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穴论坛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查看: 4047|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贴] 转载:许纪霖:鸡蛋与高墙:莫言的双重人格!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8-7 10:37:0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中文注册

x
时光倒退二十年,没有谁能够想到,从胶东半岛的高粱地里,会走出一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是当今中国文坛的怪才、鬼才,他的中国式魔幻现实主义,像江南style一样,让洋人见识了东方文学的“他者”。他的得奖,在意料之外,亦在情理之中。诺奖宣布的那个不眠之夜,有多少国人欢呼,又有多少国人不服:为什么偏偏是莫言,而不是村上春树?拿莫言与村上相比,如果仅仅以文学的理由,或许见仁见智,然而,争论的焦点,不在文学,而是文学之外的处世。
  村上春树有一段脍炙人口的名言:“假如这里有坚固的高墙和撞墙破碎的鸡蛋,我总是站在鸡蛋一边。是的,无论高墙多么正确和鸡蛋多么错误,我也还是站在鸡蛋一边”。村上所说的高墙,指的是体制。莫言固然是体制内作家,且身居高位,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重要的不是身体在高墙之内抑或之外,而是心灵究竟属于高墙还是鸡蛋?有些人,在体制外讨生活,却无所不向往体制,以体制化方式思维;而有些人在体制内生存,却尽其所能地翻越高墙,从内部颠覆这个体制。
  严格说起来,无论在高墙内外,我们都在体制内生存,笼罩着体制的阴影,高墙无所不在,体制内化为日常生活本身。于是,真正的鸡蛋,只是一种抵抗意识而已。这种抵抗,不一定在政治的关键时刻,更多地在于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莫言有抵抗吗?当然有。他的小说,字里行间隐藏着极大的颠覆性,以土地的原始力量和农民的生存欲望不断挑战人间的既存秩序。这是“自然”向“名教”的讨伐,欲望对文明的反抗,从《红高粱》一路走来,直至惊心动魄的《蛙》。小说家的莫言是文学的巨人,当世的异端,是一枚充满着倔强泥土气的重磅鸡蛋。
  然而,日常生活中的莫言,犹如他的笔名一般,却是另一重形象。最让人诟病的,是去年薄熙来最炙手可热之际,在腾讯微博发表打油诗,欢呼“唱红打黑声势隆,举国翘首望重庆”。在今年,又与百位中国作家“共襄盛举”,手录毛泽东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而且抄写的又是最强调党性、强调文学的政治立场那一段。
  作为小说家的莫言与作为知识分子的莫言,让人感觉彷彿今年诞生了两个人格迥异的诺奖得主。如此分裂的双重人格,究竟从何索解?莫言曾经以经典的莫氏风格作过一幅自画像:“日常生活中,我可以是孙子、懦夫,是可怜虫,但在写小说时,我是贼胆包天、色胆包天、狗胆包天。”
  这是莫言式的生存智慧吗,在这一威权主宰下假话遍地的土地?假如莫言只是个案,人们大可原谅其人性中的怯弱,而不必对他穷追猛打。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都是莫言,只是病态的程度不同而已,谁都没有资格向他丢石头。即便是孙子、懦夫、可怜虫,首先有错的不是莫言,而是让他人格分裂的体制本身。然而,莫言式的生存智慧,不幸代表了中国知识分子的主流。犬儒哲学的犯滥成灾,且自以为是,才需要我们认真对待与反思,不仅为了莫言,也为了拯救自己的灵魂。
  世人皆说凡是存在的都是合理的,但合理的东西未必在价值上都是正当的、值得追求的。因为这个理,乃世俗之理、生存之理、高墙之理,而非向善之理、鸡蛋之理、自我超越之理。如今大学里的研究生,经常关起门来,彼此切磋生存竞争的技艺,他们在价值上痛恨这个体制,比谁都痛恨,恨到咬牙切齿,但在处世上比谁都更体制,按照体制的规则生存,成为钱理群所痛斥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这样的分裂人格,不仅弥漫于中国的官僚阶层和文化精英,而且也成为日常生活中芸芸众生的常态。
