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穴论坛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查看: 657|回复: 4

[推荐]写在人生边上 钱钟书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21 09:55: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中文注册

x
<center>
                <h1>《写在人生边上》</h1>
                <h3>钱钟书</h3></center>
        <hr/>
        <pre><font size="+1"><br/>&lt;扉页&gt;<br/>    赠与季康<br/><br/>    一九四一年六月二十日<br/><br/><br/><br/><br/>                                  致谢<br/><br/>    这个集子里的文章,有几篇是发表过的,曾和孙大雨、戴望舒、沈从文、孙毓<br/>棠各位先生所主编或筹备的刊物有过关系。<br/>    陈麟瑞、李健吾两先生曾将全书审阅一遍,并且在出版和印刷方面,不吝惜地<br/>给予了帮助。<br/>    作者远客内地,由杨绛女士在上海收拾、挑选、编定这几篇散文,成为一集。<br/><br/>    愿他们几位不嫌微末底接受作者的感谢。<br/><br/><br/><br/><br/><br/>                                   序<br/><br/>    人生据说是一部大书。<br/>    假使人生真是这样,那么,我们一大半作者只能算是书评家,具有书评家的本<br/>领,无须看得几页书,议论早已发了一大堆,书评一篇写完交卷。<br/>    但是,世界上还有一种人。他们觉得看书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写书评或介绍。<br/>他们有一种业余消遣者的随便和从容,他们不慌不忙的浏览。每到有什么意见,他<br/>们随手在书边的空白上注几个字,写一个问号或感叹号,像中国旧书上的眉批,外<br/>国书里的Marginalia。这种零星随感并非他们对于整部书的结论。因为<br/>是随时批识,先后也许彼此矛盾,说话过火。他们也懒得去理会,反正是消遣,不<br/>像书评家负有指导读者、教训作者的重大使命。谁有能力和耐心作那些事呢?<br/>    假使人生是一部大书,那么,下面的几篇散文只能算是写在人生边上的。这本<br/>书真大!一时不易看完,就是写过的边上也还留下好多空白。<br/><br/>    一九三九年二月十八日<br/><br/><br/><br/><br/><br/>                                重印本序<br/><br/>    考古学提倡发掘坟墓以后,好多古代死人的朽骨和遗物都暴露了;现代文学成<br/>为专科研究以后,好多未死的作家的将朽或已朽的作品都被发掘而暴露了。备发掘<br/>的喜悦使我们这些人忽视了被暴露的危险,不想到作品的埋没往往保全了作者的虚<br/>名。假如作者本人带头参加了发掘工作,那很可能得不偿失,“自掘坟墓”会变为<br/>矛盾统一的双关语:掘开自己作品的坟墓恰恰也是掘下了作者自己的坟墓。<br/>    《写在人生边上》是四十年前写的,《人.兽.鬼》是三十六、七年前写的。<br/>那时候,我对自己的生命还没有愈来愈逼窄的边缘感觉,对人、兽、鬼等事务的区<br/>别还有非辩证的机械看法。写完了《围城》,我曾修改一下这两本书的文字;改本<br/>后来都遗失了,这也表示我不很爱惜旧作。四年前,擅长发掘文墓和揭开文幕的陈<br/>梦熊同志向我游说,建议重印这两本书。他知道我手边没有存书,特意在上海设法<br/>复制了原本寄给我。在写作上,我也许是一个“忘本”的浪子,懒去留恋和收藏早<br/>期发表的东西。《上海抗战时期文学丛书》编委会成立,朱雯、杨幼生两位同志都<br/>要把这两本书收进《丛书》。我自信我谢绝的理由很充分:《写在人生边上》不是<br/>在上海写的,《人.兽.鬼》不是在抗战时期出版的,混在《丛书》里有冒牌的嫌<br/>疑。于是,《丛书》主要编委柯灵同志对我说:“你不让国内重印,事实上等于放<br/>任那些字据讹脱的‘盗印本’在国外继续流传,这种态度很不负责。