺术实力延展空间的尽头。
我们正处在一个“摸着石头过河”的年代,哲学尚在贫困中,文学何为?对一个个石头的审美触摸只能靠仿真式的第一手感觉,任何先验的理论预设对文学创作不仅无助也许还会有害。从这个意义上说,陈应松的从现代还乡的文学探索,已参与到我们时代的现代性探索的合力中,他将和时代一道去突破局限和极限。

参考文献:

(1)《一吼落繁星--与人民文学奖得主陈应松的对话》,载《楚天都市报》2004年11月14日。
(2)《新时期湖北文学流变》,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48页。
(3)(19)《陈应松“神农架系列小说”研讨会发言实录》,载《文艺新覌察》2004年第4期。
(4)周新民:《历史理性视野中的现代性迷失》,载《当代文学研究》第17辑。
(5)江岳:《文学的故乡》,载《当代文学研究》2003年第15辑、《人民日报》2005年8月18日。
(6)(7)陈应松:《在拇指上耕田》,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96、88页。
(8)毛泽东:《实践论》,人民出版社1964年版,第263页。
(9)《沈从文选集》第5卷,四川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235页。
(10)(16)陈应松:《豹子最后的舞蹈》,春风文艺出版社2004年版,第293、279页。
(11)《马恩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5页。
(12)《马恩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478页。
(13)转引自《文艺研究》2006年第4期第9页。
(14)江岳:《艺术螺旋式发展论纲》,载《外国文学研究》1989年第3期。
(15)(18)陈应松:《美的探索者》,载《当代文学研究》第11辑。
(17)《江岳文艺美学论集》,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7年版,第44页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3年第3期。
(20)陈应松:《世纪末偷想》,武汉出版社2001年版,第166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楼主| 发表于 2016-12-20 15:27:25 | 只看该作者
《土拨鼠的生活》
叶临之□

陈寒还没有死的时候,我给他发过两条短信。那个下午,我们离开了大马岛,在大马岛的时候,我们习惯朝风略疏的西北方眺望,那个方向灰暗、金黄,像一条鱼线,却牵引我们往岸上走去。遥远的是我们更年青的时候,穿梭在浙赣线、湘黔线的火车上,像无业青年,我们这一船人的爱情,多是从那时候开始。
“9月27,就这么定。”洪易算准日期,那时退赤潮还能望见海岸线,我们很累,陈寒说,要离开他妈的海壳船了。离开船上的“福拉莫斯”,陈寒早早开始准备,直奔烧烤店。无边无际的海上,鱼虾现成,眼下多的是青蟹,陈寒又最爱吃烤蟹,他喜欢橙黄的焦肉和膏黄,一股嗓子熏燎后几近冒烟的快感。
不想刚靠岸,陈寒就不辞而别的走了。听王梵说,陈寒一下船,背着麻布袋,装束像个老矿工(为了遮人耳目,说在昌吉老山挖石头),走的时候头也不回,他只跟王梵说半个月后汇合,也没说离岛,王梵转达给我和洪易。
“估计去洗脚店会相好了。”王梵一离开福拉莫斯,又变回了原来爱爆料的王梵。不过,出乎我和洪易意料的是陈寒,他有什么事从来只和我和洪易说,陈寒不和王梵说事。
晚上9点,我和王梵、洪易,找准一家烧烤店,我们仨撸着一瓶瓶啤酒,由洪易负责提酒,虽然我们彼此不想再见到对方,可是啤酒喝光四箱,直到洪易再去提酒,我和王梵到阳台上抽烟。
烟这种东西,到这个年龄,我和王梵都少不了,相比我的四元一包,王梵抽的是顶贵的盒子,先前他负责一个鞋坊,把一张张牛皮钉成一双双鞋子,他一辈子没抽过廉价烟。
我们就这样没根没底的抽,熟悉的海上将近鱼肚白的前夕,闪出一线红霞的光芒的时候,王梵烟也抽完了,王梵拍了拍我肩膀,很无趣自问自答的说,“诗人,你说陈真上哪?”船上,陈寒的诨号陈真,那是霍元甲的徒弟陈真的陈真。
这时洪易上来了,他平静异常,“他不是跟你说了吗,收了一袋牡蛎交他女人了?”也只有洪易自己回答,“没经常看到他,真告诉你王梵了?”
