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穴论坛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楼主: 苏伟峰

[原创] 杨二岭往事——长篇帖子连载!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9 21:44:31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片逐渐有了生机的平原北部三四十里左右便是大别山余脉,离平原更近一些的一座大山当地人唤作廉贞赛,此山方圆十多里,植被茂密,古木参天,滕蔓缠绕,主峰直插云端,人迹罕至、难以攀越。

离平原更远一些还有一座更加高大的奇山,当地砍柴人唤做横岗山,砍柴人大多只能在山脚处砍柴,少有向上逾越者,也无需向上,山民终年砍柴为生,始终也砍不尽山脚古树枝杈。山民们日出而作,日没而息,砍了柴挑回茅草屋前,再晾晒后挑到山脚下一镇市上卖给有需要的富人。有的山民在山脚砍完柴并不马上用枯腾草蔓捆好挑回来,直接在山上晾干,只需在下雨之前捆好再挑回来一一码垛成高约五六米的柴堆。

横岗山上植被异常茂盛,石缝处有不少泉水喷出,常年不断,甘甜爽口,冰凉沁人心肺。山民们终年饮山中流下的泉水。

山中泉水汇聚成溪,流至山脚形成一条蜿沿曲折的小河流,山民们在小河岸边扒几个口子,将河水引出来灌溉几亩痩田,河水冰凉沏骨,温度太低,痩田稻谷也结不出几颗粮食。

山民们主要还是依靠上山打柴为生!头脑灵活的山民在打砍柴间隙慢慢学会了狩猎,猎捕到各种飞鸟野物便挂在柴担上带上集市卖给财主和富人们!

山民们从河岸边上经过几百年的踏踩便形成一条平行于小河前进方向的路!小河顺着山脚下山势,向地势平缓的平原流去。约十几里地左右便流淌到了小集镇,名曰梅川,此镇自古有之,山民们和镇上千余人都说不清古镇是什么时候形成的。

古镇上百姓多来自周边山林之中或附近几十个大村落上,有的在镇上做酒,有的收购山货,有的专加工野物皮毛,还有的钉制马掌,有的打制各种猎具,还有的专事剃头。

古镇上百姓还有几个有力气的人从事挑水工,专事替染布坊挑水,用两个大木桶打上河水,用一根竹制扁担吱呀吱呀挑着健步如飞的行走在集市石板路上!

古镇上街市中间是一条石板路,亦没有几个年长的老叟能说出何年何月修成的。

这条河中的水是小镇上百姓的第一大水源,河水中有一股香气,闻之就提神醒脑,不用说舀上一瓢仰起脖子喝下了。并且是一股扑鼻而入的梅花味道。

山民们担柴而过的河岸上,亦不知是何人何年栽上数不清的梅花树,山风微微,朵朵梅花空中飞舞,飘入河中。河水本就来自山中常年叮叮咚咚作响石缝中,清澈甘爽润人心肺,又加上梅花浸泡再流至小镇街市,自是一股梅香扑面来!

也不知道又过了多少个春夏秋冬,那条小河才有了一个响亮的名称,当地百姓称为梅川河。

小镇也就又了名称,当地百姓唤做梅川镇!

渐渐的,小镇百姓越来越多,成为一个比较大的集镇。梅川镇便开始让更多山民和古长江两岸的渔民和蛮人知道了。

长江北岸远处的浔水湖人后代的一个部族最先听说了梅川这个名称,口口相传中,对梅川镇艳羡不己,结伙溯江而上来到武穴至龙坑那一大片平原,准备在那片平原上安营扎寨,伺机武力洗掠千年古镇。

部族人的祖先大多在古长江的浔水打渔为生,该部族众人看到这一大片平原仍有多处是蛮荒之地,虽是蛮荒却土地肥沃,浅滩中渔虾成群,水面上竟鱼群飞跃,有的鲫鱼竟飞起来直接落在荒草之上,只需直接从草丛中捡起便可带走。

这个部族人感到不可思议,众人天天在草丛中寻觅直接跳上来的各类鱼儿,过了一天又一天,竟忘了洗掠梅川镇一事,逐在这片衣食无忧的新平原永久的安顿下来!

