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穴论坛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楼主: 小武

[转贴] 未妨惆怅是清狂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4-22 14:13:16 | 显示全部楼层
在文学版发帖一定要注明原创和转帖,是转帖就不能注明原创,如果注明原创应视为剽窃.这不是那一个人说了算,而是所有文学论坛的规矩.所以,这个规矩不能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22 15:38:13 | 显示全部楼层
字典如是说:
● 词
(詞)
cí  ㄘˊ
◎ 语言里最小的可以独立运用的单位:~汇。~书。~典。~句。~序。~组。
◎ 言辞,话语,泛指写诗作文:歌~。演讲~。誓~。~章。~律(文词的声律)。
◎ 中国一种诗体(起于南朝,形成于唐代,盛行于宋代。本可入乐歌唱,后乐谱失传,只按词牌格律创作):~人。~谱。~牌。~调(diào )。~韵。~曲。


1.这里谈论的“词”,毫无疑问是指一种文体,那就是“诗词”的“词”;这个“词”,只按词牌格律创作,字典已有界定,不是你我说了算的。这个概念要搞清楚。
2.李叔同的“送别”是“歌词”不是诗词,学界已有说法。如:“从总体结构看,《送别》很像一首古词(类小令),共三节,其中一、三两节文字相同。。。。”——摘自潘俊华的“李叔同《送别》赏析”。
3.李叔同有非常厚重的诗词功底,所以他依J.P.奥德韦的“Dreaming of Home and Mother”曲填出来的校园歌曲“送别”,有非常浓厚的诗词风格,平仄韵律交错跌宕,适合吟诵和歌唱。更难得的是,它与J.P.奥德韦的原曲的配合之和谐,达到完美的程度。
4.如李叔同一样,现代人谁都可以创作一些摆脱格律桎梏的而又有着诗词风格的歌词,写的好的亦应获得认可。但有两点应注意:一是不能称“词”,要称“词”就得依格律;二是你仿词的风格就得讲究一些音韵,虽不要求严格按平仄填空,但音韵交错一下总该讲究的,最起码不能一平到底吧,否则,你这个东西再好也好不到哪里去。
5.也许有人要说,歌词也是词,我偏要称“词”,你把我么样?——你要抬杠,我缴械投降,抬杠咱没练过,恕不奉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22 16:12:50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原来田老先生也如此意气风发,难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22 18:04:43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好热闹的争议。
最近在看张中行老先生的《诗词读写丛话》,里面提到了这些问题,还有涛版说的革新和破旧的问题,都说得很客观,比如说:“诗,称绝称律,词,标明某调,当然都是旧的,旧有旧的形和质,例如孟子之束发加冠,口不离仁义,如果换为西服革履,满口卡拉OK,那还是孟子吗?所以再说一次,作旧诗,填词,应该要求眼明的读者看到,认为确是旧诗词,纵使与古人相比,火候还差得很远。遗憾的是,有些变为铅字之作,竟连这一点也做不到。做不到,换来的就可能是冷笑或者皱眉。……如果还有兴致弄弄旧诗词,而且不只读,还想写,还想发表,就要切记,勤重要,还有个同样重要的是慎。以戏曲演员为喻,在后台没啥,挑帘出来,总要让观众觉得不是胡来才好。”
我不是行家,严格说来连个文学爱好者都算不上,但我觉得既然是文学版块,都是热爱文字的人,都要对文字有尊重之心,提笔为文都应慎重才好。说真的,最近文版很让人压抑,不光作者,读者也是。
我说这话不挑起任何争议或讨论,只是很单纯地表达个人的看法。愿意认同的请投我一笑,万分感谢。有要反驳的,可短信与我联系。也请不要叽叽歪歪地跟我提什么文盲之类,不好意思我反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22 18:15:39 | 显示全部楼层
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我这个外行看热闹来了!
文学版欢迎这样的辩论,让我学到了很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4-22 18:29:2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作,我的老师的博客地址http://wuxxx.blogcn.com/index.shtml,可惜她已经很久没写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22 20:54:20 | 显示全部楼层
