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中文注册
x
困龙地区抗日纪念碑记
武穴市(广济县)地形有两大“瓶颈”。一是浩瀚长江流至田家镇,水流湍急,暗流汹涌,枯水季节仅一箭之遥,在此咽喉之地设关,可上控武汉,下扼南京。再就是县城以西之困龙颈,两旁群峰挺立,皖鄂两省唯一的驿道穿峡而过,进易出难,故武穴市自古便为兵家必争之地。
1938年9月至10月间,一场关乎民族存亡的伟大战争在这里进行。侵华日军荻洲立兵师团,欲从安庆经广济攻占武汉。为确保当时设在武汉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安全撤至重庆大后方,彻底打破日寇叫嚣“三个月内灭亡中国”的狂言,中国最高统帅部举全国之力,在武汉周围数百公里范围内的险要关隘处设下了御敌战场。第五战区以桂系张淦第七军扼守四顾坪山、川系曹福林第五十五军扼守龙顶寨,另以21师、67师分驻在松阳桥、李兴泗、吴伏七一带,在困龙地区的狭长山谷里设下埋伏。9月6日,广济县城梅川失守。7日,日军向梅川以西推进。日军进至困龙颈地区时,后撤的中国军队突然反攻,龙顶寨和四顾坪的川、桂伏军同时出击,敌寇猝不及防,被聚歼2000多人。自此,围绕四顾坪、龙顶寨的争夺战展开。白天,日寇凭飞机大炮的优势狂轰滥炸,占领山头;黑夜,中国军队全面展开殊死反攻,奋力拼杀夺回阵地。如此反复,中国军队以劣势装备与装备优良的日寇血战至10月上旬,其势可叹,死死拖住了日寇荻洲立兵师团,迟滞了日军攻破田家镇要塞的时间,确保了大武汉的各个中心安全撤至重庆大后方。是役,四顾坪、龙顶寨地区方圆几十里的山岭间,数千川桂将士为国捐躯,忠骨遍野,当地民众含泪掩埋将士尸体,超度亡灵。
2009年11月20日,湘鄂川桂抗日将士后裔在四顾坪山顶立下一块“抗日阵亡将士集体墓”石碑。为彰显将士忠烈卫国伟绩,让后世子孙不忘国耻,2014年4月,武穴市民政局在四顾坪山脚特立此碑,永垂不朽!
三尺深的水 敬撰
2014年4月12日
崇山口抗日纪念碑记
1938年4月和5月,徐州会战前后,日本大本营就决定以主力部队沿长江两岸西进,“速战速决”,一举夺取武汉。7、8月间,日本大本营又制订了《以秋季作战为中心的战争指导要点》,决定在秋季实施武汉作战。作战的目的是“摧毁蒋政权的最后的统一中枢-----武汉三镇”,消灭或击溃中国军队主力,压迫中国政府屈服,结束对华战争,实现对整个中国的统治。为了进行武汉作战,日军集中了14个师团的庞大兵力,其中用于直接参加武汉作战的是华中派遣军下辖的第2军、第11军、直辖兵团、航空兵团及海军第2舰队,约35万人。7月下旬,日军攻占九江后,长江北岸的日军也加强了攻势,连陷太湖、宿松、黄梅后继续西进,剑锋直指广济,田家镇要塞岌岌可危。
为了确保田家镇要塞的安全,中国最高统帅部迅速调集李延年第2军、张淦第7军、萧之楚第26军、韦云淞第31军、王瓒绪第44军、张义纯第48军、曹福林第55军、刘汝明第68军、覃连芳第84军、何知重第86军约15万人,在广济及周边险要地区布防。其中第15师分驻四望山、雨山寨一带;第57师分驻龙坪、武穴、邬家冲、鸭掌山、葛麻塘、田家镇、老鼠山一带;第9师、第174师分驻崇山口、苏家山、铁炉山、象山、石榴花山、避难冲、涂家湾一带;田家镇江防由中央炮兵团和水雷队防守。
