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荆梅湖 散文 罗与之 智者乐山,仁者乐水。我虽然谈不上仁者,但亲近自然,亲近绿水已成我的嗜好。 适逢周末,约三两文友,驱车前来荆梅湖,租一条打渔船沿湖畔行驶,在山水之间徜徉,感到无比爽朗和开心。 荆梅湖座落在风景秀美的匡山脚下,站在横岗之巅,展望眼,在如黛的群山之间,有两泽碧水,犹如两面巨镜,又如一双玉盘,令人眼界辽阔,心旷神怡,好比置身在仙境。荆梅湖由荆竹和梅川两座水库演变而来,是建国后当地人民肩挑背扛出来的功德湖。它为几十万公顷农田提供灌溉,还担负武穴市西北部数十万人口的生活用水,又被当地百姓称之为“母亲湖”。荆梅湖畔处处是风景。湖的北面,“横岗耸翠” ;湖的南面,“龙湫夜雨”;湖的东面,“石船浮渡” ;湖的西面,“白石堆瑶” 。旧时广济县的十大美景,荆梅湖拥有其四。 荆梅湖的美在于水。湖水由无数涓涓细流汇集而成,它们从山涧走出来,从泉眼冒出来,从林海渗出来。那水是甜的,手捧一口水喝,沁人心脾;那水是清的,站在湖边观看,小鱼儿百千成群,浮水嘻戏。瞧,一些大鱼正在潜水,三三两两,怡然觅食呢。用了心看,还有青鲤一对儿一对儿藏在荷莲下,嘴对嘴儿,仿佛在窃窃私语。荆梅湖盛产花鲢白鲢,精明的当地人用湖中的鲜鱼,佐以湖水熬煮,品一口白如乳汁的鱼汤,啧啧,那才叫“一口鲜” !每天每天,前来湖畔品尝鱼头的人成群结队,“鱼头城” 的生意十分红火,硬是将湖边“大坝鱼头”打造成闻名遐迩的响当当的文化品牌。 一年四季,荆梅湖水清澈透明,微风一吹,碧波荡漾。倘若此际有机帆船过来,犁开水面,波涛翻涌,溅起浪花朵朵,便有百十白色鸟展翅翱翔,欲与浪花试比俏。 荆梅湖的美在于灵气。荆梅湖的美在于灵气。 在湖之北,只见横岗山上的寺庙道观,尽映水中。那红墙碧瓦,那高檐峭壁,那前川飞瀑,那苍松翠竹,低头看湖面倒影,让人目不睱接,有种飘渺虚无的感觉,又有种水府龙宫的意味。偏偏那游船的桨橹,将平静的水面划得支离破碎,又让我略略生出恼来,这如画的风景怎由得人为的支解?好在船夫善解人意,减速停船,让我尽情地欣赏倒映的画卷,享受这大自然之美,大自然的赐与。 再往西行,是青蒿古镇。渔夫告诉我们,这荆梅湖底下,未修水库之前,是条古驿道,青蒿是个驿站,有千百年过往。古时这里草茂叶繁,遍植青蒿,是马匹的加油站,客人都要在此歇脚,为奔马添加饲料,为自己消除劳顿。遥想当年,这里一定是人来客往,客棧林立,人欢马嘶的地方。当年苏东坡的孙子苏苻领圣旨走马上任,途经青蒿铺,见这里山青水秀,民风淳朴,干脆辞官不做,落户于斯,耕读持家,开馆授徒,造福乡里,成为匡山脚下苏家塆的一世祖,今坟墓尚存。岳飞的第四子岳震和第五岳子霆为避奸臣陷害,蛰居荆梅湖的东部,演习岳家拳、岳家枪,强身健体,张显忠义,外御敌寇,内击奸邪,与当地百姓和睦相处,今后裔已发展成大岳垸和大祝塆,人丁兴旺。一脉相承的岳家拳被发扬光大,已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穿过青蒿古镇,一方高大的石碑耸立面前,碑上阴刻着两行遒劲有力的大字:“御赐:文官下轿,武官下马”。