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穴论坛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楼主: 妙舍莲开

[公告]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第三辑)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6-11-18 15:50:51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三重境界:“茶禅一味”与平常心的相和

  开悟顿悟自然是高境界,而具备平常心是更高的境界。平常心的养成是和茶禅一味相和谐的、相协调的。而平常心的倡导,又是和江西密不可分的。

  禅宗的“一华(花)五叶”,孕育开放于唐宋时代,而它生根建基的上壤乃是“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江西大地。“五叶”之中的曹洞、沩仰、临济三宗以及临济分权而出的杨岐、黄龙二派,皆直接诞生于江西曹洞之名得自宜丰的洞山和宜宣的曹山,沩仰之名一半来自宜春的仰山,杨岐之名得自萍乡的杨岐山,黄龙之名得自修水的黄龙山,而临济宗名虽山义亥禅师传法河北临济村所起,但义玄受法参学处正是江西,宜丰的黄果山才是该宗的祖籍祖庭。“五叶”中的另两枝云门宗、法眼宗,分别由文偃禅师创建于广东云门山、文益禅师创建于南京清凉山,他们都是青原一系的法嗣,二宗的主要活动虽然当时不在江西,却与江西的关系甚为密切。云门宗主文偃创宗前遍参江西名山尊宿,在庐山、水修等地建寺修学,其宗门子嗣在江西活动的大有人在,像洞山的晓聪、契嵩,云居山的佛印,庐山的怀琏,都是名震人主的云门龙象。法眼宗主文益开悟于漳州罗汉院,得桂琛禅师法绪,然后受江西抚州牧的延请,住持抚州曹山崇寿院,开堂授徒。他在抚州传法,“四远之僧求益者,不减千计”。其门下诸如德韶、道钦、慧明等一批优秀徒众,皆学禅得法于崇寿院。文益晚年始受唐国主之邀,住金陵弘法,而其宗风禅法早在江西抚州就已经定型 。 云门、法眼二宗若要溯源其出,江西吉安的青原山,乃其寻根祭祖的圣庭。因此,也不妨这样说:江西是禅宗五宗七派的共同发源地。

  谈到江西禅宗,人们首先想到的自然是著名的禅师马祖道一。在中国禅宗发展史上,马祖道一确实是个举足轻重的人物。胡适先生在《论禅宗史的纲领》中对此曾有过这样一段评论:“达摩一宗亦是一种过渡时期的禅。此项半中半印禅,盛行于陈隋之间,隋时尤盛行。至唐之慧能、道一才可说是中国禅。中国禅之中,道家自然主义成分最多,道一门下不久成为正统。‘中国禅’至此始完全成立。”印顺禅师所著的《中国禅宗史》也持类似观点,认为马祖道一的洪州禅出现之后,才标志着禅学中国化的真正完成。作为继慧能之后出现的伟大禅师之一,马祖道一在禅学领域的影响自然是多方面的,其中最重要的贡献之一,就在于他提出了“平常心是道”这样一种充满中国特色的佛性理论。

  马祖道一此说一出,几乎成为后世洪州禅学的不二法门。特别是到了临济义玄手中更是将“平常心是道”的口号表述为“立处皆真”。义玄认为“佛教无用功处,只是平常无事, 屙屎送尿,著衣吃饭,困来即卧。……你且随处作主,立处皆真”(《古尊宿语录》卷四)。主张人与道之间没有间隔,自然相契,,并有偈云:“心随万境转,转处实能幽;随流认得性,无喜亦无忧。”(《临济语录》)至此不难看出,“平常心是道”的佛性论,实际上已经把慧能开辟的南宗禅所独有的那种自在无碍、随心所欲的活泼宗风发展到了极致。

  慧能开辟的南宗禅向来提倡“直指人心,顿悟成佛”,而“直指”与“顿悟”的前提则是“言语道断,心行处灭”,也就是要截断思维意识的逻辑运行线路。用宋代杨岐派著名禅师圆悟克勤的话来说,就叫做“截断众流”。圆悟克勤在《碧岩录》中总结当时风行的石门禅的禅风的特点时说道:

