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推荐
8月9日下午——10日 绍兴印象 对于绍兴,只知道是一座古城,是鲁迅的故乡。鲁迅先生笔下的三味书屋、百草园等许多课本上学过的文章都与绍兴有关。出于对伟大文学家的敬仰,把绍兴纳入行程。 从杭州出来,已经快下午1点了,本来想在杭州找个地方吃饭,但很快就上了高架桥,加上到绍兴的行程不是太远,便决定到绍兴再说。 走了不到一个小时,到达绍兴。沿途依旧是下雨,到了绍兴,雨下得有点急,这时候左边的雨刷坏了,好在还有一个可以用,勉强找到了住处。 一开始以为是雨刷电机坏了(实际上两面的雨刷共用一个电机,只要一个好用就不是电机的问题),停下来后仔细看了看是连杆处磨损严重,连杆脱落,用手按上去还可用,便没太在意。安排好住处吃了点饭,直奔鲁迅故里。 鲁迅故里现在免费参观,包括鲁迅纪念馆、三味书屋、百草园等,全在一条街上,倒是方便。绍兴街头的广告是“跟着课本游绍兴”,真是应该感谢鲁迅先生了。因为所有的景点都是五点关门,我们草草地看了一遍,感觉还是不错的。 臭豆腐是绍兴的特产。街道上很多小摊,搞得满街臭气熏天。不过吃起来还真是不错。 晚上找了个较大的超市买了些东西。从超市回来,下起了大雨,这可是台风莫拉克带来的。从网上的地图上可到,我们住在绍兴的时候正好是台风中心从那里经过,整整一个晚上,瓢泼大雨没停,这样的雨如果下在威海敢保许多路面都没法通车了,而绍兴的基础设施还是不错的,第二天我们出去并没有感觉到有什么困难。台风莫拉克对浙江造成的损失是很大的,主要是水灾。我们尽管亲历第一现场,但并没觉得受到多大影响,倒是之后到了溪口,看到蒋氏故里那条河河水上了路面,桥面的护栏冲走了,通往雪窦山的路被冲毁了。再后来,看到报道说奉化市溪口镇石门村村委会主任毛文国在指挥村民转移和检查台风“莫拉克”损毁情况途中,被突如其来的山洪连人带车卷走,因公殉职。 8月10日,雨时下时停,并不太大。上午到兰亭公园,下午到东湖。原准备今天赶往溪口,考虑到台风影响,决定在绍兴多住一天(我们住的电力大厦,住在高层,没什么后顾之忧,呵呵)。 兰亭公园位于绍兴西南10KM处,景区不小,但我们来主要是冲着这里是书法圣地。在中国艺术史上传为佳话的晋代书法家王羲之写《兰亭集序》的故事,就发生在兰亭。相传东晋穆帝永和九年三月初三,王羲之和当时的名士孙统、谢安等41人雅集兰亭,为修禊于此,他们列坐九曲溪边,流觞赋诗,作诗37首,王羲之为之作了序,名士雅集,名文记盛,名书传世。《兰亭集序》原稿据传被唐太宗随葬了,公园里展览的是历朝历代名人仿写的,不过能把这么多书法名人的作品集中起来也是很不容易的。 下午游览了东湖。东湖实际上是一古代采石场。经过千百年的采石,这里形成了深潭、悬崖,别有一番趣味。 兰亭和东湖的票价都是40元,作为一个公园,许多地方都免费了,这样的价格感觉有些虚高。 从东湖回来,又在住处附近游览了大善塔、绍兴古街,品味了绍兴的悠久历史。在一条街中央,也就是古轩亭口,有一个纪念碑,那是纪念秋瑾烈士的。1907年7月15日早4点就义,秋瑾在此就义,终年31岁。 鲁迅故里: 

三味书屋:


三味书屋门口的小河和乌篷船,据说鲁迅当年就是乘坐乌篷船来上学的。乌篷船相当于现代的轿车了:

鲁迅纪念馆,位于三味书屋对面:


鲁迅故里街道,我们游览的时候不时还下着雨:

这应该是孔乙己老先生光顾的地方:

兰亭留影:

鹅池,据说是王羲之父子两人合写,古肥瘦有别:

不同人仿写的《兰亭集序》:
这个据说是最像的:

郑板桥也来凑热闹:
这个是宋仁宗写的:
《兰亭序》的传说:

这是乾隆帝的手笔:


附近的一条河流,可以看出雨水大小了吧:

东湖:




湖外的一条河流,因为刚下过雨,很混:

这些悬崖就是千百年采石留下的:

东湖的乌篷船:





这里的乌篷船用脚蹬的,很有趣:

坐船可以从采石洞中穿过:



大善塔,现在这个是明代所建:

古街:


古街旁的水乡景观:





秋瑾烈士纪念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