至于《丛书》<br/>该不该收,编委自有道理,你不用代我们操心。”他讲来振振有辞,我一向听从我<br/>这位老朋友的话,只好应允合作。又麻烦梦熊同志复制一次,因为我把他寄来的本<br/>子早丢了。<br/>    我硬了头皮,重看这两本书;控制着手笔,只修改少量字句。它们多少已演变<br/>为历史性的资料了,不容许我痛删畅添或压根儿改写。但它们总算属于我的名下,<br/>我还保存一点主权,不妨零星枝节地削补。<br/>    《丛书》的体例对作者提一个要求,他得在序文里追忆一下当时的写作过程和<br/>经验。我们在创作中,想象力常常贫薄可怜,而一到回忆时,不论是几天还是几十<br/>年前、是自己还是旁人的事,想象力忽然丰富得可惊可喜以致可怕。我自知意志软<br/>弱,经受不起这种创造性记忆的诱惑,干脆不来什么缅怀和回想了。两本小书也值<br/>不得各有一序,这篇就一当两用吧。<br/><br/>    一九八二年八月<br/></font><hr/><br/><p align="center"><font size="+1"><script>doubleads();</script>
                        </font></p><ul><ul><ul><ul><ul><br/><font size="+1"><b>     目次<br/></b><br/><a href="#1">魔鬼夜访钱钟书先生</a><br/><br/><a href="#2">窗</a><br/><br/><a href="#3">论快乐</a><br/><br/><a href="#4">说笑</a><br/><br/><a href="#5">吃饭</a><br/><br/><a href="#6">读伊索寓言</a><br/><br/><a href="#7">谈教训</a><br/><br/><a href="#8">一个偏见</a><br/><br/><a href="#9">释文盲</a><br/><br/><a href="#10">论文人</a><br/><br/></font></ul></ul></ul></ul></ul><br/><table align="center"><tbody><tr><td><script>doubleads();</script><br/></td></tr></tbody></table><br/><hr/><br/><font size="+1">
                        <br/>
                        <a name="1">魔鬼夜访钱钟书先生</a><br/><br/>    “论理你跟我该彼此早认识了,”他说,拣了最近火盆的凳子坐下:“我就是<br/>魔鬼;你曾经受我的引诱和试探。”<br/><br/>    “不过,你是个实心眼儿的好人!”他说时泛出同情的微笑,“你不会认识我<br/>,虽然你上过我的当。你受我引诱时,你只知道我是可爱的女人、可亲信的朋友,<br/>甚至是可追求的理想,你没有看出是我。只有拒绝我引诱的人,像耶稣基督,才知<br/>道我是谁。今天呢,我们也算有缘。有人家做斋事,打醮祭鬼,请我去坐首席,应<br/>酬了半个晚上,多喝了几杯酒,醉眼迷离,想回到我的黑暗的寓处,不料错走进了<br/>你的屋子。内地的电灯实在太糟了!你房里竟黑洞洞跟敝处地狱一样!不过还比我<br/>那儿冷;我那儿一天到晚生着硫磺火,你这里当然做不到--听说碳价又涨了。”<br/><br/><br/>    这时候,我惊奇已定,觉得要尽点主人的义务,对来客说:“承你老人家半夜<br/>暗临,蓬蔽生黑,十分荣幸!只恨独身作客,没有预备欢迎,抱歉得很!老人家觉<br/>得冷麽?失陪一会,让我去叫醒佣人来沏壶茶,添些碳。” <br/><br/>    “那可不必,”他极客气地阻止我,“我只坐一会儿就要去的。并且,我告诉<br/>你”--他那时的表情,亲信而带严重,极像向医生报告隐病时的病人--“反正<br/>我是烤火不暖的。我少年时大闹天宫,想夺上帝的位子不料没有成功,反而被贬入<br/>寒冰地狱受苦,好像你们人世从前俄国的革命党,被暴君充配到西伯利亚雪地一<br/>样。我通身热度都被寒气逼入心里,变成一个热中冷血的角色。