该部族众人在此安顿下来的消息传回浔水人后代的其它部落,各部落首领在众人要求人,也要前往那片传说中富饶而又神奇的平原。

民间传说中,各部首领带领部族成员纷纷前来,战争不可避免的发生了。平原上上演了无数次大的争斗,伤了不少部族成员。这种争斗持续了好几百年,直到引起当时官府注意派兵镇压才停止,当时官府所在地便是梅川镇。

传说中,上一级官府希望浔人部族在平原上,后代彼此相让,划定村落地界,不再武力相争,应和平共处。遂顺应天意将梅川镇及田家镇以下平原设置为县,县府所在地设在梅川镇,上报朝廷批准,朝中官员希望这片土地上百姓不再发生争斗便给起了一个吉祥的名字,叫做永宁!

这片神奇的土地便有一个正式稳定的名称:永宁县!

土地上的百姓自此才真正的安定下来,辛勤的耕作起来,平原上的百姓数量快速的增加起来。形成了无数个自然小村庄。

梅川古镇上附近的山民们又把山中的柴木担至平原上来卖,亦带来了山中野味奇珍。有的山民卖完干柴换到钱币之后购一些平原人家吃不完的鲢花、膳鱼、及各类水中鲜货带回茅草屋中的父母、妻儿膳食。会狩猎的山民还把山货直接挂在冲担之上带到平原上和人交易。山区老百姓和平原之间老百姓的贸易就从山民肩上的冲担开始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19 23:43:5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要急,慢慢来,把事情头绪理清楚再写。
你这段就显得理得不是很清楚,好多有重复描述,比如这句:“挂在冲担之上带到平原上和人交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0 15:53:01 | 显示全部楼层
山民的冲担长约八尺,多用硬柞木制成,中间扁平圆状,断面呈鸭蛋圆状,便于在山道上来回换肩。冲担两头用尖尖的熟铁将柞木包裹起来,便于插入捆得结结实实的干柴捆里。

从梅川县城附近算起,到平原地带要走四十多里山路,山路高高低低,起伏不定。榨木冲担是个最好的挑柴工具,山民挑累了,实在走不动了,就可以随时放下柴担,再挑起时,能快速的用冲担杀入柴梱中,继续前行。

一般情况下,山民的冲担都找老木匠来砍削而成,老木匠做出来的冲担不磨肩,轻巧、换肩方便。有些山民无师自通的也能做出象模象样的冲担,一挑远道柴捆就明白了,这做冲担是个高超的技术活,还是老木匠做的挑起来省力气些。

山民挑柴途中必需经过彻石矶,彻石矶是途中最危险的一段路。还没进入砌石矶,两边的山势就开始陡峭起来,两山之间夹着一条羊肠小路。

这条小路两边全是茂密的杂草,并没有一颗大一点的松树,只要有一颗碗口粗的松树在路边生长着不砍掉的话,山民们将无法通过,只能放下柴担,一点点的挪移才能向彻石矶前行!

古兵书上将此地称为:放下着。意思不言自明,到了此处你必需放下所有随身物品,看一看是否能过去。古语着是通假字,就是看的意思。
附近有好事的一些村民不知从那里找来一块一米高的麻石条,立在那里,正面刻上三个大字:放下着!背面刻上一句佛家用语:阿弥陀佛!意欲希望佛来保佑过往山民和客商!

穿越这个险处后,又要开始走一段下坡路,山势稍缓一些。山民轻松的走片刻工夫就到了砌石矶。

砌石矶在猴峰寨半山腰上,从山顶上淌下的多处泉水,在半山腰便变成一股渓流,小条小溪流平时流量不大,终日清澈。若是雨季,山间洪水暴发,水量徒增。经过千万年以来的冲刷,硬生生的将山腰间巨石冲开一条深一丈左右的口子,宽度也有一丈五尺左右。

这个大裂口之上,周围山脚下村民便找来山间条石架起一座石桥来,石桥之上还盖起一间高约一丈八尺的的房子,房子两端留出宽约两米的门,左右两侧留出石窗。房子四面通风,桥下渓水常年哗哗声不停。

山民们挑柴到此处,将柴捆和冲担放在房外道边,先攀下桥底,洗把脸再用手捧起溪水喝个够再攀上来,进入房内歇歇脚。

久而久之,这座桥连同桥上房子被山民们唤做:凉亭!亦不知何年何日,凉亭的两边门上头门块上也刻上了几个刚劲有力的大字,下山的这边刻的是:莫错过!上山那边刻的是:放下着!

