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穴论坛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查看: 3290|回复: 1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红色文化] 武穴抗战人物[连载]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7-2 20:45:3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中文注册

x
                                                周武彝
       周武彝,谱名周光有,湖北武穴市(原广济县)四望镇周笃村人。生于1888年2月6日,卒于1989年12月13日,享年102岁,是我国将军中少有过100岁的寿星。
    周武彝1908年考入湖北陆军国立小学堂,1910年元月又提前一年毕业,考入武昌陆军第三中学。1912年春,周武彝以优异成绩考入保定军官学校,为第一期学生;1914年,周武彝从保定军官学校毕业后,在鄂军中见习两年,任排长;1921年7月,周武彝自告奋到夏斗寅团任参谋长,充作援鄂战争的先锋。1937年“七七”事变后,国民党迫于内外压力,内部进行了各派协调统一组织抗日。唐生智从香港回到南京,任军事委员会常务委员兼军事参议院院长,军事训练总监。为筹划国防和准备抗日,在军事委员会内设执行部,唐生智任主任。唐为淞沪一带构筑国防工事和完善军事交通运输,报请军事委员会任命周武彝为交通部驻上海中将专员兼京沪杭、铁路局军事专员办公室主任。后因与“消极抗日”的局长意见不和,调任粤汉铁路局专员办公室主任,该机构后改称军事委员会铁道运输司令部粤汉线司令部,周武彝被任命为中将司令。当上海“八一三”战役打响后,他亲临机场指挥将156师、160师、187师及约千余人的教导旅和各种军事物资及时运到上海,那时由于日机空袭频繁,白天难以行车,他就在主要桥梁和车站的附近配备器材和编组工作列车,安排专业技术人员做到随炸随修,保证夜间顺利行车,不误戎机。
  当时,粤汉铁路,长约一千零八十公里,是我国唯一的南北交通要道,又是东西交通的枢纽,在抗日战争中战略地位极为重要,周武彝凭借统军作战的经验和在上海的运输实践,于短期内修建了装卸机动车辆、坦克、大炮和铁路专线和纵向月台;在较重要的区段部门举办了爆破训练班,组织职工学习铁路爆破技术,普及防空知识,修筑防空设施;在车站及桥梁附近配套高射炮、机关枪,组织有效火力网,进行防空抵御。
  在武汉和广州相继失陷后,粤汉线仅剩五百零六公里,但军事运输则更加频繁,更加艰难。粤北会战时,他下令全线移作军运,并派得力人员到株州站现场调度,使军用列车一辆接一辆急速开出,仅用两天半时间,就把三个师人马和大批军用物资抢运到曲江。我增援部队自天而降,给北犯的日寇迎头痛击,一举收复了失去的阵地,挽回了韶关危局。
  1944年夏,日寇逼近衡阳,离城仅十余公里,衡阳大桥已作好爆破准备,但还有很多车箱停在耒阳,未转运到安全的湘桂线上,周武彝当机立断,一面派人侦察线段,一面重新组编车辆,在半个钟头之内,终于把这批车辆送过了衡阳大桥,交给湘桂线使用。他坚守阵地,直到最后一刻才撤离到重庆。
1938年武汉失守后,战区司令部迁到长沙,经张治中介绍,认识了时任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副部长周恩来,周副部长关切询问了粤汉铁路的军事运输情况,对他的各项处置和措施,表示赞赏,使他深受鼓舞。
     1947年8月长沙和平解放后,由于周武彝积极参与和平起义,协助护路保产,为革命立下新功,被任命为粤汉铁路局、衡阳铁路局顾问。1989年12月13日,辛亥革命老人、民革中央委员、广州铁路局顾问、共产党员周武彝在广州仙逝,享年一百零二岁。
                                                                                   郭泰祺
           郭泰祺(1889年-1952年),1888年冬月生于湖北广济县(今武穴市)田镇郭冲垸,民国时期“广济五杰”之一。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后,曾任北京政府副总统黎元洪的英文秘书;1946年2月任联合国安理会首任中国首席代表,三月至四月中旬任安理会主席,联合国原子能委员(安理会主席每月轮换一次,一次一国,此乃中国首任);1947年3月任联合国常规军备委员会委员,12月出任驻巴西大使;1949年退隐于圣巴巴拉,宾夕法尼亚大学赠予其法学博士。
     1932年郭任外交部政务次长,2月被聘为国难会议会员,3月18日以国民政府首席代表身份赴上海英领署参加中日停战会议,议定淞沪停战协定,同年9月奉命出任驻英公使,三年后升任驻英全权大使并获伦敦大学所赠名誉法学博士学位,1934年兼任国际联盟大会中国代表,1936年6月为互换“中爱(爱沙尼亚)友好条约”全权代表。抗战,郭在伦敦多次照会国联,要求采取措施,制止日军侵略,申明中国不接受日英以中国领土作交易的协议,重申“我国此次抗战乃为争民族之独立自由,非至敌人放弃其侵略政策,绝无和平可言”的立场,郭驻英时,李四光亦在伦敦供职,两人同是黄岗同乡加之湖北省南路高小同学,因而过从甚密。同时英牛津大学授予郭名誉法学博士学位。抗战中郭和顾维均努力争取国外的援助,曾从英国取得几笔贷款,1939年8月,抗议英政府将天津汉奸程庚锡被刺案所拘之同胞移送日本侵略军事当局,后又抗议日英以中国领土作交易所签订的有关在日占区江岸海关税款交付的协定。
     1941年4月郭奉调出任外交部长,7月又兼任国际最高会议常务委员,后以修建郭长官邸一事,为当时舆论界所指责,旋于12月被免除长职务,任最高国防会议外交委员会主席;1945年国民党六大当选为中央监察委员,抗日战争胜利以后再度复出,于1946年赴伦敦参加第一次联大会议,出任联合国安全理事会首任中国代表,后任驻英及巴西大使,晚年旅居美国加州,1952年2月29 日在美国病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推荐
 楼主| 发表于 2015-7-10 09:17:29 | 只看该作者
干仕钓叟 发表于 2015-7-10 09:13
干国勋     干国勋,字西阶[1908年10月28日——1983年], ...