我曾在火炕上坐了<br/>三天三夜,屁股还是像窗外的冬夜,深黑地冷……”<br/><br/>    我惊异地截断他说:“ 巴贝独瑞维衣(Barbey D'Aurevilly)不是也曾说……”<br/><br/><br/>    “是啊,”他呵呵地笑了:“他在《魔女记》(Les Diaboliques)第五篇里确也<br/>曾提起我的火烧不暖的屁股。你看,人怕出名啊!出了名后,你就无秘密可言。甚<br/>麽私事都给采访们去传说,通讯员等去发表。这麽一来,把你的自传或忏悔录里的<br/>资料硬夺去了。将来我若作自述,非另外捏造点新奇事实不可。”<br/><br/>    “这不是和自传的意义违反了么?”我问。<br/>    他又笑了:“不料你的见识竟平庸到可以做社论。现在是新传记文学的时代。<br/>为别人做传记也是自我表现的一种;不防加入自己的主见,借别人为题目来发挥自<br/>己。反过来说,作自传的人往往并无自己可传,就逞心如意地描摹出自己老婆、儿<br/>子都认不得的形象,或者东拉西扯地记载交游,传述别人的轶事。所以,你要知道<br/>一个人的自己,你得看他为别人做的传。自传就是别传。”<br/><br/>    我听了不由自主地佩服,因而恭恭敬敬地请求道:“你老人家允许我将来引用<br/>你这段麽?”<br/><br/>    他回答说:“那有什么不可以?只要你引到它时,应用‘我的朋友某某说’的<br/>公式。”<br/><br/>    这使我更高兴了,便谦逊说:“老人家太看得起我了!我配做你的朋友麽?”<br/><br/><br/>    他的回答颇使我扫兴:“不是我瞧得起你,说你是我的朋友;是你看承我,说<br/>我是你的朋友。做文章时,引用到古人的话,不要引用号,表示辞必己出,引用今<br/>人的话,必须说‘我的朋友’--这样你总能招揽朋友。”<br/><br/>    他虽然这样直率,我还想敷衍他几句:“承教得很!不料你老人家对于文学写<br/>作也是这样的内行。你刚才提起《魔女记》已使我惊佩了。”<br/><br/>    他半带怜悯地回答:“怪不得旁人说你跳不出你的阶级意识,难道我就不配看<br/>书?我虽属于地狱,在社会的最下层,而从小就有向上的志趣。对于书本也曾用过<br/>工夫,尤其是流行的杂志小册子之类。因此歌德称赞我有进步的精神,能隋着报纸<br/>上所谓‘时代的巨轮’一同滚向前去。因为你是个欢喜看文学书的人,所以我对你<br/>谈话时就讲点文学名著,显得我也有同好,也是内行。反过来说,假使你是个反对<br/>看书的多产作家,我当然要改变谈风,对你说我也觉得书是不必看的,只除了你自<br/>己做的书--并且,看你的书还嫌人生太短,哪有工夫看甚麽典籍?我会对科学家<br/>谈发明,对历史家谈考古,对政治家谈国际情势,展览会上讲艺术赏鉴,酒席上讲<br/>烹调。不但这样,有时我偏要对科学家讲政治,对考古家论文艺,因为反正他们不<br/>懂甚麽,乐得让他们拾点牙慧;对牛弹的琴根本就不用挑选甚麽好曲子!烹调呢,<br/>我往往在茶会上讨论;亦许女主人听我讲得有味,过几天约我吃她自己做的菜,也<br/>未可知。这样混了几万年,在人间世也稍微有点名气。但丁赞我善于思辨,歌德说<br/>我见多识广。你到了我的地位,又该骄傲了!我却不然,愈变愈谦逊,时常自谦说<br/>:“我不过是个地下鬼!”就是你们自谦为‘乡下人’的意思,我还恐怕空口说话<br/>不足以表示我的谦卑的精神,我把我的身体来作为象征。财主有布袋似的大肚子,<br/>表示囊中充实;思想家垂头弯背,形状像标点里的问号,表示对一切发生疑问;所<br/>以--”说时,他伸给我看他的右脚,所穿皮鞋的跟似乎特别高--“我的腿是不<br/>大方便的,这象征着我的谦虚,表示我‘蹩脚’。我于是发明了缠小脚和高跟鞋,<br/>因为我的残疾有时也需要掩饰,尤其碰到我变为女人的时候。”<br/><br/>    我忍不住发问说:“也有瞻仰过你风采的人说,你老人家头角峥嵘,有点像…<br/>…”<br/><br/>    他不等我讲完就回答说:“是的,有时我也现牛相。这当然还是一种象征。牛<br/>惯做牺牲,可以显示‘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精神;并且,世人好吹牛,而牛<br/>决不能自己吹自己,至少生理构造不允许它那样做,所以我的牛形正是谦逊的表现<br/>。我不比你们文人学者会假客气。有种人神气活见,你对他恭维,他不推却地接受<br/>,好像你还他的债,他只恨你没有附缴利钱。另外一种假作谦虚,人家赞美,他满<br/>口说惭愧不敢当,好象上司纳贿,嫌数量太少,原壁退还,好等下属加倍再送。不<br/>管债主也好,上司也好,他们终相信世界上还有值得称赞的好人,至少就是他们自<br/>己。