我没有说话。看着远方那线扩大的红霞,内心陷入死静。我正有点生气,来店里喝酒也是为了驱散霉晦生活带来的不快,不是为了陈寒,而是为家里我的情人李华。船在阿加尼亚,电话与往常一样,由女儿丽子打过来,丽子拼命催。我内心琢磨,心里发悚的想,丽子看到了什么?也许李华真出事了呢。
李华是我女儿的母亲,我还没结婚的情人。李华出事,是一件天大的事,我心里奇痒无比。可是,眼下我才刚上岸。
就着洪易的话,我说,短信我发过,上次自从和他女人口角,陈寒就喜欢关机,我上岸后,也不知道他刮哪里去了。洪易接着拨陈寒电话,也没拨通,他抬起头来说,接下来咋办?
聊罢,我和洪易都要下阳台回马路回家。王梵笑了,讥讽说,有可能和女人留大马岛呢。我说,怎么会呢,还听你说他要离婚呢。王梵说,那就更有人去岛上看他,你要知道他老婆的脚腌得不行。这时,洪易不再想说陈寒了,他打开了我们聚会最后一个啤酒盖,他可能是要赶回去和女人孩子看早上的打折电影吧,他走之前说,我们走,要给陈寒带几串烧烤,带不走,也要用泥巴捏几个。
我说当然可以,然后想想我们的福拉莫斯,我笑了。最小的洪易也三十八九了,相聚在这座城里。那年的午夜,我在火车站寒气逼人的站台碰到陈寒,然后依次碰到洪易、王梵,洪易、王梵都是招募而来的,那时,疲倦、折腾写满我们四张脸,然后,等我们再次碰到陈寒的时候,陈寒说挣脱吧,远走高飞,我和洪易、王梵一拍即合。只是,我们的挣扎不能向上。而对于熟悉海上的我,离开铁路后干过一阵偷渡客,帮助大连、温州人去日本,更远是连名字都报不出的太平洋上的小岛,而这一切都从那张开呈鳝鱼口的海岸出发。那阵我正游离于诗歌,一些几近于宗教的神秘句子,认为得到魔法的法力(陈寒说好比在KTV发了羊角疯),不过,对于它背后的磁场我厌倦了,当所有场都沦落为争斗话语权——像我这样胆小鼠类一般的人,我怯场。
“早应该看清了。”那年的车站,陈寒他递给我一根烟最后说。
——于是,我又吸了一根烟。在买菜人穿梭的街道上,我回到我和情人李华的家。
早晨7点零6分,不需摁门铃,直接用钥匙插进锁孔。锁去年才换,托陈寒买的专业防盗弹簧锁。锁口有露水,李华和女儿丽子还没起床。我不想打扰。虽然我知道,一旦李华醒来,将有一场暴风骤雨,史无前例的争吵会打破李华的日常和洗衣吃饭。然而,我仍担忧,虽然还没有结婚,毕竟她是我爱人。
我又笑了一笑。拧开了门,很轻微,再换鞋。可是,抬起头来走进客厅,我差点吓了一跳。
李华坐在家里的布艺沙发上,偏着头注视门口,眼角惺忪,神形凝重,看似愠怒。我不应该发声,琢磨着这次回来该怎么过。
出海前,李华是一把左轮手枪,我是土拨鼠。左轮手枪精准、若有声势,每次射向可爱鼠类的弱点。它射准男人所有虚无、飘渺的毛病,不过,她李华不是一个铁心的女人,她手里拿捏的那一颗颗铜锰子弹只是证明——她李华需要的是一个真正的男人,即使他光明、性情飘浮。十年前,她跟我生下女儿丽子,却不愿意跟我拿结婚证。
我很认真的看了看李华,也许,刚才开锁的那一小声“咔嚓”把她弄醒。我又笑了一笑,“醒了?”
