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穴论坛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查看: 1067|回复: 2

[教育技巧] “三个重要”谈中职生的管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5-11 17:49: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中文注册

x
武穴师范学校 孙文平
   中等职业教育是中国教育体系中一支不可低估的力量,中职学生管理并非易事,要讲究方式方法。学生管理难不仅严重地阻碍了当前职业教育的前进步伐,也成为窒息未来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一大顽症, 如何改进学生管理, 提高教育质量,满足社会、学生和家长的不同要求, 是我们亟待研究的课题。
   一、了解需求比盲目灌输重要
   被誉为是20世纪最伟大的心灵导师和成功学大师的戴尔卡耐基说:天底下只有一种方法可以影响他人,那就是提出他们的需要,并让他们知道怎样去获得。他还说,能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了解别人心里想什么的人,永远不用担心未来。对于我们的学生,当然不是盲目的满足他们的需要,这个需求必须是有前提的。
   发生在美国思想家、文学家、诗人爱默生身上的事例,有一次,爱默生和他儿子想使一头牛进入牛棚,爱默生推,他儿子拉,而那头牛挺起它的腿,强硬地拒绝离开那块草地。爱默生犯了一般人常有的错误,只想到自己所需要的,却没有顾虑到那头牛的立场,而那头牛也跟他们一样,只坚持自己的想法,于是僵持,僵持着。这个时候,旁边的爱尔兰女佣人看到了这种情形,她虽然没读多少书,也不会写什么文章,可是她颇知道牛马牲畜的感受和习性,她马上想到这头小牛所要的是什么。女佣人把她的拇指放进小牛的嘴里,让小牛吸吮着她的拇指,然后再温和地引它进入牛棚。
   从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的第一天开始,我们的每一个举动,每一个出发点,都是为了自己,都是为我们的需要而做。我们当老师的尚且需要鼓舞祝福,更何况学生。所以,对于做学生工作,管理学生而言,如果能在学生心中,能激起某种迫切的需要,如果能把这点做成功,那么一切都会迎难而解的。
   二、熟识学生比处理问题重要
   要想了解学生的需求,首先必须了解学生,熟识他们的问题。
   中职生,大都是这些的学生——思想上不求进取,对前途悲观失望,认为上中职是走投无路的选择;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动力,得过且过;职业理想模糊,认为现在学的不一定将来有用,对学习没有兴趣,只想混个毕业证;有的是父母觉得孩子还小,在学校有老师管着就行,等等。突出表现为:意志消沉、生活懒散、贪图安逸、搞破坏等。厌学情绪严重。很多学生在初中就不好好学习,大部分学生都有厌学情绪。又因社会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高校扩招和高职学校的快速发展,导致中职学生的就业难度更大。在学习方式上,职业技术学校讲究动手、实践,灵活运用。那些已经习惯了中学由老师安排一切的学习方式的同学,对学习较难适应,有的同学开始对学习感到无所适从,甚至产生了“混”的想法。一声集结号把他们都吹在了一起,所以难管些是必然。再加上他们现在长大了些,叛逆心更强了,尤其是中考结束后,漫长的暑假使他们各种不良习性更加突出,一到新学校后,情况不一样了,三天新鲜感一过,问题都暴露出来。
   另外,这些孩子心理现状存在三个严重。心理自卑严重。中职学生绝大多在中学,他们就是“问题学生”,是被社会、老师、同学甚至家长否定的。他们是因为不能读普通高中而到了中职学校、家里经济困难和其他原因来到中职学校。现在社会对中职教育的评价,中职学生就业的形势,使得大部分中职学生都有严重的自卑心理。逆反心理严重。中职学生是学生中特殊的一个群体,他们大多在学习能力可能确实比以后上大学的学生差些,很多是因为他们不愿意学习,或是不喜欢学习。是被批评的对象,是被冷落的群体,由于得不到表扬,自我成就感得不到满足,很多学生都有很强的逆反心理。盲从心理严重。由于年龄的关系,中职学生的认知能力还在发展阶段,他们的认知能力相当有限,很容易盲从。比如受到网络等媒体的影响,讲究“哥们”义气,好结帮斗殴;觉得抽烟很酷,就模仿抽烟;觉得喝酒够才象“爷们”,就拼命喝酒;看到别人谈“恋爱”,自己也不能落后;本来在老师和家长的鼓励下还有“雄心壮志”,要好好学习,可是看到别的同学不学,自己也就不学了,还会嘲笑好学的同学。
   三、会爱比爱的多少重要
   既然问题这么多,是否就无法可教了,无法可管了,当然不是。
   我们做班主任的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形,这也许是悲悯之心吧。当我们班上有这样的学生,单亲家庭的,或父母外出打工的,由爷爷奶奶看大的,家里很困难的,看到他孤僻内向,都会心里为这个孩子难过,都会在不自主当中想帮助他,比如上课会多向他提问,平时会主动问他一些情况,生活上的,学习上的等等,教育他要努力努力,看见他学好,我们便很高兴。可是,在最初的“蜜月期”之后,你发现这个他依然不完成作业,更可气的是他还对你撒谎,做出你难以想象的事,弄得你焦头烂额,于是,一次次希望,一次次失望,你甚至感到这个孩子无药可救,想放弃。想想我为孩子们付出了这么多,无微不至的关心他,一点回报都没有,真是失望。其实,我们在关爱孩子的同时,也把强烈的高期待寄托在了孩子身上——他必须变得听话,必须要完成作业,必须要考出好成绩等,这些孩子会清晰的明白我们的意图,附有条件的关爱是感化不了他们的。最初他们可能很幸福,但一旦他知道其中的条件之后,他们便有压力,当爱成了负担,就会如绳索一样将老师和学生捆绑在一起,老师迷失了职业的角色定位,学生丢掉了前行的动力。老师不是孩子的父母,更不能任意去客串。一个学生之所以会跟随老师求学,一个必要的条件是:老师和学生的身份明确,对老师尊重,才会对知识虔诚。
   在当今社会,养孩子容易,育孩子难——更多的家庭把热情投入到了养上,关注孩子的吃喝拉撒睡,而忽略了精神与心理层面的培植。我们教育者,走进了孩子的心灵世界,走进了孩子的身边,了解他们的需求,熟识他们的问题,会爱他们,那么,管理将是不用管理。耐心一些,淡定一点,少点急功近利,多点春风化雨,切莫粗暴,切莫冷漠,教育好学生做一个正常人,远比教育好学业更重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5-13 17:24:09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当今社会,养孩子容易,育孩子难——更多的家庭把热情投入到了养上,关注孩子的吃喝拉撒睡,而忽略了精神与心理层面的培植。我们教育者,走进了孩子的心灵世界,走进了孩子的身边,了解他们的需求,熟识他们的问题,会爱他们,那么,管理将是不用管理。耐心一些,淡定一点,少点急功近利,多点春风化雨,切莫粗暴,切莫冷漠,教育好学生做一个正常人,远比教育好学业更重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5-13 17:24:35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深度,有思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武穴信息网 ( 鄂ICP备2021017331号-1 )

鄂公网安备 42118202000100号

GMT+8, 2025-8-23 03:51 , Processed in 0.036780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