我的谦虚总是顶彻底的,我觉得自己就无可骄傲,无可赞美,何况其它的人!<br/>我一向只遭人咒骂,所以全没有这种虚荣心。不过,我虽非作者,却引起了好多作<br/>品。在这一点上,我颇像--”他说时,毫不难为情,真亏他!只有火盆里通红的<br/>碳在他的脸上弄着光彩,“我颇像一个美丽的女人,自己并不写作,而能引起好多<br/>失恋的诗人的灵感,使他们从破裂的心里--不是!从破裂的嗓子里发出歌咏。像<br/>拜伦、雪莱等写诗就受到我的启示。又如现在报章杂志上常常鬼话连篇,这也是受<br/>我的感化。”<br/><br/>    我说:“我正在奇怪,你老人家怎会有工夫。全世界的报纸都在讲战争。在这<br/>个时候,你老人家该忙着屠杀和侵略,施展你的破坏艺术,怎会忙里偷闲来找我谈<br/>天。”<br/><br/>    他说:“你颇有逐客之意,是不是?我是该去了,我忘了夜是你们人间世休息<br/>的时间。我们今天谈得很畅,我还要跟你解释几句,你说我参与战争,那真是冤枉<br/>。我脾气和平,顶反对用武力,相信条约可以解决一切,譬如浮士德跟我歃血为盟<br/>,订立出卖灵魂的契约,双方何等斯文!我当初也是个好勇斗狠的人,自从造反失<br/>败,驱逐出天堂,听了我参谋的劝告,悟到角力不如角智,从此以后我把诱惑来代<br/>替斗争。你知道,我是做灵魂生意的。人类的灵魂一部分由上帝挑去,此外全归我<br/>。谁料这几十年来,生意清淡得只好喝阴风。一向人类灵魂有好坏之分。好的归上<br/>帝收存,坏的由我买卖。到了十九世纪中叶,忽然来了个大变动,除了极少数外,<br/>人类几乎全无灵魂。有点灵魂的又都是好人,该归上帝掌管。譬如战士们是有灵魂<br/>的,但是他们的灵魂,直接升入天堂,全没有我的份。近代心理学者提倡“没有灵<br/>魂的心理学”,这种学说在人人有灵魂的古代,决不会发生。到了现在,即使有一<br/>两个给上帝挑剩的灵魂,往往又臭又脏,不是带着实验室里的药味,就是罩了一层<br/>旧书的灰尘,再不然还有刺鼻的铜臭,我有爱洁的脾气,不愿意捡破烂。近代当然<br/>也有坏人,但是他们坏得没有性灵,没有人格,不动声色像无机体,富有效率像机<br/>械。就是诗人之类,也很使我失望;他们常说表现灵魂,把灵魂全部表现完了,更<br/>不留一点儿给我。你说我忙,你怎知道我闲得发慌,我也是近代物质和机械文明的<br/>牺牲品,一个失业者,而且我的家庭负担很重,有七百万子孙待我养活。当然应酬<br/>还是有的,像我这样有声望的人,不会没有应酬,今天就是吃了饭来。在这个年头<br/>儿,不愁没有人请你吃饭,只是人不让你用本事来换饭吃。这是一种苦闷。”<br/><br/>    他不说了。他的凄凉布满了空气,减退了火盆的温暖。我正想关于我自己的灵<br/>魂有所询问,他忽然站起来,说不再坐了,祝我“晚安”,还说也许有机会再相见<br/>。我开门相送。无边际的夜色在静等着他。他走出了门,消溶而吞并在夜色之中,<br/>仿佛一滴雨归于大海。<br/></font></pr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 09:56:05 | 显示全部楼层
<br/><font size="5">
        </font><a name="2"><font size="5">窗</font></a><br/><br/>
        <font size="4">又是春天,窗子可以常开了。春天从窗外进来,人在屋子里坐不住,就从门里<br/>出去。不过屋子外的春天太贱了!到处是阳光,不像射破屋里阴深的那样明亮;到<br/>处是给太阳晒得懒洋洋的风,不像搅动屋里沉闷的那样有生气。就是鸟语,也似乎<br/>琐碎而单薄,需要屋里的寂静来做衬托。我们因此明白,春天是该镶嵌在窗子里看<br/>的,好比画配了框子。<br/><br/>    同时,我们悟到,门和窗有不同的意义。当然,门是造了让人出进的。但是,<br/>窗子有时也可作为进出口用,譬如小偷或小说里私约的情人就喜欢爬窗子。所以窗<br/>子和门的根本分别,决不仅是有没有人进来出去。若据赏春一事来看,我们不妨这<br/>样说:有了门,我们可以出去;有了窗,我们可以不必出去。窗子打通了人和大自<br/>然的隔膜,把风和太阳逗引进来,使屋子里也关着一部分春天,让我们安坐了享受<br/>,无须再到外面去找。古代诗人像陶渊明对于窗子的这种精神,颇有会心。