致田园老师:
很欣赏田园先生对古典诗词神圣地呵护,很难得,也很理解。
古典文学是中华文化的根,特别是唐词宋词,是中华文化璀璨的明珠,于我,是怀着敬畏之心去品读背诵的。心中特别喜爱宋词,也曾试着作诗,试着填词,但,终因没能通晓词律而不能过关。很想拜一个老师学习一下格律,曾同武穴几个词家说过,请他们赐教,但,一直没有抽出时间来研究和学习。要说明一下的是,我并不赞成写词的人不按格律乱填,因为那样就破坏了中华几千年传承下来的文明精髓,所以,在这一点上,我认为田园老师是值得尊敬的,因为,能够象他那样热爱和呵护着古诗词尊严的人太少了。
对古典诗词的热爱并不能阻挡我对新生文化的浓厚兴趣,一些不拘一格的现代诗词风格一直吸引着我。
“许多歌词派生于诗也派生于词,可以将它看作没有韵律的现代诗,也可以将它看作脱离古制的现代词”(叶圣陶语),古代的诗和词都是用来咏唱的,许多优秀词牌都是为皇宫、为坊间、为青楼而填的,因此,它也可是说是歌。我一直认为,许多优秀的歌词就是一首首清丽的诗,一首首清丽的词。如《愚公移山》、《青花瓷》、《在水一方》、《月满西楼》等,随着“琼瑶体”新词的出现,大陆也掀起了现代体的新词热。其实,一些新颖的文体出世,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因为,社会变了,人们不可能永远靠写诗填词才能中秀才中举人,并且,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不会有更多的时间让人们绞尽脑汁咏词填词。
我认为,不管何种文体出现,都不要紧,只要它是表达思想就好,只要它让人喜爱就好,也许它不合祖制,不合清规。叫什么名字也不要紧,歌词也好,现代词也好,现代诗也好,只要生动,只要动人就好。就象有些文章叫小说也可以,叫散文也行,这只不过是个名字而已,而重要的是该文章所表达的内容是否能与人产生共鸣。
真的希望大家不要用一种否定一切的态度来看待新生事物,来了就得承认,来了就得在改变中接受。比喻,田老师说这首不知是歌词还是词的东西韵律存在问题,这也只能说明作者不熟悉韵律,与他写这个体裁无关。同样道理,有人小说写得差,但不能说小说是不适宜写作的文体。
文字交流和探讨是一种修养,心平气和才能让道理说通说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22 21:31:20 | 显示全部楼层
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24 07:57:1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就纳了闷了,这么简单的问题我怎么就说不清楚呢?太失败了。
旁边一朋友说,你应该学会换位思考!
于是我学着换到对面去思考一下:这么简单的问题,我怎么就听不明白呢?
这下我更糊涂了:是呀,这么简单的问题,怎么还有没听明白的呢?是真不明白还是揣着明白装糊涂,以便偷换概念转移话题不按逻辑出牌?
不管了,不管是没说清楚还是没听清楚,反正这几天没空。过两天有空了,如果这个帖子还一息尚存的话,再来与诸君细说端详。
其实只要耐心点仔细点看懂我前面说的话,还用的着我再罗嗦吗?
其实我只说了一个问题:词与非词。
就这么简单!
补充一点,我不反对现代人挣脱格律写一些类似诗词的东西,并且我早就付诸实践了,比如我的“风筝随想”就是一个不伦不类的带点词风的诗,还有我的“风筝八韵”就是很像五律、五绝的诗,虽然也不乏叫好者,但那绝对不是词或五律或五绝。如果有人说“好词”或“好五律”或“好五绝”,我会跟他急。


不客气之处,尚乞海涵!
祝大家越说越高兴,越听越快乐!
拜拜您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24 09:17:3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只想说明这个东西存在了,争论叫不叫词叫不叫诗已没有多大意义,既然存在了,赶也赶不走,杀也杀不死,我们不如面对.
对不起,田园老师,也许俺太愚昧了,惹你生气,请老师原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武穴信息网 ( 鄂ICP备2021017331号-1 )

鄂公网安备 42118202000100号

GMT+8, 2025-7-20 00:44 , Processed in 0.049375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