                                              伍昌续

      伍昌续(1908—1971),出生于武穴市(原广济县)梅川镇蔡林村伍家楼垸的一个“书香绅士”之家。

      1926年初,随国民革命军第一军参加国共两党统一指挥的北伐战争,由广西经湖南等地于1927年秋攻克武昌。

      1937年芦沟桥七七事变后,国民党蒋介石踌躇瞻顾的开始了抗日战争,并进行了全面总动员。伍昌续奉令调回国民革命军十九路军第十一师任中校营长、中校团副,参加了保卫上海松沪大会战。在保卫战中,他身先士卒与抗日将士一起对敌展开了三昼两夜的巷战,最后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仍然奋起抗击日寇,顽强坚守阵地。终因敌强我弱,火力悬殊,部队遭重挫后奉令战略转移至九江一线休整。后改编为预备第九师,伍昌续被任命27团上校团长。

     1938年秋,在保卫武汉外围战中,伍昌续身处二线指挥所,临危不惧,命令各营利用地形,集中火力,猛、准、狠地把日军一次次地疯狂进攻都压制下去,争取时间,掩护主力胜利转移。此役的胜利,迫使日寇不敢贸然进犯。

1938年至1943年江西战区在持久战的战略方针指导下,伍昌续率部随预备第九师与其他主力部队及抗日军民一起,先后在丰城、樟树对日实施过阻击战。在新余、老水一带开展过拉锯式的运动战。1943年夏,晋升为少将,并得到蒋介石的召见并合影。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2#
 楼主| 发表于 2015-7-3 15:59:21 | 只看该作者
                                              刘文岛
        刘文岛(1893-1967年),字永清,号尘苏,别号率真,湖北省武穴市西坝街人。1893年4月3日生。国民党陆军上将、黄埔军校政治教官。刘文岛是一位爱国的外交家,也是一位爱民的市长。他幼读私熟,13岁时,借用胡荣桢的证件,考取湖北陆军小学,后被识破,准许恢复原姓名。在校成绩优异,后升入武昌陆军第3中学,曾组织“竟存社”,参加“黄汉兴复党”等革命团体。1909年入保定军校入伍生队,一年后升至第1期步科。武昌首义时南下至上海,投奔都督陈其美,因作战有功,他升任排长、连长。
      1937年11月,刘文岛担任国民政府国防最高委员会委员,获上将军衔,并经常参加国民党中央常委会,参与制定对日作战计划。1938年3月29日至4月1日,国民党在武汉召开临时全国代表大会。作为代表,刘在会上多次发言,要求蒋介石将抗日战争进行到底。1945年5月曾任武昌中华大学校长,后任华中宣慰大员、华中慰劳团团长,分赴湘鄂赣各省进行慰问工作。1947年冬,出任闽台清查团团长。1948年5月回广济参加竞选当选为立法委员。解放前只身去台,仍任“立法委员”。万耀煌主持阳明山研究院时,曾任该院讲座。1967年8月11日因跌跤断骨,加之心脏病、糖尿病等并发,病卒于台大医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15-7-3 18:37:01 | 只看该作者
干仕钓叟 发表于 2015-7-3 15:59
刘文岛        刘文岛(1893-1967年),字永清,号尘苏,别 ...

