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穴论坛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查看: 20431|回复: 3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文文化] 扬州八怪之广济闵孝子---谨以此文向史纪老先生致敬!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3-20 13:03:2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中文注册

x
去年四月份,在加州一家小拍卖行见到一幅竹石图,签名正斋闵贞。看着比较有意思,于是研究了一下,才知道闵贞是乾隆时期的画家,陈衡恪在其《中国美术小史》一书中将其列为扬州八怪之一。关于闵贞的籍贯,一说祖籍南昌,一说湖北广济,一说寓居汉阳。这倒引起了我莫大的兴趣,以本人对乡邦文献之持续关注,居然有我不知道的乡贤。对于一位在中国美术史上有这么重要的地位的画家是湖北广济人,而我居然闻所未闻,不甚汗颜。于是过去一年收集整理了一些关于闵贞先生的资料,现敷衍成文如下。

一、        正斋先生籍贯考
正斋闵贞先生籍贯确实为湖北广济县武穴镇。闵贞先生在乾隆四十年前后开始游历京师,以善画见知于京中名流。翁方纲(覃溪)先生《奉馔图后序》,余集(秋室)先生《广济闵氏墓碣》,朱筠(笥河)先生《广济闵氏先墓碑并诗》及《书闵氏墓碑后》中均称广济闵孝子。《画林新咏》中称正斋先生为汉阳人。曹锡宝先生《正斋先生自画荐膳图》称汉阳闵子。此说皆误。盖正斋先生虽以画名于世,然不善文字,时人大都因其来自楚之南,而称汉阳人。后来以讹传讹,以至于民国夏口县志还提到“闵贞,字正斋,其先广济人,祖始迁汉阳。”可见夏口县志舛误百出。

以上诸文,尤其以朱筠的文章对闵氏家乘交代甚为详细,在此略表一二。闵氏康熙初年自正斋先生祖父应会公从南昌青石桥来武穴镇经商,后遭冤狱家毁人亡,留下遗腹子闵德裕,是为正斋先生的父亲。闵德裕字昆冈,是广济旧时所谓的形家,以堪舆为业。昆冈先生为自己择的寿域在武穴镇东庄西北原。朱笥河先生在《广济闵氏先墓碑并诗》一文中说是武穴镇东庄西南原,在《书闵氏墓碑后》一文中说是西北原。余秋室先生在《广济闵氏墓碣》一文中说是西北原。考之清代武穴镇之街市布局,应以西北原为信,西南原盖刊误。旧时武穴镇有东菜园,西菜园之说。东菜园在今青林路一带,而东庄之西北原应该在现在的永宁大道到小桥中学一带。笔者初中在小桥中学就读,彼时学校修操场,尚挖出不少清代古坟。子曰:必也正乎其名。正斋先生是湖北广济县武穴镇人,汉阳说可以休矣。

二、        正斋先生武穴行状考
朱筠、翁方纲、余集诸位先生的文章均提到正斋先生自幼而孤,以思念父母而不得,愤而学画,以期摹描先人遗容,以至纯至孝之心,而成为有清一代有名的人物画家,在此不做赘述。闵贞早年在武穴镇,以武穴市上翁妪之形容为蓝本,摹画于心,终得传神,绘得父母之像,日日亲奉馔食,事之如生。后来以画名而见知于时任景德镇督陶官、九江关监督的唐英(蜗寄)先生,得入其幕。《画林新咏》卷一闵正斋一条提到“少未有名,张画于肆,为唐蜗寄榷使所见知,招至幕府,得观所藏宋元名迹,画大进,遂以人物名家。尝为榷使写《审音览古图》”。清史稿唐英传对唐蜗寄先生有如下描述:

年希尧曾奉使造器甚夥,世称“年窑”。英继其后,任事最久,讲求陶法,於泥土、釉料、坯胎、火候,俱有心得,躬自指挥。又能恤工慎帑,撰陶成纪事碑,备载经费、工匠解额,胪列诸色赩釉,仿古采今,凡五十七种。

乾隆二十年,唐英退休回京,不久在北京逝世。唐英对乾隆一朝官窑,以及后世景德镇瓷器贡献颇多,学界自有论述,在此不赘述。正斋先生于唐蜗寄先生幕下,具体如何协助唐蜗寄先生制陶已无考。然以唐蜗寄先生之勤奋,以正斋先生画技之精,两人不可能不就制陶绘画而推敲,想必正斋先生不但从唐蜗寄先生所收藏的宋元古画获取营养,应当对当时官窑制作产生影响。举后世珠山八友粉彩人物为例,学界大都以为受扬州八怪影响。然清代制陶工匠,文化水平较低,与其说受扬州八怪影响,不如说是受正斋先生影响。正斋先生对有清一代制陶工艺的影响为学界所忽视。