《归去<br/>来辞》有两句道:“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不等于说,只要有窗可以凭<br/>眺,就是小屋子也住得么?他又说:“夏月虚闲,高卧北窗之下,清风飒至,自谓<br/>羲皇上人。”意思是只要窗子透风,小屋子可成极乐世界;他虽然是柴桑人,就近<br/>有庐山,也用不着上去避暑。所以,门许我们追求,表示欲望,窗子许我们占领,<br/>表示享受。这个分别,不但是住在屋里的人的看法,有时也适用于屋外的来人。一<br/>个外来者,打门请进,有所要求,有所询问,他至多是个客人,一切要等主人来决<br/>定。反过来说,一个钻窗子进来的人,不管是偷东西还是偷情,早已决心来替你做<br/>个暂时的主人,顾不到你的欢迎和拒绝了。缪塞(Musset)在《少女做的是什么梦<br/>》(A Quoi r vent les jeunes filles)那首诗剧里,有句妙语,略谓<br/>父亲开了门,请进了物质上的丈夫(mat riel poux),但是理想的爱人<br/>(id al),总是从窗子出进的。换句话说,从前门进来的,只是形式上的女<br/>婿,虽然经丈人看中,还待博取小姐自己的欢心;要是从后窗进来的,总是女郎们<br/><br/>把灵魂肉体完全交托的真正情人。你进前门,先要经门房通知,再要等主人出见,<br/><br/>还得寒喧几句,方能说明来意,既费心思,又费时间,那像从后窗进来的直捷痛快<br/>?<br/>好像学问的捷径,在乎书背后的引得,若从前面正文看起,反见得愈远了。这当然<br/><br/>只是在社会常态下的分别,到了战争等变态时期,屋子本身就保不住,还讲什么门<br/><br/>和窗!<br/><br/>    世界上的屋子全有门,而不开窗的屋子我们还看得到。这指示出窗比门代表更<br/>高的人类进化阶段。门是住屋子者的需要,窗多少是一种奢侈。屋子的本意,只像<br/>鸟巢兽窟,准备人回来过夜的,把门关上,算是保护。但是墙上开了窗子,收入光<br/>明和空气,使我们白天不必到户外去,关了门也可生活。屋子在人生里因此增添了<br/>意义,不只是避风雨、过夜的地方,并且有了陈设,挂着书画,是我们从早到晚思<br/>想、工作、娱乐、演出人生悲喜剧的场子。门是人的进出口,窗可以说是天的进出<br/>口。屋子本是人造了为躲避自然的胁害,而向四垛墙、一个屋顶里,窗引诱了一角<br/>天进来,训服了它,给人利用,好比我们笼络野马,变为家畜一样。从此我们在屋<br/>子里就能和自然接触,不必去找光明,换空气,光明和空气会来找到我们。所以,<br/>人对于自然的胜利,窗也是一个。不过,这种胜利,有如女人对于男子的胜利,表<br/>面上看来好像是让步——人开了窗让风和日光进来占领,谁知道来占领这个地方的<br/>就给这个地方占领去了!我们刚说门是需要,需要是不由人做得主的。譬如我,饿<br/>了就要吃,渴了就该喝。所以有人敲门,你总得去开,也许是易卜生所说比你下一<br/>代的青年想冲进来,也许像德昆希《论谋杀后闻打门声》(On the knocking at <br/>the Gate in the Macheth)所说,光天化日的世界想攻进黑暗罪恶的世界,也许<br/><br/>是浪子回家,也许是有人借债(更许是讨债),你愈不知道,怕去开,你愈想知道<br/><br/>究竟,愈要去开。甚至邮差每天打门的声音,也使你起了带疑惧的希冀,因为你不<br/><br/>知道而又愿知道他带来的是什么消息。门的开关是由不得你的。但是窗呢?你清早<br/><br/>起来,只要把窗幕拉过一边,你就知道窗外有什么东西在招呼着你,是雪、是雾、<br/><br/>是雨,还是好太阳,决定要不要开窗子。上面说过窗子算得奢侈品,奢侈品原是在<br/><br/>人看情形斟酌增减的。<br/><br/>    我常想,窗可以算房屋的眼睛。刘熙《释名》说:“窗,聪也;于内窥外,为<br/>聪明也。”正跟凯罗(Gottfriend Keller)《晚歌》(Abendlied)起句所谓:“<br/>双瞳如小窗(Fensterlein),佳景收历历。”同样地只说着一半。眼睛是灵魂的窗<br/>户,我们看见外界,同时也让人看到我们的内心;眼睛往往跟着心在转,所以孟子<br/>认为“相人莫良于眸子“,梅特林克戏剧里的情人接吻时不许闭眼,可以看见对方<br/>有多少吻要从心里上升到嘴边。我们跟带黑眼镜的人谈话,总觉得捉摸不住他的用<br/>意,彷佛他以假面具相对,就是为此。据爱戈门(Eckermann)记一八三○年四月五<br/>日歌德的谈话,歌德恨一切带眼镜的人,说他们看得清楚他脸上的皱纹,但是他给<br/>他们的玻璃片耀得眼花缭乱,看不出他们的心境。