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穴论坛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查看: 1436|回复: 11

[原创] 卖主舌臣张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8-30 09:08: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中文注册

x
   
    看电视剧《三国演义》很喜欢看张松舌战杨修及曹操那一节。张松虽相貌丑陋,却才高八斗,机智过人,面对强悍的曹操和睿智的杨修,他不卑不亢,或有礼有节,或放荡不羁,纵横捭阖,收放自如,我深为他的胆气,他的智慧,他的学识,特别是他的博闻强记而暗暗喝彩。然而,再次捧读《三国演义》,感觉张松这个人物形象很混乱,不知是我对他认识的混乱,还是罗贯中本就写得混乱。一度竟不知道我对这个人到底是喜欢还是厌恶,是仰慕还是鄙视,是惋惜还是兴灾乐祸。
    思想再三争斗,思绪不断疏理,尽管罗贯中以一个智慧超群、胆识过人的正面形象来塑造张松,但,最终我还是写下了《卖主舌臣张松》这样一个题目。其实,我对张松是敬佩的,但,更多的还是鄙夷。他虽有唐雎、相如之胆略,苏秦、张仪之辩才,却无有他们之气节。而气节是做人的根本,气节沦丧,人格何存?


   二
    时曹操杀吕布,灭二袁,破马超,大有横扫天下之势,雄踞汉中三十余年的汉宁太守张鲁感觉危险正在向自己逼近。于是,欲自立汉宁王而对抗曹操的入侵。但,自知地盘太小,人财不足,便想夺益州取西川四十一州为本。
    益州牧刘璋,生性儒弱,听说此事,特别忧虑,急聚众官商议。此时,张松高调入场。
    听说抵御张鲁,张松第一个从众官列班之中昂然而出,说:主公放心,张松虽然不才,但凭俺三寸不烂之舌,也要让张鲁不敢正眼来觑视我西川之地。
    张松,字永年,益州别驾。罗贯中描述他“额镢头尖,鼻偃齿露,身短不满五尺,言语有若铜钟”,可见张松长得特别抱歉。当然,人不可貌相。且看张松夸下海口,却要对刘璋说些什么。
    张松接着说:听说许都曹操,扫荡中原,吕布、袁绍、袁术皆为所灭,近又大破马超,天下无敌。主公可准备进献之物,我亲往许都,说服曹操兴兵取汉中,以图张鲁。则张鲁拒曹操都来不及,那里还敢窥视蜀中?
    刘璋听后,大喜,连忙准备金珠锦绮为进献之物,派遣张松出使许都。
    要说,张松此远交近攻、围魏救赵之计应该还是很有水准。可是,此事并没有这么简单。张松临行之时,还暗暗画下西川地理图本而藏于身。这是为什么呢?难道此去许都,张松不但要说服曹操攻打张鲁,还有别的大事要干?罗贯中在此为我们埋下伏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8-30 09:08:57 | 显示全部楼层
     三
    张松自恃才学过人,又为西川特使,预想见见曹操,谈谈天下大事自是必然。没想到到了许都之后,每天都去相府求见曹操,却总是吃闭门羹。也许他还没意识到此时的曹操早已不是昔时阿瞒,加上新破马超,自是傲睨得志,观天下如在股掌之间,一小小西川别驾怎入法眼。张松这一等就是三天。本来想与曹操眉来眼去一番,这样一来,弄得本就心高气傲的张松很是不爽。
    终于,三日之后,曹操宣张松晋见。曹操端坐堂上,张松刚礼拜毕,曹操就劈头盖脸问道:你的主子刘璋连年都不进贡,是怎么回事呀?
    听了曹操这番话,本就不爽的张松更加不爽,心想,自己不远千里而来,大小也是一个封疆大吏的特使,怎么能这么轻视人呢?于是,没好气地对曹操说:因为路途艰难,加上贼寇频发,所以贡品不能入都。言下之意:天下还是四分五裂,你曹操还没有夺得天下呢,我们凭什么向你进贡?
    曹操也不是省油的灯,知道张公话中有话,怒喝道:我荡平中原,天下太平,哪里有什么盗贼?
    张松也不示弱:南有孙权,北有张鲁,西有刘备,这些人兵甲都在十万有余,怎么能说天下太平呢?
    曹操本来见张松长得对不起观众,心中就有五分不喜欢,再加上语言冲撞,更是心生厌恨,遂拂袖而起,转入后堂,不再理张松。
    相府官员责怪张松说:你既为使者,怎么不知礼数,一味冲撞?幸得丞相看你远来之面,不加罪责。你还不速速回去!
    张松哈哈大笑说:我川中岂有诌佞之人。