  云门寻常一句中,须具三句,谓之函盖乾坤句,随波逐流句,截断众流句。放去收来,自然奇特,如斩钉截铁,教人义解度不得。

  所谓“教人义解度不得”,也就是要截断人们思维意识的逻辑运行线路,使人们通常的思维活动在其中寸步难行。

  禅宗是中国士大夫的佛教,浸染中国思想文化最深,它比以前各种佛学流派更多地从老庄思想及魏晋玄学中的“道可道,非常道”及“言不尽意”、“少得意忘像”中吸取了精华,形成了以直觉观、沉思默想为特征的参禅方式,以活参、顿悟为特征的领悟方式;以自然、凝炼、含蓄为特征的表达方式改变了过去佛教灌输与说教的习惯,突出了自悟的知觉观照方式。禅宗常讲“平常心”,何谓“平常心”呢?即“遇茶吃茶,遇饭吃饭”(《祖堂集》卷十一),平常自然,这是参禅的第一步。禅宗又讲“自悟”,何谓“自悟”?即不假外力,不落理路,全凭自家,若是忽地心花开发,便打通一片新天地。“唯是平常心,方能得清净心境,唯是有清净心境,方可自悟禅机。”(葛兆光《佛影道踪》)既不要开悟也不要顿悟,而是能够自悟,平常心怎么不是一种更高超的体道呢?因此,清代湛愚老人《心灯录》称赞:“赵州‘吃茶去’三字,真直截,真痛快。”黄龙慧南禅师也有偈云:“相逢相问知来历,不拣亲疏便与茶。翻忆憧憧往来者,忙忙准辨满瓯花。”