关于正斋先生早年在武穴镇的经历,除了朱笥河先生的交代以外,已不可考。考之光绪丁亥邑人夏槐所辑《广济耆旧诗集》卷十一有咸丰朝邑人胡醕(雪舫)先生两首诗,提到咸丰洪杨粤乱之后,县城梅川的关帝庙被毁,而壁间正斋先生所画松与龙俱在,如有神护。因其关乎乡邦文献,且资料不常见于典籍,故全文录之如下:

关帝庙壁观闵騃子贞画松歌
闵贞字正斋,騃子其自号也。广济人,以画名。正隆间黄梅喻石农先生为作闵騃子歌,予取其首二句为发端云:
我闻闵騃子,达官折柬招不来。纤儿拍肩拽之起,关庙为谁画古松。得毋雅意重桑梓,粉壁悬空十余丈。侧弁倾冠未能望。毕宏韦偃信擅场,顾此正恐笔难放。闵子气与苍山高,酒酣泼墨无橚椮。项刻长松挺碧霄。轮囷下瞰风烟飘。神猿不得上,健鹘不得巢。空山无人钟磬静,往往壁上生惊涛。我来正值兵草后,朱门大宅尽非故。此松劫火不能焚烧,信有神物为呵护。古来画松人颇多。坐令劲节成蓬科。此松有幸遇此笔,历千万世应不磨。我家有松高莫比,持较此图宛相似。欲为写照苦无人,偃蹇寒崖今老矣。惜我不见闵騃子。噫吁戏,惜我不见闵騃子。

画龙
亦闵贞图关帝庙壁也。予作画松歌后,以余墨成之未幅。感念时事,致慨不雨。盖不胜老杜洗兵马之望也。
谁能画松兼画龙。龙鳞翕张如古松。我来关庙寻南宗。不见关庙壁,但见神物夭矫,蟠屈一气凌青空。得毋起蛰鞭雷公。不然白日惨淡天无风。胡为湿气满壁云溟濛。老僧道是闵贞笔。细观令我增太息。我闻曹不兴,画龙致雷雨。又闻张僧繇,点睛即飞舞。闵贞画松松如生,画龙何独龙不灵。方今赤旱一千里。兵尘澒洞何时已。真龙不出豕涉波,月离于毕无滂沱。贞乎贞乎奈若何。
考之同治壬申广济县志卷二关帝庙一条云“关帝庙在县治西,乾隆乙未知县素布栋阿改建于河东万寿宫右侧,咸丰间被毁”。由此可见,至迟在乾隆四十年,正斋先生尚在广济,为关帝庙画壁。从胡雪舫先生描述,正斋先生在梅川关帝庙做泼墨巨笔写意,苍遒古劲,直追古人。虽未得见正斋先生真迹,想必应是宋人画龙路数。惜其不存也。不然,较之Michelangelo氏于西斯廷教堂所作壁画亦不逊色。

南宋 陈容 九龙图






正斋先生 松鹤图

正斋先生 松鹤图



正斋先生自号騃子,这也是广济话里面表示愚痴之意。考之广雅,騃,痴也。此亦是正斋先生为广济人之明证。依胡雪舫先生描述,雍正、乾隆年间,黄梅喻文鏊(石农)先生曾作闵騃子歌,惜尚未觅得《红蕉山馆诗文钞》,未知石农先生是如何写正斋先生。


朱笥河先生在《广济闵氏先墓碑并诗》一文中提到,正斋先生为绘父母真容,前后历时数年,闭门深思在读画之楼,以武穴市上之畦夫流媪为原型,至乾隆乙未始成奉馔图。现将朱文节录如下:
贞窃念父像既成 ,而母像若有以依据。因忆十岁初手抟泥以嬉,母诃之失应。母走挞之,贞亦走 。顾而掷所抟。有飞泥中母面,贞惊。投母怀曰:母且挞儿,儿且为母拭面泥去。则手拭之。母之眉目间宛然在贞心也。第不能悉识其余耳。居数年有布衣媪来乞食于门。贞出遭之,惊却 曰:媼褴褛如是,而骨豁俨吾母也。天示贞矣。贞则反走,入楼图之。母像如生,贞于是致斋三日,谨合图父母之像,藏于先寝。实乾隆之乙未岁也。