                                      刘古复
        刘古复(1894---1948),字鹏志,武穴市武穴街人。国民党中将,曾任国民党政府陆军大学少将战术教官,第六战区司令长官部中将主任高参。
       1943年夏,日本侵略者又一次向鄂西发动进攻,国民党第六战区分别以第29集团军置于安乡亘公安之线; 第10集团军固守公安亘枝江阵地,以75军.77军.59军守备三游洞亘转斗湾长江以北阵地,展开了鄂西会战。作为战区高参的刘古复,日夜监视战场情况,为代司令长官孙连仲出谋划策。两个月的激战中,阻止日军不能前进半步,并夺回了被日军在鄂占领的十个城池。同年秋,日军发动以攻占战略要地湖南常德为目的地的进攻,打响了常德会战。在这次会战中,第六战区策应第九战区作战,刘古复建议司令长官对常德. 桃源之敌形成包围态势,先收复桃源,再配合第九战区反攻,日军全线溃退。这次战役,日军伤亡四万余人,刘古复作为协从运筹帷幄指挥者的一员,是功不可莫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15-7-3 18:39:30 | 只看该作者
干仕钓叟 发表于 2015-7-3 18:37
刘古复        刘古复(1894---1948),字鹏志,武穴市武穴街人。 ...

                                           干铎
      干铎,又名干宣镛,字震篁(1903—1961),湖北省广济县余川镇干仕垸人。我国著名的林学家、林学教育家,中国当代森林经理学的开拓者之一,世界古老树种水杉的最早发现者。在吸收和引进国外森林经理学说、探索中国式的森林经理方法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曾留学日本,主编了《森林经营规划学》等具有较高影响力的专著。1932年回国,继续在北京大学农学院森林系攻读。1932年去湖北省,历任省建设厅技正、襄阳林场场长等职。1938年后,在湖北农业专科学校、中央大学等高等学校从事林业教育事业。1953年干铎任南京林学院林学系主任,1956年任副院长。1956年赴苏联考察高等林业教育和林业科学研究工作。1959—1960年从事编著工作和负责《辞海》林学类修订工作。
      远在青年时代,干铎受"五四"运动的熏陶,萌生了朴素的爱国主义思想。1925—1931年留学日本期间,参加了共产主义青年团。1929年夏天,中国的留日学生在日本东京银座举行反侵略的示威游行,许多留学生遭东京警视厅拘留。干铎联络其他同学前往营救,亦遭拘留一月有余。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干铎参加留日学生全体归国运动,毅然回国,在北京大学农学院继续学习,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族抗日先锋队,投入抗日救亡活动。1941年他到重庆中央大学任教,与梁希潘菽等进步教授交往甚密,尤其是与中国共产党地下党员接触并受到周恩来亲切教导后,认清形势,焕发了爱国热情,日益同情和支持革命,进而参加了“中国民主同盟”。1939年春,根据周恩来的指示,在重庆《新华日报》社长潘梓年的领导下,成立了“自然科学座谈会”,梁希、潘菽、涂长望金善宝、谢立惠和干铎等一直坚持组织活动。为了团结更多的科学技术工作者、教育工作者,组织范围较广泛,是一个公开的科学团体。在1944年底在“自然科学座谈会”的基础上,由中国科学社、中华自然科学社、中华农学会、中国工程师学会等科学团体,以及其他科学技术界人士,共同拟定了一个《组织中国科学工作者协会缘起》得到著名的科学家竺可桢李四光任鸿隽丁燮林等及其他科学技术工作者100多人的赞成,干铎也在其中。在1945年7月1日,“中国科学工作者协会”(简称中国科协)正式成立,召开第一次理事及监事会,干铎被选为干事。
      抗战胜利前夕,许德珩教授为了团结高级知识分子,召集“民主与科学座谈会”,干铎和“自然科学座谈会”主要成员参加了这一活动。抗战胜利后,该组织改名为“九三学社”以纪念抗战胜利日,进行争取民主,反对内战的斗争。南京解放后,干铎积极协助军代表负责接管工作。中央大学改名为南京大学后,被任命为校务委员会秘书长。1949年5月1日参加了中国共产党。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干铎积极参与政治活动,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作出了贡献。曾担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三届全国委员会委员;江苏省政协第一届委员、第二届常委;九三学社第三、四届中央委员,第五届中央常委、九三学社南京分社第四届主任委员等职。
      1961年暑假,干铎从上海修订《辞海》回院,院领导鉴于他历年来工作繁重,身心交疲,特意安排他去黄山休养。行前他查阅了许多有关黄山的资料,准备对黄山森林进行实地勘察。在登山路上,他一边观察森林垂直分布状况,一边观赏绚丽山色,行至"蓬莱三岛"景点时,面对祖国大好山河,连声称赞“好!好!”,话音未绝,因心力衰竭,踣身在地,经抢救无效,溘然长逝。时在1961年8月7日下午3时,终年仅58岁。
        干铎去世后,中共江苏省委,省人民政府举行隆重的追悼会,省市领导亲临公祭,江苏省委书记、省长惠浴宇主祭,灵堂正中摆放着周恩来总理及全国政协、“九三”中央等单位敬献的花圈,表达对这位勤于奉献的林学家的哀悼。根据周恩来总理指示,干铎遗体送南京雨花台公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5-7-4 17:36:09 | 只看该作者
干仕钓叟 发表于 2015-7-3 18:39
干铎      干铎,又名干宣镛,字震篁(1903—1961),湖北 ...