    见曹操理屈词穷,拂袖而去,张松这放纵一笑,也许尽情释放了三日来心中的那股怨恨之气。

    四
    就在张松哈哈大笑的时候,忽然阶下一人大喝说:川中不会谄佞,难得中原岂有谄佞之人吗?
    张松料想中原之地,人杰地灵,怎么可能没有叫板之人?张松看这高喝之人,单眉细眼,貌白神清。问其姓名,知道是太尉杨彪之子杨修,字德祖,现为丞相门下掌库主簿。此人博学能言,智识过人。
    张松知道杨修是个舌辩之士,有心相难。而杨修也自恃其才,小觑天下之士。当时见张松言语讥讽,有意杀杀杨松的威风。于是,三国历史上一场精彩的舌辨正式闪亮登场。
    杨修对张松说:蜀道崎岖,别驾远来劳苦。
    张松说:奉主之命,虽赴汤蹈火,也在所不辞。
    杨修问:蜀中风土何如?
    张松说:蜀为西郡,古号益州。路有锦江之险,地连剑阁之雄。回还二百八程,纵横三万余里。鸡鸣犬吠相闻,市井闾阎不断。田肥地茂,岁无水旱之忧;国富民丰,时有管弦之乐。所产之物,阜如山积。普天之下那里可及!
    杨修又问:蜀中人物如何?
    张松说:文有相如之赋,武有伏波之才;医有仲景之能,卜有君平之隐。九流三教,出乎其类,拔乎其萃者,不可胜记,岂能尽数!
    杨修又问:方今刘季玉手下,像公这样的人物还有几人?
    张松说:文武全才,智勇足备,忠义慷慨之士,动以百数。如张松不才之辈,车载斗量,不可胜记。
    杨修又问:公于益州所居何职?
    杨修每问都有为难张松之意,没想到张松率意纵横,高谈阔论,对应如流,杨修不但没找到半点破绽占到半点便宜,倒弄得自己有些心虚。他岂不知张松身居别驾之职,还有此一问,明显是想从别驾之小职上取笑张松。
    张松岂是省油的灯,以守为攻,张口就来:我张松滥充别驾之任,甚不称职。敢问公为朝廷何官?张松明明知道杨修只是曹操的一个跟班,却问他在朝廷当什么官。
    杨修还没反应过来,说:我现为丞相府主簿。
    张松说:久闻公世代簪缨,何不立于庙堂,辅佐天子,怎么作区区相府门下一小吏呢?
    杨修听张松这话,满面羞惭,强颜而答:我虽居下寮,但丞相委以军政钱粮之重,早晚多蒙丞相教诲,极有开发,所以就任此职。
    张松冷笑说:我听说曹丞相文不明孔、孟之道,武不达孙、吴之机,专务强霸而居大位,怎么能对你有所教诲,以开发明公呢?
    本想让张松出丑的杨修,此时只有招架之功,没有还手之力,只得拿曹操出来说事。他说:公居边隅,怎么知道丞相的大才呢?我今给丞相新写的一本书你看,你就知道丞相的雄才伟略了。
    张松拿书在手,见是《孟德新书》,从头至尾,看了一遍,共一十三篇,皆用兵之要法。杨松看完,有点不恭地问杨修:公以此为何书呀?
    杨修说:此是丞相酌古准今,仿《孙子》十三篇而作。公说丞相无才,而此书是不是足以流传后世呀?杨修自以为终于可以羞辱张松了。没想到,历史上最为壮观的由张松自编自导自演的一出精彩大戏即将上演。
    张松大笑说:此书我蜀中三尺小童,都能背诵,怎么能称为“新书”呢?此是战国时无名氏所作,曹丞相盗窃以为己能,只能欺瞒足下杨公你呀!
    杨修说:丞相秘藏之书,虽已成帙,但尚未传之于世。公说蜀中小儿能暗诵如流,怎么能这样的胡说呢?
    张松说:公如不信,我试着背诵一下你听。于是将《孟德新书》,从头至尾,朗诵一遍,并无一字差错。
    杨修大惊,惊叹说:公过目不忘,真天下之奇才呀!
    至此,三国历史上两位经世之才的精彩舌战以张松完胜而告终。此时,罗贯中还不忘托后人之口吟诗赞颂:古怪形容异,清高体貌疏。语倾三峡水,目视十行书。胆量魁西蜀,文章贯太虚。百家并诸子,一览更无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8-30 09:09:25 | 显示全部楼层
   五
    此时,对张松佩服得五体投地的杨修,急忙来到曹操面前帮张松说话。
    杨修入见曹操说:刚才丞相怎么如此怠慢张松呢?
    曹操说:此人言语不逊,我故意怠慢他。
    杨修说:丞相尚能容一祢衡,怎么就不能纳张松呢?
    曹操说:祢衡文章,播于当今,我所以不忍杀他。而张松又有何能?
    杨修说:且无论其口似悬河,辩才无碍。刚才我以丞相所撰《孟德新书》给他看,没想到他只观一遍,即能暗诵,如此博闻强记,世所罕有。张松说此书乃战国时无名氏所作,蜀中小儿,皆能熟记。
    曹操心高气傲之人,怎么听得了这样戏谑的话语。他宁自欺欺人,也不肯承认张松之才,自言道:莫非我写的书与古人之书暗合。便下令扯碎此书并且烧毁。
    虽然知道曹操已经恼怒,但,杨修还是极力促成曹操再见张松。于是对曹操说:此人可叫他面见君王,教他见识一下天朝的气象。言下之意是,此人如此傲慢,可以叫他面见天子,用天朝之威仪来压一压他的傲气。
    杨修这一招果然凑效,曹操说:“明天我于西教场点军,你可引他前来,让他见识见识我军容之盛,教他回去传说:我即日下了江南,便来收川。”可见,此时的曹操之所以如此傲视张松,是他压根就不将西川放在眼里,自以为挥师之日,便是收川之时。没想到正是他棋错一着,而让刘备钻了一个大空子,最终得西川而三分天下,成了他最顽固、最彻底的敌人。这是后话。