考之吕星垣《闵贞传》言“(申)伯宣以乾隆癸巳甲午间与贞同游京师”,可见正斋先生在乾隆三十八年前后已经开始游幕京师,并曾来往广济与京师之间,直至乾隆四十年乙未,在广济成奉馔图,并为梅川新修的关帝庙绘壁画。正斋先生所 之奉馔图今已无考,只能靠着上面王一亭所藏,吴昌硕题诗的正斋先生所绘流民图来想象其神韵。

三、        正斋先生京中交游考

乾隆为有清一代文化最盛之一朝。彼时冠盖满京华,谈笑有鸿儒。士大夫多以经学考据、金石为尚。考察正斋先生自乾隆四十年前后在京中交游,与翁方纲(覃溪)、朱筠(笥河),钱大昕(竹汀)、铁保(罗冶亭)、黄景仁(仲则)、桂馥(未谷)、周厚辕(载轩)、吴锡麟(谷人)、沈心醇(匏尊)、罗聃(两峰)、陈渼碧(银官)等人均有丹青来往。其中以翁覃溪,朱笥河诸先生为至交。考之沈津先生所著之《翁方纲年谱》,正斋先生自乾隆四十四年至四十七年,频繁见于翁方纲先生的诗文集中。翁覃溪先生汲古多闻,平生以崇拜苏东坡先生为名,号苏斋,是近世拜苏会之发起人。翁覃溪先生对有清一代举凡经学、金石、书法品位之形成有巨大贡献,是非常有名的鉴藏家,是乾嘉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乾隆三十八年起,翁覃溪先生入翰林院担任四库馆分纂官,以修书为名,翁覃溪先生周围形成了一个以考据、鉴藏为主的小圈子。正斋先生因为朱笥河先生的介绍,得与翁覃溪先生交游。考之乾隆四十四年《复初斋集外诗》卷十三有诗题为:

〈闵正斋永光寺寓后庑下,同未谷、载轩、穀人、匏尊观予所藏「唐太山磨崖铭」拓本,值大风雨四首〉。

与翁覃溪先生同游的未谷、载轩、穀人、匏尊等人均是四库馆编修,一时俊彦。想必几位翰林在琉璃厂仿得唐拓本,欣喜若狂,来到永光寺正斋先生的住处避雨,并与正斋先生一起欣赏。正斋先生为都人所重,可窥一斑。

正斋先生绘得《奉馔图》后,日夜供奉,事之如生。北游京都亦携之,每遇名士,便求人题诗,并撰文,希冀借文字而使其父母不朽。乾隆四十三年,闵贞将京中名流所写之诗,辑成奉馔图诗,并刻板流布。今人民大学有藏,未能窥其全豹,想必有不少资料以徵考证。
正斋先生之孝,之騃痴多见于乾嘉时期都中士大夫文集,不一一列举。今择其一二有意思的事情敷衍如下。
1.        黄仲则[山谷诗孙]与正斋先生<传印图>
乾隆四十五年,桂馥(未谷)以旧藏宋铸[山谷诗孙]铜印赠黄仲则,黄仲则狂喜之际赋诗纪之。翁方纲、吴锡麒皆有诗纪赠印事,闵正斋画《传印图》,赵渭川题诗。

黄仲则《桂未谷明经以旧藏山谷诗孙铜印见赠》有云:“我友曲阜冬卉子,六书摹印真吾师。铸金同用范沙法,颠倒斯籀同儿嬉。柳间锻灶每相过,箧中字书随所携。脱囊赠我一铜印,精绝审是泼蜡为。朱文字减土数一,仿佛西江派中人所遗。不然即是吾家子耕绍谷辈,云山谷孙系以诗。鸾翔虬结一入手,我欲拜赐心然疑。我祖诗可祖天下,凡能诗者宜当之。若资华胄便窃据,不患造物嗔吾私。虽然一语敢相质,斯道不绝危累棋。”

吴锡麒《桂未谷以所藏山谷诗孙印赠黄仲则,属余为诗记之》有云:“未谷得之不自有,却付公家后人手。后人诗好继前人,如向苏门见黄九。西江妙语谁讨论,心香一瓣今犹存。公于此派为鼻祖,后起毋乃皆儿孙。渊源况复同一线,岂谓工诗例贫贱。梦中彩笔倘能传,但作诗孙吾亦羡。”

翁方纲《未谷得宋铸铜章曰山谷诗孙以赠仲则,诸公同赋》有云:“六书益友冬卉子,一札囊封昨频讯。只须黄子诗先就,不患瑶华笔难润。此微玉父支派系,善权如何分余闰。淳祐袁州太守贤,咸淳绍谷家风振。敢问黄子奚所安,勿俾此印名空徇。豫章千年拔地起,任史三注登峰峻。松风梦断笙歌来,石牛洞响雷霆震。”