                                          杜国平
      杜国平(1904—1992)湖北省广济县人。一九二九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一九三一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军第二十九团排长、第二十八团连指导员,第三十四团营政治委员,第三十六团参谋长,参加了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新四军江北游击纵队参谋长,第四支队特务团团长,第四旅十二团团长,淮南军区津浦路西军分区参谋长。1940年,新四军政委刘少奇在津浦线东开展敌后抗日工作,杜国平参加了津浦线的反日伪敌寇扫荡;1941年,任新四军第四旅十二团团长,在六合县参加了金中山战斗,巩固和扩大了敌后抗日根据地。
      解放战争时期,任东满军区吉北军分区副司令员,牡丹江军区独立第八师参谋长,牡丹江军区参谋长,东北野战军铁道纵队第一支队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公安部队师长,黑龙江省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副司令员、顾问。一九五五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是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5-7-4 17:38:46 | 只看该作者
干仕钓叟 发表于 2015-7-4 17:36
杜国平      杜国平(1904—1992)湖北省广济县人。一九二九年 ...

干 仲  儒
        干仲儒,又名干旅、王平(1904—1966),武穴市干仕村人。曾就读于湖北省立第一师范艺术科。1925年,年仅21岁的干仲儒在武汉省城第一师范读书,受董必武、陈潭秋影响,接受马克思主义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26年暑假,受党组织派遣回乡宣传马列主义思想,积极开展农民运动,任农会秘书;于1927年1月组建了中共干仕党支部,同年10月组建了隶属湖北省委领导的干仕党总支。同年底因收集枪支准备暴动,被国民党政府抄家围捕。他机智地将枪支转移,只身脱险。1929年,复盛区苏维埃成立,任副主席。1930年下年,国民党军队对广济地区进行疯狂围剿,干仕地区党组织遭破坏,革命处于低潮,他,不顾个人安危,秘密到杨民旺塆组建杨民旺党小组,保存了革命火种。不久,利用关系到武汉江汉扶轮学校教书,任六年级主任。他依托课堂这一阵地,经常向学生们讲述革命道理,将林仪贞(林琳)、张掌珠(张茜,陈毅元帅的夫人)等进步女青年引上了革命道路。
        1932年上半年,他与吕骥、张庚等筹建恢复中国左翼文联武汉分盟,为负责人之一。1934年3月18日,干仲儒在武汉街头散发《告武汉市民书》,反对国民党对外不抵抗,对内搞镇压,围剿红色苏区,围剿红军的反动政策,遭到国民党当局逮捕,判刑两年半。因判刑不多,直接送到湖北省反省院。同院的有张忍(出狱后改名张执一,解放后任统战部副部长)、陈心泉(陈新乾,湖北省工业厅主任)、魏克礼(魏克明,上海《解放日报》社长兼总编)等。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以后,他被组织派往大冶矿工子弟学校叶家塘小学任教导主任,并以此身份为掩护,和蒋立(时任中共石灰窑工矿区特委书记)、张明(时任《新华日报》记者,后任中共浠蕲黄广边县委书记)办矿工夜校,从事抗日救亡宣传活动,将中国式的保尔---吴运铎引上革命道路。1938年1月,受董必武派遣,到江西萍乡煤矿从事抗日宣传工作。他利用关系,当上了煤矿职工学校校长。其间,他经常以笔名钟舆在《赣西民报》上发表诗歌文章,歌颂安源煤矿工人的革命斗争精神。7月,中共湖南省委派袁德胜到安源重建中共党组织,董必武将他介绍给矿区中共地方组织负责人袁德胜。同年8月,袁德胜亲自为他办理了重新入党手续(因此时干的组织关系还未转到安源),并任直属矿区区委书记。1939年春,中共萍乡、安源党组织合并成立中共萍乡县委会,任萍乡县委副书记。9月,调任新四军军部教导队政治文化教员,后任军部上饶办事处秘书。皖南事变发生,干随军突围,腹部重伤被俘,囚禁于川军一四四师医院(俘虏医院)。不久,集体穿墙越狱。他由皖南讨饭到金华,于1941年5月与中共浙江省委取得联系,被分往金华任苏北解放区台湾少年团文化教员。此后历任中共如中行署秘书、如皋双岔北区区长、苏中党校支部副书记、苏中第四专署主任秘书。