窗子许里面人看出去,同时也许<br/>外面人看进来,所以在热闹地方住的人要用窗帘子,替他们私生活做个保障。晚上<br/>访人,只要看窗里有无灯光,就约略可以猜到主人在不在家,不必打开了门再问,<br/>好比不等人开口,从眼睛里看出他的心思。关窗的作用等于闭眼。天地间有许多景<br/>象是要闭了眼才看得见的,譬如梦。假使窗外的人声物态太嘈杂了,关了窗好让灵<br/>魂自由地去探胜,安静地默想。有时,关窗和闭眼也有连带关系,你觉得窗外的世<br/>界不过尔尔,并不能给予你什么满足,你想回到故乡,你要看见跟你分离的亲友,<br/>你只有睡觉,闭了眼向梦里寻去,于是你起来先关了窗。因为只是春天,还留着残<br/>冷,窗子也不能镇天镇夜不关的。    <br/></font>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 09:57:02 | 显示全部楼层
<br/><font size="6">论快乐</font><br/><br/><br/>
        <font size="4">在旧书铺里买回来维尼(Vigny)的《诗人日记》(Journald'unpo<br/>te),信手翻开,就看见有趣的一条。他说,在法语里,喜乐(bonheur)一个名<br/>词是“好”和“钟点”两字拼成,可见好事多磨,只是个把钟头的玩意儿(Silebon<br/>heurn'taitqu'unebonnedenie!)。我们联想到我们本国话的说<br/>法,也同样的意味深永,譬如快活或快乐的快字,就把人生一切乐事的飘瞥难留,极清楚地<br/>指示出来。所以我们又概叹说:“欢娱嫌夜短!”因为人在高兴的时候,活得太快,一到困<br/>苦无聊,愈觉得日脚像跛了似的,走得特别慢。德语的沉闷(langweile)一词,<br/>据字面上直译,就是“长时间”的意思。《西游记》里小猴子对孙行者说:“天上一日,下<br/>界一年。”这种神话,确反映着人类的心理。天上比人间舒服欢乐,所以神仙活得快,人间<br/>一年在天上只当一日过。从此类推,地狱里比人间更痛苦,日子一定愈加难度;段成式《西<br/>阳杂俎》就说:“鬼言三年,人间三日。”嫌人生短促的人,真是最快活的人;反过来说,<br/>真快活的人,不管活到多少岁死,只能算是短命夭折。所以,做神仙也并不值得,在凡间已<br/>经三十年做了一世的人,在天上还是个未满月的小孩。但是这种“天算”,也有占便宜的地<br/>方:譬如戴君孚《广异记》载崔参军捉狐妖,“以桃枝决五下”,长孙无忌说罚得太轻,崔<br/>答:“五下是人间五百下,殊非小刑。”可见卖老祝寿等等,在地上最为相宜,而刑罚呢,<br/>应该到天上去受。<br/><br/>    “永远快乐”这句话,不但渺茫得不能实现,并且荒谬得不能成立。快过的决不会永<br/>久;我们说永远快乐,正好像说四方的圆形,静止的动作同样地自相矛盾。在高兴的时候,<br/>我们空对瞬息即逝的时间喊着说:“逗留一会儿罢!你太美了!”那有什么用?你要永久,<br/>你该向痛苦里去找。不讲别的,只要一个失眠的晚上,或者有约不来的下午,或者一课沉闷<br/>的听讲——这许多,比一切宗教信仰更有效力,能使你尝到什么叫做“永生”的滋味。人生<br/>的刺,就在这里,留恋着不肯快走的,偏是你所不留恋的东西。<br/><br/>    快乐在人生里,好比引诱小孩子吃药的方糖,更像跑狗场里引诱狗赛跑的电兔子。几分<br/>钟或者几天的快乐赚我们活了一世,忍受着许多痛苦。我们希望它来,希望它留,希望它再<br/>来——这三句话概括了整个人类努力的历史。在我们追求和等候的时候,生命又不知不觉地<br/>偷度过去。也许我们只是时间消费的筹码,活了一世不过是为那一世的岁月充当殉葬品,根<br/>本不会想到快乐。但是我们到死也不明白是上了当,我们还理想死后有个天堂,在那里——<br/>谢上帝,也有这一天!我们终于享受到永远的快乐。你看,快乐的引诱,不仅像电兔子和方<br/>糖,使我们忍受了人生,而且彷佛钓钩上的鱼饵,竟使我们甘心去死。这样说来,人生虽痛<br/>苦,却不悲观,因为它终抱着快乐的希望;现在的账,我们预支了将来去付。为了快活,我<br/>们甚至于愿意慢死。<br/><br/>    穆勒曾把“痛苦的苏格拉底”和“快乐的猪”比较。假使猪真知道快活,那么猪和苏格<br/>拉底也相去无几了。猪是否能快乐得像人,我们不知道;但是人会容易满足得像猪,我们是<br/>常看见的。把快乐分肉体的和精神的两种,这是最糊涂的分析。