为何刻下放下着、莫错过六个大字?只因凉亭不光特别凉爽,山民浑身是汗可以歇息,还可以站立亭间,透过石窗欣赏到山腰美景,还可以欣赏到宛如天堂的山脚下黄沙湾风光。

山脚下有许多小村庄散落在山峦之间,统称黄沙湾。

整个黄沙湾地带的土质与永宁县其它地方都不同,不象山民们此行卖柴的平原处,下雨天平原地方道路到处是黄泥巴,穿草鞋行走困难,雨后十天内黄泥巴仍不能彻底风干。雨天打滑粘脚,睛天走路挠脚板。黄沙湾就没有一点点泥巴,全是沙土,踩上去松软一些。

这一点对挑柴远行的山民们而言感受颇深,都喜欢到了黄沙湾地带将草鞋脱下来,扎于腰间绳索上,赤脚前行。走在黄沙湾的路上,山民们就像走在霸间草上。

山民们在凉亭内歇息后仍不急于下山去感受那一段好走的路,有时还要到凉亭外上面几十米处一座小庙去朝拜一下。

上边的小庙不大,僧人也只有两位,但却是一座古庙,庙堂上供奉的佛像眉目慈祥,面朝黄沙湾地带。

山民们内心一致认为山脚下的美丽祥和的黄沙湾跟佛祖有关,山脚下的好路亦是佛祖恩给的。无不用心再次朝拜!求得佛祖护佑此行此生平安、富贵。

拜完佛祖后,山民们才返回凉亭外挑上柴捆下山向黄沙湾匆匆奔去。

下山的路并不好走,但下去之后的就是途中最好走的一段了,山民们因为刚才歇息了片刻又加上朝拜了佛祖,内心充满了一种无穷的精神力量。在山道上开始比起了脚力和挑柴捆的技巧,互相较着劲,看谁能从彻石矶上一口气挑到山脚不换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0 16:00:35 | 显示全部楼层
愿大藏寺的佛祖护佑中华民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0 16:11:1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每天打开电脑都不知道自己要写什么!

看完自己写的更不知道怎样写出一百万字来!

我只知道我要写下去!

一个字:写!

点评

对对对,玉猴哥的每一句建议,都不是乱说的。! 切记!  发表于 2012-11-20 21:23
脚踏西瓜皮,滑到哪儿算到哪儿...... 写的蛮好...... 估计还是要搞好规划的...  发表于 2012-11-20 19:1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20 21:25:03 | 显示全部楼层
玉猴  脚踏西瓜皮,滑到哪儿算到哪儿...... 写的蛮好...... 估计还是要搞好规划的...  发表于 2 小时前


————————
玉猴师兄的第一个建议,都不是乱说的。切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20 22:16:40 | 显示全部楼层
苏伟峰 发表于 2012-11-20 16:00
愿大藏寺的佛祖护佑中华民族!

凉亭是小时候每次去外婆家的必经之路,好多年没回去了,但还记得上面有个茶园,不知道现在还在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0 22:20:32 | 显示全部楼层
苏海燕 发表于 2012-11-20 22:16
凉亭是小时候每次去外婆家的必经之路,好多年没回去了,但还记得上面有个茶园,不知道现在还在不?

我也多年没去过!应该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21 01:55:33 | 显示全部楼层
凉亭风景写得好
继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1 12:03:31 | 显示全部楼层
转眼之间,山民们挑柴队伍前头就到了砌石矶山脚下。山脚下有一处窑坊,专门烧制各种生活器具,烧的最多的是水缸,缸口比缸底直径大好几倍的那一种。小型的生活用具也烧制,但不多,小型的主要是炭炉和炭手炉。炭炉是永宁县百姓寒冬吃火锅用的,在炭炉中加入上好的木炭再引燃后上面放上盛菜用的大瓦盆,炭炉下面有进风口,上面有三到五个高约一寸的炉爪,便于充分燃烧木炭。炭手炉是永宁县百姓冬天取暖用的,形状不大,似一个被上下两端削去的球体,里面是空的,下面有圆形底面,上口比下底要大一些,上口直径两端有半弧形的提把,粗约拇指粗。在炭手炉中填充各种可长时间燃烧的干燥木材类东西引燃后,便可提在手中或踩在脚下来抵抗寒冷。