    六
    到了第二天,杨修与张松同至西教场。曹操点虎卫雄兵五万,布于教场中。果然盔甲鲜明,衣袍灿烂;金鼓震天,戈矛耀日;四方八面,各分队伍;旌旗扬彩,人马腾空。
    此时张松岂不知曹操的用意,因此“斜目视之”。罗贯中用的这个词足以表明张松对曹操如些这般虚张声势的鄙视。
    过了很长时间,曹操以为张松肯定为如此威武的场景而震慑,因此叫张松近前,指着教场军马傲慢地说:你能在川中可曾见到这样威武的英雄人物和雄壮的场面吗?
    没想到张松根本就不吃这一套,不温不火地说:我蜀中不曾见此兵革,但以仁义治人。
    本想压一压张松的傲气,没想到张松全然不为之所动,并且显露鄙夷之色。于是,曹操对张松怒目而视。可是,张松坦然以对,全无惧意。
    杨修知道,这是一场生与死的目光较量。只要曹操一怒,张松立马人头落地。惜才的杨修于是频频以目光示意张松,让他在丞相面前不要太过放肆。而张松装着不知,视而不见。
    最终还是曹操打破僵局,骄横地对张松说:我视天下鼠辈犹草芥。大军到处,战无不胜,攻无不取,顺吾者生,逆吾者死。你知道吗?
    没想到张松毫不示弱,让我们看到了一场刀尖上起舞的刺激与惊险。