一切快乐的享受都属于精神<br/>的,尽管快乐的原因是肉体上的物质刺激。小孩子初生了下来,吃饱了奶就乖乖地睡,并不<br/>知道什么是快活,虽然它身体感觉舒服。缘故是小孩子时的精神和肉体还没有分化,只是混<br/>沌的星云状态。洗一个澡,看一朵花,吃一顿饭,假使你觉得快活,并非全因为澡洗得干<br/>净,花开得好,或者菜合你口味,主要因为你心上没有挂碍,轻松的灵魂可以专注肉体的感<br/>觉,来欣赏,来审定。要是你精神不痛快,像将离别时的宴席,随它怎样烹调得好,吃来只<br/>是土气息,泥滋味。那时刻的灵魂,彷佛害病的眼怕见阳光,撕去皮的伤口怕接触空气,虽<br/>然空气和阳光都是好东西。快乐时的你一定心无愧怍。假如你犯罪而真觉快乐,你那时候一<br/>定和有道德、有修养的人同样心安理得。有最洁白的良心,跟全没有良心或有最漆黑的良<br/>心,效果是相等的。<br/><br/>    发现了快乐由精神来决定,人类文化又进一步。发现这个道理,和发现是非善恶取决于<br/>公理而不取决于暴力,一样重要。公理发现以后,从此世界上没有可被武力完全屈服的人。<br/>发现了精神是一切快乐的根据,从此痛苦失掉它们的可怕,肉体减少了专制。精神的炼金术<br/>能使肉体痛苦都变成快乐的资料。于是,烧了房子,有庆贺的人;一箪食,一瓢饮,有不改<br/>其乐的人;千灾百毒,有谈笑自若的人。所以我们前面说,人生虽不快乐,而仍能乐观。譬<br/>如从写《先知书》的所罗门直到做《海风》诗的马拉梅(Mallarm椋季醯梦拿?br/&gt;人的痛苦,是身体困倦。但是偏有人能苦中作乐,从病痛里滤出快活来,使健康的消失有种赔偿。苏东坡诗就说:“因病得闲殊不恶,安心是药更无方。”王丹麓《今世说》也记毛稚黄善病,人以为忧,毛曰:“病味亦佳,第不堪为躁热人道耳!”在着重体育的西洋,我们也可以找着同样达观的人。工愁善病的诺凡利斯(Novalis)在《碎金集》里建立一种病的哲学,说病是“教人学会休息的女教师”。罗登巴煦(Rodenbach)的诗集《禁锢的生活》(LesViesEncloses)里有专咏病味的一卷,说病是“灵魂的洗涤<br/>(puration)”。身体结实、喜欢活动的人采用了这个观点,就对病痛也感到另有风味。顽<br/>健粗壮的十八世纪德国诗人白洛柯斯(B.H.Brockes)第一次害病,觉得是一个“可惊异的大<br/>发现(EinebewunderungswrdigeErfindung)”。对于这种人,人生还有什么威胁?这种快<br/>乐,把忍受变为享受,是精神对于物质的最大胜利。灵魂可以自主——同时也许是自欺。能<br/>一贯抱这种态度的人,当然是大哲学家,但是谁知道他不也是个大傻子?<br/><br/>    是的,这有点矛盾。矛盾是智慧的代价。这是人生对于人生观开的玩笑。<br/></font><br/>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 16:44:35 | 显示全部楼层
<font size="6">说笑<br/></font><br/><br/>
        <font size="4">自从幽默文学提倡以来,卖笑变成了文人的职业。幽默当然用笑来发泄,但是笑未必就<br/>表示着幽默。刘继庄《广阳杂记》云:“驴鸣似哭,马嘶如笑。”而马并不以幽默名家,大<br/>约因为脸太长的缘故。老实说,一大部分人的笑,也只等于马鸣萧萧,充不得什么幽默。<br/><br/>    把幽默来分别人兽,好象亚里士多德是第一个。他在《动物学》里说:“人是唯一能笑<br/>的动物。”近代奇人白伦脱(W.S.Blunt)有《笑与死》的一首十四行诗,略谓自<br/>然界如飞禽走兽之类,喜怒爱惧,无不发为适当的声音,只缺乏表示幽默的笑声。不过,笑<br/>若为表现幽默而设,笑只能算是废物或奢侈品,因为人类并不都需要笑。禽兽的鸣叫,尽够<br/>来表达一般人的情感,怒则狮吼,悲则猿啼,争则蛙噪,遇冤家则如犬之吠影,见爱人则如<br/>鸠之呼妇(cooing)。请问多少人真有幽默,需要笑来表现呢?然而造物者已经把笑<br/>的能力公平地分给了整个人类,脸上能做出笑容,嗓子里能发出笑声;有了这种本领而不使<br/>用,未免可惜。所以,一般人并非因有幽默而笑,是会笑而借笑来掩饰他们的没有幽默。笑<br/>的本意,逐渐丧失;本来是幽默丰富的流露,慢慢地变成了幽默贫乏的遮盖。于是你看见傻<br/>子的呆笑,瞎子的趁淘笑——还有风行一时的幽默文学。<br/><br/>    笑是最流动、最迅速的表情,从眼睛里泛到口角边。