赵渭川《题毗陵黄仲则传印图》有云“黄子眎我诗孙印,上溯西江鼻祖之流韵。如何支分派衍门户争纷纭。异代传疑与传信,疑信合剖诗孙生。天教此印重峥嵘,印印相传昭世守。亦如我家之璧归连城。山左桂未谷,云烟生卷轴。大篆小篆金石文,许氏九千审其鹄。范铜摹刻秦汉章,朱花绿绣交斑驳。何人私印誇传薪。衣钵云从蹑后尘。莫笑杜陵分配享。本来山谷有诗孙。造化鬼神秘惜。精光夺目猩红色,心印犹存替者谁。真传劳向风尘觅。我友黄子气吞五岳凌沧州。丰神缥缈神仙俦。龟螭不得系肘后。黄金紫绶轻通侯,朅来长安市上恣遨游。涪翁子孙谁同流,诗孙之印未谷赠。商彝周鼎千年,宗物重向君家投。隐隐悬针复垂露,峨峨点画疑奔赴。陆离光怪赤晕昏。鹤头云脚青云附。闵贞为图授受真,晶晶印纸生精神。羡子心源传嫡派,登楼我愧倚楼人。”
吴锡麒以翁覃溪为苏东坡,以黄仲则为黄庭坚,马屁也是拍得雅致。黄仲则以乾隆四十四年应顺天乡试未获售,加入翁方纲、蒋士铨、程晋芳、吴锡麒所结都门诗社。黄仲则为有清一代天纵之奇才,神仙中人,为黄庭坚后人。然其终其一生穷困潦倒,游历朱笥河先生幕下。桂未谷先生所赠之山谷诗孙,黄仲则先生更以江西诗派传人自居。正斋先生为黄仲则所绘《传印图》,于乾嘉诗坛,亦为佳话。以正斋先生之騃痴,及两人同游于翁覃溪、朱笥河门下,必有请黄仲则为其《奉馔图》题诗。可惜遍览《两当轩集》,并没有找到黄仲则有为正斋先生题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楼主| 发表于 2016-3-20 13:04:50 | 只看该作者
2.        翁覃溪《嵩阳帖》与正斋先生《东坡先生笠屐像》
如前文交代,翁覃溪先生一生崇拜苏东坡先生,几次请罗两峰、正斋先生为其绘东坡先生像。每年腊月十九东坡先生生辰,必请出供奉祭拜。《复初斋集外诗》第十三卷有诗云:
广济闵贞正斋诺为作东坡先生笠屐像,久不至,以诗促之。
小轩墨妙岂能容,累夜焚香未易逢。举似谿山千万偈,试添云日两三峰。先秋溽暑旬来雨,古刹僧寮定后钟。梦到黄州雪堂否,紫裘乌帽一支笻。(正斋又诺为予画坡书蔡君谟天际乌云二句诗意,故第四句及之。陆放翁入蜀记云:黄州雪堂东坡像,乌帽紫裘,横放笻竹。颇闻正斋意欲不画竹杖,故末句以证公像之宜有杖也。)

此诗后注颇有意思。想来正斋先生执拗騃痴,大概因为画东坡像画不画竹杖,和翁大学士意见不合,任性不画了,大学士只好写诗劝促之,以陆放翁入蜀记为证,来说明该画竹杖。至于后来正斋先生是否按照翁覃溪先生要求绘东坡先生笠屐像,不得而知。倒是《嵩阳帖》有翁覃溪先生自己摹临明代朱兰嵎临李龙眠所画《东坡笠屐像》,中间横放笻竹,可以推测正斋先生可能并未按照翁大学士的要求来画。至于诗注中正斋先生所承诺的天际乌云诗意图,亦不见著述,无考。
东坡笠屐像 翁覃溪




翁诗中提到的《天际乌云帖》,又名《嵩阳帖》,明代为项元汴所藏,后翁覃溪先生以六十金得之于广州,后人多以其为钩填本。《嵩阳帖》背后倒有一则很有意思的故事,姑录全文如下:

