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事去了武汉一趟,几天没有上来看看。今天没有什么大事,为了田里不撂荒,拿过去写的一点东西来凑个数(只选其中的一小部分)。题目是“趣谈武穴方言的称谓”。 武穴地处吴头楚尾,方言兼容鄂、赣、皖三地特色,与外地相比,武穴方言中的称谓不但最具个性,而且极富趣味。按照我的研究,武穴人在称谓上是最讲究的,也是最科学的。这里根据平时的了解,将一些常用的称谓作个简要解释,其中不乏戏说成份,权作抛砖引玉,聊博一哂尔。 武穴人称父亲,最常见的是叫“爷”,这与普通话中的称谓好象隔了一个辈份。其实我认为错在普通话,有三点理由:一是爷的繁体字为上“父”下“耶”构成,父耶当然是父亲了,怎么能是父亲的父亲呢?二是古时百姓称县官为县太爷,又说他们是“父母官”,等量代换,爷即是父。其三,古人一直呼父为爷,《木兰词》中说: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都是称父为爷,可见武穴的这个称谓是最权威的。另外,武穴人当面称父亲为爷,但背后却又不这样叫,与别人说起自己的父亲,一般称为“老儿”或“老头儿”,我的理解这是一种敬称加简称加儿化,相当于普通话里的“他老人家”。与之对应的是,称爷爷为“爹”,这好象又与普通话相悖,康熙字典上说,荆土方言谓父为爹,但是淮北人古时却呼祖父为爹,可见武穴这一称呼是有出处的,是安徽叫法,而且历时久远。 武穴人称母亲为“异”,书写中这个“异”字还带了一个“女”字旁,古书上说,“楚人呼娘曰异,异者,异氏之女也”。这里就有一个问题,天下只有母亲最亲,怎么能说人家是异人呢?娘家人也不答应呀。于是为了求得平衡,就把母亲的父母也就是外公、外婆,称作“家公、家婆”。 武穴人夫妻之间,男称女为“马马儿”,女称男为“老板儿”,年纪大的夫妻互称“老头儿”、“妈儿”,这里就涉及到另一种称谓习惯--“从晚辈叫”,就是以自己儿女的辈份来称呼, “马马儿”就是“妈妈”,既是昵称又是谦称,多有礼貌啊。象这种叫法的还有丈夫称妻子的兄弟姐妹为“舅老儿”、 “姨姐姨妹儿”,妻子称丈夫的兄弟为“叔儿”、 “姑儿”。儿女亲家之间也是以孙子(外孙)的身份互称对方为“爹妈”、“公婆”。请注意,这里的公婆与儿媳妇叫自己的公公婆婆完全是两码事,而是上面说到的“家公、家婆”(即外祖父母)。 |