  由此可见,茶对禅宗而言,既是养生用具,又是得悟途径,更是体道法门。养生、得悟、体道这三重境界,对禅宗来说,几乎是同时发生的,它悄悄地自然而然地但却是真正地使两个分别独立的东西达到了合一,从而使中国文化传统出现了一项崭新的内容----茶禅一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1-19 14:59:08 | 显示全部楼层
喜见菊花开
一天中午,阳光懒懒地流泻,让这深秋季节温暖如春。我下班回到小院的时候,一抹别样的风景立即吸引了我。那是围墙脚下的花坛里盛开的一簇黄花。灰色的围墙,灰色的水泥地面,老绿的桂花树,这样的背景下,那一簇黄花自然特别醒目了。
        我心中一喜,忍不住走过去细看,原来是一丛野菊花!
        尽管是野菊花,但它的颜色,它的灿烂,它的淡淡的芳香丝毫不比那些名贵的菊花逊色。它们没有坚韧的枝蔓,自然无法将花儿抬举到空中,只是任由花儿随着弱弱的藤茎铺在花坛里。花儿很小,大约如酒瓶盖般大小,却朵朵黄得发亮,映射着灿烂的阳光,直逼人的眼。
        我蹲着,静静地,似乎看到它们在笑,好似二三十个俊俏顽皮的小姑娘,也就忍不住对它们微笑了。就这样,我望着它们,它们望着我,彼此默默对视,交流,心照不宣。
        这情景,让我想起 今年上半年一回课堂上的事儿。那次,我刚走到教室讲台上,打开教材,抬眼扫视全班,竟然看到全体学生都含笑注视着我。他们这副表情,有如经过凸透镜的聚焦,顿时让我脸上发热。尽管从教十多年,心理老练沉稳,但却无法在他们的注视下和微笑里坦然。于是,我惊慌失措地收敛起严肃的表情,笑意微露,没想到,这突然的舒展,竟触动了班上的一个爆笑妹,她如鸽子般的“咯咯”地笑声,打破了静默,一下子引爆了全班的激情,于是,他们就这样莫名其妙地笑沸了,直笑得前仰后俯,笑得捧腹喊娘,笑得无法自已……
        这群菊花,却不能出声,否则,大概也会“爆堂”吧!真的,此时,我心里溢满了高兴,就为这一株小野菊不期而发。而在一月前,我还曾经为它们的沉默无为而遗憾呢!
        国庆节期间,我想当然地认为所有的菊花的花期已到,好多次跑到这围墙下关注小野菊的状况,却全是失望 ,它们似乎没有时间观念,对秋风秋月秋阳的变化无动于衷。看门的大娘也多次喃喃自语,说菊花没有动静,太不正常了。我在连续关注一段时间后,也失去了耐心,认为这些菊花独自生长在这小院里,大概失去了感应同类盛开的能力,久而封闭了那颗寂寞的花心了,对盛开不感兴趣了。如果是这样,那该是多么悲哀的事情呀!作为花,盛开既是一种荣耀和资本,也是一种责任;不能盛开,它还是花么?
        随着几阵寒潮袭来,我想,指望它们开花,恐怕是 初一的晚上看月亮了。自此,就不再留意它们了。
        日子就这样不温不火地过着,菊花开放,也就成了昨日的黄粱美梦渐逝渐远 ,最终淡忘了。
        事情的发展总是出人意料,它们偏偏在你忘记一切的时候冷不丁带给你意外惊喜!看来,这菊花倒很有个性呢!
        记得张抗抗曾写过一篇散文叫《牡丹的拒绝》,那牡丹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它们也是一群有血有肉有骨气有个性刚烈坚贞的花君子,它们的拒绝不但不叫人反感,相反令人油然而生敬意。不开,那是它们有所选择;开,那是它们的自然本性。什么时候开和不开,取决于它们自己的规律,而决不是人的喜好。哪怕是最有权威的皇帝,也无法令它们改变自己的个性和规律。
        我想,小野菊大概也是如此吧。周敦颐说,“菊,花之隐匿也”,这显然低估了菊的品格和个性。菊花,当之无愧地坐拥“花中四君子”的荣誉。什么时候绽放,不是我们说了算,而是它自己根据条件做决定的。也许,太温暖不是它所喜爱的,而那一阵阵寒流,恰恰可以锤炼的它开花的意志,让它在万物瑟瑟中凝聚绽放的能量。看来,按照我们主观意愿预测或者确定他们的花期是多么幼稚可笑和愚妄浅薄的行为呀!
        就凭这些,小野菊,值得尊敬!我也确信,是花,总会开放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1-19 14:59:54 | 显示全部楼层
品茶
向远军
很欣赏同事品茶的场景:
端起一杯茶,志得意满地坐着,移杯近嘴,轻吹,晃脑,眯眼,抿上一小口,惬意地品味一番,脸上溢满愉悦轻松的神情。
有的啜茶时,故意发出滋滋声响,将内心享受的畅快舒适,恣意释放。茶入口后,骨碌一番,让唇齿舌头所有的味觉细胞充分吸收茶的滋味,然后才“咕噜”一声,轻轻咽下,长“唉”一声,似在品味琼浆玉液而陶然如醉,叫你好生羡慕。
听他们谈茶,看他们品茶,欣赏他们那陶然的神情,我不禁怦然心动,终是禁不得诱惑,下班回家,也迫不及待地翻箱倒柜找茶了。
家里确实藏着两包好茶的,一包普洱茶,一包龙井茶,只可惜他们是投错庙门嫁错郎,被冷落在家中很久。如果有生命,估计她们也会生出“老尽名花春不管,年年啼鸟怨东风”的感慨吧。
普洱茶还是当兵的弟弟三年前从云南探家时带给我的,应该是正品的。而龙井,则是小舅子当年在浙江打工带回的,估计品质也不赖。
不过,我素无喝茶的习惯,那两包浓缩着弟弟们深情的好茶,便被束之高阁。
我撕开普洱,一股清新的茶香扑鼻而来,茶们也许正为自己重见天日物有所用而欣喜万分吧。还好,这茶虽尘封多年,未见变质,估计味道也鲜美如初。
抓起一小撮置于茶杯中,倒入开水,茶们便兴奋异常,四散开来,在茶杯小小的空间里,上下翻滚。
不一会,一部分沉入杯底,一些悬浮水中,其余的依然拥挤在水面。接着,茶沉睡的绿色素似被我唤醒了,睁开了惺忪的双眼,探看着滚烫又晶莹透亮的水世界,顽皮地从茶膨胀身体内的逸出。起初,他们还萦绕在茶的周围,似一团绿色的营养液护着茶,后来便在水中四溢。没多久,茶们纷纷下坠,有的还吐出几个摇头晃脑的小泡泡,小丑般逗人。
这样,绿色素越聚越多,越来越浓,生命的动能愈发强大;他们游弋着,扩张着,膨胀着,蔓延着,终于,一杯清亮的白开水尽染绿色,淡淡的,柔柔的,欢快的,幸福的,那是“天街小雨润如酥”的意境,是“春来江水绿如蓝的”情味,是“几处早莺争暖树”的欢悦。这杯绿茶,盈满了早春的新绿、刚刚破茧的小生命的清纯、盛夏万木覆荫的蓬勃、金秋瓜果盈枝的殷实……
这杯茶带给我的已不仅仅是耳目一新神清气爽的享受,更有“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惊喜。
渐渐的,茶的香味也出来了,是自然的清香,还带着山野的质朴,似乎隐藏着采茶女的体香。嗅一嗅,沁人心脾,七窍皆通;呷一呷,若苦若甜,韵味无穷。
有人说:“茶是书,是一本内容丰富,思想深邃、内涵深刻的书!”
还有人说:“茶是人生,品茶就是品人生。人生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荣辱成败尽在茶中。”
是的,茶里包含着深奥的道理,我当以小学生的姿态去品味,去学习,去感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武穴信息网 ( 鄂ICP备2021017331号-1 )

鄂公网安备 42118202000100号

GMT+8, 2025-7-21 02:10 , Processed in 0.035796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