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穴论坛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查看: 3627|回复: 5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公告]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7-1 00:36:3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中文注册

x
[dào jiào]

道教,又称黄老道玄门等,是中国土生土长固有宗教。是中华国人文化催生的,乃是中国人的根蒂,是东方科学智慧之源,是促进科技发展的宗教以及全球最珍爱生命尊重女性的宗教。深深扎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沃土之中。[1]道教遵道贵德。故有学者说“儒畏天命,修身以俟;佛亦谓此身根法幻化,业不可逃,寿终有尽,道教独欲长生不死,变化飞升,其不信天命,不信业果,力抗自然,勇然何如哉!”
道经记载,道教起于盘古开天辟地元始立教说法。传至世间则创始于黄帝崆峒问道、铸鼎炼丹,阐扬于老子柱下传经、西出函谷。故以黄帝为纪元计,道历至2014年已有4700多年。
道教以“”为最高信仰,以神仙信仰为核心内容,以丹道法术为修炼途径,以得道成仙与道合真为终极目标,追求自然和谐、国家太平、社会安定、家庭和睦,相信修道积德者能够幸福快乐长生久视,充分反映了中国人的精神生活、宗教意识和信仰心理,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道教对中国的学术思想、政治经济、军事谋略、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国民性格、伦理道德、思维方式、民风民俗、民间信仰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鲁迅先生曾深刻指出“中国根柢全在道教”。当代要论古人语汇中的黄老道家即是道教



中文名道教


外文名Taoism



源    起黄帝、老子


创立者东汉的张道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楼主| 发表于 2014-7-1 00:37:25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14-7-1 00:37:57 | 只看该作者
1道学概论编辑道教(Dào Jiào):是以“道”为最高信仰的具有中华民族文化特色的本土宗教。是中华国人文化催生的,乃是中国人的根蒂,是东方科学智慧之源,是促进科技发展的宗教以及全球最珍爱生命和尊重女性的宗教。深深扎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沃土之中。
据道书记载,始于龙汉祖劫,玉清元始天尊说法度人,传至世间,开宗演教于轩辕黄帝(前2717—前2599)祭祀天帝与崆峒问道,阐扬理论于道祖老子(约前570—前400)函关授经和西行传教。故奉元始天尊为鼻祖、[2]轩辕黄帝为始祖[3]、太上老君为教祖[1]三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14-7-1 00:38:26 | 只看该作者
学术定义长期以来,国内学界对道家与道教有着严格区分,而“黄老”是属于道家范畴的,对于国外将道家与道教混为一词深表不满。当代要论古人语汇中的黄老、道家即是道教,事实如此,难有他论。一言难尽,就先从黄老、道家、道教这三个概念谈起。
1 “道家”概念最初所指是汉初的黄老。
2 “道教”概念今日指宗教。区别于历史的是,魏晋时代,人们用“道家”指称我们今天所说的道教,同时用“道教”指称儒家或儒教。
3 道家和黄老一直是异名同实的概念。
4 从汉代开始,人们用黄老指称今天所说的道教。
5葛洪到寇谦之,道家、黄老和道教逐渐成为同实异名的概念。
6唐代及其以后,道家、黄老和道教仍是异名同实的概念。
7 严格区别道家和道教乃是今天学术界对古代情况的误解,实则两者有承继关系。
8 汉初黄老并称,是由于在当时的道教神系里,轩辕黄帝是的五方天帝之首。汉末张角、张鲁等为首之道,乃是汉初黄老思想的继承。今天所说之道教是汉初黄思想的发展延续。
9 道教不只是求长生的方术之教,而是有一套颠破不灭的哲学理论,是以“道德”教化天下为己任,和儒佛并列的伟大的宗教。它不仅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而且对近代世界也有着不可小窥的影响性。[4]所以道教和道家本为一体,无须分开来讲。
  道教太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4-7-1 00:38:59 | 只看该作者
基本教义基本教义可以归纳为:
尊道贵德,天人合一——道教最高信仰
敬天法祖,寻仙访道——道教神仙崇拜
天人感应,天道承负——道教善恶报应
性命双修,返璞归真——道教修炼秘诀
上善若水,柔弱不争——道教为人品质
清静寡欲,自然无为——道教处世方式
我命在我,不在天地——道教逍遥精神
忠孝节义,仁爱诚信——道教伦理道德
福禄寿喜,吉祥如意——道教民俗风情
仙道贵生,济世度人——道教核心宗旨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教创世理论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教活动准则
天人同构,阴阳协调,形神共养,统筹兼顾——道教养生原理
丹道修真,服药炼气,积德行善,建功立业——道教成仙途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4-7-1 00:44:40 | 只看该作者
仙道风骨即:学理——重研究,不重崇拜;
功夫——尚实践,不尚空谈;
思想——要积极,不要消极;
精神——图自立,不图依赖;
能力——宜团结,不宜分散;
事业——贵创造,不贵模仿;
幸福——讲生前,不讲死后;
信仰——凭实验,不凭经典;
住世——是长存,不是速朽;
出世——在超脱,不在皈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4-7-1 00:45:17 | 只看该作者
核心概念

