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穴论坛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查看: 1817|回复: 7

[地理文化] 武穴市城中湖月塘历史八说(一) 武穴月塘湖是古北江与长江通江源之近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3-14 14:03: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中文注册

x
     武穴市城中湖月塘历史八说(一)
                     武穴月塘湖是古北江
          与长江通江源之近源
                                                 史 纪撰

      清代一位湖南籍的京官何绍基于1871著《长江图说》著载:今长江中游的武穴至安庆间的直线上,有一串近百个珍珠似的湖泊,那无疑是夏禹治水时人工疏浚北江消失后的河床遗址。
    何绍基关于武穴是大禹治水时所浚“北江”分流水口的发现,出于对长江中游的武穴至安庆段山川形胜和地形地貌的合理推考,也源于对古籍《尚书•禹贡》治理扬州的著载:“(扬州之)彭蠡既潴,阳鸟攸居。三江既入,震泽底定”的合理诠释和《尚书•禹贡》“三江”位置的寻觅。这段话的大意是:长江中游的彭蠡泽水草蒙茫,有岛有穴。三江治水完毕,中原洪水患难基本平定。
    关于《禹贡》“三江”位置,历史上留下了多种推测,可谓见仁见智,唯无确考。何绍基确定古“北江”位于今武穴至安庆间的直线上,虽系一家之言,却经得起考古发掘证实、应属于英明的敲定,故被1994年版《广济县志•环境变迁》志记:“广济县境从远古有人类聚居时起,南部和东南部沿江滨湖地区为长江水域,称为北江。”还说:“1959年南京大学地理系在今长江北岸找到一条古江道,仍带的明显的地貌特征。”
    何绍基关于大禹治水曾在长江中游北岸疏浚出北江工程,源出于历史典籍明确记载,《史记•孝武帝本纪》载:公元前106年,“(汉武帝)元封五年冬,帝南巡,从寻阳渡江至天柱山,封南岳”,同时,太史公司马迁《史记•河渠书》载记:“余南登庐山,观禹疏九江”。上两条史载述同一事件,说的是司马迁随汉武帝南巡时,曾亲莅武穴始建县份的寻阳考察,横渡“寻阳渡”,南登庐山向北远眺大禹治水时治理寻阳江段的故迹。关于“九江”,按1994年版《广济县志•环境变迁》志记:“先秦时,长江出武穴之后,摆脱两岸山地约束,散开成以武穴为顶点,北至黄梅城关,南至(今)九江市的巨大的扇形分汊水系,因汊道甚多,《禹贡》谓之九江”。以“九”概举多条水流并下,与“九重天”、“九死一生”等语的用法相同,系指长江中游的寻阳水域,因为宽阔,水流散漫,在日渐变浅时,被散成多股河流并下,其中河岸变徙不定的情形。
    人工河“北江”从长江分流处的水口子,古称为“通江源”。语载光绪《黄州府志》转乾隆辛未(1751)《广济县志•卷之六•水利》载吴熊于康熙二年(1663年)所撰《青林堤记》。
《青林堤记》作者明末邑人吴熊,是武穴籍先贤吴亮嗣的侄孙儿。《青林堤记》为清康熙二年(1663年)长江大水时随县令安璇(1661-1663)巡堤时,安公询青林堤“本末”所答: “《水经注》青林口系青林湖水注江之口,《经》所谓刊水,右对马头岸。疑即今月塘。”月塘乃是明永乐二年(1404)修筑“凹”字形江堤时,将武山湖通长江的“西港”截断,复经咸丰三年(1853年)将江堤牵直后所留下的一处遗水。
北江流域自大禹治水开始,文明源远流长。
   “鄩”本古国名。距今4000年前,原居黄河流域的古“鄩”国因夏后相的拖累被消灭。据何光岳《楚源流史》:鄩人失了城邦之后,成了去右扁旁“阝”(邑)字的“寻”人四处逃散。其中一支“寻”人南徙到长江中游北岸的古“北江”两岸生存蕃息,“投亲靠友”,与古东夷亲族舒、蓼、六等连为一体。因居大江之北,寻人以浔名地称“浔阳”,建城称“浔水”。据晋人释惠远《庐山记》:“晋永嘉(公元307-313年)末,周颛镇江州,屯浔水城,为贼杜弢所困。武昌太守陶侃遣兵救之,是时浔阳犹在江北。”(据释惠远所见,至公元313年左右,陶侃遣兵救周颛的地点就在大江之北的浔水城!)
    到了距今三千年倾,浔阳北江水域以出产大龟著名于世。唐人杜佑(735-812)著《通典》记载:“广济县蔡山出大龟”,即《书•禹贡》:“九江纳锡大龟”处所。按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载:“春秋传大蔡,盖以山得名,蔡即龟,故名蔡山。”故知“蔡”即大龟。但据现代发现大量龟甲和甲骨文知:用大龟贡献贵族作美食,只是龟产品有附带用场,其主要用途是用于纪录文字。龟甲如同现代的纸张,需量特大,才会到遥远的南方来开发龟源。
    古代冶铁事业源于长江流域的东方夷人,故铁的最初用字为“夷”(读音如同“荑”,近似“提”音),《说文解字》“銕,古文铁从夷”。而北江流域的武穴境内,即有至少两处大型冶铁工地遗址:《新唐书•志三十一•地理五》载“广济有铁”,按说本境本不产铁,但本境确有一处名叫“铁石墩”的地名,和有占地以平方公里计的冶铁工场遗址,发掘出了成吨重的废铁块,还出土了用于运送矿石的己经碳化的木桅杆和船身,可以想见其时冶铁炼钢所具的规模。地点“铁石墩”有冶铁历史,且在有唐时代就属于远古的遗迹,正是东夷人民发明冶铁并造古铁字为古“銕”字的实物证明。《广济县志•建置二•环境变迁》(1994年版)载:“据考证,在县内铁石墩古江汊道河床中,曾挖掘出炭化的木船桅杆和船体,在铁石墩、徐文海、大金铺、和大祝等河岸,至今还遗存有0.5~1.5千米长的冶炼遗迹。按照现有的地质调查资料,在这些地方周围尚未发现矿产生成地。据分析,古时是用木船从外地运来矿石进行冶炼。”位四望何桥村刘家嘴,是面积约3500平方米大的古冶炼铁的工场。1979年,于该村出土了长3米粗径40厘米的圆木数十根。1984年更出土了重10吨以上的鸭状形块铁,和面积1200平方米以上的小铁块和矿渣堆栈。七秩龄童按:铁石墩、刘家嘴相距咫尺,且同处古铁石河畔,故两处上古冶铁工场,可视为同一大冶铁遗址的两大部份。