“天际乌云含雨重,楼前红日照山明。嵩阳居士今何(在),青眼看人万里情。”此蔡君谟《梦中》诗也。仆在钱塘,一日谒陈述(古),邀余饮堂前小合中。壁上小书一绝,君谟真迹也。“绰约新娇生眼底,侵寻旧事上眉尖。问君别后愁多少,得似春潮夜夜添。”又有人和云:“长垂玉筋残妆脸,肯为金钗露指尖。万斛闲愁何日尽,一分真态更难添。”二诗皆可观,后诗不知谁作也。杭州营籍周韶,多蓄奇茗,常与君谟斗,胜之。韶又知作诗。子容过杭,述古饮之,韶泣求落籍。子容曰:“可作一绝,”韶援笔立成、曰:“陇上巢空岁月惊,忍看回首自梳翎。开笼若放雪衣女,长念观音般若经。”韶时有服,衣白,一坐嗟叹。遂落籍。同辈皆有诗送之,二人者最善。胡楚云:“淡妆轻素鹤翎红,移入朱栏便不同。应笑西园旧桃李,强匀颜色待东风。”龙靓云:“桃花流水本无尘,一落人间几度春。解佩暂酬交甫意,濯缨还作武陵人。”故知杭人多惠也。

嵩阳帖



3.        陈渼碧与正斋先生《渼碧图》

陈渼碧号银官,四川人,秦腔旦角,魏长生的弟子,为乾隆时期京中名伶,以色事人,交往京中达官贵人,与李载园狎游甚笃,为乾隆时期,京中戏剧花雅之变的重要见证人。天汉浮槎散人在《秋坪新语》有一则记录,颇有意思,可见古今娱乐圈大同小异,姑录之如下:

蜀伶陈渼碧在宜庆部,色艺倾都下。日久,缠头所入资累钜万,遂于孙公园置産造屋,廊庑器具靡不华好,一时士夫巨贾靡然从风,以不得入其室爲耻。一日,演剧梨园,既卸装,丰貂玉佩,素面朱唇,登楼酬应所素识。忽一日,客蓝顶腰金,僕侍赫奕,出座执其手曰:『睹子声容,殊堪絶世,真色真香,觉天下妇人可废矣。盍共往酒楼一酌耶?』陈以素昧平生,辞弗往,客强拉之去。陈心艳其贵,未能过却,遂造金陵楼,珍错毕陈,欢谑尽醉,临别命僕携二元宝赠之。叩其寓不告,但云:『某粤省太守,来京补观察,不日出京,毋庸还往也。』越日,陈在别园,贵客亦至。既曾相识,歎洽倍常,爰复招饮赠银如前。濒去,陈握手请曰:『荷公倾盖,垂爱逾格,卽行李勿匆,宁不少尽斯须欢。蓬荜虽陋,某午当备粗酌,幸车骑惠临也。』其人力辞,陈请益坚。沉唫再四,嘱以毋多费,只一二肴品敍谭可也。至日,华车耀目,俊僕屯云,蹴踏而来,复持千金爲赠。陈喜跃靡极,亦盛列酒馔,自歌侑觞,欢宴至暮。起欲去,陈固留宿,不得已乃遣僕返曰:『诘朝来,勿须早也。』遂携手入卧室中,绛蜡双然,翠帷低掩,于是并坐纱㡡中,交股接脣,谐谑无度。已而弛衣登床,致其缱绻。漏三下,举家皆寝,犹隔壁闻床戛戞作声,二人笑语呢呢不休。翊晨,家人起,则门窗洞闢,入室启帷,见陈偎枕拥被,沉沉卧榻上,唤之不醒,亟以水解之乃觉。急披衣起视,囊箧俱空,方知为盗席卷而去。陈慙愤切齿,鸣之官,无从踪迹矣。

浮槎曰:『陈本欲假途灭虢,讵知开门揖盗,巧偷豪夺,行异而情实均。安乐山樵句云:「青蛇有意敌黄蜂。」蜂尾蛇口,皆最毒物,可为罕譬矣。』

关于正斋先生为陈渼碧作图,吕星垣(叔讷)先生作《闵贞传》记录最详细,录之如下:

贞又尝为人强之观伎,有蜀伶某登场。明睐巧笑,极诸亵渎。贞望见则坏座去。卧旅邸,终日不啜饮,瞋目怒。越日跃起,叱其人曰:变男女为兹妖惑,卿随众庸妄往观,既不自爱,乃欲为有道辱。既而是伶慕之,度非(申)伯宣莫能致也。伶夙以任侠交伯宣,因为之请。不可。伯宣曰:果侠而义焉。问其技,子亦技耳。吞力吐火,孰如白描写真?请观技之真者。贞顾曰:子故知我为子往。贞既至,是伶乃哀慕凄怆,唏嘘涕泗,进返动容。贞为终座。既去,则为写其真,贻之。伶欲盛其鬋服,贞又盛其鬋服贻之。伶欲一见,贞卒不可。