无极:道;

太一:炁;

两仪:阴、阳;

三宝:精、气、神;

三才:天、地、人;

四象:青龙、白虎、朱雀、玄武;

五行:金、水、木、火、土;

六合:上、下、东、南、西、北;

七星: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瑶光;

八卦:乾、坤、艮、兑、震、巽、坎、离;

九宫:乾宫、坎宫、艮宫、震宫、中宫、巽宫、离宫、坤宫、兑宫;

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其他概念:有为、无为、齐物、逍遥、玄、玄学、有、无、不朽、真、幻、隐居、隐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14-7-1 00:45:40 | 只看该作者
2玄门经典编辑

道教认为,道经是三清祖师为拯救宇宙众生,使用自然妙气书写的先哲圣典。道经藏于“七宝玄台”,神仙通过乩仙降笔等方式将经书传授给高道名士,再由他们传播布道于世间民众。道教经典卷帙浩繁,包罗教理教义、教规教戒、修炼法术、斋醮科仪、传道弘道与风水推算等各方面内容。[5]

基本经典

四大基本经典:《道德经》、《黄帝阴符经》、《周易参同契》、《周易》

道教四子真经:《南华真经》、《通玄真经》、《冲虚真经》、《洞灵真经》

重要经典

早期经典:《太平经》、《老子想尔注》、《上清大洞真经》、《正一经》、《灵宝经》

修炼经典:《黄庭经》、《心印经》、《坐忘论》、《悟真篇》、《化书》

度人经典:《度人经》、《玉皇经》、《太上三元赐福赦罪解厄消灾延生保命妙经》、《北斗经》、《玉枢经》

宗师著作:《文始真经》、《抱朴子》、《重阳立教十五论》《邱祖全书》、《龙门心法》

劝善经书:《太上感应篇》、《关帝觉世真经》、《吕祖说三世因果经》、《功过格》、《文昌帝君阴骘文》

相关经典:《黄帝四经》、《六韬》、《鬼谷子》、《墨子》、《河图洛书》、《淮南子》、《孝经》、《吕氏春秋》

早晚功课:《清静经》、《护命妙经》、《度厄真经》、《心印经》、《八大神咒》、《诸真宝诰》、《灵官咒》、《邱祖忏文》、《土地咒》、《祝寿文》、《三皈依》

晚坛功课:《救苦妙经》、《得道真经》、《拔罪妙经》、《诸真宝诰》、《报恩宝诰》、《十二愿》、《结经偈》[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4-7-1 00:46:02 | 只看该作者
历代道藏

道藏是道教经籍的总集,是按照一定的编纂意图、收集范围和组织结构,将许多经典编排起来的大型道教丛书。历代著名的道藏有:唐玄宗时期,搜访天下道经汇编的《开元道藏》;宋真宗时期,张君房主编的《大宋天宫宝藏》(《云笈七签》为其精编版);宋徽宗时期,元妙宗、王道坚主编的《万寿道藏》;金章宗时期,孙明道主编的《大金玄都宝藏》;元朝初年,全真道士宋德方主持编刻《玄都宝藏》共计七千八百余卷。这些《道藏》 历经兵火和元代的焚经,早已不存。现存明朝时期,永乐至正统年 间编修的《正统道藏》,万历年间编辑的《万历续道藏》。[1]