好在我们既无轿又无马,只是会心一笑。我们拾级而上,见一方巨大墓碑呈现眼前,上书:“南宋兵部尚书余玠公之墓” 。见此,令人肃然起敬。想起不久前在重庆观看的大型歌剧《钓鱼城》,其主角竟是生于斯长于斯的民族英雄余玠。今欧洲学者评价余玠是“一位功勋卓著,改写欧洲进程史的中国人。”遥忆当年,威风凛凛的余玠元帅指挥着千军万马,与蒙古大汗蒙哥厮杀于钓鱼城,终使蒙军一败涂地,大汗负重伤而亡,迫使蒙古帝国从欧亚战场全面撤军,停止了向非洲扩张,从而改写了世界版图,也使南宋王朝苟延残喘了几十年。
我用手抚摸着斑斑点点的余玠墓碑,久久不忍离去。其实,家乡人民永远不敢淡忘这位大哲先贤,武穴市还专门成立了“余玠研究会” ,并公开出版了介绍其生平业绩的《余玠传》一书。 见太阳西挂,渔夫催促我们登舟西行,进入层峰山脚下。在港湾深处,复有大港,清水哗哗流淌,逆水而上,见草蕤山洞,上书“群英隧洞” 四个大字,周遭爬满青藤。渔夫介绍说,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广济县动用10万劳力,历时五年,终于戳穿长约13华里的隧洞,使蕲春县大同水库与广济县梅川、荆竹水库连成一体,有效地保障了农田的旱时之需。虽然看起来蛮干,甚至得不丧失,但在我眼里,这条隧洞饱含了当地人民的愚公移山精神,显现出蕲春广济两县人民的手足之情。舟子驶近梅川水库大坝,见其雄伟高大,屹立于两山之间,浑然天成,令人赞叹不已。当年我的爷爷、我的父母参加了大坝建设,是数以万计的劳动者之一。那个激进的年代,硬是仰仗人山人海战役,肩挑背扛,起早贪黑,一锹锹,一担担,一夯夯,筑成今日之大坝,让我感慨万千,久久凝视。这哪里是大坝,分明是当年广济县三十万英雄儿女用血肉之驱筑成的生命之坝,愚公之坝,农业命脉之坝!我似乎看到我的爷爷、我的父母亲当年的劳动风姿和昂扬意志,这种力量便是团结、凝聚、协作和奉献。我想,他们的这种精神将会代代相传,永不磨灭。 荆梅湖中有一岛屿,四面环水。我们弃舟上岛,只见茂林修竹,曲径通幽,当地人称之为“际泰岛” 。相传医学家杨际泰当年亲自上山采药,疗治了不少贫苦百姓的顽疾。当地百姓为感恩这位悬壶济世的名医,便自发在山上结一草庐,供杨际泰采药之避日晒雨淋。走进这座已成为“际泰寺” 的小屋,注视着《医学述要》这部医学巨著的作者,一位饱经风霜吃尽千辛万苦,为人类留下宝贵精神财富的大医师,频频叩首。据传杨际泰晚年曾在此山结庐而居,一边治病,一边写作,终成一代名医。特别是其记载的“戒毒秘方” ,至今仍有超强的疗效,为无数的瘾君子解除了毒瘾之苦,深得人们的崇敬。我不知这里是不是当年杨际泰生活和写作的地方,但我深信他的灵魂已经融入此山之中。那声声鸟语,那阵阵花香,又何尝不是他的音容呢? 如今的荆梅湖,湖光潋滟,风景宜人。大别山红色旅游公路环绕湖畔,犹如一条玉带,将匡山与荆梅湖穿在一起。这里交通便利,是人们观光、赏景、荡舟、垂钓、戏水、朝圣、登山和探险的佳处,游客们将匡山和她的荆梅湖称之为“休闲养生之地,朝圣养性之地,涉险强身之地” 。 我想,此言不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