用现在的话来讲,陈银官是磨人的小妖精,正斋先生是傲娇的小公举。正斋先生初则以陈银官变化男女为不合礼制,踢馆而去。后来因为申伯宣先生劝告,一以色事人,一以绘事人,都是靠技艺吃饭,也别谁瞧不起谁。居然为陈银官绘写真图,而且陈银官说加头发就加头发,说加美图效果就美图效果,倒和前面因为一个笻杖的有无和翁大学士闹别扭判若两人。《渼碧图》后来在吕星垣处,

孙原湘《天真阁集》卷十三有《为叔讷题陈郎渼碧小影(闵贞画)》诗 。
坠欢前梦总如尘,重话春明旧日春。正是江南落花候,可堪还对卷中人。
白头博士泪如丝,一幅生绡爱闵痴。双颊红酣双代碧,不曾相见尚相思 。

陈渼碧后以误触廵城御史车,发送回原籍,狼狈不堪。而正斋先生也不知所终,惜其图今已不存,想来吕叔讷先生暮年重看此图,必是不甚唏嘘,亦是彼时京华菊部一段风雅。

4.        六世班禅与正斋先生

岁丁卯,后班禅额尔德尼来朝,上令图其状,时如意馆供奉所绘无一得其仿佛者。金大司空举贞应诏,至嵩祝寺貌之,甫数笔,其随行之弟巴班第等皆叹为得神。画毕,荷白金文绮之赐。
以上为民国夏口县志中对正斋先生为六世班禅写真的记载。丁卯为误,六世班禅来北京为乾隆皇帝庆祝七十大寿在乾隆四十三年戊戌,乾隆四十五年庚子逝世于京中西黄寺。

5.        正斋先生京中作画考
正斋先生自号騃子,然对世人多以青白眼。达官贵人向他强求作画,一定不答应,也要看自己的心情去艺术创作,并不因人之请而作画。而民间有贩夫走卒有请,则欣然而作,亦常作画得资以济人之困。吕星垣先生在《闵贞传》有记载:

有滇人丧于京师,两旬三丧,遗耄幼孤七人,贞往吊唁。退谢客五月,作九子佛母图像。应真比丘之属,三十日为像。百辨明起,漏夜未已。鼻贲头飞,魁诡譎怪,穷态极变。麟凤狮象,龙虎犼兕,眼角鳞爪毛羽俱若生。又滃渤塞云气声风,霆薄雷火,震熠激荡。旁攒刃戟之属。示佛以定力安其间。所布岩洞湍濑草木,一皆自然。遒劲缥缈。图成竟得重金,俾舁丧去。贞京中所作此为第一。贞卒不告人归之何人。殆恐贞所不善而不为作者以势力取去。

此九子佛母图虽无考,但按照吕星垣先生所描述,应为细笔画。现在Princeton大学博物馆有一幅童子观音图,大可依之想起风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16-3-20 13:06:10 | 只看该作者


四、        正斋先生卒年考
吕星垣先生在《闵贞传》提到“(申)伯宣甲辰至京,贞去,或云已亡”。而考之旧邑志及乾嘉诸老文集,遍寻不得正斋先生的最后踪迹所在。考之孙原湘《天真阁集》卷三十有《今昔辞》,诗后有小注云:

闵贞楚中高士也,工山水人物,尤工写真。有某制府以千金求画,不应。几中法。人呼闵騃子,独为银作《渼碧图》三日始毕,渼碧银字。
考之吕星垣先生所著《闵贞传》有云:

以其技游京师,名动王公贵人,顾性僻傲,虽窘绝非所愿为,卒不能强之。有显者,闭之两日,卒投笔出,人奇之。

考之同治壬申广济县志,仅将正斋先生列入方技传,而未列孝子传,一则可见编修之失误,二则可见邑人对于正斋先生行状之生疏。另考之翁覃溪先生复初斋集外文目录之逸文目有《正斋铭》,不知是否为正斋先生所作墓志铭。结合孙注及吕文,笔者大胆推测,正斋先生是得罪了当时京中显贵英廉。制府是明清时期对总督的尊称,而彼时在京中总督,且能以法责正斋先生的,除了时任直隶总督且兼署刑部尚书的英廉以外,别无他人。且以英廉好爱书画,与津门水西庄查氏交游之密,更符合向正斋先生求画的举动。然以正斋先生之纯孝,定无不归守父母之庐墓的道理。而正斋先生因是从南昌迁来武穴镇,亦无族谱可查考。旧邑志亦没有对正斋先生有更多的交代,只能推测,正斋先生可能因开罪于京中显贵而客死他乡。乾隆去今不过两百年,如果闵正斋先生的后人尚存邑中,或许能有更多的资料。