陆静修的《三洞经书目录》为道教经典的编纂创立了三洞、四辅、十二部的体例和原则,三洞即洞真、洞玄、洞神,四辅指太平、太玄、太清、正一,十二类为本文、神符、玉诀、灵图、谱录、戒律、威仪、方法、众术、记传、赞颂、奏表。[7] 道藏是古代的大百科全书,载有哲学、政治、军事、经济、教育、文学、历史、艺术、医学、化学、天文、地理、数学、技术各方面的丰富的内容。[8] 1996至2004年,张继禹等百位专家学者以明代正、续《道藏》为底本,保持三洞四辅的基本框架,集中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编纂成了49册的《中华道藏》。

中华道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14-7-1 00:46:26 | 只看该作者
3道门历史编辑

道教与中华民族同呼吸、共命运,因此道教历史与中国历史紧密相连。

发端形成



道教始祖轩辕黄帝祭祀天帝,问道崆峒,受教玄素,学医岐伯而始有人问道教。后于首山采铜,荆山铸鼎,王屋炼丹,桥山飞升,至2014年已有4700余年道教历史[3] 。《竹书纪年》中载:“黄帝崩,其臣左彻取衣冠几杖而庙祀之”。 至殷商时代,自然崇敬已发展到信仰天帝和天命,形成了以天帝为中心的天神系统,遇事由巫祝通过卜筮向天帝请求答案,其祭祖活动定期举行。夏商周三代的礼乐文明被道教保存下来。道教实际上是礼乐文明的继承者。[5] 周代鬼神崇信进一步发展,所敬的鬼神已形成天神、人鬼、地祇三个系统。
道教教祖老子把“道”作为宇宙本体、万物规律,是超越时空的神秘存在。道教以“道”为基点建立神学理论体系;道家注重修炼养生,老子、庄子提出的清静无为、见素抱朴、坐忘守一等修道方法,被继承发扬。道家的神秘主义和养生思想所形成的得道成仙思想成为核心信仰。

战国中期的齐国出现了尊崇黄帝和老子的黄老教派,西汉前期的统治者推崇无为而治的黄老之学,造就了“文景之治”的盛世。汉武帝后,黄老学说走向民间,与方仙道合流成黄老道,由政治思想转变为宗教理论。孔孟的儒家思想被道教吸收,构成宗教伦理道德的主体;墨家尊天明鬼、兼爱互助和科技方术等思想,被道教承袭;《易经》是道士的基本经典,易学理论渗透到神学哲学、符箓丹道和斋醮科仪各方面;邹衍的阴阳五行学说,也成为道教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西汉景帝中元五年(公元前145),陕西咸阳茅氏三兄弟茅盈及其弟茅固、茅衷于句曲山采药炼丹,济世救民,百姓感其功德,遂改山名为“茅山”,茅氏三兄弟也被称为茅山道教之祖师,创茅山派。[9]

《太平经》宣扬气化天地、天人合一、天道承负、乐生好善,以“太平世道”为目标:魏伯阳的《周易参同契》将易学、黄老、火候三者参合,总结发展了养生炼丹术张陵于东汉顺帝年间,[7] 在蜀地鹤鸣山自称老君“授以正道,命为天师”,尊老子为教祖,奉《道德经》为基本经典,[8] 修行符箓咒祝、三官手书。

灵帝时期,黄老道教徒张角在中原地区创立太平道,以《太平经》为主要经典,在疾疫流行时用符水咒说为人治病,发展了几十万信徒并建立三十六方来管理。由于阶级矛盾尖锐,张角在184年领导发动了黄巾起义,遭受统治者的镇压而失败,太平道销声匿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武穴信息网 ( 鄂ICP备2021017331号-1 )

鄂公网安备 42118202000100号

GMT+8, 2024-6-15 21:00 , Processed in 0.037728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