9月15日,日军第6师团和第3师团一部从广济县城梅川出发,向田家镇推进。当日傍晚,日军今村支队进至田家镇要塞北面前沿阵地崇山口附近地带,第9师一部与第86军一部在铁石墩周围给敌军以迎头痛击,使敌人不能前进。16日拂晓,日军以占压倒优势的兵力,在数十门大炮火力的掩护下,向崇山口阵地发动猛攻,中方守军凭借坚固工事,在要塞炮兵及军、师炮兵火力的支援下,与敌血战两昼夜。 18日中午,因崇山口右翼阵地被敌突破,阵地曾一度落入敌手,经官兵奋勇拼杀,终使阵地失而复得。日军指挥官恼羞成怒,集中优势兵力,在飞机大炮掩护下,向崇山高地发起波浪式进攻。中国守军官兵抱着与阵地共存亡的决心,奋勇杀敌,打垮了敌人一次又一次的猖狂进攻。第9师师长郑作民和第9师第26旅旅长杨宝压日夜在第一线指挥作战。第174师官兵不顾日机的狂炸,前仆后继不断冲锋,奋勇杀敌,一举围歼崇山口前沿阵地日军400余人,受到蒋介石的传令嘉奖。肖之楚军、何知重军、张义纯军也在日军背后发动攻击,支援郑作民师作战。日军今村支队在中国军队夹击下,死伤惨重。9月20日,日军第6师团派出山本大队增援,受到何知重军第103师的阻击,不能前进。21日,第6师团又急忙派遣池田混合大队增援,又遭到何知重军第121师的阻击。22日,第15师为策应第9师的崇山口争夺战,与日军在四望山拼死战斗。23日,今村支队派出一支混合大队突围接应增援部队。24日,增援日军与今村支队会合,26日崇山口阵地陷落敌手。
为彰显忠烈将士卫国的伟绩,让后世子孙不忘国耻,特在昔日战场上立此碑,使抗日忠烈将士永垂不朽!
三尺深的水 敬撰
2014年6月29日
重建《抗日阵亡将士纪念塔》序
2007年夏,四望镇刘寿村群众自发捐资,重建了抗日阵亡将士纪念塔,嘱余为之序。
1937年7月7日,日军发动芦沟桥事变时曾扬言:“三个月解决中国问题”。近一年过去了,它虽然屡屡击败国民党军队,并占领了中国大片国土,但在中国军民的奋勇抗击下,死伤累累,损耗巨大,不得不渐次增兵,应付战局,陷入长期消耗战的泥潭。为了摆脱这种局面,日本军部认为:“攻占汉口是早日结束战争的最大机会”。1938年6月15日,日本天皇召开御前会议,决定继续扩大侵华战争,在经济上增拨临时经费25亿日元,在军事上派第3、6, 9、10、13、15、16、17、18、22、27、101、106、116等14个师团约40万主力部队,在田俊六大将的指挥下,绕过豫皖苏黄泛区,分别在合肥、正阳关、芜湖、南京一带集结,企图沿大别山北麓和长江两岸西上,合围武汉。武汉,是当时全国抗战指挥中心,国民政府各军政首脑机关和中共八路军办事处均设在此。保住武汉,也就成为徐州会战后中国的首要战略任务。因此,中国政府最高统帅部调集了130个师,百余万兵力,40余艘舰艇,200余架飞机,开始了武汉保卫战。
武穴市原名广济县。广济地形有两大“瓶颈”,紧扼“三省七县通衢”。一为踞长江锁钥,扼鄂赣咽喉的田家镇;一为耸路侧群峰,卡皖鄂要道的困龙井。此两地,历史曾上演过无数次悲壮的战争故事,为兵家之必争。马当要塞失陷后,“困龙井”和田家镇是迟滞敌军进攻大武汉, 保障中国政府最高军政机关和战略物资安全转移到重庆大后方的关键所在地,其战略地位不言而喻。因此,国民政府军委会先后调集了14个军共32个师的兵力,由白崇禧代李宗仁亲到县治梅川部署,李品仙具体调遣实施,李延年、何知重、曹福林、覃莲芳、刘汝明、萧之楚、张义纯、张淦、韦云淞、王瓒绪等将军亲临前线指挥,围绕此地区进行了艰苦卓绝而又无可奈何地防守狙击战,敌我双方伤亡惨重。据不完全统计,我抗日军队阵亡将士17000余人,日本侵略军亦伤亡9000人左右。
