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穴论坛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查看: 1662|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匡山文化] 匡山名义与武穴关系考(二)、“匡、芦”并用语出东晋惠远和尚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6-4 15:13:07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中文注册

x
    “匡、芦”并用语出东晋惠远和尚
      查九江庐山记名源头出于释惠远(334-416)的《庐山记略》。《庐山记略》的作者惠远和尚,虽是庐山佛教净土宗的创始人,却在来庐山前,于东晋孝武帝太元元年(公元376年),先就在今武穴蓝杰村附近的双河口驻锡立庙“黄牙寺”,且主持了六年。六年后,于太元六年(381),由本县(寻阳)移驻本郡国江南辖地庐山,再建庐山东林寺,立莲社于斯,提倡专修往生净土的念佛法门时,称莲宗为佛教净土宗祖庙。数典不忘祖先的话,佛教净土宗始祖释惠远,先是在寻阳县长江北岸的黄牙寺驻锡当了方丈六年后,移驻寻阳县长江南岸建东林寺然后才宏扬佛法于东林寺的。
      按释惠远所作《庐山记略》:“有匡裕先生者,出自殷周之际,循世隐时,潜居其下。或云裕受道于仙人,共游此山,遂托室岩岫,即岩成馆。故时人谓其所止为神仙之庐,因以名山焉。”将其翻译成普通话就是:商周时有名为姓匡名裕的先生,逃避战乱,躲到此山中来了。或说他有幸遇到了一位神仙,神仙带着他来到庐山,就山岩为居室。时人以之为“神仙之庐”,故名“庐山”。简而言之,就是“一位匡姓的北方人在山上建了长住的庐舍,被称名为庐山。”这是今之庐山最通俗最简捷的介绍词了。
      有趣的是,常言说“和尚不打诳语”,而大和尚释惠远,只轻飘飘地打了一句诳语,引《山海经》原句“庐江出三天子都”的“江”字,就地打滚为“山”字,顾左右而言曰:“庐山出三天子都”,为庐山“打造”出与庐江历史有渊源的世界名山了。
       比惠远和尚小136岁的另一位学者郦道元(470 - 527)更有趣,他对庐山发生了兴趣,却借《水经注•卷39•庐水》卷目,将世上所有关于“庐山”的传说搜罗在一起,而“寄”在“庐水”条名下,于是得出了“寻阳郡之南有芦山”,那匡裕先生,又名“庐俗”,他既是“出周武王时”人,又是“共番阳令吴芮佐汉(刘邦)定天下而亡”的一位烈士。于是一位名字不同,出生上差数千岁,职业既可以说是道人,也可以说是武士的“综合人”的故事,都集中到寻阳郡的芦山上来了。所以郦道元自己不发言,而借众人之言说:“正是好事君子,强引此类,用成章句耳”,或是“斯耳传之谈,非实证也”;总之,关于芦山的传说,用郦道元的话说,大都是好事君子,捕风捉影得来,由人们口口相传的、传说的故事。
       附惠远法师文典《庐山记略》:

庐山记略.jpg (705.77 KB, 下载次数: 0)

庐山记略.jpg

水经注庐山诸多传说.jpg (506.21 KB, 下载次数: 0)

水经注庐山诸多传说.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14-6-4 20:13:34 | 只看该作者
只怪释道安没教好释惠远,让那徒弟说了妄言妄语,几乎误导了整个国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4-6-4 22:01:39 | 只看该作者
有理有据,真学术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武穴信息网 ( 鄂ICP备2021017331号-1 )

鄂公网安备 42118202000100号

GMT+8, 2024-5-7 08:31 , Processed in 0.057863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