    到了距今2600年前,约于公元前七世纪,楚国完成了对江汉地区的兼并支配之后,势力逐渐由古云梦泽扩张到古彭蠡泽来。646年,楚成王灭英。公元前601年楚庄王灭舒、蓼、英、六,武穴先民大约也是此际,也同时进入了楚国的“版图”,开始了南民生产习俗,故康熙六年(1667)《广济县志•物产》有“广济倚山滨水,稻饭羹鱼,唯楚之利然”裁断。
    七秩龄童按语一:北江从长江分流的水口子一远古,一近古,可能有两处:按《青林堤记》考察,一处或在今“马口”,是上古青林江口,或“即今土人所称通江源也”。但这所谓“通江源” “久之,沙积砾沈,此口遂息壤以凐,不复有通江源,益不复知青林口名矣。”今马口湖处的“通江源”被堵塞湮灭后,另处的“北江口”即在今城区的月塘(堤内)和港嘴上(堤外)。此“月塘(湖)”今面积0.047平方千米,只一足球场大小。但因为其历史意义重大,故于2012年10月被列入《湖北省发布首批308个湖泊保护名录》;又由其湖心位于北纬29°50′57″处,正在北纬30线上、具有地理标志意义。其意义远大于此水实际面积的大小!
    七秩龄童按语二:大禹于上古在长江寻阳江段人工运河早己干涸了,但其精神传承至今,在古北江河床遗址上进行新的人工河道的壮举连绵至今,一直没有中断。据2015年2月1日颁行的《湖北省湖泊志•武山湖》著载:属于古北江遗址武穴“连通太白湖,经梅济港、龙感湖,再经安徽省华阳闸入长江”的官桥大港,于“1978年扩建,两侧拓宽至45米,港底水准高程12米”,“可通行载重50吨机动船舶。
    七秩龄童按语三:属于古北江“通江源”的与长江相通的“水口子”虽于明永乐二年(1404)修筑“永乐江堤”和于晴同治元年(1862)修筑“永全大堤”时相继被截断,但内河与外江长江的连系并未中止。如北江上源的马口湖修了永全大堤,截止了马口湖与外江的连接,却于同时相继三次首建和续建了“永全闸”,使内外相通。武穴市盘塘以下,除1960年修建了蔡山闸、1970年修建了武穴大闸可外排洪水50. 4立方米秒,使武山湖与长江相通外,武穴市且于2014年开始引江水灌城区的生态环保工程,详见图示。
1871年保绍基《长江图说》墨迹.jpg
吴熊《青林堤记》原文撷要.jpg
武穴引江灌溉环保工程要图.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3-14 16:38:16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不错支持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3-14 20:51:4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人说通江源在马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3-15 09:47:43 | 显示全部楼层
燕山上人 发表于 2015-3-14 20:51
有人说通江源在马口


        有此说。吴熊《青林堤记》己引用。
        据《青林堤记》意,老通江源“马口”,后来被自然堵塞,所以“盘江以下”,“左得青林口,即今土人所称通江源也”。按我的理解,吴熊所见与长江相通的口子,就只有青林口一处了,而且非只一日,故可称为“近源”。请指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3-23 19:05:31 | 显示全部楼层
七秩龄童 发表于 2015-3-15 09:47
有此说。吴熊《青林堤记》己引用。
        据《青林堤记》意,老通江源“马口”,后来被自然 ...

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3-28 20:17:15 | 显示全部楼层
读史老师文章,学习武穴文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3-29 15:47:47 | 显示全部楼层
村长小麦 发表于 2015-3-28 20:17
读史老师文章,学习武穴文化!


敬谢村长光临指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4-8 20:21:25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知什么时候,档案局文字材料能扫描到网上。让我们百姓也能一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武穴信息网 ( 鄂ICP备2021017331号-1 )

鄂公网安备 42118202000100号

GMT+8, 2024-11-24 21:39 , Processed in 0.064506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