    张松随着曹操的话,仍是不温不火地说:丞相驱兵到处,战必胜,攻必取,我张松也是知道一些的。昔日濮阳攻吕布之时,宛城战张绣之日;赤壁遇周郎,华容逢关羽;割须弃袍于潼关,夺船避箭于渭水:这些都是你无敌于天下的战果呀!
    张松所言皆是曹操狼狈兵败的战例,曹操闻言悖然大怒说:竖儒怎敢揭我短处!喝令左右推出斩首。
    见曹操要斩张松,杨修心急如焚,急忙进谏道:“张松罪虽可斩,怎奈他是从蜀道而来入贡的人,若将他斩首,恐有失远人之意。
    曹操怒气未息,不肯罢休。荀彧也出列劝谏,曹操方免其死罪,令乱棒打出。张松回到馆舍,连夜收拾出城,想返回西川。

    此时,罗贯中如此写道:“张松转而一想:吾本欲献西川州郡与曹操,谁想如此慢人!我来时于刘璋之前,夸下海口;今日怏怏空回。须被蜀中人所笑。吾闻荆州刘玄德仁义远播久矣,不如径由那条路回。试看此人如何,我自有主见。”
    此时,罗贯中前面埋下伏笔的迷底全部揭开,读者才真正看清张松的真面目。原来,张松出川并不是为了主子刘璋,并不是为了西川四十一州郡。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出卖刘璋,出卖西川。
    然而,张松的出卖形式并不是一般俗人的出卖形式,他的出卖必须有点艺术,必须要有个名头。也就是说做小人也要做个雅致一点的小人,做小人也得做一个让人瞧得起的小人。因此,他信心满满,怀揣西川地图,想在曹操面前搏得一名士之名,再得取川之头功,这样名利双收,何乐而不为。其在许都舍生忘死、与狼共舞的英雄壮举完全证实了他就是想做一个“超级小人”。没想到自己如意算盘在曹操这里完全落空。无奈之下,只好抱着一线希望,有些垂头丧气地乘马引仆望荆州边界说刘备而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8-30 09:09:57 | 显示全部楼层