这两种小型窑制品是永宁县人百姓家家户户寒冬必备用品。

这家窑坊老板姓陈,是附近一里的左右陈垸人。窑坊是他祖上传下来的,已有好几代人了。陈老板少时读过书且头脑灵活,从父辈接管窑坊后又增加了一种窑货,接受黄沙湾及更远一些大户人家和财主们的订单来烧制大青砖。

陈老板窑坊烧出来的大青砖每块几乎一样大小,每块长一尺五、宽九寸、高五寸且颜色一致。买主们图的主要还是颜色一致,买回去建起大宅来颜色一致很重要,能体现这户人家经济上实力,颜色一致呈青色也能表明砖的火候己足以用上几千年不会变色、变疏。

山民们有时将柴直接卖给永宁县这处最大的窑坊,价钱自是要便宜不少,但陈老板窑坊自开始烧制大青砖后,用柴量大得惊人。山民们都把陈老板当做最大的客户,价钱低些也乐意卖给他。

前头下山的山民们照旧会直奔窑场门口,高声唱问:“今天还收柴么?俺们今天的柴可干了哟”。

“今天不收,没处堆呀”窑场里面好几个窑工几乎是同声应答。

山民们挑着柴都在那自言语的墒咕:“咋又满了,俺今天还特意挑了二梱上好的柴”。

有时窑场窑工们会挑选山民们的柴,后到的山民可能每次总是要吃点亏!这也是刚才山民们从彻石矶下山时比起脚力的一个原因。

挑柴队伍最后头有一个刘姓后生,生得高大蛮粗,看到前头山民们并没有放下柴担嘴角露出嘲讽的一丝笑意,马上闷起头来开始追赶前头山民。
这刘姓后生每次都是走在后头,从不显眼!似是怕山民们和路人注意到他的耳朵,他的耳朵比一般人似是大一些,幸好高高的柴捆挡住了路人的视线,没有人能看清他那双大耳朵。路人只能看到他的脚,似也有些不同,但匆匆赶路的人也没有人去观注这个与自己毫无关系的人双脚。

这支几十人的挑柴队伍继续前行不到一里地就到流沙河。流沙河就是凉亭的溪水流下来的,中间又加入了廉贞寨高山上流下的山泉水。河宽数丈,很浅,全是雪白的细沙沫子。下游百十来有一座石拱桥,山民们从不从桥上走,寒冬也不从桥上走,都在河边开始脱掉草鞋涉水而过,每年三月到十月间,过河对山民而言是一种享受,尽管肩上挑着柴担。

只有走在队伍后头的大耳朵刘姓后生没脱鞋,直接穿着草鞋跟在后面。尽管他和山民们一起无数次卖柴,但没有人发现他是穿着草鞋过来的,只晓得他爱走在后头,走在后头后生对前边的山民们而言也是好事,卖柴时似是少了一个暗中较劲的对手!

常常走在流沙河中前头的几位山民们似乎很高兴,特喜欢刘姓后生不参与暗中的较劲,有时还唱起古老的歌谣,前边的唱,后边的山民跟着也和唱。过河这一刻是山民们最开心的一段美好时光!

这段短暂的时光一年又一年的重复着!总是穿草鞋过河的刘姓后生就这样保守住自己的秘密。

山民们过河后才真正踏上黄沙湾那段好走的路,路并不宽,也就五尺左右,就路中间一尺左右没有野草,两边全是野草,草都不高,刚稍长高一点点,过往的路人就给踩上了,象是一种永恒的平衡,永远是路中间一尺不长草,两边永远受人们踩踏也继续长着草。

山民们很享受这段佛祖恩赐的草路,赤脚前行!一路欢声笑语,山歌不停。

这条路在黄沙湾的怀抱中如一条玉带,一直廷伸到黄沙湾和平原区的交接处。山民们称那条路尽头为:戴文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武穴信息网 ( 鄂ICP备2021017331号-1 )

鄂公网安备 42118202000100号

GMT+8, 2024-12-1 11:38 , Processed in 0.051625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