        解放战争时期,历任苏皖一专署教育处长、中共海门县委书记、苏皖九分区东南县委副书记行署主任、华中工委机动大队宣教委员、华中公学党委书记兼副校长、江淮区委宣传部副部长、华东革命大学分校主任等职。1946年任中共海门县委书记时,曾将自己越狱经过以《逃亡散记》为题,以干旅为笔名,在胶东地区红色刊物《大威周刊》(在全国解放区发行)连续刊登,造成影响很大。
        建国后,先后任中共皖北区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兼肥西直属县委书记、安徽省委副秘书长、安徽大学副校长、安徽农学院首任院长党委书记、上海市中医学院副院长。1966年6月病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5-7-6 12:31:12 | 只看该作者
                                 周越华
       周越华(1904―1977),湖北广济人(今湖北省武穴市余川镇周国村)人。贺诚中将的夫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广州起义。后曾任中共中央长江局交通总站秘书。
      1932年进入中央苏区,任红军总卫生部兵站医院政委,卫生学校政治处主任。长征中红一、四方面军会师后,任红四方面军卫生学校政治处主任。到陕北后曾入延安抗大、马列学院、中共中央党校学习。1946年后任华北军区卫生部政治部主任。建国后,任国家卫生部计划检查局副局长、监察室主任。1977年9月17日病逝。
      一九三二年,日本侵略军侵犯上海的"一二八"事变后发生后,周越华被派到上海妇女反日大同盟,任组织干事,三八节前夕,周越华等在公共租界惠民小学开纪念筹备会,被巡捕逮捕,以危害民国罪判处徒刑半年。由于周恩来设法营救,当年九月出狱。十月革命节前后由邓颖超安排,将她转到江西中央苏区,先后任红军总卫生部巡视员,总支书记,第三兵站医院政委、红军卫校政治处主任等职,一九三四年,周越华参加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是红军一方面军在长征中的三十位女红军之一。长征中,她担任卫生队政治指导员。并协助贺诚办卫生学校,培养医护人员,教育他们细心护理病员,出色的完成了组织上交给的任务。红一、四方面军会师后,周越华被编入左路军长征。她爬越大雪山,三次过草地,经受了考验,特别是在张国焘分裂党的危急关头,她坚决站在党的立场上,拥护、支持朱德等同张国焘作斗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5-7-6 23:00:10 | 只看该作者
钓叟出山{:soso_e17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5-7-6 23:00:59 | 只看该作者
干仕钓叟 发表于 2015-7-4 17:38
干 仲  儒        干仲儒,又名干旅、王平(1904—1966),武穴市干仕村人。曾就读于湖北省立第一师范艺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15-7-6 23:16:36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关注!{:soso_e18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武穴信息网 ( 鄂ICP备2021017331号-1 )

鄂公网安备 42118202000100号

GMT+8, 2024-5-4 12:50 , Processed in 0.058308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