    此时刘备,心怀天下,却没有寸土之地,虽在东吴借得荆州暂时蜗居,而孙权却不时前来讨要,好不心烦。早就瞄准西川之地,却没有很好的下手机会。听说张松出使许都,便安排探细密切注意张松动向。当得知张松被曹操乱棍打出后,心中大喜。早已布下层层仁慈大网,专候张松的到来。
    第一层网。张松刚刚来到郢州界口,忽见一队军马,约有五百余骑,为首一员大将,轻妆软扮,勒马向前问道:来者莫非就是张别驾?
    张松有些吃惊,在西川之外,中原之地,竟还有人认得自己,忙说:正是在下。
    那将领慌忙下马,声拜喏道:赵云在此等候先生多时了。
    张松连忙下马答礼:莫非将军就是常山赵子龙?
    赵云说:正是,我奉主公刘玄德之命,为大夫远涉路途,鞍马驱驰,特备酒食而进先生。说罢,军士皆跪奉酒食。
    张松暗自思忖:别人说刘玄德宽仁爱客,今果然如此。心中便有些感动。
    第二层网。张松在赵云陪同下来到荆州界首,天色将晚,只见馆驿前,门外百余人侍立,敲锣打鼓相迎接。其中一员大将于马前施礼说:奉兄长将令,为大夫远涉风尘,令关某洒扫驿庭,以待歇宿。
    张松急忙下马,与关云长、赵云同入馆舍。须臾,排上酒筵,二人殷勤相劝。饮至更阑,方始罢席。此时,张松已有十分感动。
    第三层网。次日早上吃完早饭,上马行不到三五里,只见一簇人马到。原来是玄德引着诸葛亮、庞统亲自来接。遥见张松,早先下马等候。张松亦慌忙下马相见。刘备说:久闻大夫高名,如雷灌耳。恨云山遥远,不得听教。今闻回都,专此相接。倘蒙不弃,到荒州暂歇片时,以叙渴仰之思,实为万幸!
    张松大喜,仿佛只有在刘备君臣的身上才能看到自己的价值。遂上马并辔入城。
    诸葛亮、刘备岂是等闲之辈,张松早已是他盘中之菜,而张松本也想成为他们盘中之菜。于是,宾主依次而坐,款宴欢娱。
    饮酒间,刘备只说闲话,并不提起西川之事。仁义之人,怎么能轻易开口向人家要东西呢?想要也只能放在心里,最好的结果是你主动送过来。刘备要的当然是后者。
    果然,张松沉不住气,以言语挑之说:今皇叔守荆州,还有几郡?这完全是明知故问。
    孔明答道:荆州乃暂借东吴的,每每使人取讨。今我主因是东吴女婿,故权且在此安身。这也许是早已设计好的双簧。
    张松故作感慨地说:东吴据六郡八十一州,民强国富,还不知足呀?
    庞统说:我主汉朝皇叔,反不能占据州郡;其他皆汉之蟊贼,却都恃强侵占地土;只有像你这样有识之士才会为他鸣不平呀!当然,庞统也是双簧高手。
    刘备说:二位军师不要再说了。我何德何能,敢奢望有更多的领土呢?刘备始终不忘他扮演的角色——仁义之君。
    张松说:怎么能这样说呢。明公乃汉室宗亲,仁义充塞四海。不要说占据州郡,就是代正统而居帝位,也不过分。看张松这马屁拍的,他既认准了这个主子,必得先表忠心,以得其心。
    张松此言刘备肯定相当受用,忙拱手谢道:公之所言太过,刘备何以敢当!
    自此一连留张松饮宴三日,并不提起川中之事。这就是刘备、诸葛亮、宠统们的鬼怪精灵之处。欲擒故纵,欲得故舍。