五、        正斋先生与扬州八怪

卞孝萱先生2007年撰文指出,正斋先生不应在扬州八怪之列。理由为:正斋先生籍贯不是扬州,且与扬州派画家无交游,加之正斋先生不善诗文,与扬州八怪其他如金农、郑板桥风格不一致。此说缪矣。考之翁覃溪先生文集,多处提到与罗两峰、闵正斋一起共绘丹青,与扬州派画家无交游的理由不成立。且正斋先生之人物画上摹李龙眠、唐六如,于时人学黄慎(癭瓢)。有清一代人物画,皆以闵正斋、黄癭瓢并称。虽然正斋先生不善诗文,但其艺术风格确为世所公认的属于扬州画派。扬州八怪之闻名于世,以其画与行为乖张,而不是以诗文名世。

纵观正斋先生一生,少孤,以孝心而愤而学画,以其性格之痴而成得神通,为有清一代有名的画家。少年游历唐蜗寄先生幕下,对乾隆朝官窑贡献良多。中年以后北游京师,来往皆多名士,然以区区布衣,举《奉馔图》而求京中显贵题诗写文,以期彰其父母,以文字而求其父母不朽,亦痴也。其性格僻而纯孝,绘画寥寥数笔而得其神。而因为不善诗文,未能留下太多资料。以至于后世在正斋先生籍贯、生平多有舛误。后学考证乡邦文献多年,亦没有意识到正斋先生的价值。考证正斋先生生平,不徒有益于乡邦文献的整理,也钩沉乾隆一朝京中掌故,颇为有趣。惜我不见闵騃子!

写在后面的话

笔者按:在构思此文的时候,得知忘年交史纪老先生于月初过世,谨以此文向史纪老先生致敬!我与史纪老先生于十年前相识,彼时我尚在读大学,因为在网上搜广济方言的资料,得以在国学论坛认识史纪老先生。2005年放暑假回家,才知道史纪老先生家与我家仅一墙之隔,闾巷相望。因此和同学吕君一起去史纪老先生家拜访,交流广济文化的资料,才知道史纪老先生是1994年广济县志的编撰之一,且与刘堂先先生编写广济方言志。1987年广济县改名武穴市,后来很多人大多认为广济的名字好听。史纪老先生依《太平御览》考证武穴、武山湖均来自于汉初武王英布。起初我并不以为然,认为是孤证。近来读胡注通鉴,提到宋代的宋白说“今蕲州东广济县即秦汉之六县,英布都六,古城犹存”。而邑中确实有汉时樊哙城,但宋白是《太平御览》的主编,所说与《太平御览》重合,虽然还是不能证明武穴之武来自武王英布,但亦可成一家之言。

后来我各处辗转,也经常在网上关心留意史纪老先生的关于广济文化研究的资料,和在国学论坛发布的关于历法研究的资料。其间,关于广济历史文化的资料多有交流。今年寒假回国,因为前几年史纪老先生介绍我与刘寿真先生认识,交流广济刘氏资料的整理,上门拜访刘寿真先生。交谈中提到史纪老先生,不意中午吃饭,史纪老先生也出现了,甚是激动。上次和史老先生见面还是十年前,彼时史纪老先生尚称“七秩龄童”,这次史纪老先生自称八〇后。席中史纪老先生坐我旁边,无奈本人因为拘谨,并未做太多深入交流。史纪老先生告诉我现在他不研究广济文化历史了,改关注武穴的交通。我因原来在网上就“匡山”与史纪老先生有不同意见,也不好做评论。史纪老先生当时问我在研究什么,我说我在关注闵贞。因为史纪老先生的长孙女和我同岁,也在美国,就问了一下情况,以避免尴尬。没想到史纪老先生说了没几句,就神补刀来了句,他孙女有男朋友了。。。哈哈,搞得我倍感唐突。后来我举爵祝酒,祝福史纪老先生能继续做九〇后。没想到匆匆作别不到两个月,史纪老先生就黄鹤杳然,归之道山。

史纪老先生生于1935年,湖南长沙人,幼年成为抗战孤儿,1947年入湖南长沙育幼院。1951年参军,1958年反右运动,因讲实话被下放到广济县万丈湖农场。从此在广济县扎根,研究广济的历史文化。后学接触史纪老先生次数有限,但为其率真的赤子之心所感动。我想,这种对周边事物保持好奇心,讲真话的品质是值得后学学习的。

1986年广济县永西乡出土了一块北宋元丰七年的地契劵,里面提到墓主邓七郎“遂往东行,游道上正见仙人饮酒,玉女传杯,醉后随佛返山,看花不回”。乡人言老人去世曰上山,宋以来邑人就如此乐观生死。此刻故乡正是油菜花开,所谓百里黄金锦,十万水人家。想必七秩龄童亦是陇上看花不回。