“没睡。”
“怎么没睡?”我坐到她身边,揉揉眼眶,心里在预备台词就女儿丽子给我的电话试探她。
“你说呢。”李华却看向我的脚。
我问,“丽子呢。”
我朝内室里喊:“你应该起床,好上学了,高一也很紧。丽子——”
这时李华用手抹了一把脸,“别喊了。”
我说怎么了。
“我打了她。”
“然后呢?”
“跑到同学家里去了,说再也不会回来。”
“你怎么能打她?你坐在这就为等?”
“你要回来。”
这时她离座,洗了一把脸。回来后再次看向我的脚。没再说话。
我没有再和她辩,我去洗了脚。我在洗浴间一直观察她,像看一个陌生女人,连她的下意识的动作都看在眼里。沙发上的李华一直纹丝不动。等我出来后,她给我倒了一杯柠檬水,她说,“丽子上同学家了吧。”我坐下重重咽了口,她已经打开了电视,平常李华喜欢看电影频道,她打开的是《早间新闻》,她仍没有离开沙发。睡醒的暹罗猫从卧室里出来,这时她示意我将脚抬起,还是与以前一样,去死皮,修指甲,按摩全套。已经十二年,李华一直在洗浴城工作,现在她是经理,她的工作是公关,为高端客户。李华为我修指甲的时候,匐下身去,噌噌噌、茨茨茨,全力以赴。
我在焦急的联系丽子。丽子上高中,李华给她买过一部手机。然而,嘟嘟两声。“关机。”我说,与给陈寒拨打电话一样,可是,丽子还是头一回。
我瞬间想到人际关系的万能大师陈寒,陈寒是找人的天才,要不要找他帮忙,可陈寒一下船,就离开福拉莫斯失踪了。我干着急,这让我蓦然陷入寻找亲人的地步。这让我好好想了想,莫非我又败回原点了吗?
“你怎么不看好她,万一她学样呢?”
我的口气显示我生气了。
李华在继续修脚。
我喊,“李华!”
我挺不耐烦,拒绝李华修脚。
“呵,你女儿你哪里管过,她连自己都管不好还管大人的事,对,她是你家人,我算服了……”
李华扔掉修剪钳。
到这,我也不想再多话。
李华去上班了。我一直在等丽子,我联系过丽子常来往的同学,找过班主任,我才发现,丽子没上学。就像某一天夜里我突然在这座城市不辞而别了吗?我想大骂作为母亲的李华,在家里,我满脑子开始是丽子没向我讲完的状况,仿佛有个黑影,他让我看到了,他坐在马桶,松垮垮、赘肉横生的臀部一闪而过;他靛蓝色的裤筒在衣柜出现过,都是似曾相识。李华还没下班,我疯狂的找,阳台上、雨棚上、厕所。然而我失败了,我知道他存在,或许一样爱吸烟,习惯坐在阳台上,朝城市更远的方向眺望。
我把失败归咎于李华。李华坐在床上看电影,我做我该干的事,她没有拒绝,摸手机,手指有节奏的撸暹罗猫的尾巴,吧啦、吧啦、吧啦啦。也没有生气。卧室只有“喵”、“喵”起伏和我的蠕动、撞击声。
我知道丽子是个好女孩,肯定没事。
公安一大早帮助我们找到了丽子,丽子用自己刚办的身份证,住宿在我家街道附近的小旅馆里(她哪来的这么多钱,这让我再次怀疑李华),她闭门不出。丽子回到家,我又喝了酒。反正李华不管。趁着酒性,躺在床上,灯没关,我想和李华好好谈谈,对于我们的事,早在诞下丽子的时候,我就有所察觉。
我神秘的模样映在镜子里。
李华说,“你想说什么。”
“我想来支烟。”我去阳台。
说什么好呢?那只猫让我打消了念头。
我去阳台上浇花,然后给洪易、王梵一一打电话。洪易刚接电话,看也没看就说,“他妈的谁打电话?”,“洪易,我马上重操旧业了,”我话还没说完,洪易就挂了,也不听是我。我说,唉,估计他公务员的火爆毛病又犯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楼主| 发表于 2016-12-20 15:27:43 | 只看该作者