    第四层网。好酒好肉好招待,张松在这里被刘备君臣精心招待了三天,却没有向他提出半点要求,这真是太少见了。与曹操相比,刘备君臣是何等仁义。当张松辞去的时候,刘备还在十里长亭设宴送行,举酒敬张松说:甚是感激大夫你不把我刘备当外人,肯留下来与我畅叙三日;今日相别,不知何时再得听教。说罢,竟潸然泪下。
    当然,刘备君臣知道,这正是收网之时,表演岂能不下功夫呢?人说,男儿有泪不轻弹,但刘备本就生就一副演员的面孔,且泪点很低,只要情节需要,马上就可以泪流满面。
    而自恃才高的张松还被这几个世间高人蒙在鼓里,暗自思忖感动:刘玄德如此宽仁爱士,我怎么能够舍弃他呢?不如将地图献给他,叫他直取西川。于是,试探性地对刘备说:我张松想朝朝暮暮陪伴在明公的身边,只恨没有这样的机会。今我观荆州:东有孙权,常怀虎踞;北有曹操,每欲鲸吞。也不是久恋之地。
    刘备见鱼儿上钩,忙说:我也知道这个情况,但是苦于还没能找到安身之所。
    此时张松决定敞开胸怀,对刘备说:益州险塞,沃野千里,民殷国富;智能之士,久慕皇叔之德。若起荆襄之众,长驱西指,霸业可成,汉室可兴呀!
    刘备说:“我怎么可以做这样的事呢?刘益州也帝室宗亲,恩泽布蜀中已久。他人怎么可以动摇得了呢?刘备这话有两层意思,一是我是仁义之人,怎么能做不仁之事呢;二是刘璋在西川根深蒂固,我能攻取得下吗?
    张松见话已到了这份上,也顾不了许多,说:我张松也不是卖主求荣;今得遇明公,不敢不披沥肝胆:刘季玉虽有益州之地,禀性暗弱,不能任贤用能;加之张鲁在北,时思侵犯;人心离散,思得明主。我这一次出川,本想将西川敬献给曹操;没想到曹操逆贼恣逞奸雄,傲贤慢士,故特来见明公。明公先取西川为基,然后北图汉中,收取中原,匡正天朝,名垂青史,功莫大焉。明公若有取西川之意,张松愿效犬马之劳,以为内应。不知钧意如何?
    刘备说:深感君之厚意。奈刘季玉与我刘备同宗,如若攻之,恐遭天下人唾骂。
    张松说:大丈夫处世,当努力建功立业,著鞭在先。今若不取,为他人所取,岂不悔之
晚矣。
    刘备说:听说蜀道崎岖,千山万水,车不能方轨,马不能联辔;即使要取之,有什么很好的策略呢?狐狸终于露出了尾巴,豺狼终于露出了本性。刘备终于揭开了他虚伪的面具。
    张松于袖中取出一图,递与刘备说:深感明公盛德,敢献此图。但看此图,便知蜀中道路和粮草。张松终于完成了卖主求荣的心愿,也达到了做“超级小人”的目的。我想,此时的张松一定有功德圆满的成就感。
    为进一步表达忠心,张松对刘备说:明公可迅速出兵西川。我有心腹契友二人,名叫法正和孟达。此二人必能相助。如二人到荆州时,可以心事共议。
    刘备拱手谢道:青山不老,绿水长存。他日事成,必当厚报。刘备有此言作为存照,此后所有同宗之谊,仁义之德全是胡说八道。
    张松说:想我张松得遇明主,不得不尽情相告,岂敢图报?
    此时,我深为刘璋而悲哀,竟如此信任此人;为西川而悲哀,竟长出如此大智大慧、大奸大猾之人物。