1938年8月30日,日军第6师团突破凌压西、刘任、区寿年等师之后山铺、洪家岭、双城驿一线阵地后,战火燃及广济。双方血战一周,9月6日梅川陷落。梅川陷落后,白崇禧急令李品仙调整战略部署: 令86军以一部占领独门寨、灵山寨一线,掩护68军及86军主力向栗木桥、关沙河集结待命; 令48军176师占领走马寨、南山寨一线,掩护31军转移到观音庵、卓木尖待命, 84军向老鼠坡、桐梓河集结待命;令87军在大金铺至渡河桥一线、67军在渡河桥至二郎河一线防守;令第7军、26军、44军、55军死守松阳桥 以西之困龙井阵地;令李延年率第2军主力施中诚的57师和郑乍民的第9师死守, 张义纯的48军、王东原的73军、何知重的86军协守田家镇要塞。自9月7日至14日,日本侵略军第6师团和116师团见南不能靠近江城武穴,北不能越过要道困龙井,遂于9月15日由梅川和松阳南下,与溯江而上的海军第3舰队合力围攻田家镇要塞。
9月15日,日军穿过雨山寨天险,突破73军汪之斌15师布防的要塞外围阵地四望山、许家铺防线,进入到何知重86军的铁石墩防线. 翌日晨,敌军以猛烈炮火向要塞阵地崇山口猛攻,李延年以郑乍民的第9师主守崇山口及周围阵地,另以李觉的19师、陈永的44师、张光玮的174师协守之,防守要塞以北以西之敌;以施中诚的57师主守田家镇要塞,另以许绍宗的161师协守之,担任要塞以东以南的正面防守。以第9师一部及何绍周的103师主守陶文寨,牟廷芳的121师协助,堵截黄泥湖方向增援之敌。战争自9月15日始至9月29日要塞陷落时止,敌我双方进行了旷日持久的拉锯战。白天,敌军凭借海陆空立体优势,对我阵地狂轰烂炸,我军阵地往往被敌占领. 可是到了晚上,我军就乘黑夜袭,与敌短兵相接,使敌人的飞机、大炮失去作用,故而阵地又回到我军手中, 如此往复,反复争夺. 加之天公作美,大雨连连,陷敌于进退两难境地. 有效地迟滞了日军占领田家镇要塞的时间,为推延日军进攻大武汉, 保证国民政府及军用物资安全转移,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拖延作用。
此战之后,中国的抗日战争由战略防御逐步转向了战略相持,挽救了中华民族的危亡。可是,我英勇的第9、57、103、15师将士牺牲于此者不计其数。尤其是第9师和57师,几乎是伤亡殆尽,每师只剩个把连100来号人被编入其它部队。整个战役,双方斗智斗勇,激烈而曲折,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如“无法舍弃兄弟而求生”的龙子育团长和政治部主任赵力,为掩护大军安全撤退和战士们一道战死在田家镇要塞主峰制高点玉屏山上。
大战过后,焦土一片,血流成河,尸横遍野,哀鸿满天,惨不忍睹。1939春,地方士绅吴领选及当地殷富者徐水德、张郎生、章金美、周春尔、张光荣、李松喜、郭春如、刘生尔、万毛尔、周和尔、刘仕兵等12人,每户捐谷一手推车,在双前寺右侧观音殿后15米处建一烈士塔,组织地方民工将在陶文寨牺牲的抗日将士骨骸聚殓于塔内,并做七七四十九天道场,为抗日阵亡将士超渡亡魂。
“文化大革命”中,塔被推倒,砖被建校,塔内骨骸亦被焚成灰撒向田中当肥料。极大地伤害了抗日将士的英灵,也极大地破坏了人民群众对抗日阵亡将士的敬仰之情。
2006年夏,地方开明人士朱友金、张金海率先发起, 朱泽友、朱友良、张中雪、张海江、张光基、刘堂波 、刘华斌、刘中水、陶炎海、陶牛尔、陶雨银、戴三桃、戴艳堂、戴斯水、章太林等人积极配合,武穴市人民政府、市委统战部、四望镇人民政府 、武穴市财政局 、民政局、档案局等单位大力支持, 共筹资5万余元,由刘焕斌设计, 并由张金海 、刘焕斌 、刘堂清 、朱支兴、朱四贵 、张金华、张新民等人施工, 在双泉寺门前左侧重建七级六角飞檐烈士塔,并重新命名该塔为抗日阵亡将士纪念塔,以寄托人们对阵亡将士的不尽哀思,激励我们的子孙不忘国耻,奋发图强。
是为序
三尺深的水敬撰
时2007年5月18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