  在这个有各种压力的社会里面,很多人都活得很无奈,难免有违心之举。然而,国家毕竟在进步,体制也比过去松动许多。虽然我们无法在许多公共正义的问题上挺身而出,“有所作为”,但低调的“有所不为”不仅是可欲的,也是可能的。每个人内心都有一条价值底线,守住了这条底线,不与邪恶与无聊为伍,其实不要求你付出多大的代价,但守住的却是自己的人格尊严。假如有更多的人自觉地守护一己之价值底线,那么我们这个国家就有些微希望,邪恶就不会如此猖獗,文革的复辟也就失去了社会基础。
  无论是歌颂重庆还是手录《讲话》,对于文学家莫言来说,都属于起码的“有所不为”,做了颇为无聊,不做也未必招来麻烦。同为中国作协副主席的王安忆就低调地抵制了无聊,她所做到了的,其实绝大部份知识分子都能做到,只是没有像王安忆那样认真,“自觉地与主流价值保持距离,在相对的孤独中完善自我”而已。然而,莫言为世俗所驱,识时务、随大流,虽然不算什么作恶,却是一种“平庸的乡愿”。而“平庸的乡愿”,在日常生活当中,往往是“平庸的恶”之帮闲。
  在二○○九年法兰克福论坛的主题演讲中,莫言说了一段故事:“歌德和贝多芬在路上并肩行走,对面来了国王的仪仗。贝多芬在国王的仪仗队面前挺身而过。歌德退到路边,摘下帽子在仪仗队面前恭敬肃立……像贝多芬那样做也许并不困难。但像歌德那样退到路边摘下帽子,尊重世俗,对着国王的仪仗恭敬地行礼反而需要巨大的勇气。”是否对国王的仪仗行礼,那是个人意愿之选择,但行礼的理由倘若仅仅因为“尊重世俗”,那个被体制严重污染的世俗,倒是令人担忧的。
  就在同一年,村上春树在接受耶路撒冷文学奖的时候,说了另一段话:“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可以拿在手中的活的灵魂,体制则没有。不能让体制利用我们,不能让体制自行其是。不是体制创造了我们,而是我们创造了体制。”
  反思莫言式的生存智慧,也是对我们自身灵魂的拷问。一个国家的掘起,最重要的标志是国民的人格独立和尊严的掘起,而不是某种渴望被西方承认的扭曲心态。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不仅取决于体制的改变,也有待于每一个人力所能及的“坚守底线”和“点滴抵抗”。
  写于2012年11月

进入 许纪霖 的专栏     进入专题: 莫言   体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楼主| 发表于 2014-8-7 10:40:58 | 只看该作者
热门专栏

秦晖  龙应台  陈行之   于建嵘   张千帆    陈志武   杜君立    丁学良   傅国涌   野夫    徐贲   戴建业   高华   笑蜀  郭世佑   张鸣   杨恒均 王海光  郑永年  陈奉孝   李劼   贺卫方   莫于川   杨祖陶      郑秉文   向继东   吴稼祥   刘小枫    袁刚   崔卫平   袁伟时  郭宇宽  刘军宁
吴思    周濂    邓晓芒     章诒和  曹林    鄢烈山   秦前红      杨奎松   资中筠    陈嘉映   韩大元  邓正来   沈岿     潘维    葛剑雄   郑也夫赵汀阳   萧瀚   陆学艺    王友琴   信力建   狄马   曹文轩      林来梵    周其仁    郎咸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4-8-7 10:42:50 | 只看该作者
什么东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14-8-8 18:45:07 | 只看该作者
文化界人士缺钙很历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武穴信息网 ( 鄂ICP备2021017331号-1 )

鄂公网安备 42118202000100号

GMT+8, 2024-5-8 07:22 , Processed in 0.060653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