    八

话说张松回到益州,刘璋问张松:许都的事情办得怎么样?
张松说:曹操乃汉贼,欲篡天下,我们不能与之言好,况且,他早已有取川之心。
刘璋说:这可怎么办呀?
张松说:主公莫急,我有一计,可使张鲁、曹操必不敢轻犯西川。荆州刘皇叔,与主公同宗,仁慈宽厚,有长者之风。赤壁鏖兵之后,曹操闻之而胆裂,何况张鲁?主公何不遣使与之结为友好联盟,作为我们的外援,这样足可以拒曹操和张鲁呀。
刘璋听后,高兴地说:我也有此心很久了。谁可为使?
张松说:这个任务,非得法正、孟达去完成不可。
    刘璋主意已定,修书一封,令法正为使,出使荆州;遣孟达领精兵五千,迎接刘备援。
正商议间,主簿黄权突然自外闯入,汗流满面,大声叫道:“主公若听张松之言,则四十一州郡尽属他人呀!
刘璋问道:刘玄德与我同宗,故结之为援;你何出此言?
黄权说:我素知刘备宽以待人,柔能克刚,英雄莫敌;远得人心,近得民望;兼有诸葛亮、庞统之智谋,关、张、赵云、黄忠、魏延为羽翼。若召到蜀中,以部曲待之,刘备安肯伏低做小?若以客礼待之,又一国不容二主。今听臣言,则西蜀有泰山之安;不听臣言,主公有累卵之危呀。张松昨天从荆州经过,必与刘备同谋。可先斩张松,后绝刘备,则西川万幸呀。广袤益州,岂无智者?
    广袤益州,岂无智者?黄权之言入情入理,一针见血。
刘璋反问黄权:若曹操、张鲁到来,何以拒之?也许刘璋也知道黄权言之有理,只是还不能找到抵御外敌的策略。
黄权说:不如闭境绝塞,深沟高垒,以待清平时代的到来。从黄权此言可以看出,他有很强的分析问题的能力,却没有很好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他的意见很难被刘璋所采用。
果然,刘璋说:贼兵犯界,有烧眉之急;若是等到世界清平之时,也许西川早已落入他人之手。因此不听其言,叫法正出使荆州。
此时,帐前从事官王累顿首劝阻说:“不可!不可!主公今听张松之言,必是自取其祸。
刘璋说:我结好刘玄德,只是外拒张鲁,有什么不可呀?
王累说:张鲁犯界,乃癣疥之疾;刘备入川,乃心腹之大患。况刘备世之枭雄,先事曹操,便思谋害;后从孙权,便夺荆州。心术如此,怎么可以同处呢?今若召来,西川休矣!
若说黄权分析刘备还不是很透彻,王累此言就完全剥开了刘备虚伪的外衣和豺狼的本性。可惜鬼迷心窍的刘璋完全听不进忠臣的良言,喝叱道:再休胡言!刘玄德是我同宗,他怎么可能夺我基业?
善良而忠厚的刘璋哪里知道,这一切全是张松的诡计,引“仁义”刘备入川就是引狼入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8-30 09:10:15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年冬月,刘备引兵进入西川,刘璋不顾黄权、王累、李恢等大臣的极力劝阻,亲自出涪城迎接。张松密书法正,转告庞统,要在刘备、刘璋涪城相见时杀死刘璋而后攻入益州,机不可失,时不再来。终因刘备要保全仁义之虚名而不迟迟没有下手。二刘相见,说了许多肉麻的甜言蜜语,让刘璋以为真的找到了坚实的靠山,从此可以无忧外患,稳坐江山。更为可笑的是,刘璋还脱下自己身穿的绿袍,外加黄金五百两,令人送往成都赐与张松。不知身处成都的张松收到刘璋的绿袍和黄金有没有丝毫愧疚之意。
    路遥知马力,事久见人心。虚情假意最终总是要穿帮的。
    刘备入川,什么事都没干,虽然得到了刘璋无比的信任和生活上无微不至的关心,但,还是心有不满,蠢蠢欲动,听信军师宠统之计,借曹操、孙权都有进犯荆州之意,故向刘璋借精兵三、四万,行粮十万斛,回兵救荆州。实则是“若得军马钱粮,却另作商议”。这个“另作商议”说白了就是用西川的军马夺取西川。此计可谓毒之又毒。
    西川之大,岂无有识之人。杨怀、刘巴、黄权等众臣都认为“刘备枭雄,久留于蜀而不遣,是纵虎入室。今若助之以军马钱粮,何异与虎添翼?”因此,一致觉得“刘备自从入川以来,广布恩德,以收民心,其意甚是不善。今求军马钱粮,切不可与。如若相助,是把薪助火也。”
    刘璋再暗弱也不至于暗弱到如此不堪,也许他已意识到刘备的来者不善。这次他听信了众人的建议,只拨给刘备老弱军四千、米一万斛。
    刘备见刘璋并没有按照他的要求拨来军马和粮草,大怒,扯毁刘璋回书,大骂而起:我为你御敌,费力劳心,你却积财吝赏,怎么能让士卒战场效命呢?其实,刘备的大怒是没有道理的。东西是人家的,借你是人情,不借你的本等,你仁义之人这点道理你还不懂吗?更重要的是,所借的还不是东西,是军队,是钱粮,是要人命毁城池的利器,岂能说借就借。他的的发火完全是自己的奸计被人识破而羞恼成怒。他的失态,一旁的军师宠统都看不下去了,说:主公以仁义为重,今日毁书发怒,让前情尽弃。
    刘备自知失策,问计于庞统说:既然已经如此,将如何是好?
    宠统说:现有三条计策请主公选择,一是现在就选精兵,昼夜兼程,袭击成都,此为上计;二是佯回荆州,守将杨怀、高沛必来相送,擒而杀之,先夺涪城,再取成都,此为中计;三是退还白帝城,夜回荆州,徐图进取,此为下计。
    刘备说:上计太急,下计太缓,就用中计。
    刘备万万没有想到,此计却让他们的内应张松命丧黄泉。