东方朔《神异经.东荒经》载东王<br/>公投壶不中,“天为之笑”,张华注谓天笑即是闪电,真是绝顶聪明的想象。据荷兰夫人<br/>(LadyHolland)的《追忆录》,薛德尼.斯密史(SidneySmith)<br/>也曾说:“电光是天的诙谐(Wit)。”笑的确可以说是人面上的电光,眼睛忽然增添了<br/>明亮,唇吻间闪烁着牙齿的光芒。我们不能扣留住闪电来代替高悬普照的太阳和月亮,所以<br/>我们也不能把笑变为一个固定的、集体的表情。经提倡而产生的幽默,一定是矫揉造作的幽<br/>默。这种机械化的笑容,只像骷髅的露齿,算不得活人灵动的姿态。柏格森《笑论》(Le<br/>Rire)说,一切可笑都起于灵活的事物变成呆板,生动的举止化作机械式(Lemca<br/>niqueplaquesurLevivant)。所以,复出单调的言动,无不惹笑,<br/>像口吃,像口头习惯语,像小孩子的有意模仿大人。老头子常比少年人可笑,就因为老头子<br/>不如少年人灵变活动,只是一串僵化的习惯。幽默不能提倡,也是为此。一经提倡,自然流<br/>露的弄成模仿的,变化不拘的弄成刻板的。这种幽默本身就是幽默的资料,这种笑本身就可<br/>笑。一个真有幽默的人别有会心,欣然独笑,冷然微笑,替沉闷的人生透一口气。也许要在<br/>几百年后、几万里外,才有另一个人和他隔着时间空间的河岸,莫逆于心,相视而笑。假如<br/>一大批人,嘻开了嘴,放宽了嗓子,约齐了时刻,成群结党大笑,那只能算下等游艺场里的<br/>滑稽大会串。国货<br/><br/>    提倡尚且增添了冒牌,何况幽默是不能大批出产的东西。所以,幽默提倡以后,并不产<br/>生幽默家,只添了无数弄笔墨的小花脸。挂了幽默的招牌,小花脸当然身价大增,脱离戏场<br/>而混进文场;反过来说,为小花脸冒牌以後,幽默品格降低,一大半文艺只能算是“游<br/>艺”。小花脸也使我们笑,不错!但是他跟真有幽默者绝然不同。真有幽默的人能笑,我们<br/>跟着他笑;假充幽默的小花脸可笑,我们对着他笑。小花脸使我们笑,并非因为他有幽默,<br/>正因为我们自己有幽默。<br/><br/>    所以,幽默至多是一种脾气,决不能标为主张,更不能当作职业。我们不要忘掉幽默<br/>(Humour)的拉丁文原意是液体;换句话说,好象贾宝玉心目中的女性,幽默是水做<br/>的。把幽默当为一惯的主义或一生的衣食饭碗,那便是液体凝为固体,生物制成标本。就是<br/>真有幽默的人,若要卖笑为生,作品便不甚看得,例如马克.吐温(MarkTwai<br/>n):自十八世纪末叶以来,德国人好讲幽默,然而愈讲愈不相干,就因为德国人是做香肠<br/>的民族,错认幽默也像肉末似的,可以包扎得停停当当,作为现成的精神食料。幽默减少人<br/>生的严重性,决不把自己看得严重。真正的幽默是能反躬自笑的,它不但对于人生是幽默的<br/>看法,它对于幽默本身也是幽默的看法。提倡幽默作一个口号,一种标准,正是缺乏幽默的<br/>举动;这不是幽默,这是一本正经的宣传幽默,板了面孔的劝笑。我们又联想到马鸣萧萧<br/>了!听来声音倒是笑,只是马脸全无笑容,还是拉得长长的,像追悼会上后死的朋友,又像<br/>讲学台上的先进的大师。<br/><br/><br/><br/>    大凡假充一桩事物,总有两个动机。或出于尊敬,例如俗物尊敬艺术,就收集骨董,附<br/>庸风雅。或出于利用,例如坏蛋有所企图,就利用宗教道德,假充正人君子。幽默被假借,<br/>想来不出这两个缘故。然而假货毕竟充不得真。西洋成语称笑声清扬者为“银笑”,假幽默<br/>像掺了铅的伪币,发出重浊呆木的声音,只能算铅笑。不过,“银笑”也许是卖笑得利,笑<br/>中有银之意,好比说“书中有黄金屋”;姑备一说,供给辞典学者的参考。</font>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 16:49:03 | 显示全部楼层
<p>对不住,我弄来弄去,总编辑不好。各位将就着看吧。</p><p>闲来赏读,有益无害</p>[em0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武穴信息网 ( 鄂ICP备2021017331号-1 )

鄂公网安备 42118202000100号

GMT+8, 2024-11-14 23:29 , Processed in 0.050595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