吾乡鄙县小邑,明代以前的文史资料,县志均不存。康熙广济县志里,族人刘醇骥(廓庵)写到,崇祯年间李自成乱境,王五宜自新洲回迁县邑,旧志已多不可考。后来在一农妇的破绣篮里发现明代县志残本,然后以修辑为己任。“询耆老,考族谱,凡深山远水旧儒敝笥之所藏,道路关梁寺祠,断石破壁所记,质诸良友,润以史籍,数年勒成此书”。可见吾县文献之敝。史纪老先生在新时代,考证典籍,发明武穴之武来自武王英布,发扬广济历史文化资料,其功亦同王五宜先生也。
不才深感吾邑文献之敝,自去年知道闵正斋先生以后,有空就收集资料,终草草成文。时间仓促,未能一一翻拣乾嘉时期都中士人诗文集,或许有更多的资料。然而本人写此文的用心,与史纪老先生一致。谨以此文向史纪老先生致敬,老先生泉下有知,亦不当我妄作解人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16-3-20 13:10:22 | 只看该作者
普林斯顿大学其他所藏闵贞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6-3-20 14:46:35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楼主有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6-3-20 16:21:41 | 只看该作者
研究历史,广济县的好多历史都被大水冲了,被兵火烧了,楼主有心,挖得了一鳞半爪,也有重大发现,点赞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6-3-20 16:26:24 | 只看该作者
新洲岛考古应该有重大发现,梅川古城也应该加强考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6-3-20 16:31:24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6-3-25 11:02:09 | 只看该作者
杨筠松亲传弟子简传          

胡矮倦:豫章人(今奉新华林)氏。系唐昭宋朝侍御史胡高戚侄子。公元九○○年五月,胡矮倦,时为十六岁,随叔胡御史于婺州考水迎接杨筠松师徒来到,为胡昌翼卜地建造阳居,工程三个月,即礼拜见杨筠松为师学艺。宋史艺文志中载云其曾作《三十六穴图》、《至宝经》二书遗世。五代时涉家居微州徙溪,其后裔胡舜申者,得其学真传,苏州府志有载其人之学识神术。
志传云:胡矮倦在乐平给右丞相马廷鸾下扦过祖地,地名雀儿龙。后廖金精至作钳云:“先师黄老善寻龙,五福源头两发踪,山东来祖四十里,丙午丁未山为龙。迢迢宛转乾亥骨,乾亥五里穴其中,丑癸二山为出面,出面是穴为仙官。坐癸向丁未正案,案前耸出贵人峰,贵人卓入走云里,日月捍门山峺隆。秀山在案头边出,排衙列陈山重重。男女子孙分次位,一十二座贪狼峰。庚寅生人遇年月,甲科当出状元公;午未生年为最妙,高蔫及弟荣祖宗。惜手水短居绝位,富夭贫长贵不终。”按是地以廉贞作祖,迢远数十里,入局开帐,顿跌大小一十二峰,龙蛰旺处转身结顾祖之穴,垂乳头前□褥,下臂抱裹四势拥从有情,近案员平远朝秀异。虽穴在穷源局甚逼窄,而山皆光彩不□,且水出口处西岸卓立石墩,水从中流,谓之日月捍门,至贵之诬也,余气山去数里又结方御史祖地,正见气盛不已也,但坐后仰瓦,又无乐山,横龙结穴,形势不止,又扦粘穴,非明师其熟能三敢相焉。

胡矮倦:三传丁应芝,汪恩立,丘公亮。传郑行渊,传胡舜申,传胡从政,传江宗淇,传徐仁旺,传赵子方,传张宗道(目讲僧)传刘子南,传赵之方,何野云,传梁饶,传非幻和尚,李铁,传杨宗敏,传刘继先,传刘兴瑚,传刘昂,传周仲高,传渠仲宁,传何可达,吴宽,传裴士杰,传徐善继,徐善达,传游朝宗,传汪邦朝,传江仲宗,传江立本,传李邦祥,传溪百川,传闵德裕,传纪大奎,传江泛,传熊起,丁芾朴,传胡国桢……。

http://www.vsedu.com.cn/xgtl/kjfs007_09.htm

地理水法要诀-(清)纪大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6-3-25 11:05:33 | 只看该作者
闵德裕的故事估计也是多多... 博士资料丰富,也应该好好深入研究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武穴信息网 ( 鄂ICP备2021017331号-1 )

鄂公网安备 42118202000100号

GMT+8, 2024-4-24 04:31 , Processed in 0.057561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