王梵则说他在宾馆里,和一个女人在幽静的走廊上,他在反复的重复没盼头了没盼头了。鞋坊能起来吗?鞋坊还能起来吗?王梵自问自答,当我是他旁边那个陪他过夜的人,听得让人烦,我又试着拨陈寒,还是没打通。我把手机放回兜里时,我本想迁怒于李华,可是,她仍旧没有生气。她和我再次做爱,然后,她起床做早餐、洗碗、买菜,仿佛她是一块任我摆弄的抹布。
李华的没有拒绝让我产生冒险的冲动。我知道作为情人,李华圆滑如珍珠,她内心脱离于我,眼下,只是她的委屈,对未来的一种屈服。然而,我又不太怪她,这是一种奇怪的不知羞耻的想法,我又不适合再找情人,我厌恶和其它女人上床,我选择了另一种极端的出路,回到海岸线蜷曲的小港上,去寻找另一种彼岸。


对于一场风波,每当回到荒无人烟之处,我颤抖之际,竟然像熨斗一样,将生活的褶皱、郁气、乃至眼泪一一烫平。海风是无情的,绝望的海岸线更是狰狞、绵长,延续千里之外,不适合诗人表述。海带来的一场火灾,每天都恰到好处,无边无际的海上,每天仍旧只有丽子的报告电话。这一阵我脑子里只有李华。
这次对于我的提前离家远行,我临走前,李华嘴角出现一抹难得的愧疚,她包下所有家务,停下来后和我商量,说我好上洗浴城工作了,有家投资商找她,至少,我可以给她打工,我听得停了停,摸了摸刚理好的后脑勺整齐的新发,然后说,李华,请你相信我。李华笑了,揶揄的笑,相信你?相信你混什么福拉莫斯?
“猪朋狗友!”
“无耻下流!”
“狼、狈为奸!”
李华怒了。她嘴里的这些四个字没有让我马上去实行“福拉莫斯”。这里,关于我和陈寒的“福拉莫斯”,暂且需要澄清一下,首先从称谓上,是这样的,除了当初在车站提议秉持真理的陈寒外,我们叫“陈真”,其余包括我都叫“A先生”、“B先生”……“福拉莫斯”里流行暗语,人性、仁爱是唯一标准,而不是军事化管理,逢人都是“您好”、“请问”、“贵兄”,上厕所也是“出恭”,我们从来不把排泄物倾进海里,对于我们来说,海是高尚的、纯白的、比所谓的有机蔬菜、有机瓜果等更干净、纯净……甚至还要说一件事,在上次上岸,到烧烤店喝酒的时候,我们还协商,船上准备招聘一位小姐,我们尊称,给她的暗语是“C小姐”,她应该是一位志愿者,行为高尚,允许出生低微,我们要在艰苦、乏味,然而人情味浓重的船上,建立一个理想的性别协调;
洪易说,可以找李华。
陈真也就是陈寒说,李华做的菜蛮好。
我却说NO。她晕船,我说。
我仍在寻找那个影子。那个像表演帝,像乙醚遇到酒精,现在,我要把它的分子、原子一点点提拎出来。
这个季节,有一点风,裹着裤腿,让街上的每一个人都精瘦得像根筷子。那些天,像以前青年时期无所事事的游荡一样,我找不着任何人,包括洪易、王梵、陈寒,每天在小吃店点一碗三江源牛肉面,而不是每顿必有的鱼、虾。我选择在一家临时旅馆落宿。后来女儿丽子告诉我说,她呆在小旅馆里人肉那个影子的真实姓名、工作单位、领导姓名。包括影子送给李华的那块蓝绸布。她一定能找到。但是公安先找到她了,并且告诉她人肉搜索是要付法律责任的。
丽子说,警察叔叔有时也是不对的。只会糊糨糊——
可是不管怎么样,我留在了我所住的街道,算是故事发展,出海的前奏吧。我告诫过丽子,嘱咐她每天必做的。丽子保证过,她担当着维持我们关系的职责。她很听话。她怎么会挨打呢?