    十
    话说刘备选择中计,于是发书刘璋,说曹操兵至青泥镇,自己要回荆州救急,不及面见,特书信相辞。
    刘备书信到了成都,张松听说后,以为刘备真的要回荆州。于是修书一封,上写“松昨进言于皇叔,并无虚谬,何乃迟迟不发?逆取顺守,古人所贵。今大事已在掌握之中,何故欲弃此而回荆州乎?使松闻之,如有所失。书呈到日,疾速进兵。松当为内应,万勿自误!”
    正要派人送与刘备时,他的亲兄广汉太守张肃突然到来。张松急忙藏书于袖中,与兄陪话。慌乱之中将书信落于地上,被张肃所得。张肃见了,大惊失色,暗想:我弟作此荒唐之事,如果不去自首,必遭灭门之灾。于是,连夜将书信送见刘璋。
    刘璋大怒:我平日也没有薄待他,这个混蛋为什么还要谋反!便下令捉张松全家,尽斩首于市曹。
    此时,罗贯中还为张松而感叹:一览无遗世所稀,谁知书信泄天机。未观玄德兴王业,先向成都血染衣。
    按照罗贯中的观点,张松为了刘氏天下献出了一家老小宝贵的生命,应该被追认为烈士,墓碑上应该刻上“张松同志永垂不朽”。然而,刘备会不会这样想呢?也许刘备根本就瞧不起这卖主求荣之人,只是为取西川权且利用一下而已。别看荆州之时,刘备对张松恭敬有加,临别还潸然泪下,这都是表演。刘备虽未毕业于表演系,但,他的表演能力远超专业演员。他们之间只有利益交换,一个想得到荣华富贵,一个想得到锦秀江山,并没有真实的感情。我为什么敢这么武断的说呢?且看张松因刘备而被刘璋所杀之后,不要说痛惜,刘备就连感叹一声都没有,好像死掉的是一只狗。刘备攻克西川自领益州牧时,对荆蜀文武大加封赏,却只字也未提张松之名。这些足以说明刘备心中根本就没有张松。
    怀着谨慎的态度,我查阅了《三国志.刘璋传》和《三国志.法正传》,知道罗贯中基本上是按照史实来写张松的。
    因此,窃认为,一个如此处心积虑去伤害自己的主子的人,一个如此背信弃义去背叛自己的国家的人,一个如此无情无义去伤害对自己高度信任视为心腹委以重任的人的人,这样的人难道不罪该万死,这样的人难道不死有余辜?张松死不足惜,只可惜他罪孽深重,殃及一家无辜的老小,使西川四十一州郡怆然易主。

    一个人的智慧与才干并不能作为评价这个人的唯一标准。许多时候,一个道德沦丧的人,其智慧越大,才干越强,其危害也越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8-30 10:13:30 | 显示全部楼层
安坐品完,牢记一句,气节沦丧,人格何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8-30 11:38:38 | 显示全部楼层
内部错误,无法显示内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8-30 12:36:08 | 显示全部楼层
喜欢看江涛的文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8-30 22:01:0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刘备选择‘仁义’作为安身立命之本实属迫于无奈。就跟毛泽东‘以农村包围城市’是被逼出来的一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8-30 22:11:02 | 显示全部楼层
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与其做个聪明的小人,不如做个憨厚的君子,再聪明的人如果人品低下,爱耍手段,最终也没有好果子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武穴信息网 ( 鄂ICP备2021017331号-1 )

鄂公网安备 42118202000100号

GMT+8, 2025-11-26 16:02 , Processed in 0.043724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