所以,这次也可以这么说,出门前,允许我违心,我对李华以及丽子都说了谎。我没有立即出海,我在我家房子在的街道上,那是隐藏、摸索、青涩的日子,我学丽子藏在小旅馆。不是我不相信丽子,而是我觉得有必要亲自出马。这场风波让我第一次这么想。每天一样接到李华、丽子的消息。
可是我没找到想要找的人。
最后一天清晨,正当我准备离开街道,又不太想返回小港码头的时候,意外碰到陈寒。那时,陈寒戴着鸭舌帽,像一只伪装过的野象,从热带雨林出来,周边的人群只不过是丛林。在我所住的街道见到陈寒,我几近叫了起来。
“你个鬼样,消失哪里去了。”
“还用说,回家看女人孩子呗。”
“骗得了其他先生,骗不了我。”
“上岸了?还改不了海上的生活啊。”
我们就这样说着,到了我家对面的一个废弃的车库。我望着我们家的阳台,上面有李华刚晾晒的我的衣服。
“我说,在大马岛,也不吭一声?”
“吭一声与不吭一声,有什么差别呢?”
陈寒一句话就卡住了我。
我说,“来,吸只烟吧,别想了。”
“是啊,想也是舔人屁股。”
接下,陈寒执意邀请我和他同住希尔顿酒店,他执意请我。
对于我这样胆小的人,我受宠若惊,我搞不懂陈寒请我的缘由,而没请洪易、王梵。在废旧车库上,因陈寒的到来,我给洪易、王梵打电话说碰头,只是他两都拒绝了,说我太闹心,家庭生活是不是无聊之极……这时,我看见了对面的李华,她在阳台上发呆的喝水。陈寒也看见了她,他说,你在车库上站这么久,只为看李华啊。“多亏你,去年帮忙买了把锁。”我低下头去,陈寒伏下身去大笑着说,“我们四个,可怜虫。”
我若有所思,这时问,“时间多久了?”
陈寒看表,故作姿态的大声朗读:“世界公历,10月3日7点零3分!”
车库上,我继续打电话,还是给洪易,打电话时我有个怪癖,就是有洪易和王梵的时候,通常打给洪易。我说,“洪易,我可能早点上福拉莫斯。”洪易很火爆,数落我,说他上公交车了,去市里办保险不能回来,你们急着是去敢死吗?你们急着是去敢死吗?
酒店就这么住下来了,陈寒买单。
从后来开始算起,和陈寒在岸上是最后一次碰面了。后来我才知道这天是陈寒跟他老婆的签订离婚日。早在之前的半年多,陈寒像蜗牛壳一样神秘。酒店里,陈寒始终都没说。他就是这样一个人,不想说的时候,打死也不说,他最爱说以前的铁血事件。
我从侧面观察陈寒的脸庞。以前我多次观察过,比起我的柔弱,他脸孔粗放,他是西南边陲汉子,有青铜的轮廓,颌下还留一小撮平整的扫帚一样的胡子。早年的时候,他没少在浙赣线奔波,后来开地下博彩,给市办公室主任送过情,舔小官员的屁股,舔出了油,蒸出了花,再继续舔更大的屁股,他每天幻想和官员们就当是情人一样眉来眼去。
这就是陈寒的过去。然而这些是岸上的事,谁没有一身骚呢。人,一旦离开出了海,过去就是鱼离开了水,他一整个人,完全蜕变,清洗干净。从航海经历证明,面对当初离岸的海誓山盟,我们这四个肮脏的废物确实做到了这一点。
当然谁都有烦心的时候。何况这在岸上。海上的陈寒也不只是宋江大哥啊,我们买下的这艘一千吋的船,他出力最多,我们还能说什么呢?
出外吃饭的时候,我买单,我们又聊了一阵。
我说,“我正烦着呢。”
陈寒就笑,“别说了,还有比我更烦的?”
这时,我认真地说的,“我女儿要叫别人爸爸了。”
陈寒很不相信。
“你女儿要叫别人爸爸?”
“是的。”
“这世上真没天理了。”
“……”
“那李华呢。”
“你今天看见她出来了?”
“你不是让我看了吗。”
“我在想她。”
“嗨,想哪?”
“陈寒,要不再上那个废旧车库对面去看去?”
“你说呢?”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武穴信息网 ( 鄂ICP备2021017331号-1 )

鄂公网安备 42118202000100号

GMT+8, 2024-5-16 10:41 , Processed in 0.076973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